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椎體牽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13:04:01 1
專利名稱:人體椎體牽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能夠對人體椎體產生拉力並且用於輔助醫治人體脊椎病的牽拉裝置。尤其是一種免需醫師施加外力操控且具有可以在使用者自身重力作用下完全由使用者操控的能使座椅或升或降或止的液壓升降系統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技術方案設計一個包括主、副活塞構件的液壓升降系統,座椅安裝在主活塞構件上,復位件安裝在副活塞構件上,主、副活塞缸之間用油管連通,油管上安裝一個可以由使用者操控的流量控制閥,通過調節流量控制閥來控制座椅或升或降或止。安裝一個可以由使用者操控的調節吊帽高低的懸吊系統,該系統安裝在頂梁下方且垂吊在座椅的正上方,它包括蝸輪蝸杆傳動構件、拉輪、拉繩、吊輪、吊繩、吊杆、吊帽;在拉輪上以不同方向分開纏繞兩根拉繩,拉輪與蝸杆同軸;吊繩一端纏繞吊輪上,另一端繫著吊杆,吊杆下面吊著一個吊帽,吊輪與蝸輪同軸。使用前,座椅處於空載狀態,打開流量控制閥,在復位件作用下,座椅復位上升到一個初始位置,待座椅復位完畢後關閉流量控制閥使座椅不能升降而處於穩定狀態。當使用者坐上座椅後,首先通過牽引一根拉繩使蝸輪蝸杆轉動放下吊帽後戴上,再通過牽引另一根拉繩使蝸輪蝸杆反方向轉動提升拉帽且對椎體產生預拉力,然後再打開液壓升降系統流量控制閥,主活塞卸荷,在人體重力的作用下,座椅下降,當下降到一位置後,頭部被拉緊,此時將流量控制閥關小,使下降速度減緩,直到座椅繼續下降到一個合適高度後,拉力恰到好處,此時再將流量控制閥關閉並維持拉力。當牽引完畢後,通過牽引拉繩放下拉帽,離開座椅後,座椅處於空載狀態,打開流量控制閥,在復位重件重力或復位彈簧壓力的作用下,座椅復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無需醫師操控的情況下,只利用人體自身重力,直接由使用者自我操控即可完成牽拉動作。具有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力度可控性高、緩衝性好、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由於椎體疾病屬於人體機體退行性疾病,必需長期醫治及保健,該裝置可以方便患者在家庭使用。
圖2是一個實施例的剖視構造圖。
圖3是圖2在B-B的剖視構造圖。
圖4是另一個實施例的剖視構造圖。
圖5是圖4在B-B的剖視構造圖。
圖6是又一個實施例的剖視構造圖。
圖7是圖6在B-B的剖視構造圖。
圖中1.座椅,2.主活塞杆,3-1.3-2.3-3.3-4.油嘴,4.主活塞缸,5.腳架,6.重件,7.副活塞杆,8.副活塞缸,9.立柱,10.斜撐杆,11.頂梁,12-1.12-2.軸承座,13-1.13-2.13-3.13-4彈性擋圈,14-1.14-2.軸承,15-1.15-2.蝸輪軸支撐座,16.吊輪,17.蝸杆軸,18.蝸杆,19.蝸輪,20.蝸輪軸,21-1.21-2拉繩,22.吊繩,23.吊杆,24.吊帽,25.節流閥,26-1.26-2.26-3.26-4彈性擋圈,27-1.27-2.軸承,28-1.28-2.軸承座,29-1.29-2.蝸杆軸支撐座,30.拉輪,31.彈簧,32.擋圈,33.彈性擋圈,34.擋圈,35.彈性擋圈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座椅(1)安裝在主活塞杆(2)上,主活塞缸(4)垂直安裝在腳架(5)上,副活塞缸(8)垂直安裝在立架(9)上,重力件(6)懸吊在副活塞杆(7)上,主活塞缸(4)和副活塞缸(8)通過油管連通並由節流閥(25)控制流量,油嘴(3-3)用於加油,油嘴(3-1)用於放氣,油嘴(3-2)和(3-4)用於放油,主活塞杆(2)設計成空心並使油嘴(3-1)與主活塞缸(4)有油腔連通,副活塞杆(7)向下運動時帶緩衝裝置。吊輪(16)與蝸輪(19)均安裝在蝸輪軸(20)上並分別由彈性擋圈(13-2)和(13-3)固定,蝸輪軸(20)兩端分別由彈性擋圈(13-1)軸承(14-1)軸承座(12-1)蝸輪軸支撐座(15-1)和彈性擋圈(13-4)軸承(14-2)軸承座(12-2)蝸輪軸支撐座(15-2)安裝固定在頂梁(11)上。吊繩(22)一端纏繞吊輪(16)上,另一端繫著吊杆(23),吊杆(23)吊著吊帽(24),吊帽(24)位於座椅(1)正上方。