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過年的習俗差異(關於南北方過年習俗大PK)
2023-05-30 06:14:07 1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支柱。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靈、拜祭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由於南北方各地氣候、風俗習慣的不同,在歷史發展中,年俗也各有不同,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南北方過年的差異吧!
小年
南北方過小年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時間上北方地區: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古時北方地區也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就於臘月二十三舉行祭天大典,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南方各地區之間還有著時間差異
南方大部分地區: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這天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江浙滬地區: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滬地區習慣稱除夕為「大年夜」,與其對應,除夕前一晚則被稱為「小年夜」,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歷史上,臘月二十四夜,吳人稱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稱此夜為小除夕。
四川、貴州部分地區:除夕夜——「小年」。
在我國西南的部分地區,人們會在除夕夜過小年,他們的大年則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南京地區等地:正月十五(元宵節)——「小年」。
02
飲食:北方吃餃子,南方做年糕
北方講究初一吃餃子,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餃子的形狀頗似元寶,煮熟後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好兆頭同時,還會在餃子裡麵包入硬幣,花生或者棗子,寓意財運亨通或者早生貴子的意思。而餃子餡也有一番內涵:芹菜餡-一勤財之意,故為勤財餃,韭菜餡一一久財之意,故為久財餃,白菜餡一-百財之意,故為百財餃等。
南方則多數做年糕和湯圓,年糕諧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頭與「年年高升」諧音,預示著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的意思。湯圓也叫「糰子」、「圓子」,取「全家團圓」之意。各地更有屬於自己的著名「糰子」,例如貴州興義雞肉湯圓、重慶凌湯圓、蘇州五色湯圓、山東棗泥湯圓。
03
北方逛廟會,南方舞龍燈
廟會和龍燈雖然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但是近年來南北方好像有了側重。
北方:逛廟會
北方的廟會一般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舉行,也是我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現在基本上發展成為過年期間一個主要的吃喝玩樂的場所。除此之外,北方過年會有扭秧歌、踩高蹺等表演活動。
南方:舞龍燈
舞龍燈相當於一個流動的廟會,集「舞獅、舞龍、劃彩船、跑竹馬、踩高蹺、魚燈」等於一體,也是比較有意思的春節習俗會表演舞龍舞獅。
04
紅包
過年對於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莫過於收紅包了,殊不知南北方在小小的紅包上也有不同之處。
許多北方人過年給紅包都是動不動就一個發幾千,普通的紅包也起價在200以上,給直系親屬的晚輩,則一般都是一千以上。所以北方的小朋友來說,過年收到上萬塊錢的紅包一點都不會覺得奇怪,南方的朋友表示很想到北方去收紅包啊!
南方人的紅包數量多,但是金額顯然是縮水很多啦,一般都是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南方人過年發紅包又叫派利是,「利是」取其大吉大利、好運連年之意。而且一般是逢人就要發,比如鄰居,去同學家玩,遠房親戚,公司同事等,所以一般都是討個好彩頭為主。
其實紅包無論發多發少,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團聚,討個好彩頭,傳遞對於家人朋友的新春祝福才是最重要的。
05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湯圓、元宵相信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到底有什麼不同,其實湯圓和元宵正是南北方一個主要的差異。
在北方,有「滾」元宵一說,將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蘸水後在糯米粉中翻滾,「滾」元宵,寓意開年好兆頭!
南方則是「包」湯圓,就像包餃子似的,把餡包到皮裡。南方人吃的湯圓呢,餡料有葷有素,甚至還有水果餡,一般是煮熟了帶著湯喝。
到今天,市場上無論北方元宵還是南方湯圓,各式各樣應有盡有,你們更偏愛哪一種呢?
06「福祿」與「大吉」
葫蘆同「福祿」絕對是北方人過年的「寵兒」,冰糖葫蘆、西葫蘆水餃、黃金葫蘆包,因葫蘆寓意福氣,除了吃外,北方人也喜歡把玩和佩戴葫蘆擺件。 對於南方,尤其是廣東海南一帶,過年的時候,人們是要家裡擺上橘子,謂之「供橘」,因為「橘」與「吉」諧音,所以家家戶戶都會買盆橘,或是紮好的一束束的橘子,盆橘一般擺在客廳,有些人家還會在盆上貼上紅紙黑字的「吉」字,以期吉祥如意。
南方或者北方的小夥伴們是否get到了新的年俗知識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