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板紙張絲網印刷時在印刷過程中防龜紋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30 03:40:31 1

本發明涉及平板紙張印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平板紙張絲網印刷時在印刷過程中防龜紋的方法。
背景技術:
印刷中的網點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但是有一種網點在一定的角度下卻能顯示比較明顯的幹擾圖紋,表現呈帶狀,網格狀,雲霧狀,龜殼狀等形式,俗稱撞網(或龜紋)。龜紋有可能在部分網點分布較多的局部顯示,也可能鋪滿整個圖紋。
印刷中經常會遇到撞網問題,表現在產品上呈現印跡波紋狀、鋸齒狀、斷續不連慣狀,破壞了印刷品的外觀完整性,無法呈現精美印刷效果來滿足客戶需求。
目前,減少龜紋最常見的辦法是重新製版。但是,重新製版耗時較長,成本高,也增加了人力成本和印刷設備損耗,影響產品的交貨時間也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
現有絲網印刷中,70%的龜紋是網版的原因,15%~20%是刮刀的硬度、型號、壓力不配合所導致的。網版的製作較為費事,如果不配合適當的刮刀和壓力,有效的網版印刷時也會出現龜紋。如果沒有選擇合適的刮刀硬度和印刷壓力,反而認為網版設置不合適,會導致費工費時。
刮刀通常採用聚氨酯材料,採用肖氏硬度計測量刮刀的軟硬度,絲網印刷一般在55-90hsa。55-65hsa為低硬度,56-75hsa為中等硬度,高於75hsa為高硬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平板紙張絲網印刷時在印刷過程中防龜紋的方法。
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平板紙張絲網印刷時在印刷過程中防龜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印刷需求,選擇合適粘度的油墨;
(2)根據網版的材質、平整度選擇硬度、刀頭合適的刮刀;
(3)選擇刮刀壓力與設備運行氣壓均為5-10bar,試刮一次,根據刮刀與油墨形成的印跡情況,兩邊均勻調整刮刀壓力,直至滿足印刷需求;
(4)選擇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為55°-85°,進行印刷;
(5)印刷過程中通過檢查網版上的印跡檢測印刷故障,如果發現明顯的與網版刮刀運行方向一致的線狀印跡,則說明有故障,進行故障排除。
(6)印刷操作完成後,仔細觀察油墨的流平過程及流平時間,根據印刷結果通過調整油墨粘度控制流平時間,優化印刷效果。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2)中所述硬度、刀頭合適的刮刀的選擇原則為:在保證基本印刷需求的前提下儘可能地提高對網版的適應性與耐印率,降低刮刀成本。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2)中所述硬度、刀頭合適的刮刀優選為75hsa的方頭刮刀。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3)中所述刮刀壓力與設備運行氣壓的選擇原則為:在滿足印刷要求的情況下,儘量使用最小的印刷壓力。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3)中所述刮刀壓力與設備運行氣壓優選為6-8bar。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4)中所述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與下墨量的關係為:角度越大,下墨量越小,角度越小,下墨量越大;選擇的原則為:在滿足印刷要求的情況下,儘量使用最小的下墨量,即儘量選擇最大的角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4)中所述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優選為7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5)中所述故障排除的過程為:首先,需查看網版是否抽絲受損,如有則進行修復;再查看油墨裡是否有渣點,如有則除去渣點;接著用手指檢查刮刀邊緣平整情況,是否有缺損,如有則重新研磨刮刀皮,消除刮刀皮上的缺