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0:51:06
專利名稱:支撐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模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一種支撐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模組,尤指一種用來支撐可攜式電 子裝置於輸入裝置之上的支撐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模組。
背景技術:
近年來,觸控式面板(Touch Panel)已逐漸應用至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平板電 H (Tablet Personal Computer) ,^ΑΜ& Μ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 % 子書等。由於觸控式面板可提供使用者直接於其上進行操控的功能,故於實際應用上,具 有觸控式面板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可透過其所提供的觸控操作功能以取代傳統的輸入裝置 (例如滑鼠與鍵盤等),進而提升使用者在輸入操控上的便利性。然而,若是使用者想要將具有觸控式面板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輸入裝置結合以產 生有如使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操作感,以便長時間使用,則使用者就須額外使用 外接支撐座結構以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如此不僅需要使用者進行繁複的組裝步驟,此外, 由於可攜式電子裝置與輸入裝置以及上述的支撐座結構之間缺乏整合性的設計,故亦會為 使用者在攜帶使用上帶來諸多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用來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輸入裝置 之上的支撐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模組,以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支撐機構,其用來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輸入裝置之上,該 支撐機構包含有底座、支撐件以及承載座。該底座具有滑軌,該輸入裝置可滑動地設置於該 滑軌中,且該支撐件樞接於該輸入裝置。該承載座分別樞接於該底座以及該支撐件,該可攜 式電子裝置可拆卸地設置於該承載座上。當該承載座相對該底座往第一方向旋轉時,該承 載座帶動該支撐件往第二方向樞轉,藉以驅動該輸入裝置沿著該滑軌收合於該底座內或突 出於該底座外以延伸位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側。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承載座具有凹陷容置部,該支撐機構還包含至少一用來 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容置於該凹陷容置部內時夾持住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夾持滑片,該夾 持滑片可抽拉地設置於該承載座的側邊。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承載座的側邊具有拉持部。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模組,其包含有可攜式電子裝置、輸入裝置以 及支撐機構。該輸入裝置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接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且該支撐機構用 來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該輸入裝置之上。該支撐機構的結構設計如上所述。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承載座上具有凹陷容置部,該支撐機構還包含至少一用 來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容置於該凹陷容置部內時夾持住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夾持滑片,該 夾持滑片可抽拉地設置於該承載座的側邊。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承載座的側邊具有拉持部。[0011]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為平板電腦。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輸入裝置為鍵盤。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輸入裝置可滑動地設置於底座的滑軌中、可攜式電子 裝置可拆卸地設置於承載座上、承載座樞接於底座上,以及支撐件分別樞接輸入裝置與承 載座的方式,將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輸入裝置整合於支撐機構上。透過承載座樞接於底座 上以及支撐件樞接於承載座與輸入裝置之間的設計,當承載座受外力作用而旋轉時,承載 座即可連動地帶動支撐件,進而使支撐件驅動輸入裝置收合於底座內或突出於底座外。如 此一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攜式電子模組不僅可在處於展開狀態時提供給使用者有如 使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般的操作感,以供使用者可便利地使用輸入裝置進行可攜式 電子裝置的相關操作,同時亦可於處於收合狀態時,方便使用者隨身攜帶。關於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實用新型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 一步的了解。