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9:50:21 1
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包括夾持裝置和釋放裝置,夾持裝置包括夾持臂、小鋼套、塑料傳動軸和塑料定位套;塑料定位套的前端與小鋼套的後端對接固定,塑料定位套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塑料定位套內對應倒扣的位置形成避空腔;釋放裝置包括拉軸和大鋼套,大鋼套前端的內壁設有與倒扣形狀大小相適應的限位腔,拉軸可前後移動地穿設在大鋼套中,拉軸的前端設有螺柱,該螺柱與塑料傳動軸後端的螺孔相連接。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有效的解決了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不易分離的問題;另一方面降低了製造成本;再一方面防止了夾持臂夾住組織後易鬆懈的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產品,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到一種生物組織結紮用夾具。
【背景技術】
[0002]在醫療手術中,用於夾住組織的夾具最開始使用的是銀夾,目前銀夾正逐步由鈦夾代替。鈦夾由夾持裝置和釋放裝置兩大部分構成,在手術過程中夾持裝置夾住組織後與釋放裝置分離,但存在以下問題:
[0003]I)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不易分離;
[0004]2)結構複雜製作成本較高;
[0005]3)夾持臂夾住組織後易鬆懈。
[0006]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於開發一種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易分離的鈦夾。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有鑑於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易分離的鈦夾。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包括夾持裝置和釋放裝置,夾持裝置包括夾持臂、小鋼套、塑料傳動軸和塑料定位套;
[0009]塑料定位套的前端與小鋼套的後端對接固定,塑料定位套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塑料定位套內對應倒扣的位置形成避空腔;
[0010]在塑料定位套內穿設塑料傳動軸,塑料傳動軸的前端安裝夾持臂,塑料傳動軸的後端開設有螺孔,
[0011]釋放裝置包括拉軸和大鋼套,大鋼套前端的內壁設有與倒扣形狀大小相適應的限位腔,拉軸可前後移動地穿設在大鋼套中,拉軸的前端設有與螺孔相配合的螺柱,所述螺柱伸入螺孔中,兩者螺紋配合。
[0012]採用以上技術方案,首先將拉軸向前推動,直至設置在拉軸前端的螺柱伸出大鋼套的內腔,將螺柱與螺孔對齊,旋轉拉軸使螺柱旋入塑料傳動軸後端的螺孔中,從而使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連接在一起。
[0013]隨後將夾持裝置向大鋼套內的空腔推動,並同時按壓倒扣,使倒扣從大鋼套的前端埠進入到限位腔中,當夾持臂移動到小鋼套前端的埠位置時,繼續拉動拉軸,使塑料傳動軸繼續向後移動,由於小鋼套前端埠的限制,從而使夾持臂閉合。
[0014]待夾持臂閉合後,利用此狀態將鈦夾送入內鏡鉗道內,隨後向前推動拉軸,使夾持臂打開,再將夾持臂移動到人體組織上,此時再拉動拉軸,當夾持臂移動到小鋼套前端的埠位置時,由於小鋼套前端埠的限制,夾持臂慢慢閉合,同時開始夾持住人體組織。
[0015]待夾持臂夾持住人體組織後,將拉軸繼續向後拉動,直至夾持臂上的倒刺被拉入塑料定位套的內孔中,此時利用大鋼套的內橢圓將塑料定位套和塑料傳動軸定位止轉後,向反方向慢慢旋轉拉軸,使螺柱從螺孔內退出來,從使實現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分離。
[0016]為了避免小鋼套發生摩擦損壞,本實用新型中的小鋼套採用不鏽鋼材質製成。
[0017]為了使鈦夾在夾住組織後不易自動鬆懈,夾持臂的外壁一體形成有倒刺。
[0018]為了便於止轉,塑料定位套外壁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內壁的橫截面也為橢圓形。
[0019]為了便於止轉,大鋼套外壁的橫截面為圓形,內壁的橫截面為橢圓形。
[0020]為了便於止轉,塑料傳動軸前段的外輪廓為橢圓形,塑料傳動軸後段的外輪廓為圓形。
[002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I)有效的解決了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不易分離的問題;
[0023]2)降低了製造成本;
[0024]3)防止了夾持臂夾住組織後易鬆懈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0027]圖3是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通過螺孔和螺柱連接的示意圖;
[0028]圖4是夾持裝置進入大鋼套內腔的示意圖;
