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收物品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9:52:3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性衛生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次性吸收物品。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一次性吸收尿布一般具有防止液體側漏的兩側片材、透液性的正面片材、吸收並保持液體的吸收體、以及防止液體滲漏的背面片材。在吸收體吸收或者接納身體廢物時,由於身體的姿勢不同可能使腰部結構與身體脊背之間形成間隙,往往容易導致廢物漏出。
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080013596.9公開了一種吸收性用品,所述吸收用品的腰部翻邊由彈性纖維無紡織物形成,且所述腰部翻邊在與吸收結構重疊的區域以及吸收結構橫向相對的外側為非接合區域。採用上述腰部翻邊結構,在腰部形成口袋部,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起到防止身體排洩物從腰部發生洩漏,腰圍彈性不足,不能很好貼合人身腰圍,進而使得吸收性物品與人體存在間隙,同時,腰部翻邊在吸收結構橫向的外側為非接合區域,當腰部翻邊形成的口袋接收排洩物後,排洩物可能會流到腰部非吸收結構的區域,上述情況的結果都導致身體排洩物從腰部發生洩漏。
又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080059646.7公開了一種一次性穿用物品,其具有彈性腰圍板片和下襠本體,該下襠本體經由接合區域安裝在彈性腰圍板片的外表面上,且在所述下襠本體的橫向的中央區域具有非接合區域。上述專利在腰圍區域確實可以形成口袋,但是採用上述接合方式存在以下問題:1、下襠本體安裝於所述彈性腰圍板片的外面表,在穿著時下襠本體,存在被剝離的風險;2、下襠本體在橫向方向上需要同時具有接合區域和非接合區域,則由非接合區域形成的排洩物收納部位於下襠本體的中央位置,所述收納部較小,發生洩漏的風險增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設計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一次性吸收物品,其在穿著狀態時,可在腰部形成口袋部,能有效的防止發生洩露的現象,同時具有成本低、穿著舒適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次性吸收物品,具有縱向以及與縱向相垂直的橫向,其在縱向上具有前腰圍區域、後腰圍區域及位於所述前腰圍區域和後腰圍區域之間沿縱向延伸的襠部區域。
上述前腰圍區域對稱設置有一對沿縱向延伸的前腰圍側緣,後腰圍區域對稱設置有一對沿縱向延伸的後腰圍側緣,襠部區域對稱設置有一對沿縱向延伸的圓弧形襠部側緣,所述前腰圍側緣和後腰圍側緣沿縱向彼此兩兩接合形成腰圍開口和一對腿圍開口。
所述一次性吸收物品包括吸收性主體和外包覆層。
其中,吸收性主體包括設置於靠近穿著者肌膚側的透液性正面片材,設置在遠離穿著者肌膚側的背面片材,以及位於正面片材和背面片材之間的吸收體。
外包覆層具有靠近穿著者側的內層片,遠離穿著者側的外層片,分別設置於外包覆層前、後兩端的若干個縱向間隔排列、橫向延伸的腰圍彈性橡筋,以及分別設置在吸收性主體前、後端部且不與所述腰圍彈性橡筋相互重合的靠近穿著者側的彈性片材;該彈性片材在前腰圍區域和後腰圍區域上形成腰部覆蓋區域。優選的,上述腰圍彈性橡筋的數量至少包含有三根。該彈性片材在前、後腰圍區域上存在粘接區域和非粘接區域,該非粘接區域在前、後腰圍至少與吸收體相重合的區域處形成可在彈性片材收縮力作用下立起的口袋部。上述粘接區域包括從吸收性主體前、後端部分別沿縱向延伸至一次性吸收物品前、後端部的中間粘接區域,以及從非粘接區域的兩側緣分別沿橫向延伸至腰圍側緣的兩側粘接區域。
