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各市著名景點介紹(廣東景點你知多少)
2023-07-02 18:09:31
廣東省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潮汕平原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地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一直被稱作華南地區的「魚米之鄉」。
歡樂谷
深圳歡樂谷,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僑城西街18號,於1998年建成開園。是一座融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中國現代主題樂園。深圳歡樂谷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園區共分為九大主題區:西班牙廣場、魔幻城堡、冒險山、金礦鎮、香格裡拉、颶風灣、陽光海岸、歡樂時光和瑪雅水公園,共有100多個遊樂項目。2005年,深圳歡樂谷榮獲「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2007年,深圳歡樂谷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深圳歡樂谷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園區共分為九大主題區:西班牙廣場、魔幻城堡、冒險山、金礦鎮、香格裡拉、颶風灣、陽光海岸、歡樂時光和瑪雅水公園,共有100多個遊樂項目。
流花湖公園
流花湖公園相傳是晉代芝蘭湖,在1958年市政府為疏導街道水患,組織全市人民挖掘流花湖。現 在的流花湖除了有蓄水防洪功能外,還是集遊覽、娛樂、休憩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公園以棕櫚植物、榕屬植物、開花灌木及開闊的草坪、湖面與輕巧通透的嶺南建(構)築物相互配合,形成具有強烈南亞熱帶特色的自然風光。全園分三個開放性區域:遊覽休息區,以棕櫚科植物為綠化的主調,一派南亞熱帶風光。有反映傣族風情的勐苑、表現嶺南鄉村風韻的浮丘、秀麗的芙蓉洲、明豔開闊的芳草地、棕櫚林立的蒲葵堤等園中園及景點,與餐飲配套服務,構成適於觀賞、遊覽的小憩場所。娛樂活動區,有具現代氣息的蒲林廣場、寶象樂園、榕蔭遊樂場,為不同年齡的遊人提供遊樂及休閒活動的天地,有充滿魚趣、農趣、園趣、陶趣、童趣的農趣園,遊人在體驗到農家生活樂趣的同時,深切感受到回歸大自然的舒暢和愉悅。花鳥盆景觀賞展覽區,有以展覽盆景、賞石為主的"嶺南盆景之家"西苑,有"鬧市小鳥天堂"之稱的鷺鳥保護區和流花鳥苑,將賞景、觀鳥、生態保護融為一體。
流花湖公園除保留原有的蓄水防洪功能外,還是集遊覽、娛樂、休憩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園。全園佔地54.4公頃,其中水面面積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綠化面積佔陸地面積88%。公園劃分為 4個區:北區狹長草地向兩側延伸,有榕蔭遊樂場、寶象樂園、羽毛球場、浮丘園、芙蓉洲等場所。此外還有一座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鳥島,島上聚集著上萬隻鷺鳥,並設有觀鳥茶座和觀鳥臺;東區有西雙版納風光庭園——勐力園,和石寶、瀑布、浣溪女、杜鵑園、南海漁村酒家;中區榕蔭葵堤,有新光花園酒家,健身樂苑;南區毗鄰廣州少年宮,這裡有大面積落羽松林,以及蒲林茶座、桃源飯店、蔭生植物棚等設施,景色清幽。公園西端為盆景園,東端為著名的流花鳥苑。
萬綠湖
萬綠湖,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又名新豐江水庫,是華南最大的生態旅遊名勝,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是1958年籌建新豐江水電站時,在距廣東省河源市區僅6公裡的新豐江下遊的亞婆山峽谷修築攔河大壩蓄水而形成的。1993年,新豐江水庫被國家林業部規劃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授予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級旅遊區。距廣州、深圳均在200公裡以內,堪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萬綠湖是依託新豐江水庫建立起來的風景區。
在廣東省河源市西部。屬東江水系。匯水面積5140平方公裡。庫區周圍為低山丘陵,水面寬闊 。大壩築在河源市城郊。壩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積5740平方公裡。1958年7月破土動工,1969年建成。混凝土大壩,最大壩高105米,設計庫容量140億立方米。灌溉河源、龍門、新豐等縣農田近百萬畝。是兼有養殖、發電和航運等綜合效益大型水利工程 。壩下水電站裝機容量29.25萬千瓦。因水壩建於新豐江下遊得名。
九瀧十八灘
九瀧十八灘是廣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粵北大瑤山麓的坪石至樂昌市區的武江河段,全程約60公裡,又名韓瀧,瀧峽。昔稱「新、垂、腰」三瀧,謂之三瀧水。東漢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桂陽太守周昕開鑿瀧水河道,發現險處頗多,皆以險峽數目為水名,於是又增加「崩、駕、白芒」三瀧,謂之六瀧,有「水出王禽嶺,飛騰作穴瀧」之句。明末清初,瀧水東岸沿河開發,修築粵漢鐵路,這時瀧水已命名為九瀧十八灘,又增加了「燕、梅,老」三瀧。九瀧十八灘因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形成九瀧十八灘。1987年,九瀧十八灘開發漂流旅遊,成為全國第一個江河漂流的旅遊勝地。九瀧十八灘獨有的「美、奇、險」,堪稱一絕。夾岸群峰對峙,江上碧波蕩漾。水道最窄處僅容一條小船通過。全程總落差65米。九瀧中最險處為「垂瀧」,落差3米,「驚湍飛注,濤風沫雪,如裸如泅,寒不可忍。」春夏季節河水漲滿河床,如若乘舟飛流直下,但聽得耳畔風聲呼呼,腳下白浪滔滔,兩岸連山如飛鳥掠向腦後,大有一瀉千裡之勢。十八灘裡最奇的當數「百雞灘」,江中雞心卵石成灘,漲水時,水流在卵石間翻滾轟鳴,歡快和諧。親歷一番搏擊怒江之後,隨輕舟緩緩而下,漫遊於青山綠水間,逍遙如入桃源仙境。一張一弛,盡情領略大自然萬千氣象,令人回味無窮。
光孝寺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淨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闢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蹟遺物。1961年,光孝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廣東省立藝專」被搬走撤消,但很快換成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簡稱「華南文藝學院」)。華南文藝學院進駐之後,地盤馬上擴大,並把僧侶們全部遣散。接著「平整土地」,把寺裡所有臺階填平,一些學生甚至把入口天王殿兩旁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泥塑給砸碎,將大殿中的如來佛祖的金身也砸了,並發現在如來佛腹中,藏了許許多多佛物、佛珠、小佛和木雕羅漢。當時因要「破除迷信」,學生們大喊著也要把它們全部砸爛,後來因有人出來勸阻,廣東省文物單位也聞訊趕來,才使這批珍貴藏品不被毀滅。經考證,這些均為唐代文物。後來把它們收放在廣東省博物館內,才得以保存下來。
1953年,華南文工團因擴大建制而一分為二,分成華南歌舞團和廣東話劇團。廣東話劇團設在東山竹絲崗,華南歌舞團未有團址。廣東省當局遂命令原駐紮在寺裡的華南人民文學院讓位給華南歌舞團。從此,華南歌舞團成了光孝寺的代名詞。歌舞團很多成員後來在此建立了家庭,院內新生的男丁大家都稱作「小和尚」。1961年,國務院公布光孝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8月,光孝寺進行全面復建和修葺。1979年再由國務院撥款60萬元修建大殿和六祖堂。1986年3月,由國務院批准光孝寺為宗教活動場所並對外開放。1987年,廣東省文物管委會將該寺交還廣東省佛教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