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0:47:52 2

本發明涉及輸電線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道路、工業園區不斷的興建,輸電線路逐漸由農田「搬遷」至城市以及近郊,導致輸電線路保護區內綠化樹、風景樹、行道樹、不斷增多、增高。又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經濟意識不斷提高,經濟果樹、名貴樹種的苗圃越來越多,導致樹線矛盾越來越大。還有部分導線下的墳頭樹,由小變大、越長越高,由於傳統迷信思想作祟,徹底清除難度大,對線路安全運行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對以上樹障無法進行徹底根除,只能進行有效的修剪。保證樹木與導線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以現有的作業技術條件,在修剪工作中,運維人員須自帶工具上至樹上進行作業,不但人員體力耗費大,安全係數也比較低,修剪時要時刻注意與帶電導線的安全距離,操作起來極為不便,安全風險高、修剪速度慢,效率低。若使用高枝電鋸修剪時由於樹高、樹型原因,高枝電鋸夠不到需要修剪的部位,對於直長的樹枝很難控制角度和倒樹的方向。若使用高架車對農田裡的樹木的修剪,由於地形(如:泥地、大溝、山區)原因,車輛無法到達。城市同杆10KV 城市線路修剪時,需要配合停電,容易堵塞交通、對居民的影響大,且容易受到天氣和安全距離的限制,操作起來極為不便,修剪速度慢,效率低。所以在整個修剪作業過程中受樹障樹枝大小、與帶電線路距離、作業地形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該類樹障消缺率低,嚴重影響線路的安全穩定供電。
專利公開號為CN 104823731 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架空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樹枝修剪機器人,包括機器人作業平臺,主軸驅動箱,重心調節裝置,操作臂擺動關節以及末端工具五部分。其中機器人作業平臺作為機器人的移動載體,通過一對反對稱機械臂懸掛於導線上。主軸驅動箱中布置了縱向主軸,可做360°旋轉。機器人操作臂擺動關節固接在主軸上,受電機驅動隨主軸的旋轉。操作臂在擺動關節可以帶動操作臂完成左右30°的擺動,實現機器人作業區域對機器人下方立體角為60°的錐形體空間內完全覆蓋;但是該發明採用單純的行走輪和壓緊輪相配合的方式將機器人懸掛在輸電線上,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容易發生打滑設置倒退的現象。
專利公開號為CN 203398645 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輸電線路樹竹障礙清除輔助拉鉤,包括鉤頭和絕緣鉤柄,所述鉤頭上設置有插接孔,所述鉤柄前端設置可插入插接孔的插接杆,所述鉤頭上連接有絕緣拉繩,使用時,人員在安全距離外將插接杆插入插接孔內,通過鉤柄將拉鉤送至需砍伐樹枝枝葉處,通過拉繩拉近枝葉進行砍伐,既能消除人員觸電的安全隱患,也能防止被砍斷的枝葉砸中線路或設備造成其損壞,另外,鉤體為多個,更加易於勾住樹枝,插接杆折彎,對付容易鉤掛的樹枝時可直接作為拉鉤使用,鉤柄長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使用方便;然而,該實用新型採用人工清障方式,工作效率低,而且對於很高的輸電線路很難進行操作。
綜上,需要重新設計一款輸電線路清障裝置,能夠避免行走過程中發生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同時自動對輸電線旁邊的樹枝障礙進行清除。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不僅能夠對輸電線旁邊的樹枝障礙自動進行清除作業,而且能夠有效避免行走過程中裝置整體發生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包括結構相同的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以及設置在所述前行走機構和所述後行走機構下部的清障機構,所述前行走機構和所述後行走機構均包括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所述左行走支架上部設置橫梁,所述前行走機構的橫梁與所述後行走機構的橫梁之間通過連板相連接,所述橫梁底面設置第一燕尾槽,所述右行走支架頂部設置與所述第一燕尾槽相配合的第一燕尾榫;
所述左行走支架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底座,所述右行走支架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推板,所述底座上設置第一自動伸縮杆,且所述第一自動伸縮杆的自由端設置在所述推板上;
