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30 11:42:11 2
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包括風冷裝置本體以及風冷裝置本體上裝載的電路控制板,風冷裝置本體由若干橫梁以及與若干縱梁,橫梁與縱梁相交形成若干工業風扇腔,每個工業風扇腔內分別設有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沿工業風扇腔縱長度方向設置,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通過橫向支撐杆與縱梁連接固定,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杆連接,縱向支撐杆由兩根支杆並排構成,兩支杆之間的空閒形成排線腔。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為了提供一種熱處理冷卻速度快,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的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
【專利說明】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冷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用戶需求是不斷變化提高,對現在的閥門行業來說,用戶對材料的熱處理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拉伸測試強度好,還要求材料熱處理後金相組織合格。這就使得需要保證材料熱處理的效果,目前正火熱處理一般情況下的冷卻條件為在空氣中冷卻,受環境溫度、空氣流通情況和鑄件裝爐量大小影響,熱處理效果不穩定,難以滿足熱處理效果要求,這就使得加強材料冷卻速度從而保證材料正火熱處理效果的方法和裝置成為一種迫切需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熱處理冷卻速度快,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的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包括風冷裝置本體以及風冷裝置本體上裝載的電路控制板,所述風冷裝置本體由若干橫梁以及與若干縱梁,所述橫梁與縱梁相交形成若干工業風扇腔,所述每個工業風扇腔內分別設有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沿工業風扇腔縱向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通過橫向支撐杆與縱梁連接固定,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杆連接,所述縱向支撐杆分別穿過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兩端分別延伸至橫梁,所述縱向支撐杆由兩根支杆並排構成,所述兩支杆之間的空閒形成排線腔。其中,橫梁與縱梁相交形成若干工業風扇腔,工業風扇腔內設有用於正火熱處理工件的風冷工業風扇。採用多組工業風扇形成風扇牆對工件進行風冷降溫,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每個工業風扇腔內分別設有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為了能夠保證熱處理工件收到相同的風速確保冷卻速度均勻。由於工業風扇體積較大,自總量較高,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通過橫向支撐杆與縱梁連接固定,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杆連接。為了保證對工業風扇的承載能力,縱向支撐杆由兩根支杆並排構成,從而提高了承載能力保證了本實用型新的牢固度。兩支杆之間的空閒形成排線腔,為了方便對每個工業風扇進行排線,通過電路控制板對工業風扇進行控制從而保證各個工業的風扇的風速一致,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
[0006]作為優選,所述縱向支撐杆與橫梁形成固定連接。其中,縱向支撐杆與橫梁採用焊接固定,可增加風冷裝置本體的承載能力,確保風冷裝置本體的穩定性。
[0007]作為優選,所述縱向支撐杆與橫梁形成活動連接,所述縱向支撐杆可帶動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能繞與其連接的橫向支撐杆旋轉。其中,縱向支撐杆與橫梁形成活動連接,就可以通過翻動縱向支撐杆來帶動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轉動,從而改變風扇的朝向來適應不同環境的需求。
[0008]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能與其連接的橫向支撐杆形成-30°?30°的傾角。
[0009]作為優選,所述風冷裝置本體的底端設有支撐底座。
[0010]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底座上設有時間繼電器和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所述時間繼電器和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與電路控制板相連。其中,設置時間時間繼電器可以設定風冷的時間,從而對如處理的工件進行風冷時間上控制。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可根據穩定檢測工件表面的溫度,從而對如處理的工件進行穩定上的控制。
[0011]作為優選,所述支撐底座底端設有若干腳輪。
[0012]作為優選,所述縱向支撐杆橫向支撐杆採用角鋼材料。
[0013]作為優選,所述兩根支杆外安裝有護套。