為進一步降低成本,上述彈性片材為彈性無紡布,該彈性無紡布較之單層無紡布經針刺工藝與彈性絲複合的產品,雖然彈性收縮性欠佳,但是具有柔軟性能好、成本低的優點。與此同時,位於腰圍處的上述腰圍彈性橡筋可以對腰圍位置的彈性進行補償,適時增大腰圍位置的彈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外包覆層的外層片在一次性吸收物品的前端部和後端部沿橫向向內翻折將上述彈性橡筋和彈性片材包覆。此外,在外包覆層的內層片和外層片之間還設置有腿部彈性部件,所述腿圍彈性部件從一前、後腰圍側緣下端沿著襠部側緣向襠部區域延伸,並橫穿襠部區域經另一襠部側緣延伸至另一前、後腰圍側緣的下端。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方式,腿部彈性部件與所述吸收體重疊的部分被切斷或者壓斷,形成非彈性區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前述吸收性主體還包括設置在靠近穿著者側在橫向上對稱、縱向上延伸的一對防漏側圍,該防漏側圍具有沿橫向延伸的兩端部及縱向延伸的固定緣和自由緣,所述自由緣設置有可彈性收縮的防漏側圍彈性部件。防漏側圍的兩端部及固定緣固定於吸收性主體的正面片材,自由緣在防漏側圍彈性部件的收縮下可立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在吸收性主體前、後端部靠近穿著者側設置彈性片材,並在該彈性片材的端緣處設置一組腰圍彈性橡筋,該產品較之單層無紡布經針刺工藝與彈性絲構成的複合產品,具有柔軟性能好、成本低的優點。與此同時,利用腰圍彈性橡筋可以對腰圍位置的彈性進行補償,適時增大腰圍位置的彈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狀態示意圖;
圖2是圖1沿著前後腰圍側緣展開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局部剖視圖;
圖4是圖2的IV-IV線剖視圖;
圖5是圖2的V-V線剖視圖;
圖6是圖2的VI-VI線剖視圖;
圖中,1-一次性吸收物品,1a-一次性吸收物品前端部,1b-一次性吸收物品後端部,11-腰圍開口,12-腿圍開口,2-吸收性主體,2a-吸收性主體前端部,2b-吸收性主體後端部,21-正面片材,22-背面片材,23-吸收體,23a-吸收體前端部,23b-吸收體後端部,24-防漏側圍,24a-防漏側圍前端部,24b-防漏側圍後端部,24c-防漏側圍自由緣,24d-防漏側圍固定緣,241-防漏側圍彈性部件,3-外包覆層,31-內層片,32-外層片,33-腰圍彈性橡筋,34-腿部彈性部件,35-彈性片材,4-口袋部,5-粘接劑,A-前腰圍區域,B-後腰圍區域,C-襠部區域,A1-前腰圍側緣,B1-後腰圍側緣,C1-襠部側緣,E-腰部覆蓋區域,E1-粘接區域,E2-非粘接區域,Z-非彈性區域,X-橫向,Y-縱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如圖1-6所示,一次性吸收物品1具有縱向Y以及與縱向Y相垂直的橫向X,所述一次性吸收物品1在縱向Y上具有前腰圍區域A、後腰圍區域B及位於所述前腰圍區域A和後腰圍區域B之間沿縱向Y延伸的襠部區域C。所述一次性吸收物品1具有在縱向Y上沿橫向X延伸的一次性吸收物品前端部1a和一次性吸收物品後端部1b。
所述前腰圍區域A對稱設置有一對沿縱向Y延伸的前腰圍側緣A1,後腰圍區域B對稱設置有一對沿縱向Y延伸的後腰圍側緣B1,襠部區域C對稱設置有一對沿縱向Y延伸的圓弧形襠部側緣C1,所述前腰圍側緣A1和後腰圍側緣B1沿縱向Y彼此兩兩接合形成腰圍開口11和一對腿圍開口12。
