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1:37:01 1
專利名稱:張力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機與入口活套之間的張力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 一種張力輥裝置,該張力輥裝置能夠為活套提供有效的後張力,並避免張 力發生波動。
背景技術:
根據熱鍍鋅生產工藝需求, 一般在焊機與入口活套之間安裝有一張力
輥裝置,請參閱圖l、圖2所示,傳統的張力輥裝置IO包括一對張力輥 11,其起到以下兩個作用 一是將帶鋼l從入口段拉出;二是為前面的入 口活套提供後張力,來確保熱鍍鋅機組能正常運行。該張力輥裝置10還包 括一對壓緊輥部件12,分別設於帶鋼l進入側的張力輥11的上方以及輸 出側的張力輥11的下方,以進入張力輥ll側上方的壓緊輥部件12為例, 該壓緊輥部件12包括壓緊輥121、橫梁122和氣缸123,壓緊輥121設於 橫梁122上,橫梁122 —端與張力輥11的支座立柱13相銷接,另一端與 氣缸123的活塞杆相連接,壓緊輥121 —端通過萬向接手124連接至電動 機125。當入口段帶鋼1需要穿帶或甩尾時,可通過氣缸123驅動使壓緊 輥121下壓至張力輥ll上,從而將帶鋼l夾緊固定。壓緊輥121從張力 輥11的正上方垂直下壓能夠對帶鋼l起到最大的壓緊力,然而,在實際使 用過程中,由於更換不同直徑的張力輥ll或張力輥ll磨損後,很難保證 包角不變的壓緊輥121能夠位於張力輥11的正上方,並且壓緊輥121為 單根,使得其壓下很難為入口活套提供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後張力,導致入 口活套的張力發生波動,嚴重時會使活套產生斷帶信號,引起機組停機, 造成經濟損失。並且壓緊輥121與電動機125的輸出軸通過萬向接手124 連接驅動,因此對壓緊輥121與電動機125輸出軸的同心度和水平度的調 整要求較高,使得調整作業費時費力。另外, 一對張力輥裝置需要的氣缸123數量較多且氣動控制迴路較複雜,製作和維修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無法保證最大的壓緊力、很難提供有效的 後張力、調整較為麻煩以及氣動部件多且成本高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 的是提供一種張力輥裝置,該張力輥裝置能夠獲得最大的壓緊力,為入口 活套提供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後張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該張力輥裝置包括支座、設於支座上的一對張力輥和壓緊輥部件,壓 緊輥部件設於帶鋼進入側的張力輥上方,所述的壓緊輥部件包括框架、氣 缸、擺動部件和壓緊輥,框架一端與支座銷接,另一端與氣缸連接,框架
底部設有連接塊;擺動部件設於框架底部並與連接塊相連接;兩個壓緊輥 分別設於擺動部件上,每個壓緊輥的一端均連接設有驅動部件。
所述的擺動部件包括擺動架、固定梁和壓緊輥座,擺動架上端也設有 連接塊,並通過銷軸與框架相應的連接塊相連接;固定梁固定設於擺動架 的下端,固定梁的下端呈"A"型槽結構;兩壓緊輥座分別設於"A"型槽 的兩側上。
所述的"A"型槽的夾角範圍為90。 ~155° 。 所述的兩壓緊輥分別設於相應的壓緊輥座上,每個壓緊輥的 一端連接 設有一齒輪盤。
所述的驅動部件包括電動機和減速箱,電動機輸出軸與減速箱相連, 減速箱輸出端上也連接設有一齒輪盤,並通過鏈條與相應的壓緊輥的齒輪 盤相連接。
所述的框架的一端連接設有連接臂,連接臂一端與支座相銷接,連接 臂上還設有防墜落的安全銷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張力輥裝置包括支座、設於支座上 的一對張力輥和壓緊輥部件,壓緊輥部件包括框架、氣缸、擺動部件和壓 緊輥,框架一端與支座銷接,另一端與氣缸連接,框架底部設有連接塊; 擺動部件設於框架底部並與連接塊相連接;兩個壓緊輥分別設於擺動部件
4上,每個壓緊輥的一端均連接設有驅動部件。該裝置通過氣缸驅動框架下 壓,使壓緊輥與張力輥壓緊,並通過擺動部件的擺動,使其中一壓緊輥與 張力輥垂直正壓,而另一壓緊輥作側壓輔助,從而獲得最大的壓緊力,為 入口活套提供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後張力,避免了張力發生波動以及產生斷 帶信號,保證了機組正常運行,提高了經濟效益。
圖l是傳統的張力輥裝置的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2是傳統的張力輥裝置的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張力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張力輥裝置的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張力輥裝置的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6是圖5中的A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請參閱圖3 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張力輥裝置20包括支座21、設於 支座23上的一對張力輥21和一壓緊輥部件22,該壓緊輥部件22設於帶 鋼l進入側的張力輥21上方,壓緊輥部件22包括框架222、氣缸223、 擺動部件224和壓緊輥221,框架222 —端連接設有連接臂225,連接臂 225 —端與支座21相銷接,在連接臂225上還設有安全銷孔226,在非生 產時,用於框架222的固定和防止墜落;框架222的另一端與氣缸223的 活塞杆相連接,通過氣缸223的驅動,可帶動框架222進行上下轉動;框 架222底部兩端分別設有連接塊227a,連接塊227a上開有銷軸孔。