所述左行走支架和所述右行走支架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截面形狀為倒U型的上支架和截面形狀為U型的下支架,所述下支架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固緊在所述上支架的下部;
所述上支架內側頂部固定設置第二自動伸縮杆,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下端設置上夾持體,所述上夾持體前後兩側面設置第二燕尾榫,所述上支架前後兩側面開設與所述第二燕尾榫相配合的第二燕尾槽,所述上夾持體底面設置上弧形凹槽,所述下支架上表面設置所述上弧形凹槽相匹配的下弧形凹槽,所述上弧形凹槽與所述下弧形凹槽組和在一起用於夾持輸電線;
所述橫梁左右兩側底部均設置滑輪支架,所述滑輪支架內轉動設置滑輪,所述滑輪壓在輸電線上;
所述清障機構包括懸置設置在所述前行走機構的滑輪支架下端的前吊杆、懸置設置在所述後行走機構的滑輪支架下端的後吊杆以及設置在所述前吊杆和所述後吊杆下端的承載平臺,所述承載平臺上部前側設置前驅動電機和前轉軸座,所述承載平臺上部後側設置後驅動電機和後轉軸座,所述前驅動電機和所述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分別穿設在所述前轉軸座和所述後轉軸座上且輸出軸外端均伸出所述承載平臺,所述前驅動電機和所述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端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連接有十字形刀架,所述十字形刀架端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刀片且所述刀片通過緊固件固緊在所述凹槽內;所述承載平臺上表面中部設置無線控制模塊,所述無線控制模塊均與所述第一自動伸縮杆、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所述前驅動電機和所述後驅動電機電信號連接。
所述連板上部設置高速電機,所述高速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螺旋槳,所述高速電機與所述無線控制模塊電信號連接。
所述十字形刀架側面均設置有刀刃。
所述承載平臺底部左右兩端均設置牽引板,所述牽引板上開設牽引孔,所述牽引孔內設置牽引繩。
所述牽引繩下端設置錨杆或錨釘。
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的數量為1個或2個。
所述緊固件為緊固螺栓、緊固螺釘或緊固螺杆。
所述前行走機構的橫梁前端面設置攝像頭,所述後行走機構的橫梁前端面設置紅外距離傳感器,所述攝像頭和所述紅外距離傳感器均與所述無線控制模塊電信號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針對目前的輸電線路清障裝置在輸電線上行走過程中容易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提供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包括結構相同的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以及設置在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下部的清障機構,由於採用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均的結構,本裝置能夠穩定的懸掛在輸電線上時不發生側翻。其中,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均包括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在左行走支架上部設置橫梁,而且前行走機構的橫梁與後行走機構的橫梁之間通過連板相連接,通過連板將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固定連接在一起,在橫梁底面設置第一燕尾槽,在右行走支架頂部設置與第一燕尾槽相配合的第一燕尾榫。
另外,在左行走支架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底座,在右行走支架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推板,在底座上設置第一自動伸縮杆,且第一自動伸縮杆的自由端設置在推板上,這樣能夠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實現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之間的相對運動,當左行走支架固定在輸電線上時,能夠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的自動縮回實現右行走支架的向左移動,當右行走支架固定在輸電線上時,能夠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的伸出實現左行走支架的向左移動,依次類推,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的伸縮實現行走機構的整體向左前進移動。
