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攝像頭轉軸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13:23:01
專利名稱:一種攝像頭轉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戶終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攝像頭轉軸。
背景技術:
目前應用的許多計算機、手機等用戶終端上都配置有攝像頭,該攝像頭在用戶終端中的安裝方式通常如圖1所示,圖1為攝像頭、現有技術的攝像頭轉軸以及用戶終端機殼的組裝示意圖。
其中,固定圓柱3安裝在用戶終端機殼2內,並且固定圓柱3與用戶終端機殼2相對保持固定,二者既不相對軸向移動,也不相對轉動。旋轉圓柱4的一端安裝在固定圓柱3內,另一端與攝像頭1固定安裝。旋轉圓柱4和固定圓柱3均為金屬件。旋轉圓柱4與固定圓柱3同軸且保持軸向固定,但旋轉圓柱4可以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旋轉圓柱4與攝像頭1既不相對軸向移動,也不相對轉動。
當用戶旋轉攝像頭1時,由於攝像頭1固定安裝在旋轉圓柱4上,所以二者保持同步旋轉;又因為旋轉圓柱4可以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所以用戶最終可以實現在用戶終端機殼2上旋轉攝像頭1。
圖1中的旋轉圓柱4與固定圓柱3安裝在一起所形成的裝置,通常被稱為攝像頭轉軸。在圖2中有針對該攝像頭轉軸的更加具體的描述,圖2為現有技術的攝像頭轉軸立體示意圖。
圖2中,旋轉圓柱4安裝在固定圓柱3內,旋轉圓柱4與固定圓柱3保持軸向固定,但旋轉圓柱4可以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旋轉圓柱4上安裝有角度限制銷11,角度限制銷11通常為金屬件。當旋轉圓柱4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時,角度限制銷11會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使得安裝有角度限制銷11的旋轉圓柱4隻能在一定角度範圍內旋轉。
再有,角度限制銷11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使得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4彼此無法軸向遠離。實際上,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4之間還有其它結構關係,以保證旋轉圓柱4無法向固定圓柱3內部進一步軸向移動,但在圖2中沒有顯示出來,該結構關係將在圖4中描述。
旋轉圓柱4上除了安裝有角度限制銷11以外,還以內嵌方式安裝有角度定位件9,在角度定位件9中有突出的突柱10,突柱10與固定圓柱3上的內齒圈8相吻合,即突柱10可以陷入內齒圈8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當旋轉圓柱4在固定圓柱3內旋轉時,突柱10會陷入內齒圈8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使得旋轉圓柱4在沒有受到來自用戶的旋轉外力時,能夠因突柱10陷入了所述齒凹中而與固定圓柱3保持相對固定,不會在固定圓柱3上自行旋轉。
這樣,當用戶將與旋轉圓柱4固定連接的所述攝像頭旋轉到其所需角度後,就可以放心地鬆開手,旋轉圓柱4自然可以處於其當前所處的旋轉角度,而不會自行旋轉,使得所述攝像頭自然可以處於其當前所處的旋轉角度,而不會自行旋轉。
參見圖3A,圖3A為現有技術的角度定位件主視圖。由該圖可知,角度定位件9包括定位件殼體12和突柱10,突柱10可以相對定位件殼體12上下移動。
參見圖3B,圖3B為現有技術的角度定位件局部剖視主視圖。該圖與圖3A一樣,都是角度定位件9的主視圖,只是圖3B中將定位件殼體12的上半部分進行了剖視處理。可見,在定位件殼體12中設置有彈簧13,用於對突柱10施加一定強度的推力。也正是由於彈簧13對突柱10施加了推力,才使突柱10能突出定位件殼體12並陷入所述內齒圈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
參見圖4,圖4為現有技術的攝像頭轉軸局部剖視立體圖。其中,旋轉圓柱4的突塊16上設置有很小的臺階狀的卡緊鉤17,卡緊鉤17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使得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4彼此無法軸向遠離。
在旋轉圓柱4上設置卡緊鉤17,主要是為了能與角度限制銷11共同壓緊第一軸向擋面7,使得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4彼此無法軸向遠離。如果不設置卡緊鉤17,由於旋轉圓柱4上只有角度限制銷11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彼此壓緊,旋轉圓柱4會相對固定圓柱3發生軸向傾斜,甚至從固定圓柱3中滑落出來。
