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滅亡後為什麼沒有南周和北周(后稷棄建立周族)
2023-05-29 19:40:15 1
周朝是一個將近八百年歷史的王朝,從周武王滅紂,到東西二周兩個公國被秦國所滅,周朝走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進程。而周朝始於周族這個部族,從一個部族發展為一個王朝,其實經歷了更加漫長的歷史。只不過在沒有年限記載的那個歷史中,周族的整個發展史,卻只是簡單粗略存在於史籍之中。
而最早關於周族的起源,要追述到上古堯舜禹,甚至更早的黃帝和帝嚳時期。周族的始祖棄,在堯舜禹時期,善於耕作,而其的封號正是后稷。周族也正起源於后稷,這距先秦時代也還得有幾千年的歷史呢吧?當然也有人說,后稷的存在就是一個傳說,因為很多史籍的記載也是模稜兩可,後世在考究時,也會遇到很大困難。
(周朝旗幟畫像)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周族是從黃帝和炎帝的炎黃部落分出的一個支脈,而周族從始祖后稷到古公亶父到文王、武王,都屬於黃帝軒轅氏的後裔。其實自軒轅氏起,到大秦王朝歷代帝王,但凡通過史料考究,其始祖多是起源於軒轅黃帝,這當然也包括周族始祖后稷棄。這篇文章,咱們就從周族始祖后稷入手,探析周朝的歷史發展進程。
前言周族始祖后稷本名棄,就是因為他曾經被母親拋棄過,也是一個身世很可憐的人。或許是老天的眷顧吧!后稷後來又被他的母親給撿了回來,撫養長大,否則,可能也就沒有後來的周族了。而史料中關於后稷的記載,多少有些神話色彩,因為上古時期無文字記載歷史可供考究,咱們也就只能姑且聽之了。
(周族始祖后稷畫像)
《史記·周本紀》記載:"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
好像后稷天生就懂得種植糧食,確實把后稷神化了。但是在上古時期懂得耕作,后稷確實很了不起的。也正因為他有這方面的才能,而天下又缺乏他這樣的人才,后稷才會被堯帝重用。至於以後大禹治水,后稷身為農師,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畢竟天下人治水也要吃飯,既然吃飯,也就離不開后稷。
而后稷教給百姓耕作,在筆者看來,功勞應不次於大禹治水。畢竟上古時期,人們過著的更是一種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生活。后稷的出現,或許也正是農業的起源。而天下以農耕為要,百姓也就不必為了獲得一口食物,去山林中採野果,或者是與猛獸搏鬥了。
(后稷畫像)
而后稷有這樣的功勞,自然也就代表著周族的興起。為了獎勵后稷的功勞,堯帝也將后稷封為諸侯。后稷的後人不斷發展農耕,同時也在壯大周族的實力,終有一天,周族也將開創一個王朝。咱們就從周族始祖后稷入手,探析周朝的歷史發展進程吧!
第1, 季歷當國,周族興在姬昌周族起源於后稷棄,但是真正形成規模,卻是在棄的後人古公亶父。古公亶父乃是後來的周文王姬昌的爺爺,季歷的父親。本來季歷還有兩個哥哥太伯和虞仲,只因季歷生下姬昌,而古公亶父更看好姬昌,太伯和虞仲這才離開周族,讓三弟季歷即位,以便日後,將王位傳給姬昌。
(周文王姬昌畫像)
《三家注史記》記載:"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脩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可見季歷和姬昌都是有名的賢者,作為后稷棄的後人,季歷和姬昌都力圖恢復后稷時的的德政。而事實也證明,季歷和姬昌確實做到了,尤其是文王姬昌,他的德行不比先祖后稷差,可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當初選擇姬昌作為最終王位繼承人,是沒有錯的。只是往往人太有德行,容易遭受小人陷害。
大家都知道,文王姬昌曾經被紂王囚禁在羑裡,只因紂王看到周族的強大,害怕威脅到自己的統治。而奸臣崇侯虎又陷害姬昌,這也才有了姬昌在羑裡的牢獄之災。好在,後來紂王因為貪圖西周的美女和名馬,又把姬昌給放了。而這無異於放虎歸山,周族和商朝的矛盾也就此進一步加深。
(文王求賢畫像)
姬昌回到西周后,積極發展西周的實力,為了之前囚禁羑裡的恥辱,先發兵剿滅了崇侯虎,隨後更為伐紂做準備。其實此時周族的實力已經超過商紂,只不過礙於君臣名分,姬昌沒有急於發兵攻商,就過世了。而在文王姬昌死後,武王姬發即位,這時也就開始攻打商朝了!