另外,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截面形狀為倒U型的上支架和截面形狀為U型的下支架,且下支架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固緊在上支架的下部,這樣便於將本設備安裝在輸電線路上。
另外,上支架內側頂部固定設置第二自動伸縮杆,並在第二自動伸縮杆下端設置上夾持體,在上夾持體前後兩側面設置第二燕尾榫,在上支架前後兩側面開設與第二燕尾榫相配合的第二燕尾槽,這樣能夠實現上夾持體在上支架內的滑動,同時為了便於上夾持體壓緊輸電線,在上夾持體底面設置上弧形凹槽,並在下支架上表面設置上弧形凹槽相匹配的下弧形凹槽,這樣上弧形凹槽與下弧形凹槽組和在一起能夠將本裝置夾持在輸電線上,同時在樹枝障礙清除時,能夠在第二自動伸縮杆的推壓作用下將本輸電線緊緊的壓在上夾持體和下支架之間,進而能夠有效防止本裝置整體發生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以增加本裝置的可靠性能。
另外,為了保持本裝置整體的穩定性以及在行進過程中減少摩擦阻力,在橫梁左右兩側底部均設置滑輪支架,並在滑輪支架內轉動設置滑輪,滑輪壓在輸電線上。
另外,清障機構包括懸置設置在前行走機構的滑輪支架下端的前吊杆、懸置設置在後行走機構的滑輪支架下端的後吊杆以及設置在前吊杆和後吊杆下端的承載平臺,在承載平臺上部前側設置前驅動電機和前轉軸座,並在承載平臺上部後側設置後驅動電機和後轉軸座,而且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分別穿設在前轉軸座和後轉軸座上且輸出軸外端均伸出承載平臺,並在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端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連接有十字形刀架,在十字形刀架端面開設有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刀片且刀片通過緊固件固緊在凹槽內,採用這樣的結構,當本裝置放置在輸電線上後,能夠通過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的工作帶動十字形刀架上的刀片旋轉,從而切斷輸電線兩側的樹枝。另外,為了實現本裝置的自動化以及遠程化控制,在平臺上表面中部設置無線控制模塊,且無線控制模塊均與第一自動伸縮杆、第二自動伸縮杆、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電信號連接,這樣能夠通過地面的遙控器通過無線控制模塊控制本裝置的運行。
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將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放置在架空線上,由於採用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均的結構,本裝置能夠穩定的懸掛在輸電線上時不發生側翻,然後通過緊固件將下支架固緊在上支架的下部,並通過第二自動伸縮杆將架空線夾緊在上夾持體和下支架之間,隨後在無線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實現噴頭對架空線絕緣漆的噴塗;當本設備需要前進行走時,首先通過無線控制模塊控制第一自動伸縮杆的回縮實現右行走支架的向左移動,之後通過右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實現將右行走支架固緊在架空線上,之後無線控制模塊控制左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縮回使左行走支架鬆開架空線,然後無線控制模塊控制第一自動伸縮杆伸出,此時由於右行走支架是固定在架空線上的,而左行走支架與架空線處於鬆開狀態,因此左行走支架在第一自動伸縮杆的推動下實現向左移動,待左行走支架完成向左移動後,左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伸出壓緊上夾持體使得左行走支架固定在架空線上,此時右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縮回使得右行走支架內的上夾持體鬆開架空線,以此類推本設備一方面能夠通過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內的上夾持體與下支架的配合固定在架空線上,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的交替移動實現本維修裝置的前進移動,進而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帶動十字形刀架上的刀片高速旋轉,從而能夠快速切斷輸電線兩側的樹枝障礙。