如圖3拉輪(30)與蝸杆(18)均安裝在蝸杆軸(17)上並分別由彈性擋圈(26-3)和(26-2)固定,蝸杆軸(17)兩端分別由彈性擋圈(26-1)軸承(27-1)軸承座(28-1)蝸杆軸支撐座(29-1)和彈性擋圈(26-4)軸承(27-2)軸承座(28-2)蝸杆軸支撐座(29-2)安裝固定在頂梁(11)上,拉繩(21-1)和(21-2)以不同方向分開纏繞在拉輪(30),牽引拉繩(21-1)和(21-2)可以使蝸輪蝸杆沿不同方向轉動並使吊帽(24)上下移動,停止牽引則吊帽(24)靜止不動(即使受力時也如此,因蝸輪蝸杆不能反轉)。腳架(5)與立柱(9)、斜撐杆(10)、頂梁(11)之間均可以拆裝。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主活塞缸(4)、副活塞缸(8)內逕取20mm-80mm,主活塞杆(2)、副活塞杆(7)外逕取10mm-32mm,油管內逕取5mm-10mm,節流閥(25)取微量節流閥。2、重力件(6)的重力值G取座椅(1)的重力G1(取小於10Kg)、主活塞杆(2)的最小啟動力F1(出時檢驗)和副活塞杆(7)的最小啟動力F2(出時檢驗)三者之和的1.05倍到1.2倍之間,設人體重力G2(取50Kg-70Kg),椎體牽拉F,則F=(G1+G2)-(G+F1+F2)。上式沒有考慮在不同流速時液體摩擦力的變化。
在圖4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座椅(1)安裝在主活塞杆(2)上,主活塞缸(4)垂直安裝在腳架(5),副活塞缸(8)垂直安裝在立架(9)上,副活塞杆(7)向下運動時不帶緩衝裝置,主活塞缸(4)和副活塞缸(8)通過油管連通並由節流閥(25)控制流量,壓縮彈簧(31)由擋圈(32)、彈性擋圈(33)安裝在副活塞杆(7)上,油嘴(3-3)用於加油,油嘴(3-1)用於放氣,油嘴(3-2)和(3-4)用於放油,主活塞杆(2)設計成空心並使油嘴(3-1)與主活塞缸(4)有油腔連通。吊輪(16)與蝸輪(19)均安裝在蝸輪軸(20)上並分別由彈性擋圈(13-2)和(13-3)固定,蝸輪軸(20)兩端分別由彈性擋圈(13-1)軸承(14-1)軸承座(12-1)蝸輪軸支撐座(15-1)和彈性擋圈(13-4)軸承(14-2)軸承座(12-2)蝸輪軸支撐座(15-2)安裝固定在頂梁(11)上。吊繩(22)一端纏繞吊輪(16)上,另一端繫著吊杆(23),吊杆(23)吊著吊帽(24),吊帽(24)位於座椅(1)正上方。如圖5拉輪(30)與蝸杆(18)均安裝在蝸杆軸(17)上並分別由彈性擋圈(26-3)和(26-2)固定,蝸杆軸(17)兩端分別由彈性擋圈(26-1)軸承(27-1)軸承座(28-1)蝸杆軸支撐座(29-1)和彈性擋圈(26-4)軸承(27-2)軸承座(28-2)蝸杆軸支撐座(29-2)安裝固定在頂梁(11)上,拉繩(21-1)和(21-2)以不同方向分開纏繞在拉輪(30),牽引拉繩(21-1)和(21-2)可以使蝸輪蝸杆沿不同方向轉動並使吊帽(24)上下移動,停止牽引則吊帽(24)靜止不動(即使受力時也如此,因蝸輪蝸杆不能反轉)。腳架(5)與立柱(9)、斜撐杆(10)、頂梁(11)之間均可以拆裝。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主活塞缸(4)、副活塞缸(8)內逕取20mm-80mm,主活塞杆(2)、副活塞杆(7)外逕取10mm-32mm,油管內逕取5mm-10mm,節流閥(25)取微量節流閥。2、彈簧(31)的設計必需符合以下要求設座椅(1)的重力G1,主活塞杆(2)的最小啟動力F1(出時檢驗),副活塞杆(7)的最小啟動力F2(出時檢驗),人體(負載)的重力G2,椎體牽拉力F,彈簧(31)剛度P,最大變形量L2,最大工作負荷Pn,最小變形量L1,最小工作負荷P1,工作行程h,不考慮在不同流速時液體摩擦力的變化,則得出下列公式(1)Pn=P*L2(2)P1=P*L1(3)F=(G1+G2)--(F1+F2+Pn)=(G1+G2)-(F1+F2+P*L2),L2=[(G1+G2)-(F+F1+F2)]/P(4)G1+F1=P1-F2=P*L1-F2,L1=(G1+F1+F2)/P(5)h=L2-L1=[G2-(F+2F1+2F2)]/P由(3)式得Pn=(G1+G2)-(F+F1+F2)由(4)式得P1=G1+F1+F2由(5)式得P=[G2-(F+2F1+2F2)]/h式中座椅(1)的重力G1取小於10Kg,人體(負載)的重力G2取50Kg-70Kg,椎體牽拉力F取小於40Kg,主活塞杆(2)的最小啟動力F1和副活塞杆(7)的最小啟動力F2可由檢驗得出,彈簧(31)工作行程h取50mm-150mm。由此可計算出Pn、P1、P的值並設計出彈簧(31)的相關尺寸。必需注意,彈簧(31)最小變形量L1即是彈簧(31)安裝在副活塞杆(7)上的預壓量。