[0029]圖5是將易脫離的鈦夾結構送入人體內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是夾持臂打開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7是夾持人體組織後的示意圖;
[0032]圖8是夾持裝置與釋放裝置分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34]如圖1-圖8所示,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包括夾持裝置20和釋放裝置30兩大部份。其中,夾持裝置20包括夾持臂1、小鋼套2、塑料傳動軸5和塑料定位套8。塑料定位套8採用韌性較高的醫用塑料製成,塑料定位套8外壁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內壁的橫截面也為橢圓形。塑料定位套8的前端與小鋼套2的後端對接固定,小鋼套2為不鏽鋼材質製成,塑料定位套8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兩個相互對稱的倒扣8a,塑料定位套8內對應倒扣8a的位置形成避空腔8b。在塑料定位套8內穿設塑料傳動軸5,塑料傳動軸5採用韌性較高的醫用塑料製成,塑料傳動軸5前段的外輪廓為橢圓形,塑料傳動軸5後段的外輪廓為圓形。在塑料傳動軸5的前端安裝夾持臂1,夾持臂I的外壁一體形成有倒刺14,塑料傳動軸5的後端開設有螺孔6。螺孔6的中心線與塑料傳動軸5的軸心線在一條直線上。
[0035]釋放裝置30包括拉軸10和大鋼套12,大鋼套12外壁的橫截面為圓形,內壁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在大鋼套12前端的內壁設有與倒扣8a形狀大小相適應的限位腔12a,拉軸10可前後移動地穿設在大鋼套12中,拉軸10的前端一體形成有螺柱9。螺柱9與螺孔6相配合,螺柱9能夠伸入螺孔6中,將拉軸10和塑料傳動軸5連接在一起。該螺柱採用不鏽鋼材質製成。
[003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7]首先將拉軸10向前推動,直至設置在拉軸10前端的螺柱9伸出大鋼套12的內腔,將螺柱9與螺孔6對齊,旋轉拉軸10使螺柱9旋入塑料傳動軸5後端的螺孔6中,從而使夾持裝置20與釋放裝置30連接在一起。
[0038]隨後將夾持裝置20向大鋼套12內的空腔推動,並同時按壓兩個倒扣8a,使倒扣8a從大鋼套12的前端埠進入到限位腔12a中,當夾持臂I移動到小鋼套2前端的埠位置時,繼續拉動拉軸10,使塑料傳動軸5繼續向後移動,由於小鋼套2前端的埠的限制,從而使夾持臂I閉合。
[0039]待夾持臂I閉合後,利用此狀態將鈦夾送入內鏡鉗道內,隨後向前推動拉軸10,使夾持臂I打開,再將夾持臂I移動到人體組織上,此時再拉動拉軸10,當夾持臂I移動到小鋼套2前端的埠位置時,由於小鋼套2前端埠的限制,夾持臂I慢慢閉合,同時開始夾持住人體組織。
[0040]待夾持臂I夾持住人體組織後,將拉軸10繼續向後拉動,直至夾持臂I上的倒刺14被拉入塑料定位套8的內孔中,此時利用大鋼套12的內橢圓將塑料定位套8和塑料傳動軸5定位止轉後,向反方向慢慢旋轉拉軸10,使螺柱9從螺孔6內退出來,從而實現夾持裝置20與釋放裝置30分離。
[0041]在夾持臂I被拉入定位套8的內孔後,夾持臂I的倒刺14利用定位套8的內壁將其鈦夾固定,使鈦夾在夾住組織後不易自動鬆懈。
[0042]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包括夾持裝置(20)和釋放裝置(30),其特徵是:所述夾持裝置(20)包括夾持臂(I)、小鋼套(2)、塑料傳動軸(5)和塑料定位套(8); 所述塑料定位套(8)的前端與小鋼套(2)的後端對接固定,塑料定位套(8)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8a),塑料定位套(8)內對應倒扣(8a)的位置形成避空腔(Sb); 在所述塑料定位套(8)內穿設塑料傳動軸(5),塑料傳動軸(5)的前端安裝夾持臂(I),塑料傳動軸(5)的後端開設有螺孔(6), 所述釋放裝置(30)包括拉軸(10)和大鋼套(12),所述大鋼套(12)前端的內壁設有與所述倒扣(8a)形狀大小相適應的限位腔(12a),所述拉軸(10)可前後移動地穿設在所述大鋼套(12)中,拉軸(10)的前端設有與螺孔(6)相配合的螺柱(9),所述螺柱(9)伸入螺孔(6)中,兩者螺紋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小鋼套(2)採用不鏽鋼材質製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夾持臂(I)的外壁一體形成有倒刺(14)。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塑料定位套(8)外壁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內壁的橫截面也為橢圓形。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大鋼套(12)外壁的橫截面為圓形,內壁的橫截面為橢圓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脫離的鈦夾結構,其特徵是:所述塑料傳動軸(5)前段的外輪廓為橢圓形,塑料傳動軸(5)後段的外輪廓為圓形。
【文檔編號】A61B17/08GK204016391SQ201420459372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4日
【發明者】陽俊, 李志軍 申請人: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