擺動 部件224設於框架222底部並與連接塊227a相連接,擺動部件224包括 擺動架2241、固定梁2242和壓緊輥座2243,擺動架2241上端也分別設 有帶銷軸孔的連接塊227b,並通過銷軸分別穿過銷軸孔,使擺動架2241 的連接塊227b與框架222相應的連接塊227a相連接,從而使擺動架2241 可進行自由偏轉擺動;固定梁2242固定設於擺動架2241的下端,固定梁2242的下端呈"A"型槽結構,"A"型槽的夾角的範圍為90。 ~155° ; 兩個壓緊輥座2243分別垂直設於"A"型槽的兩側上。兩個壓緊輥221分 別設於相應的壓緊輥座2243上,每個壓緊輥221的一端連接設有一齒輪 盤2211a,兩齒輪盤2211a呈對角設置,並且每個齒輪盤2211a均連接一 驅動部件。驅動部件包括電動機228和減速箱229,電動機228輸出軸與 減速箱229相連,減速箱229輸出端上也連接設有一齒輪盤2211,該齒 輪盤2211b大於壓緊輥221的齒輪盤2211a,並通過鏈條2212與相應的 壓緊輥221的齒輪盤2211a相連接。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在擺動架2241 兩側上分別固定有凸塊24,電動機228和減速箱229可分別固定設於相應 的凸塊24上。
使用時,通過氣缸223驅動框架222下壓,並使兩壓緊輥221與張力 輥21相接觸,並通過擺動架2241自動偏轉擺動來進行包角調整,使得其 中一個壓緊輥221(圖5中為右側壓緊輥)始終垂直正壓在張力輥21上方, 而另一壓緊輥221輔助壓在張力輥21的一側,從而大大提高了壓緊輥部 件22的壓緊力,在此同時,啟動電動機228,通過減速箱229的減速,使 壓緊輥221作與張力輥21相反方向的轉動,為入口活套提供正常運行所 需要的後張力,避免了張力發生波動以及產生斷帶信號,保證了整個機組 的正常運行,提高了經濟效益;通過減速箱229可控制壓緊輥221的轉速, 並通過鏈條2212傳動,還省卻了壓緊輥221與電動機228輸出軸之間諸 如同心度和水平度等煩瑣的調整操作,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另外,該張 力輥裝置20僅釆用了一個壓緊輥部件22,與傳統的相比,減少了一半的 氣缸223以及氣動控制迴路的使用量,節省了製作和維修成本,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 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 實質精神範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 權利要求書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張力輥裝置,該裝置包括支座、設於支座上的一對張力輥和壓緊輥部件,壓緊輥部件設於帶鋼進入側的張力輥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緊輥部件包括框架、氣缸、擺動部件和壓緊輥,框架一端與支座銷接,另一端與氣缸連接,框架底部設有連接塊;擺動部件設於框架底部並與連接塊相連接;兩個壓緊輥分別設於擺動部件上,每個壓緊輥的一端均連接設有驅動部件。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張力輥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擺動部件包括擺動架、固定梁和壓緊輥座,擺動架上端也設有連接塊,並通過銷軸與框架相應的連接塊相連接;固定梁固定設於擺動架 的下端,固定梁的下端呈"A"型槽結構;兩壓緊輥座分別設於"A"型槽 的兩側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張力輥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A"型槽的夾角範圍為90。 ~155° 。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張力輥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兩壓緊輥分別設於相應的壓緊輥座上,每個壓緊輥的一端連接設有一齒輪盤。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張力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驅動部件包括電動機和減速箱,電動機輸出軸與減速箱相連, 減速箱輸出端上也連接設有一齒輪盤,並通過鏈條與相應的壓緊輥的齒輪 盤相連接。
6.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張力輥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框架的一端連接設有連接臂,連接臂一端與支座相銷接,連接臂上還設有防墜落的安全銷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張力輥裝置,該裝置包括支座、設於支座上的一對張力輥和壓緊輥部件,壓緊輥部件包括框架、氣缸、擺動部件和壓緊輥,框架一端與支座銷接,另一端與氣缸連接,框架底部設有連接塊;擺動部件設於框架底部並與連接塊相連接;兩個壓緊輥分別設於擺動部件上,每個壓緊輥的一端均連接設有驅動部件。該裝置通過氣缸驅動框架下壓,使壓緊輥與張力輥壓緊,並通過擺動部件的擺動,使其中一壓緊輥與張力輥垂直正壓,而另一壓緊輥作側壓輔助,從而獲得最大的壓緊力,為入口活套提供正常運行所需要的後張力,避免了張力發生波動以及產生斷帶信號,保證了機組正常運行,提高了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21B1/24GK201346554SQ20092006687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4日
發明者張兆偉, 勁 王, 程傳山, 高玉強, 龔建平 申請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