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模組處於展開狀態的立體示 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模組於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與承載座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設置於承載座上的組合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模組的側視圖;圖6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模組處於收合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模組1處 於展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模組1於另一視角的立體示意圖。 如圖1及圖2所示,可攜式電子模組1包含支撐機構3、可攜式電子裝置5及輸入裝置7, 且支撐機構3用來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5於輸入裝置7的上方。在此實施例中,可攜式電 子裝置5較佳地為平板電腦,但不受此限,其亦可為其他常見的可攜式電子產品,例如個人 數位助理、電子書等。輸入裝置7較佳地為鍵盤,在此實施例中,輸入裝置7以有線或無線 的方式連接於可攜式電子裝置5。舉例來說,輸入裝置7與可攜式電子裝置5之間可選擇 性地用線纜並搭配電連接介面,如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連接座 (socket)等,以進行訊號傳輸,其中,上述線纜以及電連接介面可內建於支撐機構3上,藉 以在輸入裝置7與可攜式電子裝置5安裝於支撐機構3上的過程中同時完成輸入裝置7與 可攜式電子裝置5的電連接;或是利用無線通訊技術(如藍芽等)進行訊號傳輸,從而允許 使用者可使用輸入裝置7以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5的相關操作,如文書輸入、遊標控制等。如圖1及圖2所示,支撐機構3包含底座30、支撐件32、承載座34,以及至少一夾 持滑片36 (於圖1中顯示二個)。底座30具有滑軌300,輸入裝置7可滑動地設置於滑軌 300中。支撐件32樞接於輸入裝置7,且承載座34分別樞接於底座30以及支撐件32。換 言之,支撐件32分別樞接於承載座34以及輸入裝置7,如此一來,當承載座34受外力作用旋轉時,承載座34可帶動支撐件32以驅動輸入裝置7沿著滑軌300滑動。需注意的是,承 載座;34以與底座30樞接處為旋轉軸而相對於底座30樞轉,而輸入裝置7則是受滑軌300 的限制而僅能沿著滑軌300相對於底座30作直線運動。藉此,輸入裝置7即可隨著承載座 34的旋轉,沿著滑軌300相對應地收合於底座30內或突出於底座30外而延伸位於可攜式 電子裝置5的一側。此外,由圖2可知,承載座34的側邊具有拉持部35,用以於使用者欲拉 動承載座34時,提供手指施力處,以便使用者可輕鬆地將承載座34向上掀起。接下來,針對可攜式電子裝置5與承載座34的組裝與拆卸進行描述,請參閱圖3 以及圖4,圖3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與承載座34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 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設置於承載座34上的組合示意圖。由圖3可知,承載座34上具有凹 陷容置部340,上述夾持滑片36則是可抽拉地分別設置於承載座34的兩側。若是想要將可 攜式電子裝置5組裝於承載座34上,則可將夾持滑片36向外拉開,直到兩夾持滑片36間 的距離大於可攜式電子裝置5的寬度後,接著即可將如圖3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往下 容置於凹陷容置部340內。最後,在將夾持滑片36向內復位以夾持住可攜式電子裝置5後 (如圖4所示),如此即可完成可攜式電子裝置5與承載座34的組裝。另一方面,若是想要 將如圖4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從承載座34上拆卸下來,則僅需將位於承載座34的兩 側的夾持滑片36分別向外拉開,直到可攜式電子裝置5不再被夾持滑片36所夾持住為止, 之後即可將可攜式電子裝置5從承載座34上拆卸下來(如圖3所示)。需注意的是,可利 用彈簧提供夾持滑片36彈性回復力,以使夾持滑片36自動向內復位,或者是,使用者可以 手動的方式直接將夾持滑片36向內推,以達到復位的效果。以下是針對可攜式電子模組1展開與收合進行詳細的說明,請參閱圖3、圖4、圖5 以及圖6,圖5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模組1的側視圖,圖6為圖1所示的可攜式電子模 組1處於收合狀態的立體示意圖。首先,使用者可依照上述的組裝流程利用承載座34兩側 的夾持滑片36以將如圖3所示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容置於凹陷容置部340內,藉以使可攜 式電子裝置5可穩固地設置於承載座34上(如圖4所示)。接下來,若是使用者欲展開可 攜式電子模組1以使用輸入裝置7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5的相關操作時,則使用者僅須抓 持住如圖4所示的位於承載座34的側邊的拉持部35以將承載座34沿著箭頭方向A向上 掀起,藉以驅動承載座;34以與底座30樞接處為旋轉軸而相對於底座30樞轉,直到承載座 34樞轉至如圖5所示的位置為止,在此過程中,由上述可知,由於支撐件32分別樞接於承 載座34以及輸入裝置7,因此,隨著承載座34的樞轉(即沿著箭頭方向A的樞轉),支撐件 32就會同時往如圖5所示的箭頭方向B樞轉並推動輸入裝置7沿著底座30的滑軌300向 外滑動至如圖5所示的位置,其中,如圖5所示,箭頭方向A的旋轉方向與箭頭方向B的旋 轉方向相反。簡言之,透過支撐件32與承載座34以及底座30之間的樞接設計,承載座34 即可在相對於底座30從如圖4所示的位置樞轉至如圖5所示的位置的過程中,經由支撐件 32連動地驅動輸入裝置7從原本收合於底座30內的位置向外滑動至如圖5所示的位置,藉 以使可攜式電子模組1可處於如圖1所示的展開狀態,如此一來,可攜式電子模組1即可帶 給使用者有如使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般的操作感,以供使用者可便利地使用輸入裝 置7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5的相關操作,如文書輸入、遊標控制等。另一方面,若是使用者欲收合如圖1所示的處於展開狀態的可攜式電子模組1,則 僅需推動如圖1所示的承載座;34的頂邊,藉以驅動承載座34以與底座30樞接處為旋轉軸
