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4:19:46 1
專利名稱: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爐殼體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水性能較 好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二、背景技術電磁爐是近幾年興起的新型廚衛灶具,因其具有環保、節能、使用方 便、乾淨衛生的優點,因而在短時間內即成為廣大消費者所喜聞樂見的廚衛電器,迅速普及 到千家萬戶。然而在廣大消費者購買使用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此類產品突顯出了一個共同 點缺點,即故障率高、壽命短,返修率高,影響電磁爐的正常使用,增加了消費者維護成本。而電磁爐作為電子產品,其致命的缺點是怕水、怕潮,而電磁爐卻必須工作在廚房 這個多水而潮溼的環境中。實踐證明,造成電磁爐故障率高的原因,正是由於電磁爐內部進 水受潮,導致電子元器件短路所致。而目前電磁爐的殼體結構普遍採用一塊平板式微晶玻 璃或陶瓷面板粘接在電磁爐機殼上方,使用一段時間後,粘接部位容易開膠形成縫隙,致使 電磁爐使用過程中液體進入機殼內部,造成電路板上電子元器件受潮。因此目前的電磁爐產品,普遍存在防水效果較差的問題,內部容易進水造成電路 短路元器件燒毀,影響了其推廣使用。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出一種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結構簡單、實用, 容易推廣實施,很好的解決了電磁爐的防水問題,降低了故障率,延長了其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種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包括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以及機殼,所述微晶玻璃或 陶瓷面板的輪廓形狀與機殼或其上端蓋形狀匹配,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上端敞口,微晶玻 璃或陶瓷面板安裝於機殼或其上端蓋上方,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外緣向下設有一圈裙 邊,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匹配嵌套安裝在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周邊每間隔一段距離或在其拐 角處設有豁口,並且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與裙邊部分內側銜接設有弧形突起。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扣套於機殼或其上端蓋上端外 緣四周,在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設有固定螺絲或螺釘穿孔,機殼外緣和固定螺 絲或螺釘穿孔對應位置設有螺母座或螺釘緊固孔或緊固座。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機殼或其上端蓋為變截面稜柱、圓柱或橢圓柱形空 心殼體,上端蓋的上部與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下方裙邊匹配,上端蓋的下部與底部機殼匹 配。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設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厚度為hl,機殼或其 上端蓋的高度為h2,則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裙邊部分的高度h設置為hl+1 ^h<h2, 單位為mm。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整體輪廓形狀近似為方形或長方形,或為圓形或 橢圓形,所述機殼採用塑料材料製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積極效果[0014]1、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結構簡單、實用,容易推廣實施,很好的解決 了電磁爐的防水問題,降低了故障率,延長了其使用壽命。採用在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周圍 設置裙邊的方式,從根本上杜絕了傳統電磁爐因為面板與機殼因為粘結而開膠、容易進水 的弊端。2、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嵌套安裝在機殼上方外 圍,拆卸方便,裝上或卸下如同人戴上和摘下帽子一樣,方便維護、維修。不但保證了電磁爐 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正常運行,延長了電磁爐使用壽命,而且增強了用戶使用信心和滿意 度,有利於電磁爐的進一步推廣,進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1 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之一俯視圖圖2 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之二俯視圖圖3 圖1、圖2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A-A向剖視圖圖4 圖1、圖2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B-B向剖視圖圖5 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之三俯視圖圖6 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之四俯視圖圖7 圖5、圖6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A-A向剖視圖圖8 圖5、圖6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B-B向剖視圖圖9 圖1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機殼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0 圖10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機殼主視結構示意圖圖11 圖2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機殼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2 圖11所示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機殼主視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見圖1、圖3、圖4,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包括微晶玻璃或 陶瓷面板1以及機殼2,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1的輪廓形狀與機殼2 (或其上端蓋)形 狀匹配,機殼2 (或其上端蓋)上端敞口,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1安裝於機殼2 (或其上端 蓋)上方,其對現有技術的改進是在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1的外緣向下設有一圈裙邊 3,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1的裙邊部分直接嵌套安裝在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實施例二 參見圖1、圖3、圖4、圖9、圖10,圖中標號同實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義 相同,不重述。