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發展旅遊(這裡是武漢黃陂)
2023-06-24 00:07:34 1
黃陂發展旅遊?早春三月,乍暖還寒,武漢市黃陂區已經春潮湧動,前來賞花踏青的遊客絡繹不絕而剛剛過去的虎年春節,黃陂5A景區更是人氣爆棚疫情之後,黃陂旅遊已滿血復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黃陂發展旅遊?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黃陂發展旅遊
早春三月,乍暖還寒,武漢市黃陂區已經春潮湧動,前來賞花踏青的遊客絡繹不絕。而剛剛過去的虎年春節,黃陂5A景區更是人氣爆棚。疫情之後,黃陂旅遊已滿血復活。
近年來,黃陂區以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通過景城一體化建設,把全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布局和營銷,形成景城融合、村景融合、產業融合的發展局面。黃陂區獲評全國最有影響力全域旅遊示範區。
文化賦能
厚植旅遊人文底蘊
「大江大湖大武漢,好山好水好黃陂。」這是人們對黃陂區天生麗質的由衷讚美。如何讓高顏值的旅遊產品更具內涵,如何激活非節假日的旅遊消費市場?黃陂區的做法是,用創新和文化賦能為遊客帶來不一樣的人文體驗。
黃陂區不斷深耕「木蘭文化」。他們精心修繕和維護木蘭祠、木蘭牌坊、將軍墓等花木蘭遺存,打造了23個木蘭主題文化系列景區,舉辦木蘭文化旅遊節、木蘭山登山節等節事。與央視聯合推出大型音舞詩畫《木蘭山組歌》和大型楚劇《少年花木蘭》,與中央歌劇院合作打造原創民族舞劇《花木蘭》等。黃陂的山山水水,都烙上了木蘭的印記,遊客們仿佛穿越歷史,在徜徉青山綠水中感悟著古代巾幗英雄的忠孝勇節。
黃陂區挖掘保護「武漢之根」。距今約有3500年的盤龍城遺址,是長江流域發現的夏商時期規模較大、出土遺存較為豐富的城邑遺址 ,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漢城市文明的源頭。黃陂區邀請專業考古團隊,對盤龍城遺址進行深度挖掘和保護,建設完成的「盤龍城遺址公園」被列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如今,盤龍城遺址已經成為黃陂旅遊一張古色古香的亮麗名片。
黃陂區大力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姚家山村曾是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的指揮中心和新四軍第五師師部所在地,黃陂區斥資8億元設立新四軍第五師歷史陳列館,打造「武漢抗戰第一村」紅色經典,成為黃陂景區中的「萬綠叢中一點紅」,讓以天賦之美著稱的黃陂又多了一份歷史的沉澱。
多元業態
描繪全新文旅版圖
黃陂旅遊的想像力早已不再滿足於青山綠水間的移步換景。近年來,黃陂以山水人文為底色,加速文旅模式的轉型升級,將原有相對單一的自然觀光遊,拓展轉向為形式多元的深度體驗遊,不斷挖掘旅遊價值空間。
漢服巡遊、全景演出、煙花盛會、漢口鎮·戲碼頭……一個個體驗項目打開了黃陂旅遊新空間;木蘭文化旅遊節、木蘭草原國際風箏節、木蘭山登山節……一場場節會活動打造出黃陂文旅新名片;甘露山文旅城、漢口北萬裡茶道主題公園、空港花田小鎮……一座座全新地標描繪出黃陂文旅產業新未來。從自然觀光到深度體驗,從單一景點到資源集群,黃陂旅遊正持續演繹精彩,向著多元化、優質化、產業化的全域旅遊一路前行。
創立20餘年的木蘭文化旅遊節已成為黃陂的「文旅盛宴」,做足了全域旅遊大文章。木蘭山登山節是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群眾體育活動品牌之一,「九九重陽相約木蘭山登高望遠」已成為當代武漢人的新民俗。每年春天,木蘭雲霧山景區杜鵑花節如約而至,漫山火紅杜鵑燦爛若霞;木蘭草原運動風箏錦標賽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運動員參賽,共同上演激情草原「箏霸賽」。這些文旅新名片,讓遊客留得住、玩得嗨、忘不了。
旅遊模式的轉變,帶給遊客的是更加豐富的體驗,自然的秀麗、運動的暢快、飛躍的刺激、夜遊的愜意與浪漫,全感官碰撞,全身心享受。而這樣的轉變,也讓黃陂文旅產業從「門票經濟」步入「產業經濟」,多場景、高頻次、全天候的遊客消費模式打開了更大的價值空間。
如今,眾多文旅項目加速在黃陂落地與建設,全域旅遊的布局更加清晰,黃陂建構起了北、中、南三大文旅集群。北部以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為重點,木蘭湖、大餘灣國際旅遊度假區等大型項目落地於此,木蘭草原三期、木蘭花鄉二期等也在規劃建設中;中部甘露山文旅城已開工建設,將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冰雪娛樂綜合體;南部也引入漢口北萬裡茶道主題公園、武漢中華恐龍園等眾多文旅項目,帶來黃陂旅遊的全新想像。
