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管制彎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8:22:51 1
鋼管制彎模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管制彎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包括上連接板(1.1)、立板Ⅰ(1.2)和筋板Ⅰ(1.3),下模包括下連接板(2.1)、立板Ⅱ(2.2)和筋板Ⅱ(2.3),立板Ⅰ、立板Ⅱ設有互相配合的倒「V」型結構,均設置為兩件,分布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上連接板的底面和下連接板的頂面;筋板Ⅰ、筋板Ⅱ均設有弧形凹口,均設置為至少三件,分別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Ⅰ、上連接板兩兩垂直連接。本鋼管制彎模具,結構簡單、易於製作,可降低企業成本,安裝在壓力機上能夠實現直徑較大的鋼管批量化壓彎生產,安全生產的同時能夠保證精確控制鋼管壓彎的質量,且生產效率高。
【專利說明】鋼管制彎模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彎模具,具體是一種鋼管制彎模具,屬於衝壓工藝裝備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鋼管不僅用於輸送流體和粉狀固體、交換熱能、製造機械零件和容器,它還是一種經濟鋼材,用鋼管制造建築結構網架、支柱和機械支架,可以減輕重量,節省金屬20?40%,而且可大大減少塗保護層的面積,節約投資和維護費用。
[0003]鐵塔是為實現承受某一空中載荷或通訊功能而架設的獨立式的鋼結構物,使用鋼管制作的鋼管塔主要優點表現在:一是可以減小塔身風壓;二是在截面面積相等的情況下,圓管的迴轉半徑比角鋼大20%左右;三是提高了結構承載能力,一般來講,鋼管塔比角鋼塔用量降低10%?20%,同時還可減少杆件數量,縮短建塔周期,易於結構多樣化,因此在鐵塔製造行業中鋼管塔發展勢頭迅猛。
[0004]為保證鋼管塔的強度和設計美觀,需要對鋼管進行制彎處理,目前鋼管制彎多採用將鋼管加熱後在平臺上使用簡易工裝人工制彎或者在平臺上使用帶有千斤頂的專用折彎工具進行彎曲製作,但是這些方式適用於單件小、批量少且直徑尺寸比較小的鋼管,且鋼管的加熱溫度及彎曲角度難以精確控制,生產效率低下,無法保證質量穩定,而且操作過程中若不採取安全保護措施,會有鋼管制彎變形過程中鋼管彈出的安全隱患;若採用專用的大型彎曲設備,可以實現批量化生產,且能夠滿足直徑較大的鋼管的彎曲加工,但是價格過於昂貴,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鋼管制彎模具,結構簡單,安裝在壓力機上能夠實現直徑較大的鋼管批量化制彎生產,安全生產的同時能夠保證精確控制鋼管壓彎的角度和質量,且生產效率高。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鋼管制彎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
[0007]上模包括上連接板、立板I和筋板I,上連接板設置在整個上模的頂部,上面設有連接孔或槽;立板I底部帶有中間矮、兩邊高的倒「V」型結構,設置為兩件,其頂面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上連接板的底面;筋板I的寬度與兩件立板I中間的間距尺寸配合,筋板I底邊帶有小於半圓的弧形凹口,筋板I設置為至少三件,插入兩件立板I之間的空隙中,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1、上連接板兩兩垂直連接,筋板I底面距離立板I倒「V」型底面的尺寸與筋板I底面距離弧形凹口圓心的尺寸相同;
[0008]下模包括下連接板、立板II和筋板II,下連接板設置在整個下模的底部,上面設有連接孔或槽;立板II是與立板I配合、頂部帶有中間高、兩邊矮的倒「V」型的結構,立板II設置為兩件,其底面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下連接板的頂面;筋板II的寬度與兩件立板II中間的間距尺寸配合,頂邊對應於筋板I的凹口位置設有小於半圓的弧形凹口,筋板II設置為至少三件,插入兩件立板II之間的空隙中,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I1、下連接板兩兩垂直連接,筋板II底面距離立板II倒「V」型底面的尺寸與筋板II底面距離弧形凹口圓心的尺寸相同。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兩件立板I的相對面上與兩件立板II的相對面上均設有對應的導向定位機構,筋板I與筋板II分別通過導向定位機構與立板I與立板II連接。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導向定位機構包括導向條、定位塊和限位螺栓,每組導向條設置為兩件,該兩件導向條之間的距離與筋板1、筋板II的厚度尺寸配合,導向條垂直固定連接於兩件立板1、兩件立板II的相對面上;定位塊設置在上模導向條的頂部、下模導向條的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於立板I和立板II ;限位螺栓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立板I底部相對於導向條的適當位置、立板II頂部相對於導向條的適當位置。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在相對於鋼管進料方向的「V」型結構的筋板I的背面設置可拆卸的進料限位。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筋板I底邊的弧形凹口的直徑尺寸與筋板II頂邊的弧形凹口的直徑尺寸為193 mm。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立板I與立板II的倒「V」型結構的V形頂角為 120。。