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吸收體及其製造方法
2023-05-29 15:56:41
專利名稱::液體吸收體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體吸收體及製造這種液體吸收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常規的液體吸收體中,由天然纖維素纖維或合成纖維形成的液體吸收纖維已得到使用。另外,在液體吸收體必需具有耐火特性的場合,已經使用由耐火纖維形成的液體吸收纖維。必須具有耐火特性的這一類液體吸收體優選用於噴墨印刷機。具體地說,在噴墨印刷機中印刷的進行方式是通過即時加熱油墨以使其汽化,然後噴射上述加熱油墨使其穿過設置在印刷部件上的許多小孔。在這種噴墨印刷機中,將耐火液體吸收體設置在印刷部件的字盤返回位置處,以便吸收附著在印刷部位上的、會使印刷部件易於變得非常熱的多餘的油墨。近年來,某些這類噴墨印刷機已製成手提式以改進其效益。關於這一點,為了使這種手提式印刷機製造得緊湊,其內部空間必須是極小的。因此,這類印刷機要求小尺寸的液體吸收體來吸收多餘的油墨。可是,由於常規的液體吸收體在吸收了多餘的油墨後會膨脹,故這樣一類液體吸收體所佔容積在其吸收了多餘的油墨後會增加。因此,在將這樣一類小尺寸液體吸收體安裝在印刷機的有限內部空間裡時,必須將液體吸收體在膨脹時容積的增大考慮進去。結果是能被液體吸收體吸收的絕對吸收液體容積變得很小。此外,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當這樣一種緊湊的印刷機隨身攜帶時,已被液體吸收體吸收的多餘油墨發生洩漏。尤其是,當常規的液體吸收體被置於垂直懸掛狀態時,這種洩漏很可能發生。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需改進在垂直狀態下對吸收液體的儲存能力。雖有許多改進吸收液體儲存能力的方法,但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有以下二種方法。在第一種方法中,形成液體吸收體所用的薄片要製成具有高密度。可是,由於這方法減小了液體吸收體纖維中的空間,故其絕對吸收液體容積也就減小了。在第二種方法中,在液體吸收體中包括有高吸收纖維或高吸收樹脂等。可是,由於這類高吸收纖維和高吸收樹脂很可能會膨脹,故液體吸收體的容積在膨脹發生時也會增加。鑑於上述問題,已創立了本發明。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標就是要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膨脹能力和在垂直狀態下具有良好的吸收液體儲存能力,以及適宜於大量生產和能以低成本製造的液體吸收體,並提供製造這樣一類液體吸收體的方法。
發明內容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按照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包含主要由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形成的、呈網狀的乾式墊層形吸收體、至少在共有纖維部分中間有介入的增稠材料、和將增稠材料固定到纖維上所用的熱熔材料。按照本液體吸收體,當液體進入液體吸收體的纖維中的空間裡時,由於增稠材料的存在,液體的粘度立即增加。所以,即使已吸收了液體的液體吸收體處於垂直懸掛狀態也沒有液體洩漏。另外,因為這樣形成的液體吸收體具有良好的膨脹能力,所以即使在其吸收液體後其容積幾乎沒有增加。增稠材料是藉助於熱熔材料固定在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上的。所以,關於增稠材料,各種類型的增稠材料諸如纖維型或粉末型等都能使用。再者,因為增稠材料是藉助於熱熔材料固定的,所以固定後的增稠材料將不會從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上落下。此外,因為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樹脂是用作液體吸收纖維的,故原料成本是便宜的,所以其製造費用能得到降低。由此可見,按照本發明,通過採用這樣一類增稠材料,有可能獲得良好的膨脹能力。由於不必考慮吸收液體後容積的增加,所以可以使用具有基本上與對吸收體限定的有限空間相同尺寸的液體吸收體。再者,按照本發明,通過使用增稠材料,有可能得到良好的、在垂直狀態下的吸收液體儲存能力。所以,即使將它用於手提式噴墨印刷機,已被液體吸收體吸收的任何液體在運輸過程中將不會洩漏。