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壓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2023-07-02 17:58:16 1
感壓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感壓控制閥,在對車輛用空調機的容量可變型壓縮機的容量進行控制的感壓控制閥中,使得利用電磁驅動部對設定吸入壓力進行可變設定且吸入壓力-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在波紋管容納室(14)內配置感壓用波紋管(4)。將連結杆(6)連結於電磁驅動部(5)的柱塞(54)。使電磁驅動部(5)的柱塞(54)與吸引子(55)之間的吸引力、與柱塞彈簧(56)的彈力平衡,固定柱塞(54)及連結杆(6)的位置。通過在固定的連結杆(6)上連結波紋管罩(44),感壓用波紋管(4)以波紋管罩(44)為固定點進行收縮。利用電磁驅動部(5)使連結杆進退,並使感壓用波紋管的固定點位移而對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進行可變設定。
【專利說明】感壓控制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在汽車用空調機等的製冷循環中控制用於壓縮製冷劑的容量可變型壓縮機的容量的感壓控制閥。
【背景技術】
[0002]以往,這種容量可變型壓縮機通過根據曲軸箱內的搖動板的傾斜角使活塞的行程變化來控制製冷劑的排出量,使曲軸箱內的壓力(Pc)變化,從而能夠控制容量。
[0003]作為控制這種容量可變型壓縮機的容量的感壓控制閥,例如有日本特開平4 一119271號公報(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感壓控制閥。該感壓控制閥通過閥口向壓縮機的曲軸箱供給壓縮機的排出製冷劑,利用與壓縮機的吸入壓力(Ps)相應的感壓用波紋管(壓力隨動部件)的伸縮作用使該閥口的開度變化,進行壓縮機的容量控制。
[0004]另外,感壓用波紋管與電磁驅動部的柱塞連結,根據向該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的通電量使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變化,能夠對感壓用波紋管的設定負荷進行變更。即、能夠改變作為開始開閥(或閉閥)的壓力的設定吸入壓力。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 - 119271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8]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9]上述專利文獻I的感壓控制閥中,感壓用波紋管的一端固定於閥主體,另一端與電磁驅動部的柱塞連結。即、感壓用波紋管根據吸入壓力(Ps)進行伸縮,但是該感壓用波紋管的進行位移(移動)的一側與柱塞連結。因此,若感壓用波紋管進行伸縮,則導致柱塞與該伸縮量相應地移動。並且,在電磁驅動部,柱塞從吸引子受到的吸引力相對於柱塞與吸引子的間隔具有非線性的關係。因此,若感壓用波紋管伸縮,柱塞與吸引子的間隔發生變,則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無法成為線性,存在需要複雜的控制之類的問題。
[0010]本發明的課題是在進行壓縮機的容量控制並且設定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而能夠對設定吸入壓力進行可變設定的感壓控制閥中,使容量控制運轉時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為線性,容易進行壓縮機的控制。
[0011 ] 用於解決課題的方法
[0012]方案I的感壓控制閥,其利用配置在波紋管容納室內並根據該波紋管容納室的壓力變化進行伸縮的感壓用波紋管來使閥體位移,對閥口的開閥度進行控制,上述感壓控制閥的特徵在於,具備:電磁驅動部,其具有柱塞、吸引子、柱塞彈簧及電磁線圈,以柱塞彈簧的彈力與利用向該電磁線圈的通電而產生的該柱塞與吸引子的吸引力平衡的方式驅動該柱塞,以及連結杆,其連結上述電磁驅動部的柱塞和上述感壓用波紋管,利用上述電磁驅動部的上述吸引力與上述彈力的平衡,固定上述柱塞及連結杆的位置,在固定了該位置的連結杆上連結上述感壓用波紋管,從而將該連結的部分作為該感壓用波紋管的伸縮的固定點,利用上述電磁驅動部使上述連結杆進退,並使上述感壓用波紋管的上述固定點位移,從而對該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進行可變設定。