本發明不僅能夠對輸電線旁邊的樹枝障礙自動進行清除作業,而且能夠有效避免行走過程中裝置整體發生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左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左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左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1至6,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包括結構相同的前行走機構1和後行走機構2,以及設置在所述前行走機構1和所述後行走機構2下部的清障機構,所述前行走機構1和所述後行走機構2均包括左行走支架3和右行走支架4,所述左行走支架3上部設置橫梁5,所述前行走機構1的橫梁5與所述後行走機構2的橫梁5之間通過連板6相連接,所述橫梁5底面設置第一燕尾槽7,所述右行走支架4頂部設置與所述第一燕尾槽7相配合的第一燕尾榫8;
所述左行走支架3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底座9,所述右行走支架4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推板10,所述底座9上設置第一自動伸縮杆11,且所述第一自動伸縮杆11的自由端設置在所述推板10上;
所述左行走支架3和所述右行走支架4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截面形狀為倒U型的上支架12和截面形狀為U型的下支架13,所述下支架13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固緊在所述上支架12的下部;
所述上支架12內側頂部固定設置第二自動伸縮杆14,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14下端設置上夾持體15,所述上夾持體15前後兩側面設置第二燕尾榫16,所述上支架12前後兩側面開設與所述第二燕尾榫16相配合的第二燕尾槽17,所述上夾持體15底面設置上弧形凹槽18,所述下支架13上表面設置所述上弧形凹槽18相匹配的下弧形凹槽19,所述上弧形凹槽18與所述下弧形凹槽19組和在一起用於夾持輸電線20;
所述橫梁5左右兩側底部均設置滑輪支架21,所述滑輪支架21內轉動設置滑輪22,所述滑輪22壓在輸電線20上;
所述清障機構包括懸置設置在所述前行走機構1的滑輪支架21下端的前吊杆23、懸置設置在所述後行走機構2的滑輪支架21下端的後吊杆24以及設置在所述前吊杆23和所述後吊杆24下端的承載平臺25,所述承載平臺25上部前側設置前驅動電機26和前轉軸座27,所述承載平臺25上部後側設置後驅動電機28和後轉軸座29,所述前驅動電機26和所述後驅動電機28的輸出軸分別穿設在所述前轉軸座27和所述後轉軸座29上且輸出軸外端均伸出所述承載平臺25,所述前驅動電機26和所述後驅動電機28的輸出軸端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連接有十字形刀架30,所述十字形刀架30端面開設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內設置有刀片32且所述刀片32通過緊固件固緊在所述凹槽31內;所述承載平臺25上表面中部設置無線控制模塊33,所述無線控制模塊33均與所述第一自動伸縮杆11、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14、所述前驅動電機26和所述後驅動電機28電信號連接。
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14的數量為1個,很顯然為了能夠提供足夠的伸縮杆支撐力,第二自動伸縮杆的數量也可以更多,比如2個。
所述緊固件為緊固螺栓,所述緊固件主要起到固緊連接作用,很顯然也可是其他類型緊固件,比如緊固螺釘或緊固螺杆。
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均包括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在左行走支架上部設置橫梁,而且前行走機構的橫梁與後行走機構的橫梁之間通過連板相連接,通過連板將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固定連接在一起,在橫梁底面設置第一燕尾槽,在右行走支架頂部設置與第一燕尾槽相配合的第一燕尾榫。