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6)中所述油墨粘度主要指油墨的幹稀程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6)中所述流平時間是指油墨轉移至承印物後到乾燥固化前的這段時間,也指油墨轉移至承印物後的自行流動時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本發明步驟(6)中所述調整油墨粘度控制流平時間的原則為:按比例在原墨中添加配套的稀釋劑等輔料調整油墨粘度,粘度稠的油墨流平時間長,粘度稀的油墨流平時間短,油墨粘度既要滿足印刷效果,又要滿足生產需求;流平時間過短會導致印刷表面不光滑,線條邊緣鋸齒狀、斷續不連慣狀等問題;流平時間過長會導致細小線條的缺失,圖文模糊不清,線條間隙寬度變窄等問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綜合考慮了刮刀、印刷壓力、下墨量等參數對龜紋產生的影響,並從刮刀硬度、刀頭的選取,印刷壓力、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的選擇等方面出發,提出了減少龜紋的全套方案,降低了印刷成本,提高了印刷的效果,大幅降低了絲網印刷中出現龜紋的可能性;從各種硬度、刀頭的刮刀中優選出的75hsa方頭刮刀硬度適中,兩邊刃口都能用,研磨方便,刮刀使用壽命較長,幾乎能夠適應所有的網版;從大量的實驗參數中優選出6-8bar的印刷壓力與70°的相交角度,既減少了龜紋的形成因素,又能增加網版的使用壽命,提高生產作業效率,降低油墨使用成本;同時,設計出一套通過觀察網版上的印跡檢測印刷故障,並從網版是否抽絲受損,油墨裡是否有渣點,刮刀是否有缺損三方面進行故障排除,保障了印刷的有效進行。從油墨粘度、流平時間方面進一步優化印刷效果,降低出現龜紋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步驟(5)中故障檢測與排除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僅限於此。
實施例1
首先,根據印刷需求,選擇合適粘度的油墨;根據網版的材質、平整度選擇75hsa的方頭刮刀;接著,選擇刮刀壓力與設備運行氣壓均為5bar,試刮一次,根據刮刀與油墨形成的印跡情況,兩邊均勻調整刮刀壓力7.5bar,滿足印刷需求;再選擇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為55°,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觀察到網版上明顯的與網版刮刀運行方向一致的線狀印跡,查看網版,發現未抽絲受損,再查看油墨,發現裡面無渣點,接著用手指檢查刮刀邊緣平整情況,發現有缺損,重新研磨刮刀皮,消除刮刀皮上的缺痕後繼續進行印刷;印刷操作完成後,仔細觀察油墨的流平過程及流平時間,根據印刷結果通過調整油墨粘度控制流平時間,優化印刷效果。
實施例2
首先,根據印刷需求,選擇合適粘度的油墨;根據網版的材質、平整度選擇75hsa的方頭刮刀;接著,選擇刮刀壓力與設備運行氣壓均為10bar,試刮一次,根據刮刀與油墨形成的印跡情況,兩邊均勻調整刮刀壓力7.6bar,滿足印刷需求;再選擇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為85°,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觀察到網版上明顯的與網版刮刀運行方向一致的線狀印跡,查看網版,發現未抽絲受損,再查看油墨,發現裡面無渣點,接著用手指檢查刮刀邊緣平整情況,發現有缺損,重新研磨刮刀皮,消除刮刀皮上的缺痕後繼續進行印刷;印刷操作完成後,仔細觀察油墨的流平過程及流平時間,根據印刷結果通過調整油墨粘度控制流平時間,優化印刷效果。
實施例3
首先,根據印刷需求,選擇合適粘度的油墨;根據網版的材質、平整度選擇75hsa的方頭刮刀;接著,選擇刮刀壓力與設備運行氣壓均為7.5bar,試刮一次,根據刮刀與油墨形成的印跡情況,兩邊均勻調整刮刀壓力8bar,滿足印刷需求;再選擇刮刀與網版的相交角度為70°,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觀察到網版上明顯的與網版刮刀運行方向一致的線狀印跡,查看網版,發現未抽絲受損,再查看油墨,發現裡面無渣點,接著用手指檢查刮刀邊緣平整情況,發現有缺損,重新研磨刮刀皮,消除刮刀皮上的缺痕後繼續進行印刷;印刷操作完成後,仔細觀察油墨的流平過程及流平時間,根據印刷結果通過調整油墨粘度控制流平時間,優化印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