[0013]方案2的感壓控制閥根據方案I所述的感壓控制閥,其特徵在於,在未向上述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通電時,上述壓縮量為最小,通過向電磁線圈進行最大通電來使上述壓縮量為最大。
[0014]方案3的感壓控制閥根據方案I所述的感壓控制閥,其特徵在於,在未向上述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通電時,上述壓縮量為最大,通過向電磁線圈進行最大通電來使上述壓縮量為最小。
[0015]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0016]根據方案I的感壓控制閥,使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為可變,從而能夠對設定吸入壓力進行可變設定,並且設定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的電磁驅動部,連結在容量控制運轉時的感壓用波紋管伸縮時的固定點側,因此電磁驅動部的柱塞等的動作不會影響感壓用波紋管的伸縮運動,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
[0017]根據方案2的感壓控制閥,除了方案I的效果以外,由於未向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通電時,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成為最小,因此在設定吸入壓力低的狀態的使用較多的情況下,能夠減少向電磁線圈的通電量,能夠節省電力。
[0018]根據方案3的感壓控制閥,除了方案I的效果以外,由於未向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的通電時,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成為最大,因此在設定吸入壓力高的狀態的使用較多的情況下,能夠減少向電磁線圈的通電量,能夠節省電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
[0020]圖2是使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21]圖3是使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波紋管收縮狀態的縱剖視圖。
[0022]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感壓控制閥的設定吸入壓力的可變幅度的圖。
[0023]圖5是表示比較本發明的感壓控制閥和以往的容量控制閥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的圖。
[0024]圖6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
[0025]圖7是使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26]圖8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
[0027]圖9是使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28]圖10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
[0029]圖11是使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30]圖12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
[0031]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中的柱塞一吸引子間的距離與線圈吸引力、柱塞彈簧特性的關係的圖。
[0032]圖14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0033]圖15是使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34]圖中:
[0035]I—閥主體,IIa—入口埠,IA —閥室,12—出口埠,13—閥口,14一波紋管容納室,2一波紋管殼體,2a一感壓埠,3一閥體,31一閥部,32一桿部,33一連結部,34一閉閥彈簧,4 一感壓用波紋管,41 一下側端部,42—波紋管主體,43—限位擋塊,44 一波紋管罩,45—調整彈簧,5一電磁驅動部,51—柱塞殼體,54一柱塞,55一吸引子,56一柱塞彈簧,57一電磁線圈,6—連結杆,7 —電磁驅動部,71—柱塞殼體,74—柱塞,75—吸引子,76—柱塞彈簧,77—電磁線圈,15—埠,16—感壓埠,17—入口埠,35 —閥體。【具體實施方式】
