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2023-06-10 16:04:01 3
專利名稱: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用於安裝在汽車上的車輛側向移動機構,尤其是關於一種摩擦 滾動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前後已有車輛停放時,常規汽車路邊停車和開出來都很麻煩,有時需要來回倒 車轉向數次才能成功,即不方便花時間,又耗油和磨損車輪。現在尚沒有安裝在車輛的側向 移動機構實用的實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在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簡易的、操作方便 的、安裝在汽車車輛底部的摩擦滾動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及其操作方法。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包括主動 輪裝置、從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及推力裝置。主動輪裝置具有一根第一轉軸、和第一支撐架、 摩擦輪、第一垂直傳動件及第一側向輪各二件,摩擦輪和第一側向輪相互垂直安裝在第一 支撐架上,二件第一支撐架可轉動地朝下同軸線安裝在靠近汽車二個汽車驅動車輪的車架 上,摩擦輪轉動軸線與汽車驅動車輪軸線平行;從動輪裝置包括一根第二轉軸、和第二支撐 架、第二垂直傳動件及第二側向輪各二件,二件第二支撐架可轉動地朝下同軸線安裝在靠 近汽車轉向車輪的車架上,第一、第二側向輪滾動方向垂直於汽車行駛方向,傳動裝置具有 傳動軸、第三垂直傳動件及傳動箱,傳動裝置兩端連接主動輪裝置第一轉軸和從動輪裝置 第二轉軸中部;推力裝置包括動力裝置及推力件,動力裝置一端安裝在靠近主動輪裝置的 汽車車架上,另一端與第一支撐架鉸接;一方面推力裝置通過推動第一支撐架,使摩擦輪壓 緊汽車驅動車輪,另一方面同時推動主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從動輪裝置和汽車車架構成的 四邊形機構向下運動,將第一、第二側向輪同時接地後頂起汽車,使汽車四車輪離開地面, 當汽車掛檔驅動車輪轉動時,驅動車輪摩擦帶動摩擦輪滾動、經第一、第二垂直傳動件和傳 動裝置的運動傳遞,使第一、第二側向輪同向同速度滾動,實現汽車水平側向移動。所述主動輪裝置包括一根第一轉軸、二個摩擦輪、二對第一垂直傳動件(如傘型 齒輪)、二個第一側向輪及二個第一支撐架,二對摩擦輪與第一垂直傳動件主動件同軸固定 不可轉動地分別安裝在第一轉軸的兩端頭,組合一起可轉動地裝在二個第一支撐架上,二 對第一垂直傳動件從動件與二個第一側向輪同軸固定可轉動地分別按裝在第一支撐架上, 二對第一垂直傳動件正常嚙合安裝,實現摩擦輪和第一側向輪轉動方向垂直,二件第一支 撐架朝下同軸線可轉動地安裝在靠近汽車二個汽車驅動車輪的車架上,使摩擦輪、第一轉 軸軸線與汽車驅動輪軸線平行,實現第一側向輪轉動方向與汽車直線行駛方向垂直;所述從動輪裝置包括一根第二轉軸、二對第二垂直傳動件(如傘型齒輪)、二個第 二側向輪及二個第二支撐架,二個第二垂直傳動件主動件同軸不可轉動分別安裝在第二轉 軸的兩端頭,組合一起可轉動地裝在二個第二支撐架上,二對第二垂直傳動件從動件與二個第二側向輪同軸固定也可轉動地分別按裝在第二支撐架上,二對第二垂直傳動件正常齧 合安裝,實現第二轉軸和第二側向輪轉動方向垂直,二件第二支撐架朝下同軸線可轉動地 安裝在靠近汽車二個汽車轉向車輪的車架上,使第二轉軸軸線與汽車驅動輪軸線平行,實 現第二側向輪轉動方向與汽車直線行駛方向垂直。所述傳動裝置包括一根傳動軸、二對第三垂直傳動件(如傘型齒輪)和二個傳動 箱體,二對第三垂直傳動件之一分別固定安裝在傳動軸的兩端頭,並可轉動地裝在二個傳 動箱體內,二對第三垂直傳動另一件分別固定安裝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中部,使主動 輪裝置、傳動裝置、從動輪裝置和汽車車架構成的可活動的四邊形機構。