改名最失敗的幾個城市誰改的(那些改名失敗的城市)
2023-06-25 08:38:06 2
「大家好,我是包頭的呂布。」
「大家好,我是石家莊的趙雲。」
「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張飛。」
「大家好,我是臨沂的諸葛亮。」
「大家好,我是駐馬店的袁紹……」
看了這些,是不是汗滴了一地,這都是城市改名「惹的禍」。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些城市原本有著高大上的名字。
很多地方在漫長的歷史中幾易起名,一改瞬間變成城鄉結合部!看完才知道原來有些城市之前的地名風韻優雅,最後,有的土的掉地上都能揚起兩斤塵.......
汝南——駐馬店
駐馬店?栓馬的旅店?
駐馬店是現在的名字,大家聽到之後可能都會誤會以為這是一個店名,而且是跟馬有關的一個店。
雖然現在的駐馬店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城市,但在古代也是很優秀的。在三國時期,汝南郡也是一個出現頻率不低的郡縣。兩漢時期汝南郡人才輩出,在《後漢書》和《風俗通義》中列有傳記、留下姓名的汝南郡官吏、名士達100多人,因此有「汝半朝」、「汝南固多奇士」之稱。
駐馬店之名初見於明代,始建於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隸屬於當時的確山縣下隗保。而駐馬店之名,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官方馬匹休息的驛站。
2000年6月,國家批准駐馬店撤地設市,沒用汝這個的名字,實在可惜!
蘭陵——棗莊
古代棗莊被分為兩塊進行治理,其中一塊就是大名鼎鼎的蘭陵郡的一部分,被稱為藤縣、嶧縣,建國後改名字的呼聲很高,群眾呼聲最高的就是蘭陵,但是臨沂已經有一個蘭陵了,因為棗樹眾多,便被以棗莊命名,被戲稱為「中國第二大莊」,第一就是前文提到的石家莊。
蘭陵變棗莊,整個畫風都不一樣了好麼....
「棗莊美酒夜光杯」「棗莊笑笑生」,
就連英俊的蘭陵王以後也要叫棗莊王了,
「棗莊王入陣曲」,你們感受下!
琅琊——臨沂
臨沂因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這歷史上的琅琊可謂上名氣甚大,這裡曾上曾子、荀子、諸葛亮、王羲之的故鄉。
這裡還誕生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琅琊三大家族,只可惜琅琊現在叫臨沂,我們追尋歷史恐怕得先補腦咯。
熱播的電視劇《琅琊榜》要是改成《臨沂榜》,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看!
九原——包頭
「九原」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但它現在的名字你們絕對熟悉,那就是「包頭」。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為了西擊林胡修築九原城,而後九原城又被秦始皇作為著名秦直道北端的終點站。
自秦始皇后,九原城就一直是漢唐時期的軍事重鎮!也是中原文化與北方草原的交流之地!「九原」也因此而得名,儘管如今的包頭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稀土產業中心,但「包頭」讀起來總給人一種「包工頭」的感覺。
「大家好,我是包頭的呂布!」
這名字改的,氣質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徽州——黃山
安徽取名來自安慶和徽州,沒有了徽州,哪來「安徽」?
徽州,有長達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寫建築史,不能不提到徽派建築。粉牆青瓦,木刻磚雕,明清遺韻,至今令觀光客、令研究者流連忘返。說起商業,少不了徽商的風光。「無徽不成鎮」,這個說法是當年歷史上徽商崛起的最好印證。說起京劇,誰人不曉徽劇?二百年前「徽班進京」,拉開了京劇歷史的序幕。文房四寶中,徽州的徽墨、歙硯,大名鼎鼎,歷久不衰。朱熹、戴震、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為他們的故鄉贏得了榮光。徽州,是歷史,是文化,是現實與傳統連接的不可缺少的一環。
可惜,這個地名如今消失了。
如今,徽州成了黃山,由一座城(徽州)變成了一座山(黃山),湯顯祖的「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真的只剩一場夢了。
常山——石家莊
石家莊古稱常山,是三國時代趙雲趙子龍的故鄉。秦朝時,石家莊屬於巨鹿郡。西漢初年改名為恆山郡,漢文帝初,因文帝名恆,諱改恆山郡為常山郡。1947年,解放河北,這裡被正式命名為石家莊,一直到現在。
現在的石家莊是河北省的省會,但是不光是名字起得不怎麼好聽,經濟地位也是省會城市中不顯眼的。而三國時代的趙雲一般自稱「常山趙子龍」,這要是到現代只能自稱「石家莊趙子龍」了。
涼州——武威
涼州是今甘肅省武威市的古稱,現在這個名字給了武威市涼州區。
提起涼州,你會想到什麼?是一個個盤踞的政權,是金戈鐵馬,刀光劍影,是無數歷史事件,是董卓、馬超等涼州走出來的歷史人物,等等,是王之渙、王翰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提起武威呢?恕我孤陋寡聞,還有哪個白銀市,也是知名度太低的城市。
你知道武威的馬超嗎?你知道王之渙的武威詞嗎?
