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往事最新片段(好萊塢34)
2023-06-10 21:35:43 1
在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的《成為庫布裡克Colour Me Kubrick》(2005)之前,他還有一部更讓人熟知的冷門電影,那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傀儡人生Being John Malkovich》(1999)。
電影《成為庫布裡克Colour Me Kubrick》(2005)劇照,約翰·馬爾科維奇
這部電影也是「紳士導演」斯派克·瓊斯Spike Jonze一鳴驚人的處女作,而實際上該片的男主角是約翰·庫薩克John Cusack。
1998年,《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的導演斯派克·瓊斯帶著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驚人的劇本來到巴黎和約翰·馬爾科維奇面談時,這個此前只拍過廣告和MV並沒有拍過電影的年輕人有些膽怯,甚至在心裡確定約翰·馬爾科維奇一定會拒絕自己。
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片場,導演斯派克·瓊斯(左)和約翰·馬爾科維奇
但約翰·馬爾科維奇最初用來拒絕的理由令斯派克·瓊斯大為驚訝,不是因為菲薄的片酬或者普羅大眾可能根本不明所以的故事,而是因為影片的名字——「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劇本,片名好像是一個笑話,並且有人把它擴展成了一個100頁的笑話(劇本)。」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中的影像
約翰·馬爾科維奇後來回憶到,「我不想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我擔心人們說我在利用這部電影挽救下滑的事業,問題是我從來不覺得事業正在下滑中。」
終於,斯派克·瓊斯還是說服約翰·馬爾科維奇加入這部電影,這時,約翰·馬爾科維奇對主演的位置已經沒有多大興趣,即便是出演這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電影亦如此。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中的影像
拍攝過程中,導演斯派克·瓊斯提出想要一些約翰·馬爾科維奇童年和青年時期的照片,以充實場景(影片中「七層半公司老闆萊斯特家、樓梯旁的牆上掛滿了約翰·馬爾科維奇各個時期的照片)。
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劇照,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站在掛滿了約翰·馬爾科維奇各個時期照片的牆邊目瞪口呆
約翰·馬爾科維奇說:「我把我媽媽的電話號碼給了他們,然後告訴他們別忘了跟我媽媽說我現在成了一名演員,這些(需要照片)都是為了拍攝一部電影。我不認為我的父母知道他們的兒子現在在做什麼。」
電影《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1999)宣傳照,約翰·馬爾科維奇
馬爾科維奇家族在他的家鄉伊利諾州本頓小鎮相當有名望,被稱作是「小鎮上絕無僅有的家族」,他是五個孩子中的老二,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妹妹。
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在復活節尋找彩蛋遊戲中遭遇了老師的不平等對待,小約翰·馬爾科維奇以粗口洩憤,隨後被趕出學校。之後,父親用六個小時揍他的屁股,以便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約翰·馬爾科維奇早期在話劇舞臺上的形象
幸運的是,適當的體罰之外,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父母非常開明,父親經營著一份報紙和一份環境雜誌,他們全家都是堅定的環保主義者。
約翰·馬爾科維奇回憶道:「你不可能從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上找到任何唯利是圖的東西,這是我家的傳統,如果在我父親面前談論金錢,他會給你一頓胖揍。他對我們的要求就是,在自己的領域出人頭地,而且不能以金錢為目標。」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安迪·麥克道威爾Andie MacDowell為電影《美麗的謊言The Object of Beauty》(1991)拍攝的宣傳照
和他飾演的某些幼年時期深受家庭痛苦,並且將這些痛苦加倍回報社會的犯罪分子截然不同,約翰·馬爾科維奇將他從父親那兒繼承下來的家教傳統帶給他的孩子:「我的孩子們(兩個孩子、女兒阿曼汀和兒子洛威)一一從現在的情況可以看得出來,都生活得自然又甜蜜。」
在開明父母的默許之下,約翰·馬爾科維奇依照著自己的興趣進入了伊利諾伊大學的戲劇系。
電視電影《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85)劇照,左起: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史蒂芬·朗Stephen Lang、約翰·馬爾科維奇
關於一個世家子弟為什麼不繼承家族生意而跑去學習表演,有這樣兩種說法,其一是某天約翰·馬爾科維奇聽到有人說「戲劇系的男生可以讓女孩為之發狂」,心念一動就投考了戲劇系。