此外,按照本發明,由於增稠材料是通過利用熱熔材料熔化所提供的粘附性而被固定到支承纖維上的,所以不必採用針狀體衝壓器等方法來固定增稠材料。另外,因為液體吸收體能以一套連續製造工序進行製造,故它適宜於大量生產。再者,按照本發明,因為使用了熱熔材料,所以增稠材料和耐火材料在同一製造工序下同時被固定到支承纖維上是可能的。此外,按照本發明,因為增稠材料能藉助於熱熔材料固定到便宜的支承纖維例如天然纖維素纖維等材料上,故能降低其製造成本。按照權利要求14所定義的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包含有主要由耐火纖維形成的、呈網狀的乾式墊層形吸收體、至少在共有耐火纖維部分中間有介入的增稠材料、以及用來將增稠材料固定到耐火纖維上的熱熔材料。用與上面所述權利要求1所定義的本發明相同的方法得到的液體吸收體,它具有在垂直狀態下良好的吸收液體儲存能力和良好的膨脹特性。另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它顯示有良好的耐火特性,因為在這種液體吸收體中使用了耐火纖維。按照權利要求27所定義的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包含有主要由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樹脂纖維形成的、呈網狀的乾式墊層形吸收體、至少在共有纖維部分中間有介入的耐火材料和增稠材料、以及用來將耐火材料和增稠材料固定到纖維上的熱熔材料。在該發明中,耐火材料藉助於熱熔材料被固定到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上,而不是固定到上述權利要求14所定義的發明中所採用的耐火纖維上。因為耐火材料的原料成本比耐火纖維的要便宜,所以,這種液體吸收體的製造成本能降低。附圖簡述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的液體吸收體的剖面視圖,而圖2是表示按照本發明製造液體吸收體所用的製造工序的說明性簡圖。優選實施方案詳述現詳述按照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的一種實施方案。關於這一點,圖1表示按照本實施方案的液體吸收體的剖面視圖。正如圖1所示,按照本實施方案的液體吸收體具有吸收層2、上層薄片3和底層薄片4,吸收層位於上層薄片3和底層薄片4之間。吸收層2基本上是由主支承纖維、熱熔材料和增稠材料構成。這種液體吸收體1特別適用於吸收噴墨印刷機上的多餘油墨,但其用途不限於上述噴墨印刷機。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天然纖維素纖維或合成纖維作為主支承纖維。這類纖維的實例包括木漿、棉毛和其它各種非木質植物纖維等。熱熔材料的實例包括熱熔纖維和熱熔粉料。在此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熱熔纖維和熱熔粉料的混合體。另外,這樣一類熱熔材料優選由至少一種樹脂構成,這種樹脂可選自由聚乙烯、乙烯基醋酸乙烯酯、聚醯胺共聚物和聚酯共聚物組成的類。再者,優選具有粒徑為70目(每英寸)的熱熔粉料。如果粒徑大於此值,當同樣容積的這類樹脂被混合時,粘接點的數目將減少,於是基於熱熔粉料用途的效率也將下降。另一方面,如果粒徑小於此值,在各種原料被脫纖維和混合以形成網狀體的同時,這些粒子會通過底層薄片和孔眼式傳送機,所以無法將這些粒子固定在纖維中間。熱熔纖維可以由複合纖維構成,而複合纖維的構造方法是,利用聚乙烯覆蓋層(熔點130℃)覆蓋住聚乙烯纖維的芯子部分(熔點160℃)。在使用這類複合纖維的情況下,要在能熔化外部覆蓋層而不會熔化芯子部分的溫度下加熱。例如,應用處於140℃溫度下的熱空氣便僅能熔化外部覆蓋層。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芯子部分沒有熔化,故它便作為穩定纖維而留下,這使得有可能獲得高強度的無紡織物。此外,要優選是耐火的熱熔纖維和上述熱熔複合纖維,以便改進液體吸收體的耐火特性。這類耐火熱熔複合纖維的一個合適的實例是由CHISSO聯合公司製造的產品編碼為「ESG3Denier」(長度5mm)的烯基的耐火熱熔複合纖維。至於本發明中所用的耐火材料,可以使用各種已知的耐火材料,例如粉狀硼酸和四硼酸鈉是優選的耐火材料,因為它們是安全物質並且在市場上能以低的價格買到。再者,作為其它合適的耐火材料,也可以使用市場上有賣的聚丙烯酸鈉交聯材料,它作為高吸水樹脂,具有高的水合特性。