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關注溼地治理助力生態保護(一座與黃河相爭相愛)
2023-06-25 05:58:18 2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志勇 王金剛
初夏的齊河,一個動作再次引發關注。
6月3日至4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推進活動在山東齊河舉辦,沿黃九省區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其中,齊河作為承辦方的一員,借勢展現發展成果,雖然時間短暫,卻被外界普遍認為「含金量」十足。
面對新一輪機遇,這座被廣為稱讚的「旅遊新城」,正在乘勢而上,譜寫著與黃河「相爭相愛」的齊河故事。
齊河與黃河
說到齊河,總是繞不開黃河。
作為德州唯一的沿黃縣,齊河地處魯西北平原,和濟南隔河而望,黃河自聊城流入其境內,蜿蜒行進62.5公裡,依託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納入周邊重要生態和人文景觀,既展現出黃河文化的特有魅力,又賦予現代黃河工程以文化教育、生態旅遊的功能,實現了工程功能的多元化和產業化發展。
然而,這裡並不是一直都美。歷史中黃河流經的部分區域,由於沿岸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長期以來災害頻發,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
齊河也不例外。
黃河流經齊河境內的歲月,決口不計其數,僅統計1949年之前的一百年,「地上懸河」在縣域內決口多達60次,為山東全河決口次數的三分之一。地線長、險工多成了顯著特點,南坦險工以下兩堤相距僅465米,齊河便因此得名——「黃河咽喉」。
時常發生的洪凌災害,成為齊河地區歷年防凌防洪的重中之重,同時,隨著泥沙大量傾瀉,河道淤積加劇,河道行洪能力顯著下降,科學治理從未止步,黃河北展寬工程興建事宜隨之提上日程。
作為展寬工程防洪運用的屏障,黃河北展寬區位於山東省齊河縣和濟南市天橋區境內,總面積106平方公裡,其中齊河境內63平方公裡。展區最大庫容4.7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3.9億立方米,主要包括展寬大堤、分洩洪閘、群眾避水村臺和灌排水利涵閘4個部分,於1972年5月完成主體工程,繼後又進行了大堤綠化和附屬工程修建,直至1982年完工。
不僅如此,為了減少泥沙進田,齊河黃河工作者發展引黃沉沙,加固堤防,受限於放淤固堤推廣應用的瓶頸問題,1970年2月,齊河黃河修防段成立了造船組,試製簡易吸泥船,著手發展機淤固堤。一時間「一顆紅心兩隻手,自力更生樣樣有」、「一不等二不靠自己動手造」的口號響徹黃河沿岸,時至今日」「紅心一號」的故事依舊廣為傳頌。
而這僅僅黃河治理的一個縮影。得益於不斷升級的黃河堤防改,「黃河寧,天下平。」的美好願望,在齊河地區的努力下漸漸成為現實。
一座黃河生態文化城
一方面科學治理造福沿岸百姓,一方面堅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挑戰和機遇向來並行前進。在齊河縣境內,防洪運用黃河北展區,曾因40年禁止開發,沙湖、野塘、林海、溫泉遍布,便因此成為難得一見的自然生態源地。
轉機就發生在2008年,國務院正式批覆黃河北展區全面解禁。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這座與黃河「相爭相愛」數十年的城市,「破局」的良方在哪裡?
