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鎖鑽夾頭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0:14:41 2
專利名稱:自鎖鑽夾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鑽具夾緊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自鎖鑽夾頭。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鑽夾頭,包括鑽體、絲母、夾爪、前套、後套、絲母套、滾動體,三個夾爪分別安裝在三個等分斜孔內,絲母螺紋與安裝在鑽體斜孔中的夾爪中的夾爪螺紋形成螺紋傳動,前套與鑽體固定連接,其特徵是鑽體後部固定安裝一棘輪,滾動體和鑽體承力臺之間安裝有碟形彈簧,鑽體前端有鍵槽和環形連接槽,絲母套向後延伸至包含夾爪後退的極限位置的後端面上有驅動槽和若干個鍵,鍵上安裝有鎖緊彈性元件和驅動彈性元件,後套內固定安裝有控制環,控制環有若干個驅動鍵和由若干個凸起部及內凹面構成的凸輪曲面,前套內壁有定位鍵和連接爪。前套外表面由凸起和凹槽構成易於握持的表面。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上述結構,使用時鑽夾頭通過後端部的內螺紋或內錐孔與動力機具相連,動力機具轉動時,將轉動力矩傳遞到鑽體上。工作時,先將工具柄插入鑽夾頭前端中心孔的三爪之間,相對轉動前後套,控制環的驅動鍵遠小於絲母套的驅動槽,在驅動鍵沒有接觸絲母套驅動槽夾緊方向受力壁時,控制環的凸起部先推動絲母套後端部的驅動彈性元件,絲母套連同絲母被驅動彈性元件帶動而繞鑽體轉動。絲母通過內螺紋與夾爪的螺紋構成螺紋傳動,驅動夾爪在鑽體的三斜孔中向前移動並夾住工具柄。由於三夾爪夾住工具柄而使絲母與夾爪螺紋傳動的阻力突然增大,這時再加大力量相對轉動後套時,控制環的凸起部壓迫絲母套後端部的鎖緊彈性元件,使鎖緊棘爪與棘輪嚙合,繼續相對轉動後套,鎖緊彈性爪在棘輪輪齒上跳動會發出「嗒」「嗒」聲並起到阻止反向運動的鎖緊作用,直至控制環的驅動鍵與絲母套驅動槽在夾緊方向受力壁接觸並夾緊工具柄。這時,碟形彈簧也已產生最大變形並接觸到鑽體的承力臺,碟形彈簧的彈性力可以防止因振動、衝擊使夾爪對工具柄的夾緊力波動過大而出現打滑或鬆脫。
鬆開工具柄時,只需反向相對前套轉動後套,由於鎖緊彈性爪與棘輪的嚙合鎖緊作用,絲母套與鑽體之間相對不動,後套先帶動控制環相對前套和絲母套反向運動,直到控制環的驅動鍵接觸到絲母套驅動槽鬆開方向的受力壁,而控制環的凸起部也解除了對鎖緊彈性元件的壓迫,鎖緊棘爪在彈性恢復力作用下復位而脫開與棘輪的嚙合。再用力相對轉動後套,控制環的驅動鍵帶動絲母套和絲母相對鑽體和夾爪發生相對轉動,夾爪後退而鬆開所夾持的工具柄。
對照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工作穩定,使用方便,自鎖性能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A——A剖視圖。
圖3是
圖1的分拆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控制環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兩個彈性元件與絲母套為一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安裝控制環的後套正視圖。
圖7是圖6的沿A——A向剖視圖。
從
圖1、圖2和圖3可以看到本實用新型包括鑽體1、絲母套2、絲母3、夾爪4、棘輪5、後套6、滾動體7、碟形彈簧12、定位套8、前套9、鎖緊彈性元件10和驅動彈性元件11。三個夾爪4分別安裝在鑽體1的三個等分的斜孔1-7內、絲母3的內螺紋與三個夾爪4的螺紋形成螺紋傳動。
本實用新型通過前套9內部的定位鍵9-1和連接爪9-2與鑽體1前部的鍵槽1-2和環形連接槽1-3配合而相互固定連接在一起,前套外表面由凸稜和凹槽形成。絲母套2與絲母3固定連接,在滾動體7和鑽體承力臺1-4之間的階梯臺1-1處安裝有碟形彈簧12,碟形彈簧12與承力臺1-4之間有一小的間隙,該間隙的大小按碟形彈簧受到接近最大工作壓力所產生的變形量設計。本實用新型所說的碟形彈簧與鑽體承力臺之間不受力時的最小間隙,按該自鎖鑽夾頭設計最大夾緊力50-95%所產生的軸向壓力而使該碟形彈簧產生的軸向變形量來確定。絲母套2後端部有若干個驅動槽2-3、鍵2-1和鍵2-2。鍵2-1上安裝有鎖緊彈性元件10,鍵2-2上安裝有驅動彈性元件11。鎖緊彈性元件10端部有鎖緊棘爪10-1,驅動彈性元件11的端部有曲爪11-1。棘輪5固定連接在鑽體1的後部1-5處,棘輪表面有棘齒5-1。定位套8與鑽體1後部1-6處固定連接。後套6與定位套8可以相對轉動。後套6的內部有若干個驅動鍵6-1,裝配時位於驅動槽2-3中。後套6的後內表面設計成凸輪曲面,由凸起部6-2,多個內凹形齒6-3和過渡曲面形成。後套6的外表面由凸稜和凹槽形成易於握持並能傳遞較大轉動力矩的表面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如