5而相對於底座30樞轉,直到承載座34樞轉至如圖6所示的位置為止,同理,在此過程中,支 撐件32會同時拉動輸入裝置7從如圖1所示的位置沿著滑軌300向內滑動至如圖6所示 的位置以收合於底座30內,如此一來,可攜式電子模組1就可以處於如圖6所示的收合狀 態,以便使用者隨身攜帶。需注意的是,可攜式電子裝置5與承載座30之間的固定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中所 提及的利用夾持滑片36夾持固定住容置於凹陷容置部340內的可攜式電子裝置5的設計, 意即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機構3亦可採用其他常見的固定設計,舉例來說,承載座34可形成 有滑槽,可攜式電子裝置5可具有滑動肋,利用滑動肋與滑槽之間的滑動配合以將可攜式 電子裝置5設置於承載座34中。另外,由圖2可知,拉持部35採用凹陷結構的設計,但不 以此為限,其亦可採用其他可供使用者抓持的結構設計,舉例來說,拉持部35亦可為把手 結構。相較於先前技術需要額外使用外接支撐座結構以及缺乏相關整合性設計,本實用 新型利用輸入裝置可滑動地設置於底座的滑軌中、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拆卸地設置於承載座 上、承載座樞接於底座上,以及支撐件分別樞接輸入裝置與承載座的方式,將可攜式電子裝 置以及輸入裝置整合於支撐機構上。透過承載座樞接於底座上以及支撐件樞接於承載座與 輸入裝置之間的設計,當承載座受外力作用而旋轉時,承載座即可連動地帶動支撐件,進而 使支撐件驅動輸入裝置收合於底座內或突出於底座外。如此一來,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可 攜式電子模組不僅可在處於展開狀態時提供給使用者有如使用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 般的操作感,以供使用者可便利地使用輸入裝置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相關操作,同時亦 可於處於收合狀態時,方便使用者隨身攜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 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支撐機構,其用來支撐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輸入裝置之上,其特徵在於該支撐機 構包含有底座,具有滑軌,該輸入裝置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滑軌中; 支撐件,樞接於該輸入裝置;以及承載座,分別樞接於該底座以及該支撐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拆卸地設置於該承載 座上,當該承載座相對該底座往第一方向旋轉時,該承載座帶動該支撐件往第二方向樞轉, 藉以驅動該輸入裝置沿著該滑軌收合於該底座內或突出於該底座外以延伸位於該可攜式 電子裝置的一側;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機構,其特徵在於該承載座具有凹陷容置部,該支撐機構 還包含至少一用來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容置於該凹陷容置部內時夾持住該可攜式電子裝 置的夾持滑片,該夾持滑片可抽拉地設置於該承載座的側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機構,其特徵在於該承載座的側邊具有拉持部。
4.一種可攜式電子模組,其特徵在於該可攜式電子模組包含有 可攜式電子裝置;輸入裝置,該輸入裝置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連接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以及 用來支撐該可攜式電子裝置於該輸入裝置之上的支撐機構,該支撐機構包含有 底座,具有滑軌,該輸入裝置可滑動地設置於該滑軌中; 支撐件,樞接於該輸入裝置;以及承載座,分別樞接於該底座以及該支撐件,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拆卸地設置於該承載 座上,當該承載座相對該底座往第一方向旋轉時,該承載座帶動該支撐件往第二方向樞轉, 藉以驅動該輸入裝置沿著該滑軌收合於該底座內或突出於該底座外以延伸位於該可攜式 電子裝置的一側;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模組,其特徵在於該承載座上具有凹陷容置部,該 支撐機構還包含至少一用來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容置於該凹陷容置部內時夾持住該可攜 式電子裝置的夾持滑片,該夾持滑片可抽拉地設置於該承載座的側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模組,其特徵在於該承載座的側邊具有拉持部。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模組,其特徵在於該可攜式電子裝置為平板電腦。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電子模組,其特徵在於該輸入裝置為鍵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支撐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模組,支撐機構包含有底座、支撐件及承載座。底座具有滑軌,輸入裝置可滑動地設置於滑軌中,且支撐件樞接於輸入裝置。承載座分別樞接於底座及支撐件,可攜式電子裝置可拆卸地設置於承載座上。當承載座相對底座往第一方向旋轉時,承載座帶動支撐件往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樞轉,藉以驅動輸入裝置沿著滑軌收合於底座內或突出於底座外以延伸位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一側。本實用新型的可攜式電子模組不僅可在處於展開狀態時提供給使用者有如使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般的操作感,以供使用者可便利地使用輸入裝置進行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相關操作,同時亦可於處於收合狀態時,方便使用者隨身攜帶。
文檔編號H05K5/02GK201851853SQ20102059638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7日
發明者姚鍾穎 申請人:蘇州達方電子有限公司,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