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鋼管制彎模具由於設有倒「V」型結構,且通過對壓力機行程的調節,可以實現對鋼管的精確角度制彎,保證產品質量,且適合於批量高效生產;由於上模和下模的筋板上均設有弧形凹口,且在制彎過程中是上模和下模中的筋板在對鋼管實施直接折彎壓力,鋼管是卡在弧形凹口內進行制彎過程的,因此鋼管在制彎過程中不會存在彈出的安全隱患,實現安全生產;由於其結構簡單,易於製作,同時能夠達到高效制彎的效果,因此相對於專用制彎設備而言,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由於設置有可更換筋板的結構,因此可以實現不同直徑鋼管的制彎,進一步降低企業的成本;通過設置倒「V」型結構的V形頂角,可以實現一定角度範圍內的任意角度鋼管制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7]圖3是圖1的A-A剖視圖。
[0018]圖中:1、上模,1.1、上連接板,1.2、立板I,1.3、筋板I,2、下模,2.1、下連接板,
2.2、立板II,2.3、筋板11,3、導向定位機構,3.1、導向條,3.2、定位塊,3.3、限位螺栓,4、進料限位。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圖2、圖3所示,本鋼管制彎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
[0021]上模I包括上連接板1.1、立板I 1.2和筋板I 1.3,上連接板1.1設置在整個上模I的頂部,上面設有連接孔或槽;立板I 1.2底部帶有中間矮、兩邊高的倒「V」型結構,設置為兩件,其頂面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上連接板1.1的底面;筋板I 1.3的寬度與兩件立板I 1.2中間的間距尺寸配合,筋板I 1.3底邊帶有小於半圓的弧形凹口,筋板I 1.3設置為至少三件,插入兩件立板I 1.2之間的空隙中,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
I1.2、上連接板1.1兩兩垂直連接,筋板I 1.3底面距離立板I 1.2倒「V」型底面的尺寸與筋板I 1.3底面距離弧形凹口圓心的尺寸相同。
[0022]下模2包括下連接板2.1、立板II 2.2和筋板II 2.3,下連接板2.1設置在整個下模2的底部,上面設有連接孔或槽;立板II 2.2是與立板I 1.2配合、頂部帶有中間高、兩邊矮的倒「V」型的結構,立板II 2.2設置為兩件,其底面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下連接板2.1的頂面;筋板II 2.3的寬度與兩件立板II 2.2中間的間距尺寸配合,頂邊對應於筋板I 1.3的凹口位置設有小於半圓的弧形凹口,筋板II 2.3設置為至少三件,插入兩件立板II 2.2之間的空隙中,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II 2.2、下連接板2.1兩兩垂直連接,筋板II 2.3底面距離立板II 2.2倒「V」型底面的尺寸與筋板II 2.3底面距離弧形凹口圓心的尺寸相同,上模I壓在下模2上面後,筋板I 1.3與筋板II 2.3的弧形凹口的圓心能夠重合為一點。
[0023]為了能夠實現可以更換筋板,進而實現可以準確卡入不同直徑的鋼管,可以對不同直徑的鋼管進行制彎。因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兩件立板I 1.2的相對面上與兩件立板II 2.2的相對面上均設有對應的導向定位機構3,筋板I 1.3與筋板II 2.3分別通過導向定位機構3與立板I 1.2與立板II 2.2連接。
[0024]導向定位機構3可以採用在立板I 1.2和立板II 2.2上加工導向定位槽的方式,或者採用在立板I 1.2和立板II 2.2上固定連接導向條的方式,或者採用其他導向定位方式,由於第二種方式更易於製作,因此優選第二種方式,即: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採用在立板I 1.2和立板II 2.2上固定連接導向條的方式,導向定位機構3包括導向條3.1、定位塊3.2和限位螺栓3.3,每組導向條3.1設置為兩件,該兩件導向條3.1之間的距離與筋板I 1.3、筋板II 2.3的厚度尺寸配合,導向條3.1垂直固定連接於兩件立板I 1.2、兩件立板II 2.2的相對面上,可以起到導向的作用;定位塊3.2設置在上模I導向條的頂部、下模2導向條的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於立板I 1.2和立板II 2.2,可以起到將筋板I 1.3、筋板II 2.3定位的作用,且在制彎過程中壓力通過定位塊3.2直接作用於筋板I 1.3和筋板
II2.3 ;限位螺栓3.3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立板I 1.2底部相對於導向條的適當位置、立板
II2.2頂部相對於導向條的適當位置,制彎過程中是筋板I 1.3、筋板II 2.3直接作用於鋼管,限位螺栓3.3不受力,只在上模I抬起時可以起到限制筋板I 1.3自導向條3.1內滑出的作用。
[0025]為了能夠對不同長度的鋼管進行制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在相對於鋼管進料方向的「V」型結構的筋板I 1.3的背面設置可拆卸的進料限位4。
[0026]為了能夠對直徑在80 mm?193 mm的鋼管進行制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筋板I 1.3底邊的弧形凹口的直徑尺寸與筋板II 2.3頂邊的弧形凹口的直徑尺寸為193 mm。
[0027]為了能夠對鋼管進行O?30°範圍內的制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方案,立板I 1.2與立板II 2.2的倒「V」型結構的V形頂角為120°。
