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城市規劃(駐馬店城市總體規劃出爐)
2023-07-02 11:15:53 1
近年來,駐馬店社會經濟和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先後被評為全省2015、2016、2017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綜合考核先進市,多次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平安建設先進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稱號。
城市綜合競爭力晉級為三線城市,被評為「2018年度最具活力休閒城市」,對未來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總規劃已經不能滿足駐馬店未來發展的要求。2月26日,駐馬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評審會在駐馬店市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領導出席評審會。
記者從評審會獲悉,根據駐馬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駐馬店市的發展目標為:「三化」協調、城鄉統籌的區域發展之核;現代製造、商貿物流發達的產業集聚之區;山水秀美、文化特色濃鬱的魅力宜居之城。
城市性質為:中原經濟區南部區域中心城市,現代化的製造業和商貿物流基地,生態旅遊名城。
城市職能為:以高端食品製造業為主的先進位造業基地,河南省裝備製造和醫藥工業基地,豫南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區域交通樞紐,知名的紅色、生態文化旅遊城市。
| 三大發展戰略,帶來發展新機遇
(1)提級強心戰略
推動駐遂同城發展,強化中心城市資源集聚和服務效率。借力「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將遂平東南部與驛城區西北部統籌考慮,全方位統籌駐遂在功能組織、交通、產業、公共服務、空間布局等一體化發展,實現駐遂同城。
提升區域中心發展能級,打造「強有力」的組團城市集群。推動資源、要素向中心集中,集聚優勢產業,提升駐馬店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打造豫中南地區綜合性中心城市。合理布局各組團城市的功能,通過建立空間布局合理、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增長極核,帶動各組團優勢特色產業差異化發展。
完善多向交通支撐體系,建設豫南區域性交通樞紐。利用京港澳通道,加快與鄭州的國際重要通道以及主要經貿樞紐對接,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願景與行動」。
(2)聚產興業戰略
綠色高端引領全領域、全產業鏈深度融合、轉型升級,構建 「1311」現代化產業體系。「綠色 、高端 」引領全過程、全領域產業體系,促進一二三產全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現狀傳統六大產業支撐為基礎,通過實施「聚鏈、強鏈、延鏈、補鏈」工程,推進產業鏈上遊向下遊延伸擴展、價值鏈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發展綠色服務業和創新服務業,提升城市的區域地位。
以農產品加工業為核心,做強食品加工優勢產業集群,做大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科技新產業集群,升級裝備製造、精細化工、綠色先進位造3大傳統產業集群,強化商貿物流等服務產業集群,形成「1個優勢產業集群、3個傳統產業集群、1個新興產業集群、1個服務業集群」共同發展的「1311」特色產業體系。
發揮農副產品原材料優勢,以「健康綠色」為導向,形成嚴格的質量把關機制,強化產品研發、包裝營銷、管理運營,在國內外塑造駐馬店農產品品牌形象。將「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升級發展為「國際化農產品加工業貿易平臺」,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使駐馬店成為國內外農副產業交流窗口。
提升創新研發能力,驅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實施「大孵化器」戰略,設立扶持新型科研機構,建立高效新型科研平臺,大力發展新型科技服務,創新發展新型科技金融,促進傳統企事業科研單位改革,完善「政產學研資介」創新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引入國內、省內農業科技類院校,促進研發機構落地。
(3)宜居引鳳戰略
培育「山水林田湖草城」有機生命體,營造自然與城市融合的綠色環境。依託嵖岈山、白雲山、宿鴨湖、組團城區及廣袤的農田,促進自然與城市融合。維護生態保護功能區,強化資源開發與項目建設的生態監管;加強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利用都市農業風光營造城市空間景觀,實現城市綠色空間與鄉村綠色空間的有機契合。