[0036]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感壓控制閥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圖2是使該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圖3是使該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波紋管收縮狀態的縱剖視圖。
[0037]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具有閥主體I和鉚接結合於閥主體I的上部的波紋管殼體2。在閥主體I的下部鉚接結合有具有入口埠 IIa且劃定閥室IA的彈簧支架部件
11。另外,在閥主體I形成有出口埠 12,在閥室IA與出口埠 12之間連通形成閥口 13。並且,壓縮機的排出壓力Pd經由入口埠 Ila導入到閥室1A。另外,從出口埠 12流出的製冷劑的壓力作為壓縮機的曲軸箱的壓力Pc而導入到曲軸箱。
[0038]在閥主體I內配設有閥體3。閥體3 —體地形成圓錐臺狀的閥部31、圓柱狀的杆部32、以及直徑比杆部32細的連結部33。將閥部31配置在閥室IA內,將連結部33配置在閥口 13內,杆部32能夠滑動地貫通形成於閥主體I的導向孔la。另外,杆部32的上端通過彈簧支架孔Ib向後述的波紋管容納室14內突出。在閥部31形成有凸緣部31a,在該凸緣部31a與彈簧支架部件11之間設有將閥體3向閉閥方向(上方)施力的閉閥彈簧34。閥體3在圖中通過上下位移而用閥部31開閉閥口 13,根據閥上升量對從入口埠 Ila經由閥口 13向出口埠 12流動的流體的流量進行定量控制(可變控制)。
[0039]閥主體I與波紋管殼體2劃定波紋管容納室14,在波紋管容納室14配置有感壓用波紋管4。感壓用波紋管4由下側端部41、波紋管主體42、限位擋塊43、波紋管罩44以及調整彈簧45構成。下側端部41與波紋管主體42成形為一體,波紋管主體42與波紋管罩44氣密地焊接,在其內部劃定出真空氣密室。另外,在限位擋塊43與波紋管罩44之間以壓縮狀態配設有調整彈簧45。並且,閥體3利用閉閥彈簧34的作用力而與感壓用波紋管4的下側端部41抵接。此外,在波紋管殼體2形成有感壓埠 2a,壓縮機的吸入壓力Ps通過該感壓埠 2a而導入到波紋管容納室14。
[0040]波紋管殼體2由不鏽鋼(SUS)板形成,在該波紋管殼體2的上部一體地形成有柱塞殼體51。在柱塞殼體51的上部氣密地固定有導向件52。在導向件52內以其上端部與導向件52螺紋結合的方式配設有調整螺釘53。並且,在柱塞殼體51內以與調整螺釘53的下端抵接的方式配設有柱塞54。在柱塞殼體51內的柱塞54的下方,吸引子55通過焊接等固定於柱塞殼體51,在柱塞54與吸引子55之間,以壓縮的狀態配設有柱塞彈簧56。在柱塞殼體51的外周部設有電磁線圈57,通過向電磁線圈57的通電,吸引子55的上端面成為相對於柱塞54的磁性吸引面。此外,電磁線圈57、吸引子55、柱塞54及柱塞彈簧56構成電磁驅動部5。
[0041]在柱塞54的中心連結有棒狀的連結杆6,該連結杆6通過形成於吸引子55的中心的貫通孔55a而向感壓用波紋管4側突出。此外,連結杆6以不與貫通孔55a接觸的方式設有間隙地插通。在感壓用波紋管4的波紋管罩44的中心形成有直的圓筒狀的保持部44a,在該保持部44a內嵌入連結杆6的端部6A。
[0042]再有,在波紋管容納室14的底部形成有彈簧支架孔lb,在彈簧支架孔Ib內,以壓縮的狀態配設有中間彈簧61。該中間彈簧61與感壓用波紋管4的下側端部41抵接,總是向柱塞54 —側對感壓用波紋管4施力。因此,即使在吸入壓力變高,感壓用波紋管4收縮的情況下,如圖3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的下側端部41也上升,波紋管罩44即感壓用波紋管4總是與連結杆6連結。此外,該中間彈簧61的彈力為耐受最大振動性的規格,是感壓用波紋管4與連結杆6不振動的程度的彈力。
[0043]通過以上的結構,在電磁驅動部5為非通電時,如圖1所示,柱塞54利用柱塞彈簧56的彈力從吸引子55離開,柱塞54抵接調整螺釘53的下端。此外,旋入了導向件52的調整螺釘53通過柱塞54、連結杆6以非通電時的設定吸入壓力為可變範圍的最小值的方式位於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調整後的位置。