再有,固定圓柱3上的第二軸向擋面14與旋轉圓柱4上的軸向緊貼面15相互壓緊,使得旋轉圓柱4無法向固定圓柱3內部進一步軸向移動。
這樣,旋轉圓柱4與固定圓柱3就可保持軸向固定。另外,旋轉圓柱4在旋轉時,突塊16不會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
在對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4進行組裝時,由於旋轉圓柱4是堅硬的金屬件,如果將旋轉圓柱4水平向固定圓柱3中放入,卡緊鉤17會頂到第二軸向擋面14上,導致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4無法組裝。因此,需要先將旋轉圓柱4略微傾斜向固定圓柱3中探入,以將卡緊鉤17壓緊到第一軸向擋面7上。之後,再在旋轉圓柱4上插入角度限制銷11。
由以上所述可見,現有技術中應用的所述攝像頭轉軸有兩個較明顯的缺點,第一個缺點是由於用戶轉動攝像頭的頻繁性,使得角度定位件9中的突柱10上的局部表面會與固定圓柱3上的內齒圈8發生經常性地摩擦,導致突柱10上與內齒圈8摩擦的局部表面很容易磨損,角度定位件9的使用壽命較短。這時,用戶轉動所述攝像頭時,會因突柱10與內齒圈8摩擦增大而感到轉動不順暢,甚至無法再轉動攝像頭。
第二個缺點是由於旋轉圓柱4和固定圓柱3都是金屬件,所以二者之間的配合就必須是儘量小的間隙配合,以使旋轉圓柱4能順暢、平穩地轉動;但由於卡緊鉤17的存在,使得將旋轉圓柱4裝入固定圓柱3變得很困難。如果加大旋轉圓柱4和固定圓柱3之間的配合間隙,以使旋轉圓柱4可以輕鬆裝入固定圓柱3,卡緊鉤17卻又很難壓緊到第一軸向擋面7上,從而使卡緊鉤17失去了意義。
再有,在實際應用的攝像頭轉軸上,角度限制銷11的長度通常小於3毫米,直徑更是不到1毫米。生產這麼小的器件、以及將其裝配到旋轉圓柱4上都非常困難。這種較差的生產及裝配工藝性,不利於所述攝像頭轉軸的大批量生產及安裝。
上述攝像頭轉軸零部件的缺點,直接導致攝像頭轉軸使用壽命較短,工藝性差。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攝像頭轉軸,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具有較好的工藝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攝像頭轉軸,該攝像頭轉軸包括包含內齒圈(8)的固定圓柱(3),固定安裝在用戶終端機殼(2)上;彈性材質的旋轉圓柱(22),其一端通過自身的卡緊鉤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3)內,可與固定圓柱(3)相對旋轉;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攝像頭(1);至少一個角度定位件(18),嵌入式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其突出的突球(20)與固定圓柱(3)上的內齒圈(8)相吻合,用於使旋轉圓柱(22)能與固定圓柱(3)保持相對固定。
所述旋轉圓柱(22)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3)內的固定方式是旋轉圓柱(22)上的所述卡緊鉤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用於使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彼此無法軸向遠離;固定圓柱(3)上的第二軸向擋面(14)與旋轉圓柱(22)上的軸向緊貼面(25)相互壓緊,用於使旋轉圓柱(22)無法向固定圓柱(3)內部進一步軸向移動。
所述卡緊鉤至少包括第一卡緊鉤(24)和第二卡緊鉤(27)。
第一卡緊鉤(24)和第二卡緊鉤(27)上分別進一步設置有與旋轉圓柱(22)相連的突塊,其中一個突塊被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
所述角度定位件(18)包括定位件殼體(19)、包含在定位件殼體(19)之內的突球(20)、彈簧(21);其中,彈簧(21)用於將突球(20)頂起並使突球(20)的部分球體突出於定位件殼體(19)。
突球(20)與內齒圈(8)相吻合的連接關係是突球(20)陷入內齒圈(8)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
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之間的配合關係是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
固定圓柱(3)的材質是金屬或塑膠。