另外,在左行走支架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底座,在右行走支架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推板,在底座上設置第一自動伸縮杆,且第一自動伸縮杆的自由端設置在推板上,這樣能夠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實現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之間的相對運動,當左行走支架固定在輸電線上時,能夠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的自動縮回實現右行走支架的向左移動,當右行走支架固定在輸電線上時,能夠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的伸出實現左行走支架的向左移動,依次類推,通過第一自動伸縮杆的伸縮實現行走機構的整體向左前進移動。
另外,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截面形狀為倒U型的上支架和截面形狀為U型的下支架,且下支架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固緊在上支架的下部,這樣便於將本設備安裝在輸電線路上。
另外,上支架內側頂部固定設置第二自動伸縮杆,並在第二自動伸縮杆下端設置上夾持體,在上夾持體前後兩側面設置第二燕尾榫,在上支架前後兩側面開設與第二燕尾榫相配合的第二燕尾槽,這樣能夠實現上夾持體在上支架內的滑動,同時為了便於上夾持體壓緊輸電線,在上夾持體底面設置上弧形凹槽,並在下支架上表面設置上弧形凹槽相匹配的下弧形凹槽,這樣上弧形凹槽與下弧形凹槽組和在一起能夠將本裝置夾持在輸電線上,同時在樹枝障礙清除時,能夠在第二自動伸縮杆的推壓作用下將本輸電線緊緊的壓在上夾持體和下支架之間,進而能夠有效防止本裝置整體發生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以增加本裝置的可靠性能。
另外,為了保持本裝置整體的穩定性以及在行進過程中減少摩擦阻力,在橫梁左右兩側底部均設置滑輪支架,並在滑輪支架內轉動設置滑輪,滑輪壓在輸電線上。
另外,清障機構包括懸置設置在前行走機構的滑輪支架下端的前吊杆、懸置設置在後行走機構的滑輪支架下端的後吊杆以及設置在前吊杆和後吊杆下端的承載平臺,在承載平臺上部前側設置前驅動電機和前轉軸座,並在承載平臺上部後側設置後驅動電機和後轉軸座,而且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分別穿設在前轉軸座和後轉軸座上且輸出軸外端均伸出承載平臺,並在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端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連接有十字形刀架,在十字形刀架端面開設有凹槽,在凹槽內設置有刀片且刀片通過緊固件固緊在凹槽內,採用這樣的結構,當本裝置放置在輸電線上後,能夠通過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的工作帶動十字形刀架上的刀片旋轉,從而切斷輸電線兩側的樹枝。另外,為了實現本裝置的自動化以及遠程化控制,在平臺上表面中部設置無線控制模塊,且無線控制模塊均與第一自動伸縮杆、第二自動伸縮杆、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電信號連接,這樣能夠通過地面的遙控器通過無線控制模塊控制本裝置的運行。本發明不僅能夠對輸電線旁邊的樹枝障礙自動進行清除作業,而且能夠有效避免行走過程中裝置整體發生打滑甚至倒退的現象。
實施例2:
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輸電線路清障裝置,包括結構相同的前行走機構1和後行走機構2,以及設置在所述前行走機構1和所述後行走機構2下部的清障機構,所述前行走機構1和所述後行走機構2均包括左行走支架3和右行走支架4,所述左行走支架3上部設置橫梁5,所述前行走機構1的橫梁5與所述後行走機構2的橫梁5之間通過連板6相連接,所述橫梁5底面設置第一燕尾槽7,所述右行走支架4頂部設置與所述第一燕尾槽7相配合的第一燕尾榫8;
所述左行走支架3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底座9,所述右行走支架4前後兩側面上均設置推板10,所述底座9上設置第一自動伸縮杆11,且所述第一自動伸縮杆11的自由端設置在所述推板10上;
所述左行走支架3和所述右行走支架4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截面形狀為倒U型的上支架12和截面形狀為U型的下支架13,所述下支架13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固緊在所述上支架12的下部;
所述上支架12內側頂部固定設置第二自動伸縮杆14,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14下端設置上夾持體15,所述上夾持體15前後兩側面設置第二燕尾榫16,所述上支架12前後兩側面開設與所述第二燕尾榫16相配合的第二燕尾槽17,所述上夾持體15底面設置上弧形凹槽18,所述下支架13上表面設置所述上弧形凹槽18相匹配的下弧形凹槽19,所述上弧形凹槽18與所述下弧形凹槽19組和在一起用於夾持輸電線20;