所述推力裝置包括動力件、傳力件和推力件,動力件安裝在靠近主動輪裝置的車 架上,推力件與第一支撐架鉸接;推力裝置工作時,一方面通過推動第一支撐架,使摩擦輪 壓緊汽車驅動車輪,另一方面同時推動主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從動輪裝置和汽車車架構成 的四邊形機構向下運動,將第一、第二側向輪同時接地後頂起汽車,使汽車四車輪離開地 面,當汽車掛檔驅動車輪轉動時,驅動車輪可摩擦帶動摩擦輪轉動、經第一、第二垂直傳動 件和傳動裝置的運動傳遞,使第一、第二側向輪同向同速度滾動,實現汽車水平側向移動。一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通過推力裝置將側向輪接地後,頂起待側移汽車,使汽車車輪離地,同時使摩擦 輪壓緊汽車驅動車輪;b)分別掛汽車前進或後退檔位,通過驅動車輪不同轉動方向,摩擦帶動摩擦輪轉 動、經傳動件動力運動傳遞,使側向輪垂直於汽車行駛方向的不同方向滾動,實現汽車向左 側或向右側移動。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汽車可以定位平行側向移動,尤其是汽車靠邊停車或移位 開出來時,在前後已有車輛時,不需要來回倒車轉向,就可以依靠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實現 汽車向左側或向右側平移,即方便,又節省燃油和減少車輪磨損。可以在最小車輛長度範圍 內平行側向移動車輛,避免停車長度範圍過小,停不進或出不來,以及避免來迴轉向倒車轉 向時,可能擦碰前後車輛的危險,同時也節省停車場地,節省停車時間。
圖1是本實施方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主視圖2是本實施方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俯視圖3是本實施方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右視圖4是本實施方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電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5是圖1中A所指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圖2中B所指處的局部放大圖7是圖2中C所指處的局部放大圖8是圖2中D所指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本實施方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收回狀態的主視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至圖11所示,本實施方式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包括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傳動裝置3及推力裝置4。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分別朝下同軸線可轉動地安裝 在靠近汽車汽車驅動輪、轉向車輪的車架5上,傳動裝置3兩端連接主動輪裝置和從動輪裝 置2中部,使主動輪裝置1、傳動裝置3、從動輪裝置2和汽車車架5構成的可活動的四邊形 機構。推力裝置4 一端安裝在靠近主動輪裝置的汽車車架5上,另一端與主動輪裝置1鉸 接;推力裝置4可通過推動主動輪裝置1,帶動主動輪裝置1、傳動裝置2、從動輪裝置3和 汽車車架5構成的四邊形機構運動。主動輪裝置1具有一根第一轉軸11、二個摩擦輪12、二對垂直傳動件第一傘型齒 輪13、二個第一側向輪14及二個第一支撐架15,二對摩擦輪12與第一傘型齒輪13主動傘 齒輪131同軸固定不可轉動地分別安裝在第一轉軸11的兩端頭,並組合一起可轉動地裝在 二個第一支撐架15上,二對第一傘型齒輪13從動傘齒輪131與二個第一側向輪14同軸固 定並可轉動地分別按裝在第一支撐架15上,二對第一傘型齒輪13正常嚙合安裝,實現摩擦 輪12和第一側向輪轉14動方向垂直。二件第一支撐架15朝下同軸線可轉動地安裝在靠 近汽車二個汽車驅動車輪的車架5上,使摩擦輪12、第一轉軸11軸線與汽車驅動輪軸線平 行,實現第一側向輪14轉動方向與汽車直線行駛方向垂直。第一支撐架15可繞第一安裝 銷軸151轉動,使主動輪裝置1整體可上下擺動,向上可回到汽車底盤平面內,不影響汽車 正常運行時最小離地間隙高度,向下可使第一側向輪14接觸地面。