第二種說法是,當時約翰·馬爾科維奇喜歡的女孩熱衷表演,他陪她去試驗,結果他得到了角色,可她落選了,他之所以繼續演下去,則是因為他在劇團遇到了另一個熱衷演戲的漂亮姑娘。
電影《我心深處Places in the Heart》(1984)劇照,左起:丹尼·格洛弗Danny Glover、莎莉·菲爾德Sally Field、約翰·馬爾科維奇——這是他的銀幕處女作,他因該片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後來約翰·馬爾科維奇並沒有對這兩則八卦做出澄清,所以,對於他開始表演的動力我們始終不得而知。
可以確定的,只是他在進入戲劇系之後,並沒有像別人想像的那樣,利用自己的身份變成一個花花公子,而是徹徹底底、扎紮實實地沉入了戲劇和表演,他痴迷到甚至並沒有多少時間交女朋友。
電影《機器寶貝超級妞Making Mr. Right》(1987)劇照,左起:安·麥格紐森Ann Magnuson、約翰·馬爾科維奇、格倫妮·海德利(前妻)
1980年代初,自1976年畢業後就一直泡在劇團的約翰·馬爾科維奇,和他的同事們帶著舞臺劇新作《真實的西部The Real West》來到紐約表演。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其中的表現,令見多識廣的百老匯迷們也為之傾倒。然而,接踵而至的事情卻不能不令他感到尷尬:由於出色的表現,他和《真實的西部》被興奮的評論界捧到了與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1924-2004)和舞臺劇版《欲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的高度,其他團員對約翰·馬爾科維奇奇怎麼都看不順眼,同時,他也認真考慮起了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
馬龍·白蘭度最終投身電影事業,約翰·馬爾科維奇認為自己不妨也去試一試。
從事電影工作的最初幾年,約翰·馬爾科維奇還沒有嘗到過上述的風光。因為一個沒有電影表演經驗、並不英俊的前舞臺劇演員,並不可能是導演和電影公司老闆的愛物,那幾年,約翰·馬爾科維奇出演了許多龍套和配角。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舞臺上的影像
好萊塢以貌取人的運作方式,大約就是在這個階段的經歷深深傷害了約翰·馬爾科維奇,以至於他至今還表示對好萊塢沒有頭緒,並且會儘可能地遠離洛杉磯。
所以,他在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於法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市定居,並決定永遠和洛杉磯保持距離。
電影《機器寶貝超級妞Making Mr. Right》(1987)劇照,約翰·馬爾科維奇和格倫妮·海德利——這是他和前妻唯一合作的一部電影
1988年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人生中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一方面是事業上的突破——《危險關係/孽戀焚情Dangerous Liaisons》(1988),一方面是生活上的,在拍攝電影《危險關係》的時候,片名所顯示的事情發生了,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影片中的女演員米歇爾·菲佛Michelle Pfeiffer墜入愛河——電影上映這一年,他結束了和女演員格倫妮·海德利Glenne Headly(1955-2017)長達六年的婚姻,後者厭惡地稱他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米歇爾·菲佛在電影《危險關係》(1988)中的影像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格倫妮·海德利1982年8月2日結婚的時候,約翰·馬爾科維奇還是個地地道道的的窮小子,當他兩1988年1月1日離婚的時候,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米歇爾·菲佛已經打得火熱,約翰·馬爾科維奇當時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
和這部電影不一樣的是,生活中的米歇爾·菲佛顯然是這場愛情的掌舵人,當這部電影在1988年12月16日公映之後,米歇爾·菲佛立即和他劃下了「句號」。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米歇爾·菲佛在電影《危險關係》(1988)中的影像
約翰·馬爾科維奇後來承認:「事實上,我差不多哭了一年,也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走了出來,這直接導致了我的神經衰弱。」
當媒體再次採訪他前妻格倫妮·海德利,問她如何看待約翰·馬爾科維奇被米歇爾·菲佛甩掉時,她說:「他享受了一次生活,恭喜!」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危險關係》(1988)中的影像
《危險關係》同名的法國小說被多次改編成為電影作品,約翰·馬爾科維奇扮演的瓦爾蒙子爵和格倫·克洛斯Glenn Close扮演的梅特伊夫人是一對以感情為獵物的高手,對方就是他們的終極獵物。
這其中本沒有摻雜多少感情,他們一步一步不斷籌劃,為自己的「邪惡」「毒辣」沾沾自喜。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米歇爾·菲佛在電影《危險關係》(1988)中的影像