市場上買得到的這類粉未型材料的實例包括「AQUALIC」(NipponShokubal有限公司的產品名稱)、「DIAWET」(Mitsubishi化學聯合公司的產品名稱)、「ARONZAP」(ToaGosel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產品名稱)、「AQUARESERVEGP」(NipponSynthetic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名稱)、「SUMIKAGEL」(Sumitomo化學有限公司的產品名稱)、「SANWET」(Sanyo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的產品名稱)、「ARASORB」(Arakawa化學工業有限公司)、「DRYTECH」(Dow化學公司的產品名稱)以及「FAVOR」(Stockhausen有限公司產品名稱)等等。此外,這類纖維型材料的實例還包括「BELLOASYS」(Kanebo有限公司產品的名稱)和「FIBERSORB」(Camelot有限公司產品的名稱)。在要求液體吸收體具有耐火特性的場合,例如當這種液體吸收體用於噴墨印刷機時,使用這類耐火材料特別有效,但是,在不要求這種耐火特性的場合,不必使用這種耐火材料。至於在本發明中使用的增稠材料,各種已知材料都可使用。合適的實例包括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蘇打和聚氧化乙烯(PEO)等等。優選這些增稠材料是因為只需要其少量便能使粘度增加,同時這些增稠材料在正常水溫下具有良好的可溶性以及它們能以低價在市場上買得。在本發明中,液體吸收體包括按重量計30~90份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按重量計10~70份熱熔材料,以及還要加入總計達液體吸收體總量的10~50%的增稠材料。由使用這樣形成的液體吸收體,便有可能確保絕對吸收液體容積,而且同時還可以提供足夠的粘度便於吸收液體。但是,增加的上述材料的量不受上值的限制。可以將任何數量的增稠材料增加到支承纖維上,只要這樣形成的液體吸收體能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規定的粘度。另外,最好還是選用表觀密度在0.08~0.5g/cc範圍內的液體吸收體。如果表觀密度低於0.08g/cc,則間距將會太大。結果是,對於粉狀增稠材料和耐火材料來說,變得難以使其保持在纖維中間,從而大量的上述材料很可能從其中落下。這樣一類液體吸收體不適宜大量生產。另一方面,如果表觀密度超過0.5g/cc,則間距會太小,從而導致沒有足夠的絕對吸收液體容積。按照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製造方法,包括有圖2所示的那些工序。首先,由軋製漿料5提供的、然後經大型研磨機6磨碎的天然纖維素纖維、由定量的耐火複合纖維送料器7提供的規定量的耐火複合纖維、由定量的聚乙烯粉未送料器8提供的規定量的聚乙烯粉料、由定量的增稠纖維/粉末送料器9提供的規定量的增稠纖維/粉末,和由定量的耐火粉末送料器10提供的規定量的耐火粉料,將以上這些物質送至精研機12。在精研機12中,對這些物質進行脫纖維處理,並在空氣中彼此混合。然後將這混合後的物質疊加在由耐火無紡織物底層薄片送料器11提供的底層薄片的上部,再放在備有吸水箱的孔眼式傳送機上。在本實施方案中,底層薄片和上層薄片(將在下文中述及)由耐火無紡織物構成,它們具有透氣性,其大小為10~100g/m2。其次,疊加在底層薄片上部的混合物質藉助墊層形成機13形成墊層。然後,在將由耐火無紡織物上層薄片送料器14提供的上層薄片疊加在上述墊層上部之後,將這整個結構送至加熱爐15。隨後,這結構在加熱爐中被加熱到高於耐火複合纖維和聚乙烯粉料的熔點的溫度。一旦墊層達到能引起耐火複合纖維和聚乙烯粉料熔化呈現規定粘度的高溫以後,備有底層薄片和上層薄片的墊層送至滾壓機16,然後將它們壓在一起形成網狀體。此時,增稠纖維/粉末和耐火粉末都被固定在網狀體上。然後利用切割機17將這樣得到的網狀體切成許多塊,每塊有著恰當的尺寸。接著利用粘接機18將這些塊粘接起來。下文將根據實例對本發明作更詳細的敘述。實例1在本實例中,上層薄片和底層薄片由50g/m2的乾式漿料無紡織物構成,上述無紡織物包括有按重量計30份耐火的以胍為基本物質的氨基磺酸。吸收層由以下物質構成1300g/m2的松柏科漿料、600g/m2的烯基的耐火熱熔複合纖維(由CHISSO聯合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ESG3Denier」,長度5mm)、50g/m2的聚乙烯基粉料(由Ube工業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UM8420」)、用作粉狀增稠材料的50g/m2的羧甲基纖維素(CMC)(由Daicel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CMCDaicel#2200」)、以及用作粉狀耐火材料的300g/m2的硼砂(由美國Borax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BORAX」(10水合硼砂)。