[0044]在此,若向電磁線圈57施加電流(通電),則在柱塞54與吸引子55之間產生吸引力,柱塞彈簧56的彈力設定為與該吸引力平衡,從而柱塞54根據施加的電流來發生位移。即、柱塞彈簧56的彈簧常數雖然不因柱塞54與吸引子55的間隔變化而恆定,但吸引力常數(吸引力的變化相對於柱塞54與吸引子55的間隔的變化的比率)根據柱塞54與吸引子55間的間隔、以及施加於電磁線圈57的電流值而變化。因此,如圖13所示,施加於電磁線圈57的電流值為假想的最大值,而且在將柱塞54與吸引子55的間隔為最小時的吸引力常數設為B (N / mm)、將柱塞彈簧56的彈簧常數設為A (N / mm)時,一般地,若使A和B的關係為A > B的關係,則柱塞彈簧56的彈力與吸引力平衡,能夠進行與電流值相應的比例(位置)控制。而此時,若將施加於電磁線圈57的電流保持為一定,則吸引力也一定,因此柱塞54與吸引子55的間隔為一定,柱塞54 (感壓用波紋管4伸縮時的固定點)保持為固定位置。這樣,關於用於使柱塞彈簧的彈力與吸引力平衡的電流值的控制,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也相同。
[0045]因此,若對電磁驅動部5的電磁線圈57通電,則柱塞54抵抗柱塞彈簧56的彈力而被吸引子55吸引,連結杆6按壓感壓用波紋管4的波紋管罩44,例如,如圖2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增加。
[0046]若波紋管容納室14內的吸入壓力Ps發生變化,則感壓用波紋管4進行伸縮,感壓用波紋管4以波紋管罩44即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電磁驅動部5側)為固定點進行伸縮。例如,在圖1的狀態下,柱塞54與調整螺釘53的下端抵接,與柱塞54連結的連結杆6與波紋管罩44的位置被固定,因此若吸入壓力Ps變高,則感壓用波紋管4以下側端部41上升的方式收縮。
[0047]另外,在圖2、圖3的狀態及其他通電時,由於以柱塞54與吸引子55之間的吸引力與柱塞彈簧56的彈力平衡的方式設定柱塞彈簧56,因此與柱塞54連結的連結杆6和波紋管罩44固定在與通電的電流相應的位置。即、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被保持,且設定吸入壓力值保持為一定。並且,若吸入壓力Ps變高,例如,如圖3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以該波紋管罩44的位置為固定點,以下側端部41上升的方式收縮。另外,若吸入壓力Ps變低,則感壓用波紋管4以波紋管罩44的位置為固定點,以下側端部41下降的方式伸長。[0048]這樣,在容量控制運轉時,感壓用波紋管4根據吸入壓力Ps的變化而伸縮,閥口 13的開閥度通過閥體3的閥部31發生變化,但感壓用波紋管4以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電磁驅動部5側)為固定點進行伸縮。另外,感壓用波紋管4的波紋管主體42、調整彈簧45的彈簧常數以及波紋管主體42的有效面積為一定。因此,僅吸入壓力Ps的變化原樣反映在開閥度的變化上,容量控制運轉時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
[0049]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感壓控制閥的設定吸入壓力的可變幅度的圖,用I表示的Pd - Ps特性是將圖1所示的設定吸入壓力設定為最小時的特性,是設定為使電磁驅動部5處於非通電狀態而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為最小的情況。用II表示的Pd - Ps特性是將圖2或圖3所示的設定吸入壓力設定為最大時的特性,是設定為使向電磁驅動部5的電磁線圈57的通電量為最大而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為最大的情況。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感壓控制閥與現有的感壓控制閥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的比較的圖,表示設定為某規定的設定吸入壓力的狀態下的相對於吸入壓力Ps的變化的開閥度的變化。現有的感壓控制閥如用虛線所示的那樣為非線性,本發明的情況如用實線所示的那樣成為線性的關係。
[0050]在此,本發明中,在利用電磁驅動部來進退的連結杆上連結根據吸入壓力Ps進行伸縮的感壓用波紋管的在該伸縮時成為固定點的一端,通過使成為該固定點的一端位移,而對設定吸入壓力進行可變設定。作為使成為該固定點的一端位移的方式,存在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在電磁驅動部為非通電時使設定吸入壓力為最小的方式;以及在電磁驅動部為通電時使設定吸入壓力為最小的方式。另外,作為連結杆與感壓用波紋管的連結形態,除了如第一實施方式那樣,在波紋管罩44的直的保持部44a插通連結杆,利用中間彈簧61的彈力來進行連結的形態以外,還能夠將連結杆機械地結合在波紋管罩上。