立足北展區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區位條件,齊河地區搶抓機遇,作出了建設齊河黃河生態城的戰略決策。相繼編制《齊河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黃河國際生態城總體規劃》等規劃,實現旅遊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發展規劃「多規合一」,勾勒出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美好藍圖。
藍圖會就,重在發展。近年來,齊河圍繞建設享譽全國文旅名縣,堅持以文鑄魂、以旅興業、文旅融合,做大做強黃河國際生態城旅遊度假區,做精做特生態鄉村體驗遊,加快完善現代文化旅遊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內一流的高品質旅遊目的地和黃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以「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綠化、三分之一建設」的開發思路為基準,齊河先後投資近10億元,累計綠化面積1300多公頃,極大拓展了綠色空間,有效滿足了市民和遊客對自然生態的無限嚮往。
「二期工程主要對溼地生態系統進行恢復,建設水源涵養工程,修復植被、林木共180畝,設立10處動植物保護設施,逐步達到生態自然平衡的良好效果。」3月18日,在齊河黃河水鄉國家溼地二期工程項目建設現場,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黨工委委員、溼地辦副主任李斐介紹,目前,溼地已有黑天鵝和東方白鸛等200多種野生鳥類棲息。
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例子在齊河不並非孤本。今年3月,山東省舉行沿黃九市一體打造黃河下遊綠色生態走廊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齊河黃河水鄉國家溼地二期工程項目現場作為德州市分現場,包括該項目以及黃河文化博物館項目、黃河水街等11個項目集中開工,其中5個屬生態保護類。
產業集聚的齊河模式
作為黃河中下遊的重要省份,山東省自覺服從和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突出特色和比較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推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在山東落地落實。
實踐表明,齊河亦是如此。
作為非優勢資源區、非優勢產業基礎區,齊河依託黃河溼地等自然資源,憑藉區位交通之優勢,以建設「黃河國際生態城」為總目標,在一片黃河荒灘上建起了一座「產城一體」的文旅新城。
「從名不見經傳的旅遊景區,到如今文旅產業集聚,在全省範圍都屬上乘,這是旅遊業的一個奇蹟。」會上,中國旅遊協會副會長、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會長王德剛表示,這凸顯了齊河地區充分重視文化和旅遊產業,積極響應和融入國家文旅發展戰略,齊河開創了自己的文旅發展模式。
把重點項目當作區域競爭的關鍵「勝負手」,全力打造沿黃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樣板,力爭在國家戰略中脫穎而出、走在前列,這是齊河始終堅持的理念。通過招商、穩商、扶商、富商等一攬子政策的頂層設計,為大項目規劃、審批、建設、運營等提供全過程「保姆式」服務。
2009年,蓬萊八仙過海旅遊集團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落腳齊河,成立了坤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並規劃了文化旅遊航母的大盤,計劃用10年時間主導10個旅遊精品項目。在生態城範圍內,目前已建成開放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歐樂堡夢幻世界、歐樂堡水上世界、溫泉商務酒店、歐樂堡騎士酒店等項目,飛行營地、齊州國際大酒店、齊河博物館群等項目正在建設並將於近期開業納客。
山東坤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鋒多次讚譽齊河的營商環境:「正是齊河縣為公司提供的保姆式一條龍服務,才讓我們放心把十幾個大項目落地在齊河。」十多年來,該集團在齊河投資項目由1個變成10個,總投資由110億元變成200億元。
綱舉目張,滿盤皆活。去年年底,齊河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成為「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兩批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8個縣(市、區)之一。
從無到有的「文旅黑馬」
縱觀黃河國際生態城的建設歷程,是一條「無中生有、有中生優」的奇蹟之路,作為縣域旅遊發展的趕超者,齊河被外界普遍稱為「一匹黑馬」。
「真沒想到旅遊業這麼發達,吃喝玩樂『一站式』體驗。」如今行走在齊河地區,這是聽到最多的讚嘆。「齊河的旅遊業發展有目共睹,不但經濟發展的好,這遊玩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了,旅行方式也越來越新穎。 」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齊河縣旅遊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月紅介紹,齊河縣靠近濟南,濱臨黃河,隸屬德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豐富的旅遊資源,讓不少人慕名而來。
從2011年泉城海洋極地世界建成,到2014年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開業,2017年泉城歐樂堡水上世界投入運營,再到2020年9月泉城歐樂堡動物王國開園,中國驛·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齊河博物館群、齊州國際大酒店、榮盛·阿爾卡迪亞國際溫泉酒店等大項目先後落地,黃河國際生態城實現了從「一個項目、一條路」到「一個集群、一大板塊」的華麗嬗變。
不止於此,依託依託「黃河水鄉、生態齊河」的強大品牌影響力,齊河先後舉辦了京津冀魯協同發展旅遊城市聯盟成立大會、齊河全域旅遊產品推介會、鄉村振興產業招商懇談會、省旅行社社長年會等推介活動。同時,通過定期舉辦黃河溼地馬拉松比賽、中國攀巖比賽、天空音樂節、熱波音樂節及炫彩新春元宵燈會、3D城堡夜光幻影秀等活動,圍繞大學生畢業季、開學季,開展了好客山東國際大學生文化旅遊節等精準營銷活動,讓節事旅遊成為文旅休閒消費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今的齊河,全縣接待遊客數量以每年約50萬人次的速度穩步增長,直到2019年達到67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2.5億元,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3%。
「齊河已經是縣域旅遊快速崛起的先進典型,齊河本身走過的道路就是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之路。」在走訪之後,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國忠如實評價,齊河縣走出了一條市場驅動、產品創新、整體推進的嶄新模式,對黃河流域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示範意義。
從歷史的「黃河咽喉」,到如今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潮立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的時代之中,齊河戰略定位紮實、落實到位,留給人們一個更加可期的未來。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