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6:29:11
專利名稱: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視接收天線,尤其是天線的支撐機構。
傳統的電視接收天線,包括蝶形衛星天線和V.C頻段天線,都採用落地式支架,需要在混凝土地基上用地腳螺釘固定,使安裝受到限制。裝在建築物頂部和開闊地帶時,會造成環境破壞,所形成的永久性結構不能任意移動。天線安裝在建築物頂部,不僅搬運、安裝、調試和維修不便,而且有微波幹擾,還使防風、避雷問題複雜化。對於高層住宅,射頻連接電纜過長會使接收信號減弱並影響市容美觀。非平頂的建築物則更是無法安裝。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小形家用衛星電視接收天線已經出現,但將其放在陽臺上會成為一個障礙物而給居家生活帶來不便,所述缺陷有待克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便於安裝在建築物陽臺或窗臺的電視接收天線,能充分利用室外空間和樓房自身高度,具有安裝方便、不佔地方和調整靈活、移動方便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電視接收天線,其設計特點是,它有主套杆,芯杆套裝在主套杆中並從主套杆一端伸出,且伸出端有防滑墊,主套杆和芯杆上有若干長度調度螺孔,緊固螺釘置於相應的長度調節螺孔中而使主套杆與芯杆成固定連接,兩端螺紋方向相反的連接杆分別同主套杆的另一端和底套的一端用螺紋連接,底套的另一端有防滑墊,連接杆上有便於將其旋動的旋動結構,帶有側伸鉸接頭的轉動套套裝在所述主套杆上並由鎖緊螺釘鎖定,套管式橫臂的一端同轉動套的側伸鉸接頭相鉸接並由活動套鎖定,伸出杆套裝在套管式橫臂中並從其另一端伸出,其伸出端經帶有鎖緊螺釘的天線安裝套裝有電視接收天線,套管式橫臂和伸出杆之間有鎖緊機構,鉸接了套管式橫臂的轉動套為一個或一個以上。
以下結合附圖做出進一步說明。
圖1是實際結構。在圖中1-V.C頻段天線,2-轉向器,3-天線安裝套,4-伸出杆,5、12、15-鎖緊螺釘,6-套管式橫臂,7-活動套,8-轉動套,9-芯杆,10-主套杆,11-保護套,13、19-防滑墊,14-緊固螺釘,16-連接杆,17-旋動結構,18-底套,20-斜撐杆,21-俯仰調節螺釘,22-俯仰調節杆,23-支架組件,24-側伸鉸接頭,25-蝶形天線,26-牆體上沿,27-牆體下沿,28-長度調節螺孔。
由附圖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電視接收天線,它可以是已有技術中的衛星接收天線(蝶形天線),也可以是V.C頻段天線(亦為已有技術結構),還可以是二者皆有或其它天線。衛星電視接收天線包括帶高頻頭的蝶形天線(25)及其底部的支架組件(23)和俯仰調節杆(22)、俯仰調節螺釘(21)。本實用新型有主套杆(10),芯杆(9)套裝在主套杆(10)中並從主套杆(10)的一端伸出,且其伸出端裝有防滑墊(13),主套杆(10)和芯杆(9)上有若干長度調節螺孔(28),緊固螺釘(14)置於相應的長度調節螺孔(28)中而使主套杆(10)和芯杆(9)成固定連接,兩端的螺紋方向相反(即一順一反)的連接杆(16)分別同主套杆(10)的另一端和底套(18)的一端用螺紋連接,底套(18)的另一端(底端)有防滑墊(19),連接杆(16)有便於將該連接杆旋動的旋動結構(17),帶有側伸鉸接頭(24)的轉動套(8)套裝在所述主套杆(10)上並由鎖緊螺釘(15)鎖定,套管式橫臂(6)的一端同轉動套(8)的側伸鉸接頭(24)鉸接並由活動套(7)鎖定,伸出杆(4)套裝在套管式橫臂(6)中並從其一端伸出,其伸出端經帶有鎖緊螺釘(12)的天線安裝套(3)裝有所述電視接收天線,套管式橫臂(6)和伸出杆(4)之間有鎖緊機構,鉸接了套管式橫臂(6)的轉動套(8)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例如二個或三個、四個等。
由附圖可知,在所述連接杆(16)外部可以加裝一個保護套(11),以保護杆上的螺紋。保護套(11)可以是橡膠套、塑料套等。所述連接杆(16)的旋轉結構(17)可以是便於工具扳手扳動的正四稜柱體或六稜柱體之結構,也可以是在連接杆(16)上安裝一個徑向手柄杆,便於手持其旋動連接杆(16),還可以是已有技術中的其它結構。所述防滑墊(13)(19)可以是橡膠墊、塑料墊等。安裝在伸出杆(4)一端的電視接收天線為蝶形衛星電視信號接收天線時,為增強其支撐強度,可以在裝有該天線的套管式橫臂(6)和與該橫臂(6)鉸接的轉動套(8)下部的另一轉動套之間安裝斜撐杆(20)。當在伸出杆(4)上安裝V.C頻段天線時,可在所述天線和伸出杆(4)的杆端之間安裝一個電動機,做為天線轉向器(2),以調整天線方位。套管式橫臂(6)和伸出杆(4)之間的鎖緊機構是,伸出杆(4)上有若干螺孔,鎖緊螺釘(5)經過套管式橫臂(6)上的軸向滑槽而旋入伸出杆(4)的相應螺孔中,所述鎖緊機構也可以是已有技術中常見的其它結構。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與工作過程,由主套杆(10)、芯杆(9)、連接杆(16)、底套(18)組成了總長度(即高度)可以調節的螺紋張緊式立柱,將它安裝在陽臺或窗臺上,其下端置於牆體下沿(27)(即陽臺的圍欄頂面或窗臺底沿)上,上端置於牆體上沿(26)(即陽臺頂面或窗臺頂沿)上,通過主套杆(10)和芯杆(9)上的長度調節螺孔(28)及緊固螺釘(14),可進行較大幅度的主柱總長度調節,以適應不同建築物的陽臺或窗臺。由於連接杆(16)兩端有相反方向的螺紋,按適當方向旋動連接杆(16),就可使所述「立柱」變長而張緊在牆體上、下沿(26)(27)之間,使之成固定連接。防滑墊(13)(19)起到增大摩擦力而防止滑動的作用。活動套(7)可在主套杆(10)上作上下滑動和繞軸線轉動,位置確定後即可旋緊所述螺釘(15)而將其鎖定。活動套(7)起到使所述橫臂(6)相對主套杆(10)水平側伸的作用。伸出杆(4)與所述橫臂(6)組成了一個長度可調節的伸縮臂,旋緊螺釘(5)可將其長度固定。
