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奧迪前沿科技結晶 全新一代Q7試駕
2023-07-02 15:39:23 4
全新一代Q7在2015年12月3日在海南三亞正式上市,它搭載了奧迪最前沿科技的豪華C級SUV,作為自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後的首次換代,全新奧迪Q7將以全新的產品力,驅動新一輪生命周期,重新定義SUV細分市場的新時代。
我們作為一個非汽車類媒體,今天參加奧迪Q7的活動主要是體驗一下它的科技魅力,在全新一代奧迪Q7上,採用了最新的奧迪MMI作業系統,將原有的實物儀錶盤用一塊高清液晶屏替換,實時顯示導航地圖。
在開始試駕活動之前,奧迪為我們講述了自己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目前在美國已經有很多的試用車在進行測試。而且在今年的CES亞洲展上,奧迪也會針對上海市的交通環境和地圖展示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屆時參加CES亞洲展的朋友可以在上海一睹它的風採。
作為奧迪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工作的結果,所有現有的傳感器信息均將在同一個中央控制單元(zFAS)中進行彙編,確保所有駕駛輔助系統首次均使用所有冗餘計算的環境信息。這是一項寶貴優勢,對於無人駕駛而言尤其如此。
zFAS電路板使用的高級多核處理器具有相當於目前奧迪A4汽車整個電子體系結構的計算能力,而所有這一切均發生於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內。新電路板目前的大小相當於一臺筆記本電腦,且空間需求還將繼續迅速縮小。另外,模塊化zFAS概念也可確保較高的可升級性,進而保障未來出色的可行性。
奧迪Q7上目前並沒有搭載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據奧迪官方人員介紹,最先搭載奧迪無人駕駛技術的汽車將會是全新一代的奧迪A8商務級豪華轎車。目前新Q7上搭載了奧迪推出的半自動無人駕駛技術,包含防碰撞預警/主動剎車技術、自適應巡航、併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夜視系統和自動泊車系統,這些技術的整體發揮將幫助車主大大減少開車的上手難度,並減少駕駛人員的行車負擔,大大增加了車和人的安全。
奧迪除了在推動無人駕駛技術以外,還在環保和新能源車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在海外,奧迪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清潔能源汽車,在德國和歐洲,奧迪依靠風力發電將清潔的能源進行存儲,通過輸電網將這些清潔能源轉換成奧迪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目前奧迪的清潔新能源生態已經在歐洲運行,很快將會引入到國內。
奧迪Q7試駕環節:
對於奧迪的Q7已是仰慕已久,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階級來說,Q7顯然不是我們能夠考慮的車型,所以對本次試駕我還是充滿了期待的。首先來說新一代Q7的外形,線條雖然比原來流線和犀利了很多,但是我總覺得沒有原來的莊重和力量感了,整體也缺少了一絲威嚴。奧迪是燈廠,LED日間行車自然不會讓你失望,前後呼應的LED燈組很是炫目,絕對讓你過目不忘。
外形上新Q7有稜有角,相對於車頭我更喜歡車尾,車尾設計的很有層次感,雙邊雙出的排氣管看上去也更有力量感,燻黑色的燈組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總之,我認為車尾相對於車頭更飽滿更有張力。
20英寸的大腳相信誰看了都會喜歡的,多幅輪轂也是我的最愛,我們試駕的這款Q7採用的是倍耐力的蠍子胎,輪胎規則為285/45/R20,運動性能和路感反饋都很優秀。
進入車內的第一感覺並不是很好,因為新車的味道會讓你有一絲絲拒絕。不過畢竟奧迪Q7是一款豪華SUV,內飾全部採用了軟質和皮質包裹材質,內飾部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從主駕駛一直延伸到副駕駛門的空調出風口,即時一條很好的分割線,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出風系統,保證你在車內前排任何角度都能吹到空調,實際使用感受也是特別好。
內飾設計極大迎合了操控者的使用習慣,常用的按鈕都能很方便的夠到,MMI系統的旋鈕和手寫板在檔把的前部,為了更好的人體工程設計,在使用時不影響到胳膊和手腕,檔把特意採用了短粗設計,檔把頭部也採用了軟性皮質包裹,搭在上面非常舒服也很自然。