從動輪裝置具有一根第二轉軸21、二對第二垂直傳動件傘型齒輪22 二個第二側 向輪23及二個第二支撐架24,二個第二傘型齒輪22主動傘齒輪221同軸可轉動分別安裝 在第二轉軸21的兩端頭,轉軸21的兩端部可轉動地裝在二個第二支撐架24上,二對第二 傘型齒輪22從動傘齒輪222與二個第二側向輪23同軸固定也可轉動地分別按裝在第二支 撐架24上,二對第二傘型齒輪22正常嚙合安裝,實現第二轉軸21和第二側向輪23轉動方 向垂直,二件第二支撐架24朝下同軸線可轉動地安裝在靠近汽車二個汽車轉向車輪的車 架5上,使第二轉軸21軸線與汽車驅動輪軸線平行,實現第二側向輪24轉動方向與汽車直 線行駛方向垂直,第二支撐架24可繞第二安裝銷軸25轉動,使從動輪裝置2整體可上下擺 動,向上可回到汽車底盤平面內,不影響汽車正常運行時最小離地間隙高度,向下可使第二 側向輪23接觸地面。對於四輪驅動的車輛,其可以用主動輪裝置1結構代替。傳動裝置3具有一根傳動軸31、二對第三傘型齒輪32和二個傳動箱體33,傳動軸 31兩端頭各同軸固定第三傘型齒輪32的一件傘齒輪321,第三傘型齒輪32的另一件傘齒 輪322分別固定套裝在第一轉軸11和第二轉軸21的中部,二個傳動箱體33將二對第三傘 型齒輪32正常垂直嚙合裝配並敝罩起來,通過傳動箱33把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傳 動裝置3三件鉸連接起來,使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傳動裝置3和汽車車架5四者構 成可擺動的四邊形機構。二個傘齒輪322在第一轉軸11和第二轉軸21中部安裝的偏向對 稱,可使第一轉軸11和第二轉軸21轉動方向相同。對於汽車不同布置的底盤或對較重的 汽車,可以採用二件傳動裝置3平行安裝,以適應不同布置需要或增加本實施方式機構的 強度和剛度;對於四輪驅動的車輛,傳動裝置3可以省略不要。因此按不同車型可以對應改 變不同本實施方式的組合。本實施方式採用二個推力裝置4,每個推力裝置4具有動力件電機41、傳力件螺杆 42和推力件螺母43,電機41接線與汽車的電池連接,二個電機41可擺動地安裝在靠近汽 車驅動車輪的汽車車架5兩側上,每個螺杆42安裝在各一電機41輸出軸上,二個螺母43套在二個螺杆42上,並二個螺母43分別與主動輪裝置1的二個第一支撐架15中部鉸接; 電機41通電正轉時,帶動螺杆42旋轉,螺母43可在螺杆42向下動,通過推動第一支撐架 15,使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傳動裝置3和汽車車架5組成的四邊形機構擺動,使第 一、第二側向輪14、23同時接地,並頂起汽車車架5,使汽車車輪離地,同時將二個摩擦輪12 壓緊汽車二個驅動車輪。在汽車驅動車輪轉動時,摩擦力作用帶動摩擦輪12轉動、經第一 傘型齒輪13傳動使二個第一側向輪14同方向同速度轉動,同時經過第一轉軸11、傳動裝置 3和第二轉軸21、第二傘型齒輪22的動力和運動的傳遞,帶動二個第二側向輪23轉動,方 向和速度與第一側向輪14 一致,從而實現汽車整體水平向右側移動。反之,電機41通電反 轉,螺杆42帶動螺母43向上滑動,通過拉動第一支撐架15,使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 和傳動裝置3收到汽車底盤平面內,不影響汽車正常運行時最小離地間隙高度。對於四輪 驅動的車輛,可對應安裝四個推力裝置4。也可以根據汽車具有液壓、氣力輸出動力源不同 形式,推力裝置4可以選用液壓油缸或氣缸動力裝置代替。對於重量較輕的汽車,也可以採 用手拉機械或手壓液壓裝置作推力裝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還包括用於進行操作的電控裝置6,電控裝置6具有起升按鈕 61、下降按鈕62、電源開關63和緊急停機開關64,電控裝置6安裝在汽車駕駛員手可接觸 到位置的汽車儀錶板上或安裝在掛擋操作杆盒上。,按下起升按鈕61,電機正通電汽車上 升,按下下降按鈕62,電機4反通電汽車下降,電源開關63起接通電源作用,防止汽車側向 移動機構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誤動作,緊急停機開關64緊急情況時使用。