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9:15:51 2
專利名稱: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及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肥的增效方法及其裝置。
在現代化農業生產中,化肥佔有重要位置。科學施用化肥對提高作物產量效果顯著。聯合國糧農組織1950-1970年,二十年統計資料表明世界糧食增產一倍,提高單產的作用佔78%,而在提高單產的作用中化肥佔40-70%。建國以來,特別是1977年以後,我國化肥用量大幅度增長,以1986年為例,該年全國施用化肥1900萬噸用於糧食作物上,增產糧食1,1億噸,相當於全國糧食總產量的32%。據近年統計資料表明,我國農業生產中,化肥所佔比例正逐步增加。氮素佔70-75%,磷素佔60-65%,鉀素佔10%。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提高化肥的有效性,目前只是根據耕地土壤虧缺的營養元素及作物品種需肥不同,來進行合理施肥。此外,目前增強化肥肥效的手段只有化學手段,到現在也只有氮肥增效劑(國外稱作硝化抑制劑)一種。這種增效劑多數是有機化合物,也有一些是無機化合物。它與化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後施用,能抑制土壤中硝化細菌對銨態氮的硝化作用,因而減少氮肥的淋失及脫氮作用,延長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增效劑的效果,若施用得當,雖能對水稻、小麥、玉米、高梁、棉花等作物,有增產效果。但它的效果不穩定,它會因施用的作物、土壤等條件不同,而有較大差異,用於豆科作物還會有減產現象。此外,現有的化肥化學增效手段局限性大,只適用於氮肥,對其它化肥則還無化學增效劑出世。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增效效果穩定,對各種化肥均適用的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及其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其特徵在於對化肥通以高壓電進行高壓處理,其高壓電的電壓值不低於5KV,通電處理時間不少於1分鐘。一種化肥的電子增效裝置,它包括有高壓電源(1)和高壓輸出電纜(2),其特徵在於高壓電源(1)通過高壓輸出電纜(2)至少接有一對電極(3)、(4),所要被處理的化肥(5)置於電極(3)、(4)之間,且它至少要與其中一個電極通過耐高壓絕緣層(6)隔開。
本發明首次採用了物理化學的電子增效技術,它能使化肥分子極化並帶電荷,故對作物和土壤的吸附力大大增強,可有效減少化肥的淋失和流失,化肥利用率和肥效大大提高,能促進作物生長,增強作物抵抗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能力。並能減少化肥對環境和水源的汙染,具有十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本發明方法新穎簡便,裝置結構簡單,操作容易,適用於各種化學肥料(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以及二元、三元、多元複合肥料)的加工處理,化肥增效效果穩定,對各種作物品種和各種土壤條件均能適用,可使農作物增產20%左右。
圖1是本發明的平板電極式電子增效裝置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線電極式電子增效裝置示意圖。
本發明方法中,對化肥的高壓處理可以平板電極形式進行,其平板電極間的距離為2-40cm,所施加的高壓電範圍為5KV-100KV,通電時間亦不少於1分鐘。對化肥的高壓處理也可以線電極形式進行,其線電極的作用半徑不大於1m。在以平板電極形式處理中,其平板電極間的距離最佳為10-30cm,對化肥所施加的高壓電最佳範圍為25-50KV,通電作用時間最佳為10-20分鐘。在以線電極形式處理中,線電極的高壓作用半徑最好為30-50cm,對化肥所施加的高壓電最佳範圍為30-35KV,通電處理時間最佳為5-15分鐘。本發明的增效裝置如
圖1、2,其中電極(3)、(4)可以是平板電極,此時電極(3)通過高壓輸出電纜(2)接高壓電源(1)的輸出,電極(4)接地,化肥(5)直接置於電極(4)上,它通過耐高壓空氣絕緣層(6)與電極(3)隔開,兩平板電極(3)、(4)之間距離以化肥(5)能獲得有效處理為宜。電極(3)、(4)也可為線電極結構,即電極(3)為一根金屬線電極,它與高壓電源(1)的高壓輸出電纜(2)相連,電極(4)為平板狀電極並接地,也可直接利用大地作為電極(4),在電極(4)上設有耐高壓材料絕緣層(6),化肥(5)置於耐高壓材料絕緣層(6)上,且金屬線電極(3)插入化肥(5)中,插入深度應以電極(3)插入後化肥(5)與絕緣層(6)間的所剩高度小於電極(3)的作用半徑為宜。化肥(5)也可通過上、下絕緣層(6)均與電極(3)、(4)隔開,處理效果不變。