旋轉圓柱(22)的材質是塑料。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攝像頭轉軸包括包含內齒圈的固定圓柱,固定安裝在用戶終端機殼上;彈性材質的旋轉圓柱22,其一端通過自身的卡緊鉤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內,可與固定圓柱相對旋轉;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攝像頭1;至少一個角度定位件18,嵌入式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其突出的突球20與固定圓柱上的內齒圈相吻合,用於使旋轉圓柱22能與固定圓柱保持相對固定。
可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攝像頭轉軸,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具有較好的工藝性。
圖1為攝像頭、現有技術的攝像頭轉軸以及用戶終端機殼的組裝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的攝像頭轉軸立體示意圖;圖3A為現有技術的角度定位件主視圖;
圖3B為現有技術的角度定位件局部剖視主視圖;圖4為現有技術的攝像頭轉軸局部剖視立體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定位件主視圖;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定位件局部剖視主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頭轉軸局部剖視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攝像頭轉軸包括包含內齒圈的固定圓柱,固定安裝在用戶終端機殼上;彈性材質的旋轉圓柱22,其一端通過自身的卡緊鉤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內,可與固定圓柱相對旋轉;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攝像頭;至少一個角度定位件18,嵌入式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其突出的突球20與固定圓柱上的內齒圈相吻合,用於使旋轉圓柱22能與固定圓柱保持相對固定。
為了解決所述攝像頭轉軸使用壽命較短的問題,可以先對所述攝像頭轉軸進行如圖5A中的改進,圖5A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定位件主視圖。由該圖可知,新的角度定位件18包括定位件殼體19和突球20,突球20可以相對定位件殼體19上下移動,還可以在定位件殼體19中任意轉動。
參見圖5B,圖5B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定位件局部剖視主視圖。該圖與圖5A一樣,都是角度定位件18的主視圖,只是圖5B中將定位件殼體19的上半部分進行了剖視處理。可見,在定位件殼體19中設置有彈簧21,用於對突球20施加一定強度的推力,使突球20的一部分球體能顯露在定位件殼體19之外。當然,定位件殼體19頂端的開口直徑要小於突球20的直徑,以保證突球20不會從定位件殼體19中彈出。
由以上所述可見,當突球20旋轉時,其旋轉軌跡是沒有規律的。
在對角度定位件18進行上述改進的同時,還要對所述攝像頭轉軸的工藝性進行改進。對角度定位件18的改進所產生的效果、以及對所述攝像頭轉軸工藝性的改進都能在圖6中得到體現,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頭轉軸局部剖視立體圖。
圖6中,固定圓柱3仍然安裝在所述用戶終端機殼內,二者即不相對軸向移動,也不相對轉動。新的旋轉圓柱22的一端安裝在固定圓柱3內,另一端仍與所述攝像頭固定安裝。旋轉圓柱22為彈性件,其材質可以是塑料、塑膠、工業強化橡膠等;在實際應用中,固定圓柱3也可以是塑料、塑膠、工業強化橡膠等彈性件,只要保證該彈性件不易變形即可。
旋轉圓柱22上設置有突塊23,突塊23上則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一卡緊鉤24。第一卡緊鉤24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使得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彼此無法軸向遠離;同樣,旋轉圓柱22上設置有突塊26,突塊26上則設置有臺階狀的第二卡緊鉤27。第二卡緊鉤27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使得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彼此無法軸向遠離。
從技術角度講,旋轉圓柱22上只要設置有至少兩個卡緊鉤即可,並且這兩個卡緊鉤分別所在的突塊中的一個突塊,在旋轉圓柱22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時,能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