所述橫梁5左右兩側底部均設置滑輪支架21,所述滑輪支架21內轉動設置滑輪22,所述滑輪22壓在輸電線20上;
所述清障機構包括懸置設置在所述前行走機構1的滑輪支架21下端的前吊杆23、懸置設置在所述後行走機構2的滑輪支架21下端的後吊杆24以及設置在所述前吊杆23和所述後吊杆24下端的承載平臺25,所述承載平臺25上部前側設置前驅動電機26和前轉軸座27,所述承載平臺25上部後側設置後驅動電機28和後轉軸座29,所述前驅動電機26和所述後驅動電機28的輸出軸分別穿設在所述前轉軸座27和所述後轉軸座29上且輸出軸外端均伸出所述承載平臺25,所述前驅動電機26和所述後驅動電機28的輸出軸端部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連接有十字形刀架30,所述十字形刀架30端面開設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內設置有刀片32且所述刀片32通過緊固件固緊在所述凹槽31內;所述承載平臺25上表面中部設置無線控制模塊33,所述無線控制模塊33均與所述第一自動伸縮杆11、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14、所述前驅動電機26和所述後驅動電機28電信號連接。
所述連板6上部設置高速電機34,所述高速電機34的輸出軸上設置螺旋槳35,所述高速電機34與所述無線控制模塊33電信號連接。
所述十字形刀架30側面均設置有刀刃。
所述承載平臺25底部左右兩端均設置牽引板36,所述牽引板36上開設牽引孔37,所述牽引孔37內設置牽引繩38。
所述牽引繩38下端設置錨杆或錨釘。
所述第二自動伸縮杆14的數量為1個。
所述緊固件為緊固螺釘。
該實施例中,在連板上部設置高速電機,並在高速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螺旋槳,且高速電機與無線控制模塊電信號連接,這樣螺旋槳在高速電機的帶動下高速旋轉能夠為本裝置提供一個上升力,從而能夠減少本裝置對輸電線的壓力,避免對輸電線路產生損傷。另外,在承載平臺底部前後兩側均設置牽引板,在牽引板上設置牽引孔以便於在牽引板上固定牽引繩,從而地面人員能夠通過牽引繩防止工作過程中本裝置發生舞動,在牽引繩下端設置錨杆以便於通過牽引繩將本裝置臨時固定在地面上,很顯然在牽引繩下端設置錨釘也能夠起到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3:
如圖5和圖6所示,其與實施例2的區別在於:所述前行走機構1的橫梁5前端面設置攝像頭39,所述後行走機構2的橫梁5前端面設置紅外距離傳感器40,所述攝像頭39和所述紅外距離傳感器40均與所述無線控制模塊33電信號連接。
該實施例中,為了便於實時檢測本裝置前方的圖像,並防止發生碰撞,在前行走機構的橫梁前端面設置攝像頭,在後行走機構的橫梁前端面設置紅外距離傳感器,且攝像頭和紅外距離傳感器均與無線控制模塊電信號連接。
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將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放置在架空線上,由於採用前行走機構和後行走機構均的結構,本裝置能夠穩定的懸掛在輸電線上時不發生側翻,然後通過緊固件將下支架固緊在上支架的下部,並通過第二自動伸縮杆將架空線夾緊在上夾持體和下支架之間,隨後在無線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實現噴頭對架空線絕緣漆的噴塗;當本設備需要前進行走時,首先通過無線控制模塊控制第一自動伸縮杆的回縮實現右行走支架的向左移動,之後通過右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實現將右行走支架固緊在架空線上,之後無線控制模塊控制左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縮回使左行走支架鬆開架空線,然後無線控制模塊控制第一自動伸縮杆伸出,此時由於右行走支架是固定在架空線上的,而左行走支架與架空線處於鬆開狀態,因此左行走支架在第一自動伸縮杆的推動下實現向左移動,待左行走支架完成向左移動後,左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伸出壓緊上夾持體使得左行走支架固定在架空線上,此時右行走支架內的第二自動伸縮杆縮回使得右行走支架內的上夾持體鬆開架空線,以此類推本設備一方面能夠通過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內的上夾持體與下支架的配合固定在架空線上,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左行走支架和右行走支架的交替移動實現本維修裝置的前進移動,進而前驅動電機和後驅動電機帶動十字形刀架上的刀片高速旋轉,從而能夠快速切斷輸電線兩側的樹枝障礙。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