[0014]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優良,熱處理冷卻速度快,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的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橫梁1、縱梁2、工業風扇腔3、第一工業風扇31、第二工業風扇32、橫向支撐杆41、縱向支撐杆42、支杆421、支撐底座5。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0018]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包括風冷裝置本體以及風冷裝置本體上裝載的電路控制板,風冷裝置本體由若干橫梁I以及與若干縱梁2,橫梁I與縱梁2相交形成若干工業風扇腔3,每個工業風扇腔3內分別設有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沿工業風扇腔3縱向長度方向設置,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分別通過橫向支撐杆41與縱梁2連接固定,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杆42連接,縱向支撐杆42分別穿過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兩端分別延伸至橫梁1,縱向支撐杆42由兩根支杆421並排構成,兩支杆421之間的空閒形成排線腔。兩根支杆421外安裝有護套。其中,橫梁I與縱梁2相交形成若干工業風扇腔3,工業風扇腔3內設有用於正火熱處理工件的風冷工業風扇。採用多組工業風扇形成風扇牆對工件進行風冷降溫,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每個工業風扇腔3內分別設有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為了能夠保證熱處理工件收到相同的風速確保冷卻速度均勻。由於工業風扇體積較大,自總量較高,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分別通過橫向支撐杆41與縱梁2連接固定,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杆42連接。為了保證對工業風扇的承載能力,縱向支撐杆42由兩根支杆421並排構成,從而提高了承載能力保證了本實用型新的牢固度。兩支杆421之間的空閒形成排線腔,為了方便對每個工業風扇進行排線,通過電路控制板對工業風扇進行控制從而保證各個工業的風扇的風速一致,使得熱處理工件冷卻速度均勻材料的金相組織細小均勻,機械性能好。縱向支撐杆42與橫梁I形成固定連接。其中,縱向支撐杆42與橫梁I採用焊接固定,可增加風冷裝置本體的承載能力,確保風冷裝置本體的穩定性。
[0019]縱向支撐杆42與橫梁I形成活動連接,縱向支撐杆42可帶動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分別能繞與其連接的橫向支撐杆41旋轉。其中,縱向支撐杆42與橫梁I形成活動連接,就可以通過翻動縱向支撐杆42來帶動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轉動,從而改變風扇的朝向來適應不同環境的需求。第一工業風扇31與第二工業風扇32分別能與其連接的橫向支撐杆41形成-30°?30°的傾角。
[0020]風冷裝置本體的底端設有支撐底座5。支撐底座5上設有時間繼電器和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時間繼電器和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與電路控制板相連。其中,設置時間時間繼電器可以設定風冷的時間,從而對如處理的工件進行風冷時間上控制。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可根據穩定檢測工件表面的溫度,從而對如處理的工件進行穩定上的控制。支撐底座5底端設有若干腳輪。縱向支撐杆42橫向支撐杆41採用角鋼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包括風冷裝置本體以及風冷裝置本體上裝載的電路控制板,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冷裝置本體由若干橫梁以及與若干縱梁,所述橫梁與縱梁相交形成若干工業風扇腔,所述每個工業風扇腔內分別設有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沿工業風扇腔縱向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通過橫向支撐杆與縱梁連接固定,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之間通過縱向支撐杆連接,所述縱向支撐杆分別穿過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且兩端分別延伸至橫梁,所述縱向支撐杆由兩根支杆並排構成,所述兩支杆之間的空閒形成排線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縱向支撐杆與橫梁形成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縱向支撐杆與橫梁形成活動連接,所述縱向支撐杆可帶動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能繞與其連接的橫向支撐杆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工業風扇與第二工業風扇分別能與其連接的橫向支撐杆形成-30°?30°的傾角。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風冷裝置本體的底端設有支撐底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底座上設有時間繼電器和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所述時間繼電器和紅外線溫度感應裝置與電路控制板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底座底端設有若干腳輪。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縱向支撐杆橫向支撐杆採用角鋼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正火熱處理風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兩根支杆外安裝有護套。
【文檔編號】C21D1/28GK203960261SQ201420350241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劉小冬 申請人:中核蘇閥橫店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