本實施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機殼2(或其上端蓋) 外緣周邊每間隔一段距離或在其拐角處設有豁口 5,並且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與裙邊 部分內側銜接處設有弧形突起6。豁口 5的作用是使機殼上部邊緣具有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力,以使微晶玻璃或陶瓷 面板能夠比較容易的套扣於機殼上部外緣,設置弧形突起6的作用是使微晶玻璃或陶瓷面 板1能夠通過其裙邊部分與機殼緊密連接。假設機殼2或其上端蓋的高度為H mm,則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豁口 5的深度一般 設置在1/3 2/3H mm之間,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裙邊部分的內徑比機殼或其上端蓋外徑 稍大約1mm左右,弧形突起6的高度也約為1mm左右。[0032]實施例三參見圖2、圖3、圖4、圖11、圖12,圖中標號同實施例二相同的,代表意 義相同,不重述。本實施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與實施例二不同的是電磁爐防水殼體結 構的整體輪廓形狀為橢圓形(也可以為圓形);實施例二中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為長方 形(或者為方形)。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直接嵌套安裝在機殼上方外圍,裝上或卸下如同人戴上和摘 下帽子一樣,方便維護、維修,良好的防水性能保證了電磁爐在正常使用狀態下的正常運 行,可以顯著的延長電磁爐的使用壽命。實施例四參見圖1、圖3、圖4,圖中標號同實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義相同,不重 述。本實施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 設有固定螺絲或螺釘穿孔,機殼外緣和固定螺絲或螺釘穿孔對應位置設有螺母座或螺釘緊 固孔或緊固座。實施例五參見圖2、圖3、圖4,圖中標號同實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義相同,不重 述。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的整體輪 廓形狀為橢圓形(也可以為圓形);實施例一中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為長方形(或者為 方形)。實施例六參見圖5、圖7、圖8,圖中標號同實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義相同,不重 述。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整體輪廓形狀為長方體,其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機 殼設有上端蓋4,上端蓋前方設計為面板位,所述上端蓋為連接處設有平面過渡的變截面稜 柱體空心殼體,上端蓋的上部與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下方裙邊匹配,上端蓋的下部與底部 機殼匹配。實施例七參見圖6、圖7、圖8,圖中標號同實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義相同,不重 述。本實施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與實施例六不同的是其整體輪廓形狀近似為圓柱形臺 階體,前部臺階處為面板安裝位。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整體輪廓的截面形狀可以為近似方形或長方 形體,或為圓形或橢圓形體,機殼採用塑料材料製作。具體實施時,設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厚度為hl,機殼(或其上端蓋)的高度 為h2,則其裙邊部分的高度h設置為hl+1彡h < h2,單位為mm。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 厚度通常為4mm,則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的高度可設置為5mm以上,一般不超過 30mm為宜。
權利要求一種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包括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以及機殼,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輪廓形狀與機殼或其上端蓋形狀匹配,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上端敞口,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安裝於機殼或其上端蓋上方,其特徵是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外緣向下設有一圈裙邊,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匹配嵌套安裝在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 周邊每間隔一段距離或在其拐角處設有豁口,並且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與裙邊部分內 側銜接設有弧形突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 扣套於機殼或其上端蓋上端外緣四周,在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設有固定螺絲或 螺釘穿孔,機殼外緣和固定螺絲或螺釘穿孔對應位置設有螺母座或螺釘緊固孔或緊固座。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特徵是所述機殼或其上端 蓋為變截面稜柱、圓柱或橢圓柱形空心殼體,上端蓋的上部與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下方裙 邊匹配,上端蓋的下部與底部機殼匹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特徵是設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 板的厚度為hl,機殼或其上端蓋的高度為h2,則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裙邊部分的高度 h設置為hl+1 ^ h < h2,單位為mm。
6.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其特徵是其整體輪廓形狀近 似為方形或長方形,或為圓形或橢圓形,所述機殼採用塑料材料製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爐殼體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防水性能較好的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一種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包括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以及機殼,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輪廓形狀與機殼或其上端蓋形狀匹配,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安裝於機殼或其上端蓋上方,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外緣向下設有一圈裙邊,所述微晶玻璃或陶瓷面板的裙邊部分嵌套安裝在所述機殼或其上端蓋外緣。本實用新型電磁爐防水殼體結構,簡單、實用,容易推廣實施,很好的解決了電磁爐的防水問題,降低了故障率,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24C15/08GK201582884SQ201020041039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7日
發明者榮若昌 申請人:榮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