不知道約翰·馬爾科維奇的長相算不算得上古典,但至少他穿上繁複的舊式禮服、帶上銀色假髮便有了歷史感,像是從某幅油畫裡走出的人,他更具分量的表現在表情和聲音上。
雖然約翰·馬爾科維奇的聲音特點太過明顯,但他配合以輕聲細語,就把糜爛貴族的矜持味道帶出來了。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米歇爾·菲佛在電影《危險關係》(1988)中的影像
表面上,瓦爾蒙是在玩著一個又一個的愛情遊戲,但實際上他和梅特伊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真實感情。
風流的好處是可以隨時風流,但同樣無法一輩子風流,瓦爾蒙不能避免自己心靈的歸宿。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烏瑪·瑟曼 Uma Thurman在電影《危險關係》(1988)中的影像
一名好導演對一個演員的影響是深刻而長久的,將約翰·馬爾科維奇從低潮中拯救出來的導演是義大利的貝納爾多·貝託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1-2018)。
1989年,在撒哈拉沙漠拍攝的《遮蔽的天空/情陷撒哈拉The Sheltering Sky》(1990)讓我們看到了比較真實的約翰·馬爾科維奇,感性、脆弱、文人氣十足。
電影《遮蔽的天空》(1990)的主創在片場,左起:坎貝爾·斯科特Campbell Scott、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德博拉·溫格、約翰·馬爾科維奇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影片中的角色波特就是行者,這位作家並非心甘情願飄泊四方,而是因為死亡永遠無法回家。
這兩人的婚姻危機四伏,但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對方的愛,他們通過細節試探出軌、考驗另一半的愛心和忠誠,當他們發現彼此的愛始終不曾離去,波特撒手人寰。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遮蔽的天空》(1990)中的影像
這部電影中的角色多少帶著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一貫賦予角色的那種莫名的歇斯底裡。
約翰·馬爾科維奇將中年知識分子對家庭和人生的困頓傳達得很好,也許是因為剛從一段不堪回首的感情(他和米歇爾·菲佛)中重新活過來。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遮蔽的天空》(1990)中的影像
影片中的波特收集著內心的種種細微的感覺,即便病入膏肓也不忘在窗臺上喝紅酒看落日。
這是中產骨子裡的東西,約翰·馬爾科維奇將之外化得很好,帶給觀者的是又好笑又可憐的情緒。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妻子尼科萊塔·佩朗拍攝於2016年
令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意想不到的是,在拍攝《遮蔽的天空》時,約翰·馬爾科維奇在戲裡和女主演德博拉·溫格Debra Winger談情說愛。
在戲外卻和該片的副導演尼科萊塔·佩朗Nicoletta Peyran情深意切,電影一拍攝完,兩人就於1989年9月20日領證結婚,並生下兩個孩子。
電影《不是為了愛情》(1980)劇照,尼科萊塔·佩朗
這個尼科萊塔·佩朗可大有來頭,其中文名字叫裴蘭。
20世紀70年代末期勇敢來中國留學,1979年參演了中國電影《不是為了愛情》(1980),飾演女主角魏娜。
片中她有一個接吻鏡頭,原為半分鐘,1980年該片上映時縮減為3秒鐘,成為新中國電影銀幕上的第一個接吻鏡頭。
尼科萊塔·佩朗與電影《不是為了愛情》(1980)導演向霖合影
後來參與到了《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87)等影片的導演工作。
此後的幾年,約翰·馬爾科維奇開始有一些出演主角的機會,但大部分是在比較嚴肅的文藝片中,也沒有人把他當作一個商業電影演員來看待,他對那段時間接演的、沒有多少票房影響的電影,尤為喜愛。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凱薩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在電影《愛欲修道院O Convento》(1995)中的影像
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的前半段,約翰·馬爾科維奇既有與伍迪·艾倫Woody Allen——《影與霧Shadows and Fog》(1991)、曼努埃爾·德·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1908-2015)——《愛欲修道院O Convento》(1995)、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雲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1995)等大師合作的寶貴經驗,也同樣享受和簡·坎皮恩Jane Campion等新銳一代合作的樂趣,他在這時期內拍攝影片的類型最為多樣化,層次也最為豐富。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馬特·達蒙Matt Damon在電影《賭王之王》(1998)中的影像
