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11:56:11 1
專利名稱: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泌尿系感染的藥,具體為一種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
背景技術:
泌尿系感染又稱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指病原體在尿中生長繁殖,尤其是大腸桿菌在機體內尿中生長繁殖,並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所引起的感染,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並具有頑固性、遷延性,治癒時間長,復發率高的特點,在感染性疾病中,佔第二位,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據國內統計,泌尿系感染患者佔我國普查統計人口0.91%,尤其是女性多見,約2.37%。如何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質量,是當今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針對泌尿系感染病因,西醫多採用抗菌藥物治療,儘管人類戰勝感染性疾病的「神奇武器」抗菌藥物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大量臨床資料表明,我國臨床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普遍,而致引起細菌迅速變異產生抗藥性的能力,促使新一代新型抗菌藥物的問世,但開發新藥的速度總是無法跟上細菌耐藥的速度,從而演繹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歷史。因此中藥抗菌藥物的問世,無疑是對抗感染性疾病的又一個有利武器。所以,尋求一種殺菌力強,口服吸收良好,副作用小的治療泌尿系感染的藥物更是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配伍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克服了加熱提取的缺點,在常溫下保存的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含滑石、金銀花、黃芩、車前子、蓄、瞿麥、淡竹葉、大黃、甘草。組份以重量百分比計,滑石380、金銀花380、黃芩250、車前子250、蓄250、瞿麥250、淡竹葉190、大黃250、甘草250。黃芩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每次煎煮液用二層300目絹布一層脫脂棉濾過,合併濾液,以2mol/L HCl調PH至1.0-2.0,並於60-80℃保溫1小時後,靜止12小時後棄去上清液,沉澱加6-8倍量水後,再以40%NaOH調PH至7.0,加入等量乙醇,濾過,濾液以2mol/L HCl調PH2.0後,於60℃保溫30分鐘,靜止12小時,棄去上清液,沉澱以乙醇洗至PH至7.0,揮盡乙醇,即得黃芩苷,進行乾燥,溫度控制在80℃,所得乾燥黃芩苷與處方中33%滑石粉碎成細粉80目,過篩80目備用;其餘金銀花等八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用二層300目絹布一層脫脂棉濾過,濾液於75℃、0.085MPa下減壓濃縮至1.38-1.40(80℃)的清膏,加入黃芩細粉,於75℃乾燥,粉碎80目成細粉,混勻即成中藥;裝入膠囊為膠囊劑型;壓製成片,包衣為片劑型;製成顆粒為顆粒劑型。本發明的優點是配伍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服用方便,在常溫下保存,易於攜帶。
具體實施例方式它包含滑石、金銀花、黃芩、車前子、蓄、瞿麥、淡竹葉、大黃、甘草。組份以重量百分比計,滑石380、金銀花380、黃芩250、車前子250、蓄950、瞿麥250、淡竹葉190、大黃250、甘草250。黃芩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每次煎煮液用二層300目絹布一層脫脂棉濾過,合併濾液,以2mol/LHCl調PH至1.0-2.0,並於60-80℃保溫1小時後,靜止12小時後棄去上清液,沉澱加6-8倍量水後,再以40%NaOH調PH至7.0,加入等量乙醇,濾過,濾液以2mol/L HCl調PH2.0後,於60℃保溫30分鐘,靜止12小時,棄去上清液,沉澱以乙醇洗至PH至7.0,揮盡乙醇,即得黃芩苷,進行乾燥,溫度控制在80℃,所得乾燥黃芩苷與處方中33%滑石粉碎成細粉80目,過篩80目備用;其餘金銀花等八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用二層300目絹布一層脫脂棉濾過,濾液於75℃、0.085MPa下減壓濃縮至1.38-1.40(80℃)的清膏,加入黃芩細粉,於75℃乾燥,粉碎80目成細粉,混勻即成中藥;裝入膠囊為膠囊劑型;壓製成片,包衣為片劑型;製成顆粒為顆粒劑型。本發明為味微苦,略甜。本發明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用於熱淋,症見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小腹急滿,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數。適用於急性尿路感染屬於溼熱證者。
