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從未面世的梵谷畫作(看過至愛梵谷後)
2023-05-30 05:17:57 3
自學繪畫,自成一格,無人賞識,貧病交加,瘋狂偏執,自殺離世,死後揚名……荷蘭畫家文森特·梵谷的作品驚世駭俗,人生更富有戲劇性,也難怪每個三年五載都有相關的影視作品問世。
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動畫電影《至愛梵谷》(Loving Vincent)以郵差之子阿爾芒追尋梵谷的死因為線索,回顧他不平凡的一生。該片的最大特點就是畫面的風格完成參照梵谷的畫風,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契合。略顯遺憾的是,相較形式上的前無古人,影片對於梵谷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刻畫卻有些浮光掠影。好在以梵谷為主人公的作品眾多,假如你在看過《至愛梵谷》想要更了解畫家其人,又沒有那麼多時間閱讀大部頭的《梵谷傳》,不妨可以先看一下以下這五部電影及紀錄片。
《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 1956)
影史上最早的關於梵谷的作品是拍攝於1948年的紀錄短片,而第一部劇情長片就是1956年問世的《渴望生活》。
影片改編自歐文·斯通撰寫的同名傳記。事實上,梵谷在中國能家喻戶曉也是有賴於1983年出版的傳記中譯本。
影片以第一視角展現年輕的梵谷去礦區擔任牧師繼而走上藝術之路,一直到他發現自己不容於世,選擇自行了斷的人生軌跡。主創陣容相當豪華,由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名導文森特·明奈利掌舵,飾演梵谷的是前幾天剛過了101歲生日的柯克·道格拉斯,「鐘樓怪人」安東尼·奎恩則飾演梵谷的好友高更。
相比其他以梵谷為主人公的電影,《渴望生活》在梵谷與家人的相處上著墨頗多,不僅是他與最親的弟弟提奧的交往,還有與父親、母親和兩個妹妹。此外,他與高更從相見恨晚到水火不容的關係轉變,也佔去影片不少篇幅。
從現在的欣賞眼光來看,《渴望生活》是一部帶有「濃重的時代印跡」的電影。硬漢柯克·道格拉斯試圖藉助誇張的動作表現梵谷的瘋怔,未免流於表面。不過,影片也有超越時代的優點,比如對比梵谷作品中出現的場景,電影中畫面的還原度還是相當高的;而且畫面的色彩豔麗明快,構圖別具匠心,不愧為是一部藝術家的傳記片。
最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出現的梵谷作品的特寫全都是真跡。雖然如今有網際網路傳輸,要做到這點易如反掌,但在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還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梵谷作品的陳列相當分散,為此劇組不得不在獲得允許後,輾轉包括羅浮宮、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內的26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場館,對畫作進行拍攝。
《梵谷的生與死》(Vincent, 1987)
《至愛梵谷》中提到提奧的妻子喬在兩人過世後著手整理他們的通信,以備出版。事實上,她最終收集到了梵谷成為畫家之前直至他辭世前五天期間的所有書信,並於1914年出版。這些書信將梵谷創作上的掙扎、不為人所理解的苦悶、經濟拮据造成的生活困頓一一呈現,扭轉了外界關於他心智失常的認識,也是現如今人們理解他心路歷程的第一手資料。
而在保羅·考克斯(Paul Cox)1987年推出的紀錄片《梵谷的生與死》中,這些幸運地留存下來的書信,成了回顧他的人生與創作的線索。
乍看之下,這部紀錄片用到的素材非常簡單,旁白是由曾學習繪畫並修讀藝術專業的英國演員約翰·赫特以平靜而略帶壓抑的聲音念出的書信,畫面則是梵谷的畫作和畫中場景的實地實景。所有這些最真實的素材組合在一起,梵谷的內心世界漸漸清晰了起來。而且保羅·考克斯捕捉的與梵谷畫作相對應的實景畫面,追求的並不是色彩上的形似,卻是意境上的神似。對於真正想了解梵谷所思所想的人來說,這是一部不可不看的作品。
《文森特與提奧》(Vincent and Theo, 1990)
如同片名所揭示的,由著名導演羅伯特·奧特曼執導的《文森特與提奧》將全片的篇幅平均地分給了這對生前親密無間,死後也相伴為鄰的兄弟。
影片既有兩人獨立的故事線,又有交融匯合。與其他梵谷電影最大的不同是,往往作為配角出現的無私奉獻的提奧,這次終於有了血肉。影片不僅呈現了保羅·瑞斯飾演的提奧對哥哥在精神上和經濟上的支持,也刻畫了他作為藝術品商人的工作、兩性關係、愛情生活等鮮為人知的方方面面。
此外,蒂姆·羅斯飾演的梵谷也與眾不同。他彬彬有禮、天真、安靜,打破了以往劇情片中梵谷性情狂躁易失控的約定成俗的形象。
唯一讓人不滿的是,本片對提奧的妻子喬的刻畫有失偏頗。事實上,沒有喬在提奧過世後繼續不遺餘力地推介梵谷的作品,也就不會有梵谷如今的聲望。
《梵谷》(Van Gogh, 1991)
與其說這是一部梵谷電影,還不如說它是一部莫裡斯·皮亞拉作品。
雖然是以梵谷為主人公,但這部法國片摒棄了他人生中所有的跌宕起伏,而是聚焦他生命最後67天的活動。《至愛梵谷》中的許多人物都在這部作品中出現,比如旅店老闆的女兒、加歇醫生、瑪格麗特、加歇家的管家婆、有點傻氣的少年等等,但他們與梵谷的相處絲毫沒有《至愛梵谷》試圖揭開的種種衝突,而是呈現一派平靜如水,就連梵谷與瑪格麗特的偷情和他最後的自殺的處理也不例外。
雖然情節毫無波瀾,但這部《梵谷》充斥著的大量日常對話卻是暗藏玄機,比如喬指責提奧是摧毀了梵谷的幫兇之一;從梵谷隨口講出的那些人生洞見來看,最後導致他自殺的原因並非是瘋狂,而是絕望。總之,這不是一部好懂的電影,尤其對於通過《渴望生活》了解梵谷的觀眾來說,或許更難以接受。然而,誰又能保證這個梵谷不是距離本尊更近呢?
《梵谷全傳》(Vincent: The Full Story, 2004)
英國Chanel 4製作的這部紀錄片由三部分組成,每部時長近50分鐘,可以說是最詳盡地回顧了梵谷一生的影視作品,就連他早年在倫敦的經歷也沒有遺漏。
整部紀錄片由藝術評論家Waldemar Januszczak擔任主持人,通過實地探訪的形式,構建起梵谷的生活與創作的關係。Waldemar Januszczak幾乎走遍了梵谷涉足過的荷蘭、英國、法國的每一個地方,影片呈現的梵谷畫作中的場景和這些地方在今時今日的風貌相映成趣,因此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絕佳的以梵谷為主題的「尋根之旅」路線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