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初三議論文
2023-07-02 12:57:49 1
有志者事竟成是需要很多的努力和堅持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毅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快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有志者事竟成初三議論文【篇一】
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鐵杵磨成繡花針。」每件事情只要心懷大志,有恆心去做,必定成功。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顆有恆的心,用在每件事情上,不白白的浪費每一分一秒。要完成一件偉大的事,需要一點一滴的累積,才能有成就。
唐朝大詩人李白,從小很貪玩,不喜歡讀書,經常遊手好閒的在外頭晃蕩。有一天,他又跑出去玩,再成裡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鐵棒,李白感到很好奇就問老婆婆:「您為什麼要磨鐵棒呢?」老婆婆回答:「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針呀!」李白聽了哈哈大笑說:「老婆婆您別白費力氣了,這麼粗的鐵棒怎麼可能磨成一隻細小的針呢!」老婆婆笑呵呵的從頭上把下一根針,對李白說:」你看,這就是我磨出來的。只要肯下點功夫,每天不斷的努力,一定能成功的。」李白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不再貪玩,每天認真的念書,最後寫出很多優美的詩,成為有名的大詩人。
發明大王愛迪生也是不斷的再研究,不怕失敗,才能發明許多東西。當他在從事發明電燈的過程中,歷經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敗後,有人問他:「你是否還打算嘗試第一萬次失敗呢?」愛迪生答道:「那不叫做失敗,我只是發現那些方法做不出電燈來。」一個專業有成就的人,也是不斷的努力,付出相當多的代價,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要成功就必須努力,而且要有恆心。
青年守則其中有一則」有恆為成功之本」,正式說明這二則故事。故事中的老婆婆和愛迪生都有恆心不放棄努力下去,感動了許多的人。所以不管誰只要有恆心,永不放棄,一定是會成功的,在困難、挫折都能從新站起來,面對一切,有恆心就是成功的原則。
有志者事竟成初三議論文【篇二】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一語道破的成功真諦——立志可成功。人在此世,就應立志,無論是什麼,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如想成為太空人,想成為醫生?所以我們兒時應立志,我們終身就應為自己的志去奮鬥。
司馬遷自幼立志著述史書,所以遊歷天下,多少的困苦連他自己都不能想像,他遭李陵之禍牽連,身受腐刑,但他矢志不渝,在獄中還依舊著書,終於完成鴻篇巨著——《史記》
魯迅先生稱《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由此可見,有志者事竟成。
自古到今,我們偉大的祖先留下了許多立志後成功的故事引領我們去立志,從而走向成功。
司馬遷是實踐了這一真理的。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們,就更應該立志去拼,去搏,走向成功。
看我國明代畫家王冕,自少年時就立志要把時間美景惟妙惟肖的畫在紙上,從此,他不分晝夜的繪畫,立志不移,終成當時著名畫家。
而去看許多荒蕪虛度年華的人,他們從不立志,他們認為立志是無用的,是夢幻的,立了志也沒用,所以他們根本想都沒想過立志,可以倒過來想,如果我們沒有夢想,不立志,我們又何來動力,何來目標去奮鬥呢?所以,他們應問心自問,立志真正的含義是什麼?立志並不是普普通通的幻想,裡面還摻雜了目標和憧憬,有了他們,人就會為了實現自己所立的志去奮鬥,拼搏,終會走上通往成功的殿堂的那條路。
立志與不立志僅一字之差,但意義非凡。我作為青少年時就對不會選後者。「有志者事竟成」這是一句普天下老百姓都會的一句話,之所以會流傳至今。這就是因為大家認定他是對的。是經得起事實驗證的。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路,終點是成功。如果你不立志,就算走再多的路也會迷茫不知成功在何處。
時代是變化的,但「有志者事竟成」這句真理是不變的。所以,立志吧。少年!
有志者事竟成初三議論文【篇三】
「人惟患無志」,人若無志,人生就失去方向,失去前行的動力。只能在渾渾噩噩中打發日子,這當然是很悲的。惟有及早立下高遠之志,並且堅定不移地為之不懈奮鬥,人生才有意義,才能幹出一番事業!「有志者事竟成」,過去和現在的無數成功者,驗證了這條真理。
事實論據
鴻鵠之志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涉,出身貧窮,年輕時在農村當僱工,替人耕田種地。當時他就立志將來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一起當僱工的夥伴都笑話他,認為替人耕田種地的下等人,還想幹一番大事業,真是癩哈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陳涉看到自己的宏大抱負,不能被一些眼光短淺的人所理解,感嘆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說,小小的燕雀,是不可能知道天鵝的大志的。
後來陳涉終於成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由他首先發難,將秦王朝推反了。
魯迅棄醫學文
青年時期魯迅,曾到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希望以醫救國。在第二學年裡,學校增加了一門學科——細菌學。教學這一門課程時,細菌的形狀全部是用幻燈片顯示的。有時穿插放映一些時事幻燈片。有一次放映有關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畫面上出現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被說成是俄國間諜的中國人,這個人將砍頭示眾,周圍人在看熱鬧,畫面上觀眾體格強壯而精神麻木。魯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學醫在當前並不是一件要緊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們即使體格再健壯,也只能被示眾或作看客。最緊要的,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文藝。於是,他毅然棄醫學文。終於成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文化運動的先驅和旗手。
為了中華之崛起
新學年開始了,瀋陽東關模範學校魏校長為了測驗學生的學習目的,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讀書是為什麼?有的回答:「為家父而讀書。」有的回答:「為明禮而讀書。」也有人回答:「為光耀門楣而讀書。」魏校長指著坐在後排的一位學生說:「周恩來,現在你談談為什麼要讀書?」「為了中華之崛起。」周恩來莊重地回答。由於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長一時沒有聽清楚,於是周恩來又沉著有力地重複了一遍:「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奉獻了一生。
巴斯德立志研究酸乳發酵
巴斯德,是法國19世紀著名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有一天,他注視著桌上一瓶酸牛奶。凝神思索:酸奶的發酵,是由於化學變化呢,還是由於微生物的作用呢?當時還沒有能解答這個問題。
他整天整認地,在一間悶熱的簡陋的實驗室裡進行試驗研究。臉上被油煙燻黑了,衣服也布滿汙垢。時而呆立不動,時而狂奔疾走。有人說:巴斯德得了精神病。
不知經過了多少不眠之認,巴斯德終於成功了!他科學地證明了:酸牛怒的發酸是由於微生物的作用。並且寫成了著名的《乳酸發酵》一書。在微生物發酵和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並且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