第二,武王滅紂,西周立國武王伐紂,是我們大家都很熟知的故事。而武王滅紂,也正代表著一個新的西周王朝的開始。可讓人很難想像的是,商朝本來也是一個很強大的王朝,可怎麼就那麼輕易被周武王給滅了呢?其實,這並不是說明西周多強大,而是商朝紂王太過昏庸了,信任奸臣,誅殺忠良,自己把江山給敗了。
(周武王姬發畫像)
《史記·周本紀》記載:"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幹,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餎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
比幹、箕子都是紂王的忠臣,紂王自己把自己的忠臣殺了,這不就是自毀長城嗎?還有紂王的德行,居天子之位,可是德不配位,臣民誰又會擁戴他呢?可以這麼說,周武王滅紂成功,是勝在德上。當然,根據正史記載,確實把周武王寫得品德十分高尚,而紂王成了一個昏君。
(西周地圖)
不過,筆者卻又反過來推斷當時的歷史,一般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假如啊,武王伐紂,敗的卻是武王,那么正史中又該如何記載紂王和武王呢?筆者認為,紂王或許有些昏庸,但是卻不一定如正史中記載的那樣不堪。而武王或許更被神化了吧!但是,武王確實開創了西周的天下!
第三,逐鹿天下,東周勢微武王雖說開創了西周王朝,西周持續了差不多有三百多年,直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才把西周逼上了絕路。而周平王為了躲避犬戎,把都城遷到了洛邑,從此,周朝又進入了東周時期。其實,此時,周天子的威望和實力已經減弱了很多,對諸侯也不太具備約束力了。
(周平王畫像)
《三家注史記》記載:"平王立,東遷於雒邑,闢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並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可見此時的周朝何等不易,但是作為西周王朝的延續,東周王朝名義上還是天下的主宰,只不過周天子的權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比如周桓王和鄭莊公曾經有矛盾,結果到了出現戰爭的地步,周桓公在交戰過程中,居然被鄭莊公的部下射傷,以致造成周天子的權威再度削弱。
(東周春秋列國地圖)
不得不說,這對曾經不可一世的周天子而言,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而周天子的權力削弱,取代周天子權力的自然也就是諸侯中的強國了。比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都是周天子權力削弱後,諸侯隨之崛起,然後就是兼併戰爭,小的諸侯國被吞併,大的諸侯國試圖稱霸。而到了東周末年,天下也就秦國一家勢力最強了。
而隨著秦國勢力的變強,東周王朝也才真正走到了末路。秦國想要吞併天下,自然也不會放過周朝。東周王朝到周赧王時,分成了西周和東周兩個公國,最終都被秦國消滅。直到此時,持續了差不多八百年的周朝終於滅亡。
總結(周朝部分地圖)
從后稷棄建立周族,到武王伐紂建立西周王朝,到周平王為躲避犬戎東遷國都建立東周,最後到周赧王時,分出來的東周公國和西周公國被秦國吞併,周朝走過了差不多八百年的歷史。在我國歷史上,似乎還沒有哪個王朝持續了這麼長的歷史,可見,周朝開闢了時間的先河。
而在周朝歷代君王中,筆者比較佩服的有周族始祖后稷,他擅於耕種,身為農師,功勞不次於大禹治水;古公亶父,是他慧眼識珠,將周族的權力先傳給三子季歷,最終交到了文王姬昌的手中;周文王姬昌,雖然被紂王囚禁在羑裡,但是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志向,在獲救之後,更大力發展壯大周族實力。
正因為周族乃至後來的周朝歷代君王不懈努力,才最終將天下掌握在手中。而周朝的歷史,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時間最長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漫長、曲折,但是又豐富多彩,可見我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作為後世子孫,多讀讀歷史,多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不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嗎?
參考資料:《史記·周本紀》、《三家注史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