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8:37:21 2
專利名稱: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送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的過渡連接軌道。
背景技術:
現有的過渡連接軌道只能實現同一方向上兩軌道間(即水平軌與水平軌之間或者豎直軌與豎直軌之間)的可伸縮連接。根據旋浸式輸送機系統橫移式張緊裝置的特點,翻轉架經過張緊裝置段時,入口端固定,而出口端會隨著張緊活動架作水平運動,並且需要完成90度的轉向。因此,原有的過渡連接軌道不能滿足系統對於實現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連接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設計一種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以滿足旋浸式輸送機系統橫移式張緊裝置中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連接的需求。
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伸縮軌道的兩端分別安裝連接板,在連接板上有孔,在水平彎軌和豎直固定軌的端部設置小軸,水平彎軌上的小軸位於伸縮軌道一端的孔內,豎直固定軌上的小軸位於伸縮軌道另一端的孔內。
在水平彎軌中,彎軌段內側板與彎軌段外側板分別固定在彎軌段底板兩側,在彎軌段內側板的內側連接彎軌段內襯板,在彎軌段外側板的內側連接彎軌段外襯板。
在伸縮軌道中,伸縮上段內側板與伸縮上段外側板分別固定在伸縮上段底板的兩側,在伸縮上段內側板的內側連接伸縮上段內襯板,伸縮上段連接板固定在伸縮上段底板的另一面;伸縮下段內側板與伸縮下段外側板分別固定在伸縮下段底板的兩側,伸縮下段內襯板與伸縮下段內側板連接,伸縮下段連接板固定在伸縮下段底板的另一面。
在伸縮軌道中,伸縮上段連接板與伸縮下段連接板利用螺栓插入設置於伸縮上段連接板或伸縮下段連接板上的長孔內實現可相對移動的連接;一套相互貼合的彈性連接板和彈性鋼板的一端利用螺釘和軸套與伸縮下段內側板連接,另一端與水平彎軌的彎軌段內側板相連;另一套彈性連接板和彈性鋼板的一端利用螺釘和軸套與伸縮上段內側板連接,另一端與豎直固定軌的直軌段內側板相連。
在豎直固定軌中,直軌段內側板與直軌段外側板分別固定在直軌段底板兩側,直軌段內襯板連接於直軌段內側板的內側。水平彎軌與連接件和連接板相連,連接板與張緊活動架上的軌道支撐相連。豎直固定軌安裝於連接組件上。連接板上的孔內安裝套筒。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合理等特點;由於使用一段水平彎軌將軌道從水平方向轉為接近豎直方向,伸縮軌道通過軸和套的連接方式分別與水平彎軌和豎直固定軌連接,從而實現了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連接,滿足了系統需求;伸縮軌道兩端採用了軸和套的連接方式,使得伸縮軌在豎直平面內的規定範圍內中任意角度地旋轉靈活轉動,使用方便,性能穩定,自動化程度高;伸縮軌道兩端與水平彎軌、豎直固定軌之間軌道襯板的過渡採用彈性連接板加彈性鋼板的方式,既滿足了伸縮軌靈活轉動的需要,又實現了軌道的無縫連接,保證了翻轉架導向輪在軌道中的平穩運行。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俯視圖。
圖4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I。
圖5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II。
圖6為本實用新型伸縮軌道結構主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伸縮軌道結構左視圖。
圖8為圖6的局部放大圖III。
圖9為圖6的局部放大圖IV。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水平彎軌1、伸縮軌道2、豎直固定軌3、連接件4、連接板5、連接組件6、連接板7、套筒8、小軸9等部件組成。
如圖所示,水平彎軌1與連接件4和連接板5相連,連接板5與張緊活動架上的軌道支撐相連,豎直固定軌3與連接組件6相連,連接組件6固定在鋼結構上。伸縮軌道2兩端分別連有連接板7,板內套有套筒8,分別與水平彎軌和豎直固定軌上的小軸9相連。
水平彎軌1主要由彎軌段底板10、彎軌段內側板11、彎軌段內襯板12、彎軌段外襯板13、彎軌段外側板14組成,彎軌段內側板11、彎軌段外側板14分別固定在彎軌段底板10兩側,彎軌段內襯板12與彎軌段內側板11連接、彎軌段外襯板13與彎軌段外側板14連接。
伸縮軌道2主要由伸縮上段內側板15、伸縮上段內襯板16、伸縮上段底板17、伸縮下段底板18、伸縮下段內側板19、伸縮下段內襯板20、伸縮上段外側板21、伸縮上段連接板22、伸縮下段連接板23、伸縮下段外側板24、彈性連接板25、彈性鋼板26、軸套27組成。伸縮上段內側板15、伸縮上段外側板21分別固定在伸縮上段底板17兩側、伸縮上段內襯板16與伸縮上段內側板15連接,伸縮上段連接板22固定在伸縮上段底板17的另一面;伸縮下段內側板19、伸縮下段外側板24分別固定在伸縮下段底板18兩側,伸縮下段內襯板20與伸縮下段內側板19連接,伸縮下段連接板23固定在伸縮下段底板18的另一面;伸縮上段連接板22與伸縮下段連接板23通過螺栓實現可相對移動的連接;一套彈性連接板25和彈性鋼板26一端通過螺釘和軸套27與伸縮下段內側板19連接,另一端與水平彎軌1的彎軌段內側板11相連,另一套彈性連接板25和彈性鋼板26一端通過螺釘和軸套27與伸縮上段內側板15連接,另一端與豎直固定軌3的直軌段內側板31相連。