本發明主治證為熱淋,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尿路感染。其發病原因,多為過食肥甘酒熱之品,以致蘊溼生熱,溼熱注於下焦;或因鬱怒傷肝,氣鬱化火,或房事勞傷,虛火內動,火熱與溼邪相結於下焦;或感受風熱溼毒,凝結於下焦等皆可致使膀胱氣化不利,小便淋澀不暢。明·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雲「按內經言淋,溼與熱兩端而已……膀胱熱則水下澀,數而且澀,則淋瀝不宣,小腹弦急,痛引於臍」。明·王肯堂在《證治準繩》中亦云「若飲食不節,喜怒不時,虛實不調,臟腑不和,致腎虛而膀胱熱……予嘗思之,淋病必由熱甚生溼,溼生則水液渾,凝結而為淋。不獨此也,有人服金石藥者,入房太甚,敗精流入胞中,及飲食痰積滲入者,則皆成淋」。《馬培之醫案》更載有「熱毒閉結膀胱,小溲點滴不通之說」。溼熱積於下焦,不得下行,其小便欲去不去,不去又來,故小便頻數,淋瀝不暢。水熱互結,膀胱氣化不利,故小腹急滿;溼熱蘊結不解,尿液受其煎熬,故小便短少而渾赤;舌紅苔黃膩脈數,均為溼熱之徵。治療大法,當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為主。近代名醫張伯臾曾說「淋症初期,多屬實、屬溼、屬熱,應予清熱解毒、化瘀消腫,亦頗有效(《張伯臾醫案》)」。
本發明中以滑石、金銀花為君藥。滑石味甘淡性寒,善於清熱通淋,滑利尿竅。早在《神農本草經》就稱其治「癃閉,利小便」。《名醫別錄》又稱其「通九竅六髒津液,去留結。」《藥品化義》雲「滑石體滑主利尿,味淡主滲熱,能蕩滌六腑而無克伐之弊」。金銀花味甘性微寒,長於清熱解毒。《重慶堂隨筆》謂其「清絡中風火溼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本草備要》「以金銀花五兩與乾草一兩煎服,治一切惡毒,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方中的黃芩、車前子、蓄、瞿麥為臣藥。其中黃芩味苦性寒,能清熱瀉火,燥溼解毒。《藥性論》謂其「治熱毒……五淋」。《滇南本草》謂其「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車前子味甘性寒,能清熱利水通淋。《湖南藥物志》雲其「祛膀胱溼熱,散血消腫」。蓄味苦性寒,能清熱通淋。《滇南本草》雲「利小便,治五淋白濁,熱淋」。《本草正義》雲「以其洩化溼熱,故並治溲澀淋濁」。瞿麥味苦性寒,能清熱利水,破血。《神農本草經》雲「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本草正義》雲「性滑利,能通小便,降陰火,除五淋,利血脈」。以上四藥,與君藥相伍,以增強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之功。以淡竹葉、大黃、甘草為佐使,竹葉味苦性寒,能清熱利水,且可清心利小腸,引溼熱從小便出。大黃味苦性寒,瀉熱毒,行瘀血,導溼熱從大便而出,與利水諸藥相配,可引溼熱從二便分消。且《神農本草經》雲其「通利水谷道」。《本草經疏》稱其為「溼熱膠痰滯於中下焦之要藥。」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急止痛,解毒,與利水通淋藥合用,可止莖中痛,《醫方集解》雲其「徑達莖中,甘能緩痛也」。以上九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利水通淋之功,可引溼熱下行,從二便分消。
本發明質量標準控制措施採用TLC法對方中主要藥物甘草、大黃、黃芩進行了鑑別,結果表明,3種鑑別方法專屬性強,重現性好,適宜本品的鑑別。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製劑中君藥金銀花中主要成分綠原酸含量時,曾參閱大量文獻資料,對流動相進行了選擇,結果分離效果較好。由於綠原酸受熱不穩定,考慮到超聲提取操作簡便,時間短,故在製備供試液時選擇超聲提取方法,並對同一批樣品分別超聲20、30、40、50、60min,結果超聲提取30min後,綠原酸含量即不再增加,故認為提取30min即可提取完全;同時對同一批樣品分別以甲醇、50%甲醇、75%乙醇、水為提取溶劑進行提取,結果50%甲醇提取樣品的綠原酸含量最高,故選取50%甲醇為提取溶液。應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直接測定泌炎康膠囊中綠原酸的含量,綠原酸峰形對稱,分離完全,圖譜簡單,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度、精密度高,作為該製劑的質控方法。
本發明穩定性試驗依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新藥審批相關規定要求,對泌炎康膠囊進行初步穩定性實驗,採用留樣觀察法,將成品裝入包材中,同時進行穩定性實驗。實驗證明,本品在6個月內基本穩定,符合申報臨床用藥實驗要求。