MMI系統手寫精度很高,旋鈕的阻尼感和段落感都很強,操作這套系統絲毫沒有難度,很快就能上手了。在方向盤上還有操控儀錶盤液晶屏的功能按鍵,左側是屏幕選擇區,可以切換傳統儀表顯示/手機連接界面/地圖導航界面這三種,顯示精度很高,色彩也很飽滿。
在儀錶盤顯示地圖極大減少了駕駛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可以讓司機的視線一直保持在正前方。在Q7的配置表中,我們還可以選裝HUD抬頭顯示,這樣更有助於減少駕駛員分散注意力。
在方向盤左側轉向燈下方的撥杆上,試著撥動左側的定速巡航撥杆,新Q7的擁堵輔助立即啟動了。只要能夠識別道路標線,這套系統的啟動速度很快,車距的保持和起步也十分平緩。緩慢跟車、加速、剎車,擁堵輔助系統省去了不斷踩剎車和油門的麻煩。需要注意的是,這套系統對場景的識別略顯挑剔,如果有車突然變道,系統會馬上提示用戶接管。如果不接管,車輛會剎車直到停下。
我們試駕的這款車上並沒有配備併線輔助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不過根據媒體同行的反饋,這些技術已經奧迪駕輕就熟的技術,可靠性和穩定性很強,大家可以放心的使用。
Q7的駕駛毫不費力,方向盤助力很輕,就算是女性用戶來操作Q7都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不過Q7畢竟是一臺車身超過5米的大型SUV,所以在操控時還是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的。
我是一個日系斯巴魯車主,所以對於德系車的油門響應始終很難適應,還是覺得德系車的油門偏向於慵懶,就算是調整到了動態模式,在S檔下油門的響應也是不能讓我滿意。不過Q7的動力儲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3.0T渦輪增壓發動機,333馬力,最大扭矩440N/M,0-100KM/h僅需要6.2秒,這樣的動力影響讓你不相信它是一部超過2噸重的SUV,Q7開著很順手,在儀錶盤地圖的指引下很輕鬆的就能到達目的地。
全車配有BOSE + Bang&Olufsen音響系統,全車身內部超過12個喇叭,在尾箱還配有大功率的低音炮,加上Q7優秀的隔音降噪技術,在車內享受音樂是一件特別愜意的事情。
我覺得對於一部這麼大的SUV而言,路感真的很模糊,2噸的車身開上去非常的穩,緊急變向的時候也沒有忽悠的感覺,裝備quattro四驅系統,讓整個車身都始終保持在一個可控狀態,公路巡航我覺得Q7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試駕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且在北京的環路也很難碰到車少開闊的道路,不過我還是有機會體驗一下Q7的地板油加速的,推背感很強,而且動力是源源不斷的,要不是你自己主動放棄加速,我想3.0T的發動機還能滿足你更久。剎車踏板非常的靈敏,有一定的曠量,但是剎車很線性,車身的剎車姿態在車內能夠感覺是非常平穩的,沒有太多低頭的現象。
我們試駕的這臺Q7共配備了6種駕駛模式,分別是越野、競技、舒適、自動、動態和個性化;在個性化中我們可以對變速箱邏輯和轉向比進行調節。在開了幾個小時下來之後,我還是比較推薦大家選擇自動或者動態這兩個模式,動態比較適合我的駕駛風格,但是這會讓發動機轉速始終保持在2000轉左右,對於燃油經濟性來說並不是很好。在自動模式下就好很多,常用的速度區間能夠讓轉速維持在1000轉左右,但是油門還是有點慵懶,所以如何選擇還是看你了。
整體來說,奧迪Q7真的將駕駛員中的方向盤和多媒體系統連接了起來,駕駛時你會更願意依賴於Q7的多媒體系統和半自動駕駛技術,這些技術的融合更加平順和整體融入到車體中,操作順手也是它能如此優秀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技術在Q7中都在默默的工作著,可能駕駛員感受不到太多,但是離開這些你會發現自己都不會開車了,從Q7車上下來的那一刻,我深深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對於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Q7離我很遙遠,可能再也不會有第二次交集,但是我們離奧迪的全自動駕駛技術和半自動駕駛技術並不遙遠,這些技術在推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奧迪正在大力推動國內的清潔能源汽車,目前國內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並不是清潔能源的開採,而是清潔能源的存儲和運輸,但是奧迪正在大力的推進這些事情,我們離清潔能源的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