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3-06-10 23:55:3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種植方法,特別是靈芝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是名貴中藥,需要不斷的探索靈芝的優質高產的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靈芝種植方法。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靈芝種植方法,包括步驟:
A、培養基配製,每200克馬鈴薯配葡萄糖20克、酵母粉4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稱取去皮、切片的馬鈴薯200克,置於鍋內,加入水1000毫升,煮至薯片軟而不爛;用4-6層紗布過濾,取濾液;向濾液中加入瓊脂20克,繼續煮沸至脂完全融化,加入葡萄糖20克,補水至1000毫升;趁熱分裝於試管中,裝至試管長度的1/ 5-1/ 4,擦淨管口,塞上蓋子,保持密封;然後高溫條件下滅菌30分鐘;滅菌後斜放試管,置於30攝氏度下培養3天,若無雜菌出現,表明滅菌徹底,可供接種用,若出現雜菌應重新滅菌或重新配置;
B、菌種製作,選用無病蟲害的6-7分成熟的鮮靈芝做靈芝種,靈芝種表面經紫外照射消毒、酒精擦拭消毒,再將菌蓋撕開,一分為二;選擇菌蓋黃白色生長區菌肉組織或者菌柄上方菌蓋中部的菌肉組織為取種部位;取種時先用無菌手術刀小心切割菌肉組織,然後用接種針取5毫米×5毫米的小塊菌肉組織,接種到試管培養基中上部表面;將上述放入菌肉組織的培養基置於生化培養箱中培養,調溫至28-30攝氏度,避光培養2-3天,菌肉組織開始萌發,出現肉眼可見的菌絲體,並在培養基表面逐漸蔓延,7-10天菌絲體長滿試管斜面,菌絲體潔白、纖細、平坦、緻密、均勻,獲得不含雜菌的健康靈芝菌絲,隨著菌絲的生長、菌落的擴展,接種處的菌絲逐漸老化形成堅韌的菌皮,並隨著菌皮老化,這時候挑選靈芝菌絲體生長整齊、長速正常、菌絲外觀飽滿、長勢旺盛,氣生菌絲潔白、纖細、平坦、緻密、均勻的部分作為菌種;
C、菌棒用材製作,選擇適合椴木栽培的樹種,砍伐後10至20天內鋸斷為長度14-15釐米或28-30釐米,直徑為3-16釐米,斷面平整、長短一致的短椴木作為菌棒用材;選用耐高溫、抗拉力的聚乙烯筒袋裝菌棒用材,裝袋後兩頭分別扎活結,輕拿輕放,防止破損;將袋裝的菌棒用材放入鍋內高溫滅菌,放入鍋內後旺火猛攻,使鍋內溫度迅速達到100攝氏度,當鍋內溫度達100攝氏度後要維持12小時不降溫,停火後出鍋冷卻至28-30攝氏度;
D、接種,接種室可選用門窗密封好、場地乾燥、清潔的10-15平方米房間,內用塑料膜製成相等的接種帳,在接種前4-8小時將接種帳每立方米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將菌種接滿到菌棒用材兩頭斷面後獲得菌棒,菌棒用塑料膜包好並扎口堆放;
E、菌絲培養,選擇保溫性能好的土牆房間作為培養間,室溫控制在20-30攝氏度;培養間要避光,當菌絲長滿全袋時適當增加光照、促進菌絲生長,培養60-70天菌絲成熟,菌棒表層菌絲潔白粗壯,菌木間緊連不易掰開,少數菌木斷面有豆粒大原基出現,即可進行林下種植;
F、林下種植,選自然閣葉林,要求林下七份陰,三份陽,地上能生長野雜草的地方用於靈芝林下種植,每行挖4-5個坑,坑距20公分,將菌棒立放於坑內,與地面相平,上面蓋1-2公分的土,栽培靈芝的場地保持雜草生長,雜草過少時人工種草或者是割草蓋面;
G、去菌蕾,當菌蕾長出兩公分高時要進行疏理,把多餘的菌蕾去掉,去弱留強,每棒只保留1-2朵菌蕾。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菌棒用材選用的是彎曲多節疤的楓木。
本發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對每一步的細心操作,為下一步製作最好的原料和準備,通過分步優化和擴大規模,獲得最適宜大規模種植的優質菌棒,使得靈芝優質高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靈芝的種植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靈芝種植方法,通過對每一步的細心操作,為下一步製作最好的原料和準備,通過分步優化和擴大規模,獲得最適宜大規模種植的優質菌棒,使得靈芝優質高產,具體方案包括步驟:
A、培養基配製,每200克馬鈴薯配葡萄糖20克、酵母粉4克、磷酸二氫鉀2克、硫酸鎂0.5克、瓊脂20克;稱取去皮、切片的馬鈴薯200克,置於鍋內,加入水1000毫升,煮至薯片軟而不爛;用4-6層紗布過濾,取濾液;向濾液中加入瓊脂20克,繼續煮沸至脂完全融化,加入葡萄糖20克,補水至1000毫升;趁熱分裝於試管中,裝至試管長度的1/ 5-1/ 4,擦淨管口,塞上蓋子,保持密封;然後高溫條件下滅菌30分鐘;滅菌後斜放試管,置於30攝氏度下培養3天,若無雜菌出現,表明滅菌徹底,可供接種用,若出現雜菌應重新滅菌或重新配置。
B、菌種製作,選用無病蟲害的6-7分成熟的鮮靈芝做靈芝種,靈芝種表面經紫外照射消毒、酒精擦拭消毒,再將菌蓋撕開,一分為二;選擇菌蓋黃白色生長區菌肉組織或者菌柄上方菌蓋中部的菌肉組織為取種部位;取種時先用無菌手術刀小心切割菌肉組織,然後用接種針取5毫米×5毫米的小塊菌肉組織,接種到試管培養基中上部表面;將上述放入菌肉組織的培養基置於生化培養箱中培養,調溫至28-30攝氏度,避光培養2-3天,菌肉組織開始萌發,出現肉眼可見的菌絲體,並在培養基表面逐漸蔓延,7-10天菌絲體長滿試管斜面,菌絲體潔白、纖細、平坦、緻密、均勻,獲得不含雜菌的健康靈芝菌絲,隨著菌絲的生長、菌落的擴展,接種處的菌絲逐漸老化形成堅韌的菌皮,並隨著菌皮老化,這時候挑選靈芝菌絲體生長整齊、長速正常、菌絲外觀飽滿、長勢旺盛,氣生菌絲潔白、纖細、平坦、緻密、均勻的部分作為菌種。如果分離物(菌肉組織)不到2天就出現肉眼可見的菌絲體,多事雜菌。如果分離物(菌肉組織)培養4天仍為出現肉眼可見的菌絲體,可能是切割靈芝菌肉組織的手術刀或接種針在酒精火焰上方灼燒之後沒有充分冷卻,或者其它原因導致分離物(菌肉組織)失去活性而不能萌發菌絲體。
C、菌棒用材製作,選擇適合椴木栽培的樹種,砍伐後10至20天內鋸斷為長度14-15釐米或28-30釐米,直徑為3-16釐米,斷面平整、長短一致的短椴木作為菌棒用材;選用耐高溫、抗拉力的聚乙烯筒袋裝菌棒用材,裝袋後兩頭分別扎活結,輕拿輕放,防止破損;將袋裝的菌棒用材放入鍋內高溫滅菌,放入鍋內後旺火猛攻,使鍋內溫度迅速達到100攝氏度,當鍋內溫度達100攝氏度後要維持12小時不降溫,停火後出鍋冷卻至28-30攝氏度;優選的,所述菌棒用材選用的是彎曲多節疤的楓木。
D、接種,接種室可選用門窗密封好、場地乾燥、清潔的10-15平方米房間,內用塑料膜製成相等的接種帳,在接種前4-8小時將接種帳每立方米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將菌種接滿到菌棒用材兩頭斷面後獲得菌棒,菌棒用塑料膜包好並扎口堆放。
E、菌絲培養,選擇保溫性能好的土牆房間作為培養間,室溫控制在20-30攝氏度;培養間要避光,當菌絲長滿全袋時適當增加光照、促進菌絲生長,培養60-70天菌絲成熟,菌棒表層菌絲潔白粗壯,菌木間緊連不易掰開,少數菌木斷面有豆粒大原基出現,即可進行林下種植。
F、林下種植,選自然閣葉林,要求林下七份陰,三份陽,地上能生長野雜草的地方用於靈芝林下種植,每行挖4-5個坑,坑距20公分,將菌棒立放於坑內,與地面相平,上面蓋1-2公分的土,栽培靈芝的場地保持雜草生長,雜草過少時人工種草或者是割草蓋面;讓靈芝從草中生長出來才保持靈芝形狀,才可保持靈芝菌腳高度,並且可以防止雨打泥漿傷害靈芝底面,如果靈芝菌上沾有泥漿,底部就會有麻點,就會影響品質。
G、去菌蕾,當菌蕾長出兩公分高時要進行疏理,把多餘的菌蕾去掉,去弱留強,每棒只保留1-2朵菌蕾。因為靈芝不能從泥土中吸取養份,供其生長,其只能從木料中吸取木質素來供應生長,也就是說靈芝菌它的養份來源是有限的,所以如在同一個菌棒上保留多個靈芝的話就變成小朵,這樣就會影響商品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並不限制本發明的包含在權利要求內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