黃州——黃岡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是蘇軾對自己一生的評價。
黃州,就是現在的黃岡。
黃岡,其實也挺有名氣,林彪的故鄉,當年黃岡的試題,但是這個名字不如黃州有底蘊。
歷史上,黃州可以說是蜚聲中外,名人輩出。歷史上眾多名家大師都曾與黃州結下不解之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宋大文豪蘇軾。此外,還有杜牧、孟珙、于成龍等名家皆曾在黃州任職,楊守敬、張文潛等名流也曾寄居黃州,他們都在此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
有這麼多名人代言「黃州」,這資源不用真可惜!
河東——運城
就是現在的運城。
河東郡歷代人才輩出,岑參有詩云:「祁樂後來秀,挺身出河東。」如果換成現在的名字「祁樂後來秀,挺身出運城,」「河東解州關雲長」變成「運城解州關雲長」。
估計岑參,關大爺要知道改成運城要大哭了。
幽州——保定
幽州自古以來就是戰略重地,幽州臺更是舉才愛才的象徵,想當年,陳子昂登上幽州臺寫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千古絕唱。
如今「幽州」已成「保定」,「幽州臺」儼然成了「保定臺」,箇中滋味,「更與何人說」。
不過,有個人應該會很高興:出身「幽州涿郡」(今保定市涿州市)的三國名將張飛,相比幽州,保定更符合他的氣質,「哇呀呀,我乃保定張翼德是也」。
廬州——合肥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這名字也沒錯。只不過這歷史上的合肥還有一個更有名氣的名字,廬州。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龍圖就是來自咱們廬州,這合肥市還有一座包公園。
是不是廬州比合肥更有古韻一些呢。
如果把許嵩《廬州月》改為《合肥月》如何?
曾經詩詞裡煙霧飄渺的廬州,
一下就變成了胖胖組合——合肥。
整個人都不好了好嗎?
長安——西安
西安和洛陽被譽為中國古代都城的雙子星。大漢帝國和大唐帝國發出了中國古代王朝的最強音,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取得天下,他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而這座城市不負盛名,確實給中國帶來了輝煌。
長安是一個符號,是一個強盛的標誌。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從此再無長安。
長安變成西安,遠沒有長安優雅有內涵。
朝歌——淇縣
河南淇縣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城,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商朝古都,古稱朝歌。是的,你沒聽錯,淇縣就是朝歌城。在作為商紂王的國都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歷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裡,八百諸侯朝靈山」。但經過武王伐紂和武庚叛亂後,朝歌被付之一炬。
國都變縣城,也確實足夠委屈。而且世人只知道《封神榜》中的朝歌城,卻不記得鶴壁有一個淇縣。
雲中——託克託
多麼美的名字,光想想就醉了!
雲中城,是今內蒙古地區出現的第一座封建城市。趙武靈王設置的雲中郡,郡治在雲中城,就是現今託克託縣古城鄉的古城。蘇軾「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用了這個典故。
現在,這個地方是浩特市託克託縣,您聽說過嗎?
「持節託克託,何日遣馮唐?」
如果改回雲中,光小說和影視作品就能宣傳一波。
鄴城——臨漳
臨漳古稱鄴城,喜歡三國的朋友一定知道。
鄴城和西安洛陽這樣的超級都城雖然那不能比,但也是魏晉、南北朝的六朝古都。鄴城始築於春秋齊桓公時,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後以此為都。最知名的時期,是曹魏時代。曹丕代漢建魏後定都洛陽,魏以洛陽為京師,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足見鄴城在那個時代的重要性。
可惜,曹魏時代的一個重城,卻因為歷史原因成為了名不見經傳的縣城。
此外,還有陳倉變寶雞,「明修棧道,暗度寶雞。」月港變漳州,月港真的是給人一種詩意靜謐的趕腳,而漳州真的給人一種盛產樟腦丸的即視感!崇安變武夷山,也是一個發展旅遊業的犧牲品。
當塗變馬鞍山、應城變平頂山、會稽變紹興、琴川變常熟、金陵改南京、姑蘇叫蘇州、廣陵變揚州、武陵改常德,倒還好吧,只是或多或少少了一些歷史的風韻。
地名不能改嗎?當然可以。
好在,有人認識到地名的巨大價值,開始改回來。
1996年11月,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
2010年11月,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
讓人心裡十分舒服,叫著舒服,聽起來舒服。
這樣,不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