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規劃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聯繫更緊密)
2023-07-02 11:49:48 2
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 記者 曲經緯 通訊員 白曉輝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開路先鋒。近年來,城市副中心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定位,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十四五」徵途在前,天空俯瞰,日益「健壯」的交通一體化「骨骼」讓京津冀聯繫更緊密,更讓城市副中心的強大發展勢能充分釋放、集中迸發。
打通「斷點」 通州與北三縣「握手」貫通
打開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版圖,縱橫交錯的路網連綿延伸,輻射四方。
廠通路於去年底開工建設,橫跨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市大廠縣兩地的潮白河大橋設計方案已經市政府專題會審議通過。姚家園路東延、石小路、通寶路正在穩步推進前期工作,建成後,將進一步實現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一體化貫通。
北京地鐵平谷線(22號線)北京段已開工,計劃2025年建成,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將首次延伸到河北省。即將開通的京唐城際鐵路也將讓兩地更加緊密地聯為一體。
越畫越大的「一小時交通圈」是城市副中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積極作為。「落子民生實事,快慢之間彰顯為民情懷,京津冀三地同城化趨勢更顯,盡最大可能滿足人民通勤、商務、旅遊的需求。」市規自委通州分局副局長劉磊說。
近五年來,城市副中心對外交通的區域連通性和道路景觀也有了很大改善。
2018年,首都地區環線高速(通州段)建設完工,使北京大七環成環。2019年,東六環加寬(入地)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地上部分將建高線公園,縫合城市景觀,目前已啟動國際方案徵集。
2016年首都地區環線高速(通州段)所在地影像圖
2018年首都地區環線高速(通州段)影像圖
2021年2月,武窯橋新橋合攏,改建後主橋結合周邊環境設置了4處弧形觀景平臺,並利用4座梯道與運河沿岸步道形成連續漫步景觀廊道,方便行人與遊客領略北運河風光。
三地「一盤棋」,協同之路越走越寬。
2020年舊武窯橋影像圖
2022年新武窯橋影像圖
根據遠景目標,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將發揮城市交通樞紐門戶作用,依託京唐(濱)城際鐵路和城際鐵路聯絡線,在京津冀地區構建與河北雄安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及樞紐機場之間直連直通的城際鐵路網絡,實現城市副中心1小時直達河北雄安新區,15 分鐘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的潛力持續釋放。
建「骨幹」路網 暢通道路內循環
近年來,城市副中心不斷推進內部路網建設,暢通道路內循環,提升交通承載力。
2019年,連接北京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通道——廣渠路東延道路工程開始建設,該工程成功實施了我國大規模的橋梁基礎託換,刷新了我國軌道橋梁基礎託換的最高紀錄。
2021年,廣渠路東延正式通車,地面道路為主路雙向六車道,地下道路設置雙洞隧道,雙向六車道。東四環大郊亭橋到達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行車時間由1小時縮短到20多分鐘,大大縮短了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間的通勤時間。
2022年廣渠路雙向六車道影像圖
「十三五」期間,城市副中心形成了「六橫四縱」骨幹路網。「六橫」包括潞苑北大街、通燕高速、新華大街、玉帶河大街、運河西大街(含運通隧道)和雲景南大街;「四縱」是指新華南北路-通馬路、京塘路、東六環路以及通懷路-通濟路。同時,建成水仙東路、將軍府路等11條次支路,完成潞苑一街、翠華西路等10條微循環道路。
副中心 「六橫四縱」骨幹路網
截至目前,副中心城市道路總長度664公裡,路網密度已達4.3公裡/平方公裡,道路建設速度位列遠郊區前列。同時,全區公路共有國省縣道61條、鄉道和村道1134條,副中心155平方公裡外公路裡程達到2128公裡,初步形成「八高速、十二橫、七縱、多支線」的骨幹路網格局。
根據「十四五」規劃,副中心基本建成「十一橫九縱」骨幹路網體系,全面完成廣渠路東延、京哈高速拓寬改造,推進京秦高速西延、姚家園路東延、觀音堂路等項目建設,推進建設運河東大街東延、九棵樹西路、通惠北路北延、春明西路、兆善大街、東六環路入地、春明路、九棵樹中路、玉橋西路南延、怡樂西路、施園街、召裡大街等。
2035年,副中心將建立城市幹道、街區道路兩級路網體系,實現路網密、節點通、快慢有序。加強南北向交通聯繫,形成「十一橫九縱」布局結構。街區道路重點滿足生活出行,紅線寬度15至35 米,街區道路比重達70%以上。新建住宅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老城區逐步打通封閉大院內部市政道路。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裡/平方公裡以上,新建集中建設區達到10公裡/平方公裡。
道路網系統規劃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還提出,將建設現代高效的軌道交通。推進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和城市軌道「四網融合」。2020年6月30日,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西延和通密線(原稱「京承線」)同時開通運營。由通州西站駛向密雲北站的市郊鐵路通密線預計於2025年完工。北京地鐵6號線二期工程(草房站至潞城站)開通運營,地鐵7號線、八通線環球度假區站開通運營。南至通州區嘉會湖站的地鐵17號線南段正式開通。M101、地鐵六號線南延計劃2022年啟動建設,代表性站點包括運河商務區站。
北京地鐵6號線、7號線、八通線、17號線南段地鐵線路圖
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路圖
通密線路圖
「一體化」設計綜合樞紐 打造站城一體典範
城市副中心將新添四大交通樞紐,分別為城市副中心站、環球影城北、東夏園和通馬路交通樞紐。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總投資345億元。已於2019年底開工,預計2024年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城市副中心站是北京唯一連接兩大國際機場的鐵路綜合樞紐,是副中心唯一連接京津冀和城市中心區的換乘樞紐。包括地鐵6號線、M22平谷線、M101線3條地鐵,京唐高鐵、京哈鐵路、城際鐵路聯絡線3條鐵路和1條市郊鐵路,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地下綜合交通樞紐,15分鐘直達首都國際機場,35分鐘直達大興國際機場,40分鐘直達唐山、天津濱海新區,1小時到達雄安新區。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一體化設計,城市副中心綜合樞紐站將實現商業、交通、休閒有機銜接。地面層為都市生活圈,地下一層是城際車站進站廳、城市公共空間和商業配套設施。地下二層是城際車站候車廳和出站大廳,以及地鐵平谷線、地鐵101線、地鐵6號線的換乘空間。地下三層為城際車站站臺與軌道層。為方便市民旅遊觀光休閒,樞紐站的地面層還將建設一條長約2公裡的空中走廊,也就是串聯北運河碼頭、樞紐站地面主要商業樓宇的六環高線公園。
今年,城市副中心文化旅遊區再添兩大交通樞紐,一體化開發部分包含酒店及商業兩大功能,計劃2024年完工。這兩個項目分別是通馬路綜合交通樞紐和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兩大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成後,將有效承接環球影城商業外溢功能,形成環球度假區商業圈。
地鐵6號線東夏園站東北側,一座集公交地鐵換乘與便民商業服務於一身的綜合交通樞紐正拔地而起,力爭2023年完工,未來,將成為服務周邊15萬人的站城融合「活力中心」,這便是東夏園交通樞紐。東夏園交通樞紐作為副中心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核心銜接點,將主要服務微循環公交線路,成為周邊居民換乘地鐵最方便的交通樞紐,換乘時間只需3到5分鐘。
劉磊表示,未來通州區將以更高的標準打造更高質量的交通體系,全面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創造歷史、追求藝術的精神,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 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