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工作過程如下汽車需要靠右邊停車時,車輛行駛到車位平行位置停車,合上電源開關63,按下電 控裝置6起升按鈕61,電機41通電,輸出軸正轉,帶動螺杆42旋轉,螺母43螺杆42上向 下移動,推動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傳動裝置3和汽車車架5組成的四邊形機構向下 擺動,將二個摩擦輪12壓緊汽車二個驅動車輪,同時使第一、第二四個側向滾輪14、23接 地,並頂起汽車車架5 ;汽車車輪離地到位後,釋放起升按鈕61,電機41斷電,撥汽車向右轉 向指示燈,掛汽車前進檔,緩慢踩油門,汽車二個驅動車輪向前轉動摩擦帶動二個摩擦輪12 向後轉動、經二個第一傘型齒輪13傳動二個第一側向輪14垂直向右側滾動,同樣經過第一 轉軸11、傳動裝置3和第二轉軸21、第二傘型齒輪22動力和運動的傳遞,帶動二個第二側 向輪23滾動,方向和速度與第一側向輪14 一致,從而實現汽車整體水平向右側移動至停車 位置。同樣汽車需要向左移出停車位置取車時,掛汽車後退檔,緩慢踩油門,汽車驅動 車輪向後轉動摩擦帶動摩擦輪12向前轉動、帶動第一、第二側向輪14、23同步同向左滾動, 實現汽車整體水平方向左側向移動至行車道路上。踩汽車剎車,汽車側向移動停止,按下電 控裝置6的下降按鈕62,電機41反通電,輸出軸反轉,螺母43在螺杆42向上移動,拉動平 行四邊形機構向上擺動,使主動輪裝置1、從動輪裝置2和傳動裝置3拉回汽車底盤平面內。 同時使汽車下降,汽車四車輪接地,恢復正常行車狀態,關閉電源開關63,防止汽車側向移 動機構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誤動作。本實施方式中,汽車具有二個驅動輪,其設有各一個主動輪裝置、從動輪裝置、傳 動裝置及二個推力裝置。可根據汽車不同布置的底盤和對較重汽車,傳動裝置數量可增加, 位置可根據要求具體設計,如汽車具有四驅動輪,其只設有二個主動輪裝置和四個推力裝置結構代替,本實施方式由於側移動力採用汽車車輪轉動摩擦作動力,所以結構簡單,控制 容易,操作方便。一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控制方法,車輛靠邊停車時包括如下步驟a)通過側向移動機構的升降功能,將待停車輛升起,使車輪離地;b)通過側向移動機構的摩擦驅動功能,通過汽車驅動車輪離地轉動,摩擦帶動摩 擦輪轉動,從而帶動側向輪垂直於汽車行駛方向滾動,將待停車輛水平側移到靠邊停車位 置;c)通過側向移動機構的升降功能,將移出的車輛下降落到地面,恢復車輛正常停 放狀態。車輛移出停車位置取車時包括如下步驟a)通過側向移動機構的升降功能,將待停車輛升起,使車輪離地;b)通過側向移動機構的摩擦驅動功能,通過汽車驅動車輪離地轉動,摩擦帶動摩 擦輪轉動,從而帶動側向輪垂直於汽車行駛方向滾動,將停車輛水平側移到行車道路上;c)通過側向移動機構的升降功能,將移出的車輛下降落到地面,恢復車輛正常直 線行駛狀態。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 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發明的 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一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包括主動輪裝置、從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及推力裝置;主動輪裝置具有第一轉軸、摩擦輪、第一垂直傳動件和第一側向輪,主動輪裝置安裝在靠近汽車驅動車輪的車架上,摩擦輪與汽車驅動車輪軸線平行;從動輪裝置包括第二轉軸、第二垂直傳動件和第二側向輪,從動輪裝置安裝在靠近汽車轉向車輪的車架上;傳動裝置具有傳動軸、第三垂直傳動件和傳動箱體,傳動裝置兩端與主動輪裝置和從動輪裝置鉸連接,使主動輪裝置、從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和汽車車架四者構成活動的四邊形機構,並且第一、第二側向輪轉動方向與汽車行駛方向垂直,推力裝置安裝在靠近主動輪裝置的汽車車架上,通過推力裝置推動該平行四邊形機構,使摩擦輪壓緊汽車驅動車輪,將第一、第二側向輪同時壓向地面後頂起汽車車架,使汽車車輪離開地面,當汽車掛檔驅動車輪轉動摩擦帶動摩擦輪、經第一、第二轉軸、垂直傳動件和傳動裝置動力運動傳遞,第一、第二側向輪同向等速度在地面滾動,實現汽車水平側向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主動輪裝置包括一根第一 轉軸、二個摩擦輪、二對第一垂直傳動件、二個第一側向輪及二個第一支撐架,組合一起可 