實際上,可以在旋轉圓柱22再設置有一個或多個包含卡緊鉤的突塊,並使該卡緊鉤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使得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彼此無法軸向遠離。
當然,無論旋轉圓柱22上設置有幾個突塊,最好只令其中的一個突塊在旋轉圓柱22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時,能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這種情況在圖6中表現為旋轉圓柱22在旋轉時,突塊23或突塊26中的一個突塊會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
這麼做是因為如果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所述突塊都能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那麼旋轉圓柱22相對固定圓柱3能旋轉的角度就會很有限,進而使得固定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的所述攝像頭的旋轉角度受到不應有的限制。
實際上,也可以通過對旋轉圓柱22上的所述突塊進行設置,使這些突塊在旋轉圓柱22相對固定圓柱3旋轉時,均不會被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這樣就使旋轉圓柱22相對固定圓柱3的旋轉角度不受限制,進而使固定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的所述攝像頭的旋轉角度不受限制。
再有,固定圓柱3上的第二軸向擋面14與旋轉圓柱22上的軸向緊貼面25相互壓緊,使得旋轉圓柱22無法向固定圓柱3內部進一步軸向移動。
這樣,旋轉圓柱22與固定圓柱3就可保持軸向固定。
在對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進行組裝時,由於旋轉圓柱22是彈性件,所以可以直接將旋轉圓柱22水平向固定圓柱3中放入。
當第一卡緊鉤24以及第二卡緊鉤27頂到第二軸向擋面14上時,只需對旋轉圓柱22繼續施加一定強度的推力,第一卡緊鉤24以及第二卡緊鉤27就會因為是彈性件而向旋轉圓柱22的軸心變形,並最終探入固定圓柱3中,使得固定圓柱3上的第二軸向擋面14與旋轉圓柱22上的軸向緊貼面25相互壓緊。
在這時,由於第一卡緊鉤24以及第二卡緊鉤27已經完全探入固定圓柱3中,不再受到指向旋轉圓柱22的軸心的壓力,所以第一卡緊鉤24以及第二卡緊鉤27都會因自身彈性而恢復原狀,並最終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
這樣,旋轉圓柱22與固定圓柱3就可保持軸向固定。
由於第一卡緊鉤24以及第二卡緊鉤27具有彈性,所以可以分別將這兩個卡緊鉤設計得比圖4中的卡緊鉤17更大一些,使第一卡緊鉤24以及第二卡緊鉤27能更加牢靠地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而不會輕易從第一軸向擋面7上滑落。
再有,由於旋轉圓柱22具有彈性,所以旋轉圓柱22與固定圓柱3之間的配合即可以是間隙配合,也可以是過盈配合。
可見,相比較前述的旋轉圓柱4而言,旋轉圓柱22上不再需要安裝角度限制銷11,使得旋轉圓柱22具有更好的生產工藝性;並且在對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進行組裝時,旋轉圓柱22明顯具有更好的裝配工藝性,進而使所述攝像頭轉軸具有了更好的裝配工藝性。
旋轉圓柱22上以內嵌方式安裝有一個、兩個或多個角度定位件18,在角度定位件18中有突出的突球20,突球20與固定圓柱3上的內齒圈8相吻合,即突球20可以陷入內齒圈8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當旋轉圓柱22在固定圓柱3內旋轉時,突球20會陷入內齒圈8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使得旋轉圓柱22在沒有受到來自用戶的旋轉外力時,能夠因突球20陷入了所述齒凹中而與固定圓柱3保持相對固定,不會在固定圓柱3上自行旋轉。
這樣,當用戶將與旋轉圓柱22固定連接的所述攝像頭旋轉到其所需角度後,就可以放心地鬆開手,旋轉圓柱22自然可以處於其當前所處的旋轉角度,而不會自行旋轉,使得所述攝像頭自然可以處於其當前所處的旋轉角度,而不會自行旋轉。
由於突球20可以在定位件殼體19中任意轉動,並且突球20的旋轉軌跡是沒有規律的。所以突球20上的整個球體外表面都有機會與內齒圈8接觸。可見,突球20上承受摩擦力的面積比前述的突柱10上承受摩擦力的面積要大得多。