[0051]以下的第二至第六實施方式是表示它們的組合的實施方式。圖6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圖7使該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此外,對於第一實施方式及以下各實施方式中相同的要素附註相同標號,由於該要素的結構、作用效果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的說明。
[0052]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在波紋管殼體2的上部一體地形成柱塞殼體71,在柱塞殼體71的上部側氣密地固定兼作導向件的吸引子75。在吸引子75內以使其上端部與吸引子75螺紋結合的方式配設有調整螺釘73。另外,在柱塞殼體71內配設有柱塞74,在柱塞74的中心連結有連結杆6。在連結杆6及柱塞74的上端配設具有球狀端部的導向部件72。導向部件72通過形成於吸引子75的中心的貫通孔75a而向調整螺釘73側突出,彈簧支架76a與該導向部件72抵接。並且,柱塞彈簧76以壓縮的狀態配設在彈簧支架76a與調整螺釘73之間。在柱塞殼體71的外周部設有電磁線圈77,通過電磁線圈77的勵磁,吸引子75的下端面成為與柱塞74相對的磁性吸引面。此外,電磁線圈77、吸引子75、柱塞74及柱塞彈簧76構成電磁驅動部7。
[0053]即使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連結杆6的端部6A也嵌入波紋管罩44的直的保持部44a內,由於中間彈簧61的彈力,波紋管罩44即感壓用波紋管4總是與連結杆6連結。
[0054]根據以上的結構,在電磁驅動部7為非通電時,如圖6所示,柱塞74利用柱塞彈簧76的彈力而從吸引子75離開,連結杆6壓縮感壓用波紋管4。另外,此時,由於中間彈簧61的彈力設定得比柱塞彈簧76的彈力強,因此相對於吸入壓力的變化,感壓用波紋管4以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為固定點進行伸縮。[0055]在此,若對電磁線圈77通電,則在柱塞74與吸引子75之間產生吸引力,但是由於柱塞彈簧76的彈力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同樣地設定與該吸引力平衡,因此柱塞74根據通電的電流進行位移。
[0056]因此,若對電磁驅動部7的電磁線圈77通電,則柱塞74抵抗柱塞彈簧76的彈力而被吸引子75吸引,連結杆6升高,例如,如圖7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減少。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在感壓用波紋管4也因吸入壓力Ps的變化而伸縮並進行容量控制時,以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電磁驅動部7側)為固定點進行伸縮。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情況同樣,僅吸入壓力Ps的變化原樣地反映在開閥度的變化上,容量控制時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
[0057]圖8是第三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圖9是使該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58]該第三實施方式是將感壓用波紋管4與連結杆6、柱塞54與連結杆6機械地結合的例子,其他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連結杆6的下部6B的周圍形成有凹部6B1,在波紋管罩44的中心形成有大致圓筒狀的保持部44b。並且,通過在保持部44b內嵌合連結杆6的下部6B,將保持部44b在凹部6B1的位置進行鉚接,從而連結杆6與感壓用波紋管4機械地結合在一起。另外,在連結杆6的上端部形成有凹部6a,與柱塞54通過鉚接等而結合在一起。