接著它們在空氣中被脫纖維(亦即纖維被拆散和分離)然後被混合。此後,這些物質被放置在底層薄片上,接著送至墊層成形機,在那裡形成層狀墊層。然後將上層薄片放在墊層上(總量2350g/m2)。接著將這樣形成的墊層引進加熱爐,墊層在那裡被加熱直至達到溫度145℃。此後,墊層從爐中移出並送至滾壓機。在滾壓機上,墊層通過被加熱到160℃溫度的壓力滾輪,便得到了厚度為16mm的液體吸收體。實例2除了使用100g/m2的羧甲基纖維素(CMC)(由Daicel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CMCDaicel#2200」)作為粉狀增稠材料外,製造本例的液體吸收體的組成和方法與實例1的相同。實例3除了使用150g/m2的羧甲基纖維素(CMC)(由Daicel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CMCDaicel#2200」)作為粉狀增稠材料外,製造本例的液體吸收體的組成和方法與實例1的相同。實例4除了使用50g/m2的聚乙烯醇(PVA)(由Kurarey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POBARL505」)作為粉狀增稠材料外,製造本例的液體吸收體的組成和方法與實例1的相同。實例5除了使用50g/m2的聚丙烯酸碳酸鈉(由NipponShokubai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FH-S」)作為粉狀增稠材料外,製造本例的液體吸收體的組成和方法與實例1的相同。實例6除了使用50g/m2的聚氧化乙烯(由SumitomoSeika化學有限公司製造,產品名稱為「PEO-18」)作為增稠粉料外,製造本例的液體吸收體的組成和方法與實例1的相同。對比的實例1不使用任何粉狀增稠材料和任何粉狀耐火材料,液體吸收體採用和實例1所用的相同的組成和製造方法獲得。對比的實例2不使用任何粉狀增稠材料、液體吸收體採用和特定的實例1所用的相同的組成和製造方法獲得。對於每個實例和對比實例,在垂直狀態下的吸收液體儲存能力按照以下方法測量。在這裡,吸收液體儲存能力意指[在垂直狀態下保持的吸收液體量/在水平狀態下保持的吸收液體量×100%]。具體地講,為了測量在垂直狀態下的液體儲存能力,從每個實例和對比實例的液體吸收體上切出一塊尺寸為135.5mm×370mm(0.05m2)的片形塊。接著將各個片形塊浸入存有水的容器中10分鐘。然後這已吸有水的片形塊被懸掛起來使其對角線保持呈垂直狀態。據此,經過90分鐘以後對各個實例在垂直狀態下的液體儲存能力進行測量。關於這一點,應注意,吸水前後的膨脹性通過使用R5-B專用立式測微儀測量厚度的方法加以確定。關於耐火特性,通過由A-Pec國際有限公司在美國進行的燃燒試驗來證實,通過燃燒試驗來識別其耐火特性是否能通過耐火標準UL94HBF平板試驗。關於上述實例和對比實例的試驗結果表明在附表1上。正如表1所示,按照本發明的所有液體吸收體均顯示有足夠的吸收液體儲存能力,同時膨脹保持著儘可能的低。所以,這類液體吸收體適合於在手提式噴墨印刷機中使用,且能充分地吸收多餘油墨。再者,這結果還表明按照本發明形成的液體吸收體能通過美國的耐火標準。工業應用正如上面所述,按照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特別適宜用於噴墨印刷機中吸收多餘油墨。尤其是,按照本發明的液體吸收體能用在具有非常有限的內部空間以便達到緊湊目的的手提式噴墨印刷機中吸收油墨。此外,按照本發明,製造液體吸收體的製造方法適宜於以一套連續製造工序大量生產液體吸收體。表1權利要求1.一種液體吸收體,它包含有主要由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形成的呈網狀的乾式墊層形吸收體;至少在上述纖維部分中間有介入的增稠材料;用於將上述增稠材料固定到上述纖維上的熱熔材料。2.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纖維。3.按照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複合纖維。4.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粉料。5.按照權利要求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粉料具有70目粒徑。