圖1所示,將鑽體後部的螺紋孔與動力機具的傳動軸的螺杆連接固定,工具柄66放入鑽體1中的三個夾爪4之間,相對轉動前套9和後套6。由於後套內凸輪曲面的內凹形齒6-3與絲母套2上的驅動彈性元件的曲爪11-1嚙合,而使驅動彈性元件11和絲母套2被後套6推動而相對鑽體1和夾爪4轉動。與絲母套2連接的絲母3的螺紋與夾爪4的螺紋形成螺紋傳動,將絲母3相對鑽體1和夾爪4的轉動轉化為夾爪4在鑽體1的斜孔1-7中相對鑽體1的向前移動,直至三爪4接觸到工具柄66。當繼續相對轉動前套9和後套6時,由於三爪4接觸並逐漸夾緊工具柄66,產生的阻力也逐漸增大,引起驅動彈性元件的曲爪11-1在後套的內凹齒6-3之間彈跳並發出「嗒」「嗒」聲,直至後套的驅動鍵6-1接觸到絲母套驅動槽2-3的夾緊方向受力壁2-4。這時,後套內凸輪曲面的凸起部6-2已經壓在了鎖緊彈性元件10上,並迫使鎖緊棘爪10-1彎曲與棘輪輪齒5-1嚙合,這時碟形彈簧也受力變形。繼續用力相對轉動前套9和後套6,後套9相對棘輪5相對轉動而使鎖緊棘爪10-1與棘輪輪齒5-1間相對彈跳,並發出「咔」「咔」的聲音,直至完全夾緊工具柄66。碟形彈簧12與鑽體承力臺1-4之間的間隙則完全消失,滾動體7所受軸向壓力直接通過碟形彈簧傳到承力臺1-4。碟形彈簧12變形產生了較大彈性力,因而可以防止在振動和衝擊工作狀態下夾爪4對工具柄66的夾緊力波動過大,而導致工具柄鬆脫。鬆開時,反向相對轉動前套9和後套6,由於凸起部6-2壓迫鎖緊彈性元件10,使鎖緊棘爪10-1與棘輪輪齒5-1嚙合,阻止了絲母3相對於棘輪5和夾爪4轉動,因此,後套的內凹齒6-3和驅動彈性元件的曲爪11-1先相對運動,並發出「嗒」「嗒」聲,凸起部6-2運動至與鎖緊彈性元件10脫離接觸,鎖緊棘爪10-1靠彈性與棘輪輪齒5-1脫開嚙合,而後套的驅動鍵6-1也運動至與絲母套驅動槽2-3的鬆開方向受力壁2-5接觸。繼續轉動後套,驅動鍵6-1推動絲母套2相對夾爪4轉動,並鬆開工具柄66。
圖1、圖2和圖3中的鎖緊彈性元件10、驅動彈性元件11和絲母套2可以用如圖5所示將絲母套2、鎖緊彈性元件10和驅動彈性元件11製成一體的複合絲母套代替,即所說的鎖緊彈性元件和驅動彈性元件與絲母套後端部是一體的。
圖1、圖2和圖3中的後套6可以用圖4所示的控制環13與圖6和圖7所示的後套14裝配在一起來代替,即所說的控制環13與後套14是一體的。裝配時控制環的鍵13-1和13-2分別與後套14的鍵槽14-1和14-2相配合。
權利要求1.一種自鎖鑽夾頭,包括鑽體、絲母、夾爪、前套、後套、絲母套、滾動體,三個夾爪分別安裝在三個等分斜孔內,絲母螺紋與安裝在鑽體斜孔中的夾爪中的夾爪螺紋形成螺紋傳動,前套與鑽體固定連接,其特徵是鑽體後部固定安裝一棘輪、滾動體和鑽體承力臺之間安裝有碟形彈簧,鑽體前端有鍵槽和環形連接槽,絲母套向後延伸至包含夾爪後退的極限位置的後端面上有驅動槽和若干個鍵,鍵上安裝有鎖緊彈性元件和驅動彈性元件,後套內固定安裝有控制環,控制環有若干個驅動鍵和由若干個凸起部及內凹面構成的凸輪曲面,前套內壁有定位鍵和連接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鑽夾頭,其特徵是所說的鎖緊彈性元件和驅動彈性元件與絲母套後端部是一體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鑽夾頭,其特徵是所說的控制環與後套是一體的。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鑽夾頭,其特徵是所說的碟形彈簧與鑽體承力臺之間的最小間隙,按該自鎖鑽夾頭設計最大夾緊力50-95%所產生的軸向壓力而使該碟形彈簧產生的軸向變形量來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鎖鑽夾頭,包括鑽體、絲母、夾爪、前套、後套、絲母套、滾動體,三個夾爪分別安裝在三個等分斜孔內,絲母螺紋與安裝在鑽體斜孔中的夾爪中的夾爪螺紋形成螺紋傳動,鑽體後部固定安裝一棘輪、滾動體和鑽體承力臺之間安裝有碟形彈簧,鑽體前端有鍵槽和環形連接槽,絲母套向後延伸至包含夾爪後退的極限位置的後端面上有驅動槽和若干個鍵,鍵上安裝有鎖緊彈性元件和驅動彈性元件,後套內固定安裝有控制環,控制環有若干個驅動鍵和由若干個凸起部及內凹面構成的凸輪曲面,前套內壁有定位鍵和連接爪。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自鎖性能穩定、可靠。
文檔編號B23B31/12GK2582790SQ02255628
公開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25日
發明者譚興達 申請人: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