再有,由於突球20可以滾動,所以其與內齒圈8接觸時所承受的摩擦力是滾動摩擦力;而突柱10無法滾動,所以其與內齒圈8接觸時所承受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而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只是滑動摩擦力的1/30。
由上述可見,相比較突柱10而言,突球20在實際應用中磨損速度將會很慢,這使得角度定位件18的使用壽命被明顯延長,進而直接延長了所述攝像頭轉軸的使用壽命。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攝像頭轉軸,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具有較好的工藝性。
權利要求1.一種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該攝像頭轉軸包括包含內齒圈(8)的固定圓柱(3),固定安裝在用戶終端機殼(2)上;彈性材質的旋轉圓柱(22),其一端通過自身的卡緊鉤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3)內,可與固定圓柱(3)相對旋轉;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攝像頭(1);至少一個角度定位件(18),嵌入式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其突出的突球(20)與固定圓柱(3)上的內齒圈(8)相吻合,用於使旋轉圓柱(22)能與固定圓柱(3)保持相對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旋轉圓柱(22)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3)內的固定方式是旋轉圓柱(22)上的所述卡緊鉤與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軸向擋面(7)相互壓緊,用於使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彼此無法軸向遠離;固定圓柱(3)上的第二軸向擋面(14)與旋轉圓柱(22)上的軸向緊貼面(25)相互壓緊,用於使旋轉圓柱(22)無法向固定圓柱(3)內部進一步軸向移動。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卡緊鉤至少包括第一卡緊鉤(24)和第二卡緊鉤(27)。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第一卡緊鉤(24)和第二卡緊鉤(27)上分別進一步設置有與旋轉圓柱(22)相連的突塊,其中一個突塊被固定圓柱(3)上的第一旋轉擋面(5)和第二旋轉擋面(6)擋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所述角度定位件(18)包括定位件殼體(19)、包含在定位件殼體(19)之內的突球(20)、彈簧(21);其中,彈簧(21)用於將突球(20)頂起並使突球(20)的部分球體突出於定位件殼體(19)。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突球(20)與內齒圈(8)相吻合的連接關係是突球(20)陷入內齒圈(8)上的任意兩個相鄰內齒之間的齒凹中。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固定圓柱(3)與旋轉圓柱(22)之間的配合關係是間隙配合或過盈配合。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固定圓柱(3)的材質是金屬或塑膠。
9.如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攝像頭轉軸,其特徵在於,旋轉圓柱(22)的材質是塑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攝像頭轉軸,該攝像頭轉軸包括包含內齒圈8的固定圓柱3,固定安裝在用戶終端機殼2上;彈性材質的旋轉圓柱22,其一端通過自身的卡緊鉤軸向固定在固定圓柱3內,可與固定圓柱3相對旋轉;其另一端固定安裝有攝像頭1;還包括至少一個角度定位件18,嵌入式安裝在旋轉圓柱22上;其突出的突球20與固定圓柱3上的內齒圈8相吻合,用於使旋轉圓柱22能與固定圓柱3保持相對固定,使旋轉圓柱22不會自行相對固定圓柱3轉動。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攝像頭轉軸,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具有較好的工藝性。
文檔編號H04N5/225GK2819678SQ20052010987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0日
發明者葉翱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