實施例1(以平板電極為例)將整麻袋化肥(5)平攤在電極(3)、(4)之間,被處理的化肥(5)可以是一袋,也可是多袋,以平板電極(3)、(4)的面積而定。平板電極(3)、(4)可以是一組,也可是多組,以處理量的多少而定。化肥(5)也可是散裝處理,將它們平鋪在電極(4)上。電極板(3)、(4)之間的距離可取定為25cm,電極(3)接50KV的高壓電源。當高壓電源(1)通過高壓輸出電纜(2)將高壓送到電極(3)上時,在電極(3)、(4)之間形成高壓電場,故將化肥分子極化帶電荷,對化肥的高壓通電處理時間可為15分鐘。處理結束後即可將各麻袋化肥取出,該高壓處理過的化肥可直接施用,也可存放一段時間後施用,效果不變。因為化肥是絕緣物質,其分子極化帶電荷後,可保持相當一段時間。因此化肥施用後,因其分子極化帶電荷而對作物和土壤的吸附力大大增強,有效減少了化肥的淋失和流失,肥效大大提高,同時由於化肥的吸附力增強,也減少了化肥對環境和水源的汙染,給社會帶來福音。
實施例2(以線電極為例)高壓電源(1)通過高壓輸出電纜(2)向金屬線電極(3)通以35KV的高壓電,金屬線電極(3)可採用合金材料製成,使其具有很好的強度和韌性。金屬線電極(3)可以是一根,也可是多根,它們並接一起共用一個高壓電源。電極(4)可利用大地,在大地電極(4)上設有耐高壓材料絕緣層(6),該耐高壓絕緣材料可為聚四氟乙烯或有機玻璃等材料,也可是兩種或多種耐高壓絕緣材料組成的複合絕緣層(6),絕緣性能良好。化肥(5)可以整麻袋不拆封處理,也可是散裝處理。若整麻袋處理,化肥(5)可重疊整齊堆放在絕緣層(6)上,堆積高度與線電極(3)的長度相對應。通常為便於操作,取線電極(3)的長度為1a左右,此時可將四袋化肥(5)堆在一起,將線電極(3)依次穿入四麻袋化肥(5)中,則當線電極(3)通以35KV的高壓電時,四袋化肥(5)的分子同時被極化帶電荷,通電處理時間可為10分鐘。處理結束即可取出使用。若化肥(5)是以散裝形式直接處理,則化肥(5)的散裝堆範圍以線電極(3)的作用半徑為準。
線電板結構的處理方案與平板電極結構的處理方案相比,其處理化肥量更大,時間更短,勞動強度更低,效果更好。
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不僅適用於各種化學肥料的處理,也同樣適用於各種農作物種子的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其特徵在於對化肥通以高壓電進行高壓處理,其高壓電的電壓值不低於5KV,通電處理時間不少於1分鐘。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其特徵在於對化肥的高壓處理可以平板電極形式進行,其平板電極間的距離為2-40cm,所施加的高壓電範圍為5KV-100KV,通電時間亦不少於1分鐘。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其特徵在於對化肥的高壓處理也可以線電極形式進行,其線電極的作用半徑不大於4a。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其特徵在於在以平板電極形式處理中,其平板電極間的距離最佳為10-30cm,對化肥所施加的高壓電最佳範圍為25-50KV,通電作用時間最佳為10-20分鐘。
5.按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化肥的電子增效方法,其特徵在於在線電極形式處理中,線電極的高壓作用半徑最好為30-50cm,對化肥所施加的高壓電最佳範圍為30-35KV,通電處理時間最佳為5-15分鐘。
6.一種化肥的電子增效裝置,它包括有高壓電源(1)和高壓輸出電纜(2),其特徵在於高壓電源(1)通過高壓輸出電纜(2)至少接有一對電極(3)、(4),所要被處理的化肥(5)置於電極(3)、(4)之間,且它至少要與其中一個電極通過耐高壓絕緣層(6)隔開。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化肥的電子增效裝置,其特徵在於電極(3)、(4)可以是平板電極,此時電極(3)通過高壓輸出電纜(2)接高壓電源(1)的輸出,電極(4)接地,化肥(5)直接置於電極(4)上,它通過耐高壓空氣絕緣層(6)與電極(3)隔開,兩平板電極(3)、(4)之間距離以化肥(5)能獲得有效處理為宜。
8.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化肥的電子增效裝置,其特徵在於電極(3)、(4)也可為線電極結構,即電極(3)為一根金屬線電極,它與高壓電源(1)的高壓輸出電纜(2)相連,電極(4)為平板狀電極並接地,也可直接利用大地作為電極(4),在電極(4)上設有耐高壓材料絕緣層(6),化肥(5)置於耐高壓材料絕緣層(6)上,且金屬線電極(3)插入化肥(5)中,插入深度應以電極(3)插入後化肥(5)與絕緣層(6)間的所剩高度小於電極(3)的作用半徑為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化肥的增效方法及其裝置,它對化肥通以不低於5kV的高壓電進行高壓處理,通電處理時間不少於1分鐘。其裝置由高壓電源、高壓輸出電纜和至少一對的電極組成,所要處理的化肥置於電極之間,且化肥至少要與其中一個電極通過耐高壓絕緣層隔開。
文檔編號C05G1/00GK1158327SQ96116828
公開日1997年9月3日 申請日期1996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1996年1月31日
發明者黎先棟 申請人:黎先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