6.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纖維和熱熔粉料。7.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具有耐火特性。8.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是選自基本上由聚乙烯、乙烯基醋酸乙烯酯、聚醯胺共聚物和聚酯共聚物組成的物質組。9.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增稠材料是選自基本上由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蘇打和聚氧化乙烯(PEO)組成的物質組。10.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具有的表觀密度為0.08~0.5g/cc。11.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的吸收體由按重量計30~90份的天然纖維素纖維、按重量計70~10份的熱熔材料,和其量達天然纖維素纖維和熱熔材料之總量的1~50wt%的增稠材料組成。12.按照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具有兩個面,而一表面薄片層壓在上述液體吸收體的一面和/或兩面上。13.按照權利要求12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表面薄片由具有耐火特性和通氣性、尺寸為10~100g/m2的無紡織物或紙形成。14.一種液體吸收體,它包含有主要由耐火纖維形成的呈網狀的乾式墊層形吸收體;至少在所述耐火纖維部分中間有介入的增稠材料;和用於將增稠材料固定到所述纖維上的熱熔材料。15.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纖維。16.按照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複合纖維。17.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粉料。18.按照權利要求1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粉料具有70目粒徑。19.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纖維和熱熔粉料。20.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具有耐火特性。21.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是選自基本上由聚乙烯、乙烯基醋酸乙烯酯、聚醯胺共聚物和聚酯共聚物組成的物質組。22.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是選自由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蘇打或聚氧化乙烯(PEO)組成的物質組。23.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具有的表觀密度為0.08~0.5g/cc。24.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的吸收體包含有按重量計30~90份的天然纖維素纖維、按重量計70~10份的熱熔材料,以及其量達天然纖維素纖維和熱熔材料之總重的1~50wt%的增稠材料。25.按照權利要求14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具有兩個面,一表面薄片被層壓在上述液體吸收體的一面和/或兩面上。26.按照權利要求25中所申請專利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表面薄片由具有耐火特性和通氣性、尺寸為10~100g/cm2的無紡織物或紙形成。27.一種液體吸收體,它包含主要由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形成的呈網狀的乾式墊層形吸收體;至少在上述纖維部分中間有介入的耐火材料和增稠材料;用於將所述的耐火材料和所述的增稠材料固定到所述的纖維上的熱熔材料。28.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纖維。29.按照權利要求28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複合纖維。