由以上可知,本實用新型是一種便於安裝在建築物陽臺或窗臺的外伸式電視接收天線,它充分利用了室外空間,不受地形和屋頂結構及樓房高度的限制,具有安裝和移動方便、節省用地、調整靈活等特點,在大風天氣時可收入陽臺(室)內,不需考慮避雷措施,縮短了饋線長度,其實用性顯著。
實施例按照附圖和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帶套管式橫臂(6)的轉動套(8)為兩個,其一安裝V.C頻段天線(1),另一安裝1.5米鋁面蝶形天線(25)。在裝在蝶形天線(25)的所述橫臂(6)和下部的另一轉動套(8)之間有φ12毫米而長度為70釐米的斜撐杆(20),所述橫臂(6)和伸出杆(4)分別為φ40和φ34毫米而壁厚為3毫米、長1米鋼管,套接後長度為1.5米,主套杆(10)和芯杆(9)分別為φ63毫米和φ57毫米、壁厚3毫米、長1.2米無縫鋼管,底套(18)為φ63毫米、壁厚3毫米、長0.2米鋼管,連接杆(16)為兩端相反螺紋長度各為10釐米而杆體總長30釐米、外徑57毫米鋼棒,並在杆體中部安裝徑向手柄杆做為旋動結構(17),所述長度調節螺孔(28)每隔20釐米設置一個,共四個,孔徑8毫米。
權利要求1.一種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有電視接收天線,其特徵是,它有主套杆(10),芯杆(9)套裝在主套杆(10)中並由其一端伸出,且伸出端有防滑墊(13),主套杆(10)和芯杆(9)上有若干長度調度螺孔(28),緊固螺釘(14)置於相應的長度調節螺孔(28)中而使所述主套杆(10)與芯杆(9)成固定連接,兩端螺紋方向相反的連接杆(16)分別同主套杆(10)的另一端和底套(18)的一端用螺紋連接,該底套(18)的另一端有防滑墊(19),連接杆(16)上有便於將其旋動的旋動結構(17),帶有側伸鉸接頭(29)的轉動套(8)套裝在主套杆(10)上並由鎖緊螺釘(15)鎖定,套管式橫臂(6)的一端同所述側伸鉸接頭(29)相鉸接並由活動套(7)鎖定,伸出杆(4)套裝在套管式橫臂(6)中並從其另一端伸出,其伸出端經帶鎖緊螺釘(12)的天線安裝套(3)裝有所述電視接收天線,套管式橫臂(6)和伸出杆(4)之間有鎖緊機構,鉸接了套管式橫臂(6)的轉動套(8)為一個或一個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所述連接杆(16)外部有橡膠保護套(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所述連接杆(16)的旋動結構(17)為安裝於杆體中部的徑向手柄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所述防滑墊(13)(19)為橡膠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套管式橫臂(6)和伸出杆(4)之間的鎖緊機構是,伸出杆(4)上有若干螺孔,鎖緊螺釘(5)經所述套管式橫臂(6)上的軸向滑槽而旋入伸出杆(4)的相應螺孔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所述電視接收天線為蝶形衛星電視信號接收天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所述套管式橫臂(6)和同該橫臂(6)鉸接的轉動套(8)下部的另一轉動套之間有斜撐杆(2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其特徵是,所述電視接收天線為V.C頻段天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於裝在陽臺或窗臺的電視天線,尤其是天線的支撐機構。它的主要結構是,主套杆(10)中套裝在芯杆(9),且杆(10)(9)上有若干螺釘孔(28)和螺釘(14)使二者長度可調,兩端螺紋相反的連接杆(16)將主套杆(10)和底套(18)連接,套裝在主套杆(10)的轉動套(8)鉸接了裝有伸出杆(4)的套管式橫臂(6)並由活動套(7)鎖定,所述橫臂(6)和伸出杆(4)之間有鎖緊機構,伸出杆(4)的伸出端裝有所述電視天線。
文檔編號H01Q1/12GK2160159SQ9323375
公開日1994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1993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1993年4月20日
發明者李嘯球 申請人:李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