[0059]在電磁驅動部5為非通電時,如圖8所示,柱塞54利用柱塞彈簧56的彈力而從吸引子55離開,成為與調整螺釘53抵接的狀態。另外,連結杆6將波紋管罩44提升,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成為最小。另一方面,若對電磁驅動部5的電磁線圈57通電,則柱塞54抵抗柱塞彈簧56的彈力而被吸引子55吸引,連結杆6被按壓,例如,如圖9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被壓縮。在該第三實施方式中,感壓用波紋管4因吸入壓力Ps的變化而伸縮進行容量控制時,以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電磁驅動部5側)為固定點,感壓用波紋管4進行伸縮。因此,如第一?二實施方式那樣,僅吸入壓力Ps的變化原樣反映在開閥度的變化上,容量控制運轉時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
[0060]圖10是第四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圖11是使該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
[0061]該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同樣,將感壓用波紋管4與連結杆6、柱塞74與連結杆6機械地結合,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構成為在電磁驅動部7為非通電時,連結杆6壓縮感壓用波紋管4,若對電磁驅動部7的電磁線圈77通電,則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減少。該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在柱塞殼體71的下端內周形成限位部71a。限位部71a用於限制圖10所示的非通電時的柱塞74的下端位置。
[0062]在電磁驅動部7為非通電時,如圖10所示,柱塞74利用柱塞彈簧76的彈力而從吸引子75離開,與限位部71a抵接。此時,連結杆6下壓感壓用波紋管4的波紋管罩44,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成為最大。若對電磁驅動部7的電磁線圈77通電,則柱塞74抵抗柱塞彈簧76的彈力而被吸引子75吸引,連結杆6被提升,例如,如圖11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減少。在該第四實施方式中,在進行容量控制時,感壓用波紋管4也以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電磁驅動部7側)為固定點進行伸縮,因此與第一?三實施方式同樣,僅吸入壓力Ps的變化原樣反映在開閥度的變化上,容量控制運轉時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
[0063]圖12是第五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該第五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在閥主體I的下部的彈簧支架部件11形成有出口埠Ila',在閥主體I形成有入口埠 12';以及閥體3'的形狀。其他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壓縮機的排出壓力Pd從入口埠 12'經由閥口 13被導入到閥室1A。另外,出口埠 Ila'的壓力作為壓縮機的曲軸箱的壓力Pc被導入到曲軸箱。
[0064]閥體3' —體形成圓柱狀的杆部32'、和直徑比杆部32'細的連結部33',通過焊接等將圓錐臺狀的閥部31'固定安裝於連結部33'。該第五實施方式利用閥體及閥口的設定能夠設定圖4中的Pd — Ps特性的斜率。即、Pd — Ps特性的斜率由杆部32'的直徑(pdA的受壓面積與閥口 13的直徑Cpd的受壓面積的差ΛΑ、與感壓用波紋管的有效面積決定,在閥體3'上作用該受壓面積的差ΛΑ和流體的壓力形成的負荷。例如,如圖12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那樣,在杆部32'的直徑CpdA的受壓面積比閥口 13的直徑cpd的受壓面積大的情況下,伴隨著壓縮機的排出壓力Pd的增加,在閥體:V上作用閉閥萬向的負荷,如圖4中的Pd - Ps特性所示那樣,成為左高右低(右下# 」 )的特性。若從該狀態將杆部32'的直彳;:φ?Α的值設定得更大,加大受壓面積的差ΛΑ,則能夠使Pd — Ps特性的斜率增加。
[0065]這樣,通過任意地設定相對於閥口 13的直抒Cpd的杆部32'的直徑(pdA,能夠容易地設定Pd - Ps特性的斜率。此外,閥口 13的直徑Cpd是由必要的流量決定的值。