30.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包含熱熔粉料。31.按照權利要求30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粉料具有70目粒徑。32.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是熱熔纖維和熱熔粉料。33.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具有耐火特性。34.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是選自基本上由聚乙烯、乙烯基醋酸乙烯酯、聚醯胺共聚物和聚酯共聚物組成的物質組。35.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熱熔材料是選自由羧甲基纖維素(CM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蘇打和聚氧化乙烯(PEO)組成的物質組。36.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具有的表觀密度為0.08~0.5g/cc。37.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的吸收體包含有按重量計30~90份的天然纖維素纖維、按重量計70~10份的熱熔材料,以及其量達天然纖維素纖維和熱熔材料之總重的1~50wt%的增稠材料。38.按照權利要求27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具有兩個面,一表面薄片被層壓在上述液體吸收體的一面和/或兩面上。39.按照權利要求38中所述的液體吸收體,其中所述的表面薄片由具有耐火特性和通氣性、尺寸為10~100g/m2的無紡織物或紙形成。40.液體吸收體形成的方法,包含以下工序通過對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熱熔材料和增稠材料在空氣中進行脫纖維處理,並使它們相混合以形成墊層的辦法來形成墊層;在高於所述熱熔材料的熔點溫度下加熱所述墊層;使所述墊層通過滾壓機以形成網狀體,藉以使所述的增稠材料固定在所述的網狀體上。41.液體吸收體形成的方法,包含以下工序通過對耐火纖維、熱熔材料和增稠材料在空氣中進行脫纖維處理,並使它們相混合以形成墊層的辦法來形成墊層;在高於所述熱熔材料的熔點溫度下加熱所述墊層;和使所述墊層通過滾壓機以形成網狀體,藉以使所述增稠材料固定在所述的網狀體上。42.液體吸收體形成的方法,包含以下工序通過對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熱熔材料、耐火纖維、和增稠材料在空氣中進行脫纖維處理,並使它們相混合以形成墊層的辦法來形成墊層;在高於所述熱熔材料的熔點溫度下加熱所述墊層;使所述墊層通過滾壓機以形成網狀體,藉以使所述的耐火材料和所述的增稠材料固定在所述的網狀體上。43.一種液體吸收體形成的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將具有耐火特性和通氣性,並具有尺寸為10~100g/m2的無紡織物或紙所形成的薄片輸送到備有吸水箱的網眼式傳送機上;通過對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熱熔材料、耐火纖維、以及增稠材料在空氣中進行脫纖維處理,並使它們相混合,然後將它們置於所述的薄片上,通過使用乾式墊層形成機的辦法來形成墊層;以將其疊加在所述的墊層上的方式輸送具有耐火特性和通氣性並已形成尺寸為10~100g/m2的無紡織物或紙;將它們放進加熱爐,然後在高於所述熱熔材料的熔點溫度下進行加熱;和使所述的墊層通過滾壓機以形成網狀體,藉以將所述的耐火材料和所述的增稠材料固定在所述的網狀體上,其表觀密度為0.08~0.5g/cc。全文摘要一種具有良好的膨脹特性和具有在垂直方向上良好的吸收液體保存能力的液體吸收材料,它適宜於大量生產並且生產成本降低。這材料包含有天然纖維素纖維和/或合成纖維,熱熔材料和增稠材料,其生產方法是在空氣中混合和粉碎上述原材料以形成墊層,然後將墊層加熱到熱熔材料的熔點或高於熔點,接著利用壓力滾輪壓縮墊層,以便將增稠材料固定在網狀體上。文檔編號D04H1/593GK1179799SQ96192833公開日1998年4月22日申請日期1996年9月6日優先權日1995年11月29日發明者鮫島忠典,三浦照雄,宮田清隆,矢包榮二申請人:王子製紙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