豎直固定軌3主要由直軌段底板28、直軌段外側板29、直軌段內襯板30、直軌段內側板31組成,直軌段內側板31、直軌段外側板29分別固定在直軌段底板28兩側,直軌段內襯板30與直軌段內側板31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根據旋浸式輸送機系統橫移式張緊裝置的特點,翻轉架從上往下進入張緊裝置段時,其導向輪依次經過豎直固定軌3、伸縮軌道2、水平彎軌1,轉為水平方向運動後離開張緊裝置段。當張緊活動架發生橫向移動時,帶動水平彎軌1及伸縮軌道2的下端水平移動,拉動伸縮軌道2中連接伸縮上段連接板22與伸縮下段連接板23的螺栓在長槽孔內移動,從而使伸縮軌道2的長度發生相應的改變,由於伸縮上段內側板15、伸縮上段內襯板16、伸縮上段外側板21、伸縮下段內側板19、伸縮下段內襯板20、伸縮下段外側板24均採用交錯式銜接,不會因為伸縮軌道2整體長度的改變而使軌道襯板「脫節」,翻轉架導向輪可平穩過渡;水平彎軌1及伸縮軌道2的下端水平移動的同時還引起了伸縮軌道2上下兩端與水平彎軌1、豎直固定軌3間角度的變化,彈性連接板25和彈性鋼板26彎曲角度也相應改變,並且通過在螺釘沿長槽孔的移動來補償長度方向上的變化。通過這一系列動作來實現張緊活動架發生橫向移動時導向軌道的平穩連接,保證翻轉架導向輪在軌道中的平穩運行。
從而提供一種使用一段水平彎軌將軌道從水平方向轉為接近豎直方向,伸縮軌道通過軸和套的連接方式分別與水平彎軌和豎直固定軌連接,實現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連接的新型過渡連接軌道。
權利要求1.一種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在伸縮軌道(2)的兩端分別安裝連接板(7),在連接板(7)上有孔,在水平彎軌(1)和豎直固定軌(3)的端部設置小軸(9),水平彎軌(1)上的小軸(9)位於伸縮軌道(2)一端的孔內,豎直固定軌(3)上的小軸(9)位於伸縮軌道(2)另一端的孔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在水平彎軌(1)中,彎軌段內側板(11)與彎軌段外側板(14)分別固定在彎軌段底板(10)兩側,在彎軌段內側板(11)的內側連接彎軌段內襯板(12),在彎軌段外側板(14)的內側連接彎軌段外襯板(1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在伸縮軌道(2)中,伸縮上段內側板(15)與伸縮上段外側板(21)分別固定在伸縮上段底板(17)的兩側,在伸縮上段內側板(15)的內側連接伸縮上段內襯板(16),伸縮上段連接板(22)固定在伸縮上段底板(17)的另一面;伸縮下段內側板(19)與伸縮下段外側板(24)分別固定在伸縮下段底板(18)的兩側,伸縮下段內襯板(20)與伸縮下段內側板(19)連接,伸縮下段連接板(23)固定在伸縮下段底板(18)的另一面。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在伸縮軌道(2)中,伸縮上段連接板(22)與伸縮下段連接板(23)利用螺栓插入設置於伸縮上段連接板(22)或伸縮下段連接板(23)上的長孔實現可相對移動的連接;一套相互貼合的彈性連接板(25)和彈性鋼板(26)的一端利用螺釘和軸套(27)與伸縮下段內側板(19)連接,另一端與水平彎軌(1)的彎軌段內側板(11)相連;另一套相互貼合的彈性連接板(25)和彈性鋼板(26)的一端利用螺釘和軸套(27)與伸縮上段內側板(15)連接,另一端與豎直固定軌(3)的直軌段內側板(31)相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在豎直固定軌(3)中,直軌段內側板(31)與直軌段外側板(29)分別固定在直軌段底板(28)兩側,直軌段內襯板(30)連接於直軌段內側板(31)的內側。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水平彎軌(1)與連接件(4)和連接板(5)相連,連接板(5)與張緊活動架上的軌道支撐相連。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豎直固定軌(3)安裝於連接組件(6)的上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其特徵是連接板(7)上的孔內安裝套筒(8)。
專利摘要浮動式翻轉架導向軌道,屬於輸送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的過渡連接軌道。按照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伸縮軌道的兩端分別安裝連接板,在連接板上有孔,在水平彎軌和豎直固定軌的端部設置小軸,水平彎軌上的小軸位於伸縮軌道一端的孔內,豎直固定軌上的小軸位於伸縮軌道另一端的孔內。以滿足旋浸式輸送機系統橫移式張緊裝置中豎直固定軌道與水平移動軌道間可伸縮連接的需求。
文檔編號B65G15/00GK2897931SQ20062007004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7日
發明者張政, 楊敏, 楊勇 申請人:江蘇天奇物流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