所述一次性吸收物品1包括吸收性主體2和外包覆層3。
所述吸收主體2包括正面片材21、背面片材22、吸收體23和防漏側圍24。所述正面片材21為透液性的無紡織物材料,且設置於靠近穿著者肌膚側,背面片材22為不透液的薄膜材料,設置於遠離穿著者肌膚側;位於正面片材21和背面片材22之間的吸收體23在橫向X上具有一定寬度,並沿縱向Y延伸設置;所述防漏側圍24對稱設置在正面片材21更靠近穿著者的一側,且沿縱向Y延伸設置。
所述正面片材21和防漏側圍24沿吸收體23在橫向X方向的兩側緣向下包覆吸收體並固定於吸收體遠離穿著者側的下表面。所述吸收主體2具有沿橫向X延伸的吸收主體前端部2a和吸收主體後端部2b,所述吸收主體前端部2a和吸收主體後端部2b在縱向Y上相對的設置。所述吸收體23具有沿橫向X延伸的吸收體前端部23a和吸收體後端部23b,所述吸收體前端部23a和吸收體後端部23b比吸收主體前端部2a和吸收主體後端部2b更靠近中心位置且相對於縱向Y對稱設置。所述防漏側圍24具有沿橫向X延伸的防漏側圍前端部24a和防漏側圍後端部24b,所述防漏側圍前端部24a和防漏側圍後端部24b與吸收主體前端部2a和吸收主體後端部2b相重疊,所述防漏側圍24具有沿縱向Y延伸的一對防漏側圍自由緣24c和一對防漏側圍固定緣24d,所述防漏側圍自由緣24c設置於穿著者肌膚側,所述防漏側圍24沿吸收體23的兩側緣向內包折並通過粘結劑5與正面片材21相固定形成防漏側圍固定緣24d。所述防漏側圍24在防漏側圍自由緣24c處以拉伸狀態安裝有可收縮的防漏側圍彈性部件241,在防漏側圍固定緣24d以及防漏側圍前、後端部24a、24b處通過粘結劑5固定於所述正面片材21,防漏側圍24在防漏側圍彈性部件241的收縮作用下立起形成防漏壁,起到防止側漏的作用。
所述外包覆層3位於吸收性主體2遠離穿著者肌膚的一側,包括內層片31、外層片32、腰圍彈性橡筋33、腿圍彈性部件34和彈性片材35。所述內層片31設置於靠近穿著者側,外層片32設置於遠離穿著者側,所述內層片31和外層片32一般選用不透液性的無紡織物材料。所述腿圍彈性部件34設置於內層片31和外層片32之間。所述腰圍彈性橡筋33分別設置於外包覆層的前、後兩端,且沿外包覆層3縱向間隔排列、橫向延伸。所述彈性片材35是彈性無紡布,具有良好的彈性收縮性和柔軟性,其設置在吸收性主體的前端部2a和後端部2b位置,且不與所述腰圍彈性橡筋相互重合,上述彈性片材35在前腰圍區域A和後腰圍區域B上形成腰部覆蓋區域E。
所述腰圍彈性橡筋33沿著橫向X設置於前腰圍區域A和後腰圍區域B的前、後兩端部分,其以拉伸狀態從前、後腰圍區域A、B的任一前、後腰圍側緣延伸至另一前、後腰圍側緣A1、B1處,並在縱向Y上間隔布置。所述腿圍彈性部件34從一前、後腰圍側緣的A1、B1下端沿著襠部側緣C1向襠部區域C延伸,並橫穿襠部區域C經另一襠部側緣C1延伸至另一前、後腰圍側緣A1、B1的下端。所述腿部彈性部件34與所述吸收體23重疊的部分被切斷或者壓斷,形成非彈性區域Z。
所述腰部覆蓋區域E在前、後腰圍區域A、B上存在粘接區域E1和非粘接區域E2。所述外層片32在一次性吸收物品的前端部1a和後端部1b沿橫向X向內方向折回覆蓋所述腰圍彈性橡筋33和彈性片材35。所述非粘接區域E2為所述腰部覆蓋區域E在前、後腰圍A、B與吸收性主體2相重合的區域。所述粘接區域E1為吸收性主體2的兩側緣沿橫向X延伸至前、後腰圍側緣A1、B1的區域,所述非粘接區域E2在前、後腰圍區域A、B處形成口袋部4,所述口袋部4在彈性片材35收縮力的作用下可立起,有效防止身體排洩物在前、後腰圍區域A、B處的洩漏。
如圖6所示,腰部覆蓋區域E在形成口袋部4的橫向X上,位於中央的非粘接區域E2與吸收性主體2彼此獨立,位於兩側的粘接區域E1通過粘接劑5固定於外包覆層3上。
以上所述及圖中所示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