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720p(一部被檔期毀掉的電影)
2023-06-10 13:58:57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這部電影與其前作和續作一起,都被打上了「爛片」標籤。
雖然該片質量其實可圈可點。
但無意正名,因為電影本身確實存在問題,而很大程度上,與其檔期選擇有關。
這句話或令很多人不解。
你電影質量不行,怎麼能賴到檔期上?
先從春節檔講起。
最開始只有賀歲概念。
1995年成龍的《紅番區》是第一部以賀歲片名義引進的電影,最終數據是票房過億,其後是馮小剛的賀歲系列,拿了兩個年冠一個年亞,緊接著是周星馳的《功夫》。
2007年,開始陸續有影片試水春節檔,但一直都算不溫不火。
直到2013年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出現,總票房達12.46億,自此開啟了春節檔的連年戰火。
而春季檔的「合家歡」概念,其實給了很多影片錯誤的提示。
其中就包括這部《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甚至可以稱之為被春節檔「毀掉」的電影之一。
因為按常規理解,既然是「合家歡」,那必然應該是喜劇,不能讓人笑就不能上春節檔。
這應該是幾乎所有人的共識,尤其業內。
所以電影人會想方設法在影片裡添加搞笑的元素,牽涉到編劇、演員選角和具體表演等各個層面。
問題就來了。
系列前作是2014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票房10.46億,但口碑崩塌。
編劇的魔改要負絕大部分責任,其次來說,在於孫悟空角色的駕馭難度。
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作為神魔人物,要求演員的表演有極強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其次也因為電視劇六小齡童版本太過成功,其孫悟空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飾演孫悟空的演員就只有兩條路走,模仿,或者創造。
而甄子丹選擇了模仿,他本身是動作演員,也並不具有很強的角色塑造能力,所以角色刻畫非常失敗,他也很明智,一戰不成即退。
彼時由上一部中飾演牛魔王的郭富城轉而飾演孫悟空。
他走了另一條路。以眼神戲來詮釋孫悟空這個虛擬神魔角色,就像《人猿猩球》裡的凱撒,在猿猴軀殼的包裹下,唯有灼灼眼神為觀眾帶來衝擊。
毫無疑問,這條路相當正確,也幾乎是唯一正確的路。
大銀幕上的表達,與電視劇模式有本質的區別,再加上六小齡童的戲劇式的身、法、步皆難以模仿,轉不如棄外而逐內,以眼神和心理,去重塑孫悟空形象。
最終的表現是成功的,郭富城以眼神和肢體動作,塑造了一個無視天地法度、桀驁孤獨又重情義的絕世大妖形象,其表演充滿爆炸性的力量感,也有一種毀天滅地的氣場,幾乎可以算得大銀幕上最好的一版孫悟空。
編劇冉平很有功力。
他將「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的原著精髓化用進劇情,除了取經四人組成型過快的弊端外,幾無短板。
主角和劇情皆沒有問題,馮紹峰對於唐僧的拿捏也特別精準,反派的「白骨精」以鞏俐的演技也談不上難度,甚至連費翔的「國王」角色都很精彩,「豬八戒」和「沙僧」暫且不提,一幕東方神話大戲徐徐展開。
電影特效非常出色,幾近無可挑剔。
開篇的打虎、降龍,後期與白骨精的鬥智鬥勇,場面恢宏而尤具想像力。
但最終結果,豆瓣5.6分、票房12億,雖然評分相對前作上升了1.3分、票房也多了近兩億,但其實仍然未達理想,較同檔冠軍《美人魚》要少21億票房。
問題出在哪裡?
如前所述,這是一部被春節檔毀掉的電影。
具體就落在兩個演員及其角色、相關情節的處理上。
小瀋陽飾演豬八戒、羅仲謙飾演沙僧,他們二人很明顯是用來承擔電影「喜劇和笑點」的部分。
但一個刻意抖包袱,另一個刻意表示自己很傻,這兩個刻意疊加起來,就變成讓人沒法看得下去的戲碼,並對整片質量的破壞極大。
二人的表演雖然讓人印象深刻,但純屬負面,這種效果還是不要為好。
而問題的源頭,就在於「不笑不春節」的錯誤認知上。
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西遊系列電影的吸引力,在於強大的魔幻故事基礎與戰天鬥地的孫悟空,並不是你電影中有多少笑料,角色又如何幽默,更何況是自以為的幽默。
故而電影最終落得不上不下的尷尬。
實在是錯誤認知所致。
電影中其實也有真正的幽默與諧趣。
比如大師兄與師父不經意的一來一回,反而令觀眾莞爾。
所以如果抽取掉豬八戒和沙僧的刻意戲份,轉而再對電影進行適當程度的情節改編和補充,相信整部電影的質量或將會有一個脫胎換骨般的改變。
而一直以來,大銀幕上其實都缺乏正劇模式的西遊記。
這部《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本來具備良好的硬體基礎,從編劇、表演到特效都幾乎全無問題。
卻因為「想要太多」導致功敗垂成。
到第三部更是變成一部被資本綁架而偏離主線的作品。
真的甚為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