[0066]圖14是第六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非通電時的縱剖視圖,圖15是使該感壓控制閥的通電量為最大時的縱剖視圖。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是通過控制配置在排出壓力側與曲軸箱之間的閥口的開閥度來進行壓縮機的容量控制,但第六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是通過控制配 設在吸入壓力側與曲軸箱之間的閥口的開閥度來進行壓縮機的容量控制。
[0067]該第六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在閥主體I的波紋管殼體2側形成有閥室1B,從該閥室IB的底部至下端側形成有圓筒形的閥口 15。另外,閥主體I的下端側形成有:主體導向孔18,其貫通到閥口 15並供壓縮機的排出壓力Pd導入;入口埠 17,其在徑向上貫通閥口 15,在閥口 15閉閥時將來自主體導向孔18的排出壓力Pd作為壓縮機的曲軸箱壓力Pc而導入到曲軸箱,且在閥口 15開閥時從曲軸箱向閥室IB導入曲軸箱壓力Pc ;以及感壓埠 16,其貫通閥室1B,在閥口 15開閥時將從曲軸箱導入的曲軸箱壓力Pc排出至吸入側,並且供壓縮機的吸入壓力Ps導入。
[0068]在閥室IB內配設有球狀的閥體35。在閥體35之下,利用焊接等接合有導向棒36,該導向棒36以能夠滑動的方式插通主體導向孔18內。由此,閥體35在圖中上下位移,從而對閥口 15進行打開及關閉,根據閥上升對從入口埠 17經由閥口 15流向感壓埠 16的流體的流量進行定量的可變控制。另外,在閥口 15內的導向棒36的周圍,配設有對閥體35向開閥方向(上方)施力的開閥彈簧37。並且,閥體35通過開閥彈簧37的作用力而與感壓用波紋管4的下側端部41抵接。
[0069]在電磁驅動部5為非通電時,如圖14所示,柱塞54利用柱塞彈簧56的彈力而從吸引子55離開,成為與調整螺釘53抵接的狀態。此時,與第一實施方式等相同,由於感壓用波紋管4的波紋管主體42與調整彈簧45的彈力,感壓用波紋管4的壓縮量為最小。另一方面,若對電磁驅動部5的電磁線圈57通電,則柱塞54抵抗柱塞彈簧56的彈力而被吸引子55吸引,按下連結杆6,例如,如圖15所示,感壓用波紋管4被壓縮。即使在該第六實施方式中,因吸入壓力Ps的變化而感壓用波紋管4伸縮來進行容量控制時,感壓用波紋管4以與連結杆6的連結部位(電磁驅動部5側)為固定點進行伸縮。此時,由於開閥彈簧37的彈力,閥體35在與感壓用波紋管4的下側端部41抵接的狀態下位移,閥口 15的開閥度發生變化。在該實施方式中,也如第一?五實施方式那樣,僅吸入壓力Ps的變化原樣反映在開閥度的變化上,容量控制運轉時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線性。此外,該第六實施方式的感壓控制閥的吸入壓力一開閥度特性成為與圖5相反的特性,成為若吸入壓力Ps變高,則開閥度增加的特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感壓控制閥,其利用配置在波紋管容納室內並根據該波紋管容納室的壓力變化進行伸縮的感壓用波紋管來使閥體位移,對閥口的開閥度進行控制, 上述感壓控制閥的特徵在於,具備: 電磁驅動部,其具有柱塞、吸引子、柱塞彈簧及電磁線圈,以柱塞彈簧的彈力與利用向該電磁線圈的通電而產生的該柱塞與吸引子的吸引力平衡的方式驅動該柱塞,以及 連結杆,其連結上述電磁驅動部的柱塞和上述感壓用波紋管, 利用上述電磁驅動部的上述吸引力與上述彈力的平衡,固定上述柱塞及連結杆的位置,在固定了該位置的連結杆上連結上述感壓用波紋管,從而將該連結的部分作為該感壓用波紋管的伸縮的固定點, 利用上述電磁驅動部使上述連結杆進退,並使上述感壓用波紋管的上述固定點位移,從而對該感壓用波紋管的壓縮量進行可變設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壓控制閥,其特徵在於, 在未向上述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通電時,上述壓縮量為最小,通過向電磁線圈進行最大通電來使上述壓縮量為最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壓控制閥,其特徵在於, 在未向上述電磁驅動部的電磁線圈通電時,上述壓縮量為最大,通過向電磁線圈進行最大通電來使上述壓縮量為最小。
【文檔編號】F04B49/12GK103671033SQ201310414979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大河原一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鷺宮製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