立足自然人文稟賦、順應美好生活潮流、搶抓招商引資機遇,黃陂的全域旅遊在全時域、全地域、全領域下足功夫,構建起全域生態、全域景觀、全域旅遊、景城融合、村景融合、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
管理創新
提升百姓美好生活
黃陂旅遊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管理模式的持續創新。近年來,黃陂區堅持「黨政主導、企業主角、農民主體、品牌主打、行業主管」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發展全域旅遊的興區富民之路。
黃陂區著力形成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人大政協積極參與、區直部門和街鄉上下聯動的旅遊領導協調機制。編制實施了《黃陂區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推進旅遊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多規合一」和「多規銜接」,實現旅遊發展全域化、旅遊治理規範化、旅遊供給品質化、旅遊參與全民化、旅遊效益最大化。
黃陂區堅持讓企業唱主角,吸引社會資本加快旅遊產業發展。全區現有旅遊企業100多家,其中規模化旅遊企業達到25家,旅遊行業創業就業總人數已達到26萬人。盤龍城遺址公園、野村谷、木蘭水鎮、木蘭花谷等旅遊新項目已建成開園;總投資700億元、全球最大的室內冰雪世界甘露山文旅城開工;木蘭湖旅遊度假區、空港花田小鎮建設項目、木蘭古道、夫子山、恐龍谷等項目也已啟動。
黃陂區讓本地農民成為旅遊業主體,融入旅遊產業共贏發展。通過發展全域旅遊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帶動農戶土地流轉、閒置農房出租、生態產品銷售,讓10萬農民吃上旅遊飯,涉旅農民戶均年收入在18萬元以上,是全區農民平均收入的3倍,景區周邊50多個村從過去的貧困村一躍成為全區最富裕、最美麗的鄉村,旅遊產業成為全區興農富民的主導產業。
黃陂區堅持品牌主打,力推旅遊產業集約發展。主推「木蘭主題文化」品牌,政企共唱「木蘭歌」,通過影視、動漫、音舞詩畫等多種形式,讓家喻戶曉的花木蘭形象為黃陂旅遊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引發深層次文化體驗和共鳴。黃陂文化旅遊宣傳片登陸紐約時代廣場,黃陂旅遊形象走向世界。
黃陂區加大行業主管力度,助推旅遊產業健康發展。黃陂文旅局堅持依法治旅,在全省率先制定實施「1 3」旅遊綜合監管制度,即旅遊行政執法大隊 旅遊司法調解室、旅遊工商12315維權服務站、旅遊巡迴法庭;成立黃陂區旅遊行業協會,實施旅遊誠信紅黑榜發布制度,定期公布違規名單,逐步完善行業自律機制;綜合運用12301智慧旅遊服務熱線、12345政府服務熱線、手機APP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投訴平臺,完善旅遊投訴處理機制。
在做好管理的同時,黃陂區加大旅遊基礎設施投入。近3年累計投入200億元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實現景區與武漢主城及機場、高鐵站一小時連接,景區環線兩小時串聯,相鄰景區15分鐘連通;實現景區旅遊專線車、旅遊環線公交直通車全覆蓋;建成區級全域旅遊集散中心、15處旅遊驛站和50多個生態停車場;建成A級旅遊廁所158座,實現旅遊景區星級廁所全覆蓋,成為全國「廁所革命」示範典型。
黃陂區每年投入8000萬元,對主城區漢口進入黃陂的小型客車實行免費通行。2018年開始黃陂景區向本地居民免費開放,為來黃陂旅遊的遊客購買意外險、開放武漢旅遊一卡通,節假日向全省居民贈送景區門票,讓老百姓真真切切享受到全域旅遊創建成果。
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在黃陂調研時充分肯定了黃陂全域旅遊取得的成效,強調黃陂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域旅遊和城鄉融合發展,成為全域旅遊示範引領區,讓美麗風光變身美麗經濟,讓美麗經濟提升百姓美好生活。
原文刊載於2022年第5期《民生周刊》
原標題:《武漢黃陂區:全域旅遊演繹別樣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