傳承天中文化,提升城鄉風貌特色,挖掘旅遊資源潛力。深入挖掘駐馬店歷史文化內涵,配套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新天中文化」品牌。在城市空間塑造和教育等多方面植入歷史文化語境,通過場所營造喚醒都市人的文化鄉愁。結合地方特色,培育「文旅小鎮」、「歷史文化小鎮」、「紅色小鎮」、「運動休閒小鎮」等系列特色小鎮,增強地域認同感及歸屬感。
提升城鄉宜居度和環境品質,吸引高級人才集聚和返鄉人群回流。落實「百城提質」要求,加大城市「雙修」力度,提升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水平,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加強城市公共空間系統建設,提升城市公園、濱水空間和城市街道品質,營造人性化的城市場所,推進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和慢行系統建設,打造複合宜人的社區生活圈。
| 構建「一主一副、兩軸一帶、一核三區」的整體空間結構
(1)一主一副
一主:駐馬店中心城區,為市域的主中心,通過全面集聚優勢資源,提高區域競爭力,引領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副:平輿縣縣城,為東部片區次級中心城市,帶動東部地區的發展。
(2)兩軸一帶
兩軸:沿京廣鐵路、石武高速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等縱向交通廊道構成的南北融通的區域聯繫主軸;利用333省道、328國道,加大東西向幹線路網建設,發展東西向的區域聯繫次軸。
一帶:由331省道、218省道、333省道、226省道、332省道、328國道形成的「U」字形城鎮密集發展帶,提升駐馬店市核心區域外圍的城鎮發展質量,建立核心、外圍互動發展的格局。
(3)一核三區
一核:中心城市組團集群。
包括駐馬店中心城區、遂平城區、確山城區和汝南城區,集聚優勢發展要素,構建增長動力足和輻射能力強的市域經濟增長極。
三區:北部、西部、東部城鎮發展區。
北部城鎮發展區:位於中心城市組團集群北部,主要以沿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等為紐帶,包括西平縣和上蔡縣,主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糧食生產、紡織、醫藥化工等產業。
東部城鎮發展區:位於中心城市組團集群東部,主要以218省道、106國道為紐帶,包括平輿縣、新蔡縣和正陽縣,主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塑料等輕工業。
西部城鎮發展區:主要以331省道、333省道、328國道等為紐帶,主要為泌陽縣,主要發展建材、醫藥化工、生態農業、旅遊業等產業。
人口規模
至2035年,市域總人口規模約為1095萬人;至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總規模約為248萬人。
構築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基於駐馬店城市功能提升與空間整合的戰略目標,加快擴大交通基礎設施網絡,通過交通運輸領域的技術、制度、管理和組織創新,構築「系統銜接、結構合理、運行協調、安全高效」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快速對接鄭州、武漢等區域中心城市,構築覆蓋豫南、輻射豫鄂皖交界地區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建設重要區域交通設施
機場: 建設駐馬店與鄭州之間的城際輕軌,依託新鄭國際機場加強駐馬店市與國際、國內城市的聯繫;依託明港機場加強與國內較大城市之間的聯繫。
港口與水運:推進淮河、汝河復航,與信陽共建淮河上遊的水運樞紐體系;與信陽望崗港合理分工,強化淮河上遊水運交通體系建設,打通直達華東地區的水上通道。
公路網:推進新陽高速東延工程建設,以打通聯繫東部地區的重要交通通道;積極爭取「平頂山-駐馬店」、「駐馬店-周口」等一級公路建設,實現區域整體發展。
建設「四縱兩橫一斜一連」
鐵路網絡
形成「四縱兩橫一斜一連」鐵路網絡和「二主八輔」場站體系。
四縱:現狀京廣鐵路和石武高速鐵路以及規劃開封至潢川鐵路和舞鋼至隨州鐵路。
兩橫:新建的南陽至阜陽鐵路和商丘至南陽鐵路。
一斜:新建的平頂山至淮濱鐵路。一連:改建的駐馬店至古城鐵路。
二主八輔:以石武高速鐵路駐馬店西站和京廣鐵路駐馬店站為主,以確山站、遂平站、西平站、上蔡站、汝南站、平輿站、新蔡站和泌陽站為輔。
構建「五縱四橫」
高速公路格局
五縱:現狀大廣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焦桐高速公路,規劃新建的許信高速、安羅高速。
四橫:現狀新陽高速(新蔡至泌陽高速公路)、滬陝高速(泌陽境內),規劃新建的息李高速公路(息縣-正陽-李新店)、商南高速公路(商丘至南陽高速公路)。
構建「十五縱十二橫」
幹線公路格局
十五縱:106國道、107國道、230國道、240國道、213省道、214省道、217省道、218省道、222省道、223省道、224省道、225省道、226省道、227省道、241省道。
十二橫:328國道、345國道、327省道、328省道、330省道、331省道、332省道、333省道、334省道、335省道、525省道、533省道。
建設「一主兩支」航道網絡
一主:大洪河,自新蔡連接淮河,按四級航道標準建設。
兩支:大洪河的兩個分支,即小洪河和汝河。小洪河連接至西平縣,汝河連接至汝南縣,均按四級航道標準建設。
規劃8個港口(碼頭):大洪河的練村港,小洪河的李橋回族港、廟灣港、東洪港和西平港,汝河的汝南埠港、寒凍港和老君廟港。
責編: 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