隨著作品數量的累積,約翰·馬爾科維奇引起了好萊塢極大的注意。20世紀90年代末,約翰·馬爾科維奇成了商業電影中常見的面孔。
對此,約翰·馬爾科維奇自嘲地說:「我總能感覺到,作為一個演員,如果賺不到錢,那不是因為不可思議的愚蠢,就是悲劇性地不走運。」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在電影《閱後即焚》(2008)中的影像
從《危險關係》開始,直到《空中監獄Con Air》(1997)、《賭王之王Rounders》(1998)、《銀河系漫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2005)、《閱後即焚Burn After Reading》(2008)等片,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銀幕上塑造的反派以質量取勝。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在電影《憨豆特工Johnny English》(2003)中的影像
角色深入人心之餘,他也曾一度幾乎成為好萊塢「反派專業戶」的代言人,但他卻常常聲稱自己並不曾為這些角色做過額外的研究工作。
「不光是反派,我不喜歡對角色的一言一行追根究底,如果我想要跑得快,那我就去鍛鍊,如果我要減重,我就去作相應的運動。我是扮演一個角色,而不是成為那個人,我討厭孤注一擲地鑽牛角尖。」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911事件之後回到美國,拍攝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樓上的舞者The Dancer Upstairs》(2002)。
這是一部關於國際恐怖主義的電影,但約翰·馬爾科維奇堅持影片沒有任何的政治色彩,儘管有著頗為複雜的政治背景,但他致力於表達的指示某種環境之中的人的感情、善惡的模糊。
電影《樓上的舞者》(2002)片場,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哈維爾·巴登(右)
「每隔幾年我就會徹底改變自己,像蛇蛻一層皮樣。《真實的西部》如此,《危險關係》如此,《樓上的舞者》也如此,如果一個人總是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做的事情裡面,他的頭腦就會永遠保持清醒。現在,每當我回頭檢視過去做的事,總是覺得有些可笑、有些令人生厭,這不足為奇。」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偉大的巴克·霍華德The Great Buck Howard》(2008)中的影像
《樓上的舞者》主演、西班牙演員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常常談起片場趣事,例如他們在討論劇本的時候,約翰·馬爾科維奇會突然神經兮兮地問哈維爾·巴登的身材尺寸,並在幾天之後,送上一套漂亮的西服正裝作為禮物。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影《赤焰戰場》(2010)中的影像
回到正職,約翰·馬爾科維奇現在參與電影的姿態有點像是「玩票」性質,《一代驕馬/奔騰人生Secretariat》(2010)、《赤焰戰場Red》(2010)、《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2016)等電影中的小角色,份量跟他剛入行時候飾演的差不多,但精到、出彩,用他的話說,對表演還是淺嘗輒止。
約翰·馬爾科維奇和格倫·克洛斯在電影《王爾德的婚禮The Wilde Wedding》(2017)中的影像
不過他在電視劇《海盜王國Crossbones》(2014)、《ABC謀殺案 The ABC Murders》(2018)、《新教宗The New Pope》(2020)等劇中的表現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隨著遷往歐洲定居,約翰·馬爾科維奇除了演員之外的多重身份也開始各展所長。
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電視劇《新教宗》(2020)中的影像
首先是商人,約翰·馬爾科維奇和盧塞爾·史密斯一起運作Mr.Mudd公司,並將自己設計的男士服裝投入生產線;在英國的威爾斯建了一所名為"夜長夢多The Big Sleep Hotel"的酒店。
可以確認的是,儘管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父親將事業傳交給他的哥哥丹尼繼承,但看來他們一家子的商業頭腦在傳承中卻絕對沒有被稀釋。
其次是模特,約翰·馬爾科維奇曾說自己對時尚的興趣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他對時尚的感情甚至比對表演的還要更深、更純。
普拉達、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和保羅·史密斯等名牌均邀請約翰·馬爾科維奇為他們的服飾做過模特,也許豐富飽滿的情緒對展示服裝也有獨到之處。
在約翰·馬爾科維奇參演過的80多部電影中,其中不乏很多優秀作品,卻從沒有獲得奧斯卡獎的殊榮。但他憑藉著獨具特色的聲音,不走尋常路的出場方式,和精湛的演技,依然徵服了成千上萬觀眾的心。
也許很多人的確很想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畢竟他是美國電影界裡程碑式的演員。然而,約翰·馬爾科維奇本人卻並不準備僅把自己的名字與演員聯繫在一起,銀幕之後,他也是一名服裝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