本發明藥效學體外抑菌試驗證明,泌炎康膠囊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氣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價均強於陽性藥八正合劑。體內抑菌對腹腔注射大腸桿菌引起的小鼠死亡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泌炎康膠囊經口服給藥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腫及對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趾腫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呈一定的量效關係;對小鼠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對酵母所致大鼠體溫升高有明顯的對抗作用。證明泌炎康膠囊具有抑菌、抗炎、利尿、解熱等作用,為該藥的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
本發明急性毒性試驗由於本品未測出LD50,故進行最大給藥量測定。本品的最大給藥量34.4g/kg,為臨床人用量的502倍,故認為本品口服用藥非常安全。
本發明長期毒性試驗該藥大鼠按3.6、1.8和0.9g/kg(內容物)三個劑量組連續灌服90天,對大鼠的體重、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白細胞分類及血小板數量均無明顯改變;對血清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尿素氮、肌酐(除高劑量組有明顯降低外)、總蛋白、白蛋白、總膽固醇(除高劑量組有明顯降低外)、鹼性磷酸酶、總膽紅素、葡萄糖均無明顯影響。對重要臟器係數均在正常值範圍內,且經鏡下觀察無明顯病理變化。故認為,該藥在低於上述劑量下長期服用無明顯的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泌炎康膠囊作為研究對象,其研究是非線性的,本發明從方劑出發研製中藥新藥,製劑改造後,其成分必然和母方有所區別,在製劑質量達到穩定可控,動物急、慢性毒性實驗證實其安全性後,還要進行藥效學指標來驗證成分差異所導致新藥有效性、安全性的變化,並且安全,使患者易於接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它包含滑石、金銀花、黃芩、車前子、蓄、瞿麥、淡竹葉、大黃、甘草,其特徵在於組份以重量百分比計,滑石380、金銀花380、黃芩250、車前子250、蓄250、瞿麥250、淡竹葉190、大黃250、甘草25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其特徵在於黃芩用多功能提取罐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每次煎煮液用二層300目絹布一層脫脂棉濾過,合併濾液,以2mol/L HCl調PH至1.0-2.0,並於60-80℃保溫1小時後,靜止12小時後棄去上清液,沉澱加6-8倍量水後,再以40%NaOH調PH至7.0,加入等量乙醇,濾過,濾液以2mol/L HCl調PH2.0後,於60℃保溫30分鐘,靜止12小時,棄去上清液,沉澱以乙醇洗至PH至7.0,揮盡乙醇,即得黃芩苷,進行乾燥,溫度控制在80℃,所得乾燥黃芩苷與處方中33%滑石粉碎成細粉80目,過篩80目備用;其餘金銀花等八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合併提取液,用二層300目絹布一層脫脂棉濾過,濾液於75℃、0.085MPa下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8-1.40(80℃熱測)的清膏,加入黃芩細粉,於75℃乾燥,粉碎80目成細粉,混勻即成中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治療泌尿系感染的藥,具體為一種治療泌尿系統感染中藥。其特點是它包含滑石、金銀花、黃芩、車前子、萹蓄、瞿麥、淡竹葉、大黃、甘草。組份以重量百分比計,滑石380、金銀花380、黃芩250、車前子250、萹蓄250、瞿麥250、淡竹葉190、大黃250、甘草250。本發明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用於熱淋,症見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小腹急滿,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數。適用於急性尿路感染屬於溼熱證者。本發明的優點是配伍簡單、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在常溫下保存,易於攜帶。
文檔編號A61P13/00GK1723927SQ20051001012
公開日2006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8日
發明者郝大平 申請人:哈爾濱大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