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陝西省引進緊缺人才(城市就業西安)
2023-06-15 07:20:33 4
2022年陝西省引進緊缺人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凌晨 西安報導 又是一年畢業季,據教育部數據,2022年將有1076萬大學生畢業,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重點,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2022年陝西省引進緊缺人才?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2022年陝西省引進緊缺人才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凌晨 西安報導 又是一年畢業季,據教育部數據,2022年將有1076萬大學生畢業,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重點。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發布了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2021屆畢業生主要在陝西省就業,佔比達 40.91%。
除陝西省外,畢業生流向較多的省(市)有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其中,到廣東省就業畢業生在深圳市分布較為集中,江蘇省、浙江省畢業生集中分布在省會城市。
此前多年,西安因為高校畢業生「孔雀東南飛」的情況頗受關注,但近年來類似情況多有改善。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相比於五年前,畢業生本地就業率有較大提升,更多的應屆畢業生選擇留在西安奮鬥發展。
但是,面對大量的高校畢業生,以西安為代表的各大城市仍然在努力挖掘更多的就業機會。比如,8月9日上午,由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長安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穩崗促就業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重點群體專場招聘會,在西安市長安中央公園廣場中段北口舉辦。
陝西省區域經濟學會會長、西北大學教授白永秀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道:「一線城市經濟、人才已經過於飽和,目前許多產業都在逐步向其他城市轉移,這是經濟發展趨勢。而作為西北首府、中西部強省會,西安本身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疊加東部產業經濟西移紅利,整體城市發展勢頭強勁。」
留下就業還是離開?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西安市擁有普通高校63所,其中三所985高校、8所211大學,在校大學生120萬、高校畢業生近30萬。這一數據在經濟體量相近的多個城市中遙遙領先,是名副其實的高校強市。
而此前數年,當地部分高校畢業生並未將西安視作工作首選城市,大量優質畢業生流向北京、長三角、大灣區等地。
比如,2019年的就業報告顯示,西北工業大學就業人數中,10.46%畢業生流入廣東省,而前往北京、上海就業人數佔比超16%。
一位西安211高校應屆畢業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畢業之後,班裡近一半的同學都有意向去往廣深。一方面因為我們專業屬於工科,在廣深的就業環境、發展前景會更好;另一方面,在對比多份工作薪資及公司背景後,西安和廣深之間有著較大差距。」
他還談道,作為本地獨生子女,無論是自身還是家庭,並不希望就業地距離陝西太遠。如果未來西安有合適的工作機會,他還是會考慮回本地定居就業。
另一位本地高校應屆畢業生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西安是其首選的工作與定居城市,也許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西安無論是就業環境或薪資待遇無法與一線城市相比。
「但從工作性價比來看,西安顯然是比一線城市要高。」上述畢業生說道:「首先過去幾年內,西安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積極招商引資。具體來看,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大廠在西安的招聘機會也在增多。此外,較一線而言,西安房價較低,但醫療、教育等基礎配套較為完善且優質,顯然比在一線城市工作能享受到的資源配套更多且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從房租等生活成本來看,西安明顯低於北上江浙廣等地區。同時,西安教育資源高居全國第五,醫療資源位列第十一。
如今西安高校畢業生本地就業情況正在逐漸改善,這也是近兩年西安人才政策效果的具體體現。
人才政策逐步加碼
實際上,自2017年開始,全國各大城市推出一系列優惠落戶政策,其中大學畢業生是很多城市的重點目標。
面對高校人才外流的局面,坐擁30萬大學生的西安也喊出五年內留住百萬大學生的口號,西安市政府多措並舉希望增強西安的「西」引力,將人才留在西安。
具體到政策來看,安居層面,西安市政府先後針對落戶、住房、育兒等方面出臺《西安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一帶一路」人才高地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例如年齡在35周歲以下的高校畢業生,願意在西安市區就業、創業並定居的,可持相應學歷學位證書等證件,直接申請落戶,享受城鎮居民公共服務。
此外,3年內普通高校新畢業大學生或5年內985、211院校新畢業大學生,免於資格審核,直接申請租住公租房。普通高校新畢業大學生給予1年租住過渡期;985、211院校新畢業大學生給予2年租住過渡期。過渡期內,租金標準執行廉租住房租金(建築面積2.89元/平方米)。
對於部分高端人才,西安先後推出包括人才公寓、貨幣補貼(租賃補貼 購房補貼)、碩博人才獎以及人才專利補貼四種形式。
一位金融行業工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講述了她的經歷:西安某211高校是她的本科母校,而後她前往英國留學攻讀研究生,回國後定居於上海進入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工作。
過去兩年內,她一直在尋找西安合適的工作機會。「我發現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去西安布局項目發展業務,雖然受疫情影響,整體工作機會都在收縮。但吸引我的是,一方面西安本地的就業機會與環境確實有了不少的改善;另一方面西安的人才政策比較合適,比如人才公寓、貨幣補貼,這大大減輕了生活成本,提高幸福感。」
如今,這位金融行業人士已經進入某上市公司西安分公司工作,同時也已經落戶準備購房。
人才與產業逐步適配
五年來,西安越來越多的名校畢業生「還巢」、「築巢」。其中,產業發展工作機會增加是重要原因之一。
西安作為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中心城市,由於歷史區位等因素形成了以軍工製造業為電子信息製造、高端裝備製造、汽車產業、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醫藥為主的六大支柱性產業和製造業 國企的產業結構組合。
據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就業報告,百分之60%以上的畢業生流向製造業和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在產業結構與人才專業結構適配方面,西安多措並舉試圖改善局面。
針對上述情況,西安發布了《關於加快建設先進位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從優化產業布局、強化創新驅動、加大招商引資、提升營商環境等方面,用6個路徑、12 項重點任務和22條支持政策推進全市先進位造業發展。
此外,《西安市「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達70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同時,其出臺《陝西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大力發展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等數位技術產業,做大基礎元器件、工業軟體、網絡安全等基礎支撐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的軟體和電子信息製造業高地。
數據顯示,2020年西安數字經濟規模達3585億元,同比增長17%,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40%,全年貢獻率超過45%。另據相關分析報告,預計2022年西安數字經濟GDP佔比接近五成。數字經濟呈現加速推進、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西安某工科高校工作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近兩年,尤其陝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後,越來越多的先進位造業、信息傳輸等高科技企業進駐陝西,同時還布局了體量較大的項目。
上述工作人員稱,如今,校企之間有了溝通的橋梁,學生有了更多就業選擇,企業也有了更多技術支持。整體來看,畢業生本地就業觀念的確在逐步增強。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