轉動地裝在二個第一支撐架上,二對第一垂直傳動件正常嚙合安裝,摩擦輪與第一側向輪 轉動方向垂直,二件第一支撐架朝下同軸線可轉動地安裝在靠近汽車二個汽車驅動車輪的 車架上,使摩擦輪、第一轉軸軸線與汽車驅動輪軸線平行,第一側向輪轉動方向與汽車直線 行駛方向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從動輪裝置包括一根第二 轉軸、二對第二垂直傳動件、組合一起可轉動地裝在二個第二支撐架上,二對第二垂直傳動 件正常嚙合安裝,第二轉軸和第二側向輪轉動方向垂直,二件第二支撐架朝下同軸線可轉 動地安裝在靠近汽車二個汽車轉向車輪的車架上,實現第二側向輪轉動方向與汽車直線行 駛方向垂直。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傳動裝置包括一 根傳動軸、二對第三垂直傳動件和二個傳動箱體,傳動軸的兩端頭分別安裝二對第三垂直 傳動件和二個傳動箱體,並與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中部連接,使主動輪裝置、傳動裝置、 從動輪裝置和汽車車架構成的可活動的四邊形機構,使第一、第二側向輪可以同時接地。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推力裝置包 括動力件、傳力件和推力件,動力件安裝在靠近主動輪裝置的車架上,推力件與主動輪裝置 的第一支撐架鉸接;推力裝置工作時,通過推動第一支撐架,使摩擦輪壓緊汽車驅動車輪, 同時推動主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從動輪裝置和汽車車架構成的四邊形機構向下運動,將第 一、第二側向輪同時接地後頂起汽車,使汽車四車輪離開地面。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二個第三垂 直傳動件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中部安裝的偏向對稱,使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轉動方向相 同。對於汽車不同布置的底盤或對較重的汽車,可以採用二件傳動裝置平行安裝,傳動裝置 既起連感作用,又作傳遞運動作用。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對於四輪驅動的 車輛,其可以用主動輪裝置結構代替。
8.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根據汽車具有液壓、氣 力輸出動力源不同形式,推力裝置可以選用液壓油缸或氣缸動力裝置代替。對於重量較輕的汽車,可以採用手拉機械或手壓液壓裝置作推力裝置。
9. 一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通過推力裝置將側向輪接地後,頂起待側移汽車,使汽車車輪離地,同時使摩擦輪壓 緊汽車驅動車輪;b)通過分別掛汽車前進或後退檔位,驅動車輪轉動摩擦帶動摩擦輪轉動、經傳動件動 力和運動傳遞,側向輪向垂直於汽車行駛方向的二個不同方向滾動,實現汽車向左側或向 右側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側向移動機構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動輪裝置、從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和推力裝置;主動輪裝置有摩擦輪和第一側向輪,裝在靠近汽車驅動車輪車架上,從動輪裝置有第二側向輪,裝在靠近汽車轉向車輪的車架,傳動裝置按使主動輪裝置、從動輪裝置、傳動裝置和汽車車架四者構成活動的四邊形機構而連接,並且第一、第二側向輪轉動方向與汽車行駛方向垂直,推力裝置分別與主動輪裝置和汽車架連接,推動四邊形機構,將摩擦輪壓緊汽車驅動車輪,第一、第二側向輪壓向地面後頂起車架,使汽車輪離開地面,當汽車驅動車輪轉動帶動摩擦輪,經運動傳遞,第一、第二側向輪同向等速滾動,選擇汽車前進或倒退檔位,實現汽車向左或向右側移動。
文檔編號B62D15/00GK101875371SQ20091013917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1日
發明者張銘勇 申請人:張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