[0028]在使用前,先根據需要制彎處理的鋼管的直徑大小,將相應圓弧尺寸的筋板I 1.3和筋板II 2.3插入相應的導向定位機構3中,再將限位螺栓3.3旋入,進而限制了筋板I 1.3、筋板II 2.3自導向條3.1內滑出;根據需要制彎處理的鋼管的長度,將進料限位4固定安裝於相應的筋板I 1.3上;然後將安裝好筋板I 1.3和筋板II 2.3及進料限位4的上模I和下模2分別找正並固定安裝於壓力機的滑塊與工作檯上,保證上模I壓在下模2上面後,筋板I 1.3與筋板II 2.3的弧形凹口的圓心能夠重合為一點;根據鋼管的直徑和制彎角度,設定好壓力機滑塊的下壓行程後即可使用。
[0029]使用時,先將壓力機滑塊提升至大於鋼管直徑的適當距離,再將鋼管自沒有設置進料限位4的一側放入,抵到進料限位4後即可鬆手,鋼管被上模I與下模2支撐住,然後操作壓力機使滑塊下壓,至需要的制彎角度後停止下壓,完成鋼管制彎,提升壓力機滑塊,取出鋼管即可。
[0030]操作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鋼管直徑和不同的制彎角度事先計算出相應的壓力機滑塊的下壓行程,進而可以進一步提高鋼管制彎工作效率。
[0031]本鋼管制彎模具結構簡單,易於製作,使用時可以通過對壓力機行程的調節,實現對鋼管的精確角度制彎,保證產品質量,且適合於批量高效生產;鋼管在制彎過程中不會存在彈出的安全隱患,實現安全生產;相對於專用制彎設備而言,可降低企業成本;可以實現不同直徑鋼管的制彎,可以實現一定角度範圍內的任意角度鋼管制彎。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管制彎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模(I)包括上連接板(1.1)、立板I (1.2)和筋板I (1.3),上連接板(1.1)設置在整個上模(I)的頂部,上面設有連接孔或槽;立板I (1.2)底部帶有中間矮、兩邊高的倒「V」型結構,設置為兩件,其頂面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上連接板(1.1)的底面;筋板I (1.3)的寬度與兩件立板I (1.2)中間的間距尺寸配合,筋板I (1.3)底邊帶有小於半圓的弧形凹口,筋板I (1.3)設置為至少三件,插入兩件立板I (1.2)之間的空隙中,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I(1.2)、上連接板(1.1)兩兩垂直連接,筋板I (1.3)底面距離立板I (1.2)倒「V」型底面的尺寸與筋板I (1.3)底面距離弧形凹口圓心的尺寸相同;所述的下模(2)包括下連接板(2.1)、立板II (2.2)和筋板II (2.3),下連接板(2.1)設置在整個下模(2)的底部,上面設有連接孔或槽;立板II (2.2)是與立板I (1.2)配合、頂部帶有中間高、兩邊矮的倒「V」型的結構,立板II (2.2)設置為兩件,其底面對稱垂直固定連接於下連接板(2.1)的頂面;筋板II(2.3)的寬度與兩件立板II (2.2)中間的間距尺寸配合,頂邊對應於筋板I (1.3)的凹口位置設有小於半圓的弧形凹口,筋板II (2.3)設置為至少三件,插入兩件立板II (2.2)之間的空隙中,對稱設置於倒「V」型結構的兩側,並與立板II (2.2)、下連接板(2.1)兩兩垂直連接,筋板II (2.3)底面距離立板II (2.2)倒「V」型底面的尺寸與筋板II (2.3)底面距離弧形凹口圓心的尺寸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管制彎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件立板I(1.2)的相對面上與兩件立板II (2.2)的相對面上均設有對應的導向定位機構(3),筋板I (1.3)與筋板11(2.3)分別通過導向定位機構(3)與立板I (1.2)與立板II (2.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鋼管制彎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向定位機構(3)包括導向條(3.1)、定位塊(3.2)和限位螺栓(3.3),每組導向條(3.1)設置為兩件,該兩件導向條(3.1)之間的距離與筋板I (1.3)、筋板II (2.3)的厚度尺寸配合,導向條(3.1)垂直固定連接於兩件立板I (1.2)、兩件立板II (2.2)的相對面上;定位塊(3.2)設置在上模(I)導向條的頂部、下模(2)導向條的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於立板I (1.2)和立板II (2.2);限位螺栓(3.3)通過螺紋連接設置在立板I (1.2)底部相對於導向條的適當位置、立板II (2.2)頂部相對於導向條的適當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鋼管制彎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筋板I(1.3)上設置可拆卸的進料限位(4)。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鋼管制彎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筋板I (1.3)底邊的弧形凹口的直徑尺寸與筋板II (2.3)頂邊的弧形凹口的直徑尺寸為193mm。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鋼管制彎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板I(1.2)與立板II (2.2)的倒「V」型結構的V形頂角為120°。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3778602SQ201420086554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8日
【發明者】蔣立新, 朱小明, 朱亮 申請人:江蘇華電鐵塔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