在圖6所示的又一個實施例中,座椅(1)安裝在主活塞缸(4)上,主活塞杆(2)垂直安裝在腳架(5)上由擋圈(34)、彈性擋圈(35)固定,副活塞缸(8)垂直安裝在立架(9)上,副活塞杆(7)向下運動時不帶緩衝裝置,主活塞缸(4)和副活塞缸(8)通過油管連通並由節流閥(25)控制流量,壓縮彈簧(31)由擋圈(32)、彈性擋圈(33)安裝在副活塞杆(7)上,油嘴(3-3)用於加油,油嘴(3-1)用於放氣,油嘴(3-2)和(3-4)用於放油。吊輪(16)與蝸輪(19)均安裝在蝸輪軸(20)上並分別由彈性擋圈(13-2)和(13-3)固定,蝸輪軸(20)兩端分別由彈性擋圈(13-1)軸承(14-1)軸承座(12-1)蝸輪軸支撐座(15-1)和彈性擋圈(13-4)軸承(14-2)軸承座(12-2)蝸輪軸支撐座(15-2)安裝固定在頂梁(11)上。吊繩(22)一端纏繞吊輪(16)上,另一端繫著吊杆(23),吊杆(23)吊著吊帽(24),吊帽(24)位於座椅(1)正上方。如圖7拉輪(30)與蝸杆(18)均安裝在蝸杆軸(17)上並分別由彈性擋圈(26-3)和(26-2)固定,蝸杆軸(17)兩端分別由彈性擋圈(26-1)軸承(27-1)軸承座(28-1)蝸杆軸支撐座(29-1)和彈性擋圈(26-4)軸承(27-2)軸承座(28-2)蝸杆軸支撐座(29-2)安裝固定在頂梁(11)上,拉繩(21-1)和(21-2)以不同方向分開纏繞在拉輪(30),牽引拉繩(21-1)和(21-2)可以使蝸輪蝸杆沿不同方向轉動並使吊帽(24)上下移動,停止牽引則吊帽(24)靜止不動(即使受力時也如此,因蝸輪蝸杆不能反轉)。腳架(5)與立柱(9)、斜撐杆(10)、頂梁(11)之間均可以拆裝。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主活塞缸(4)、副活塞缸(8)內逕取20mm-80mm,主活塞杆(2)、副活塞杆(7)外逕取10mm-32mm,油管內逕取5mm-10mm,節流閥(25)取微量節流閥。2、彈簧(31)的設計與圖4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人體椎體牽拉裝置,由手輪、加重件、蝸輪蝸杆傳動構件等產生的拉力傳遞到拉繩、吊杆、吊帽上,其持徵是設計一個包括主、副活塞構件的液壓升降系統,在主活塞構件上安裝座椅,在副活塞構件上安裝復位件,主、副活塞缸之間用油管連通,油管上安裝可由使用者控制的流量控制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其持徵是座椅安裝在主活塞杆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其持徵是座椅安裝在主活塞缸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其持徵是在副活塞杆上加一個重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其持徵是在副活塞杆上安裝一個壓縮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其持徵是流量控制閥安裝在座椅扶手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其持徵是在油管上安裝一個節流閥。
專利摘要一種免需醫師施加外力操控且具有可以在使用者自身重力作用下完全由使用者操控的能使座椅或升或降或止的液壓升降系統的用於醫治脊椎病的人體椎體牽拉裝置。設計一個包括主、副活塞構件的液壓升降系統,座椅安裝在主活塞構件上;副活塞構件活塞缸安裝在立柱上,活塞杆上安裝一個復位件;主、副活塞缸之間用油管連通,油管上安裝一個可以由使用者操控的流量控制閥,通過調節流量控制閥來控制座椅或升或降或止。安裝一個可以由使用者操控的調節吊帽高低的懸吊系統,該系統安裝在頂梁下方且垂吊在座椅的正上方。腳架、立柱、頂梁之間可以進行拆裝。
文檔編號A61F5/048GK2590548SQ0225143
公開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2年12月7日
發明者何少敦 申請人:何少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