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2023-06-23 21:46:46 1
一種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包括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其中:1)育苗為種子育苗、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殖;2)選地:選擇高溫多溼、土質疏鬆、肥力中等、pH5-7酸性的砂質土壤;3)施肥:畝施800~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0~30kg,普鈣20~30kg,鉀肥20~3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4)定植:採取苗床底鋪草育苗移栽、鏟土移栽、營養袋或缽育苗移栽;採用低埂高墒種植,墒面比埂(小溝)高15~20cm種植,定植密度為14000~18000株/畝,行距20~30cm,株距10~15cm。本發明是一種能夠滿足大面積栽培,高產高效,綠色無公害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白花敗醬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以後歷代本草均將其收入。其根莖、根及全草均可人藥,性味苦、辛、涼,具清熱利溼、解毒排膿、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闌尾炎、痢疾、肝炎、扁桃體炎、癰腫瘡毒等症。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和返樸歸真、崇尚自然觀念日益增強,膳食結構和飲食口味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綠色無公害保健食品越來越為人們所青睞。
[0003]長期以來,白花敗醬一直為野生植物,近些年來雖然有人零星種植,但都是粗放型的,一是產量低,二是成品質量參差不齊,質量差的佔多數。實驗室研究也有,如湖南農業大學2010年,羅梅蘭碩士論文,《野生蔬菜白花敗醬栽培繁殖與利用的研究》,該論文研究表明:採用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試驗對白花敗醬的栽培繁殖技術進行研究,並得出以下結論:1、三種方式的繁殖效果均表現良好,其中分株繁殖苗長勢最好,見效最快,可食嫩莖葉的產量最高,可食嫩莖葉年產量可達56.3kg/m2。2、白花敗醬適應性強,適於人工栽培繁殖,並可一年種植,多年受益。3、對野生白花敗醬和栽培白花敗醬的可食嫩莖葉的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測定,結果表明,兩者在營養成分上差別不大,礦質元素含量豐富。但栽培種的錳含量是野生種的4倍多,野生種的鈣含量比栽培種高出約6.5%。綜上,白花敗醬可作為野生蔬菜進行栽培利用。但實驗室結果和實際生產操作還是有較大差距。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滿足大面積栽培,高產高效,綠色無公害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是指在大田及溫室中高產栽培的方法;該方法通過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四個步驟來完成的。
[0006]1、育苗:
[0007]①種子育苗:野生白花敗醬瘦果(種子)呈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播種前要先對果實進行處理,方法為用手輕搓果實,也可以用較平整的木頭或石頭均勻地輕磨果實,以除去膜質苞片。
[0008]需精耕細作的的土壤2cm以上,播種時間為以春分節令早播較為理想。白花敗醬的播種量為0.50~0.75kg/畝,首先用清水浸種18~36h然後穴播,也可以將每畝的播種量與4~6kg細土拌勻撒播,播種後用少許細土覆蓋或用鋤頭輕挖墒面,切勿澆水,保持土壤疏鬆。
[0009]出苗時間與播種時間有關,4月份播種約25天出苗,5月份播種約18天出苗。出苗後對苗地要經常觀查,保持苗地潮溼,若干燥在傍晚澆水。等到苗的地上部分大於IOcm時帶土移栽,在下過透雨後進行移栽用種子進行繁殖的實生苗為宜。
[0010]②扦插繁殖:扦插白花敗醬的老枝和嫩枝均為具2~3節的健壯枝頂,插條不用作任何處理。老枝4月初扦插,基質為壤土或沙性重的沙土,插條均在IOd左右於節部開始髮根。嫩枝插條5月下旬土插,6d後即開始髮根。
[0011]③分株繁殖:白花敗醬為匍匐草本,節部易生根,常於對生葉腋(白花敗醬葉對生,葉柄與莖相連的上面叫葉腋)萌枝。分株苗取自匍匐莖節部生根且生長健壯而有萌櫱枝芽的枝條。剪去過長的枝條和鬚根,每叢留2~3條健壯的莖枝,於3月下旬按不同的密度要求栽種,及時澆透水。
[0012]2、選地:白花敗醬生態適應性較強,喜高溫多溼、土質疏鬆、肥力中等、pH5-7酸性的砂質土壤,以石灰巖土、燥紅土、紫色土等土類種植為宜,忌選擇質地粘重和鹼性的土壤。
[0013]3、施肥:畝施800~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0~30kg,普鈣20~30kg,鉀肥20~3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優選的,畝施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5kg,普鈣25kg,鉀肥2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
[0014]4、定植:白花敗醬根係為直根系,育苗拔苗移栽容易將主根拔斷,移栽不易成活,可採取苗床底鋪草育苗移栽、鏟土移栽、營養袋或缽育苗移栽等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由於白花敗醬不耐澇,要採用低埂高墒種植,採取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採用低埂高墒(墒面比埂(小溝)高15~20cm)種植,定植密度為14000~18000株/畝,行距20~30cm,株距10~15cm。優選的,定植密度為16000株/畝左右,行距約25cm,株距約15cm,栽後燒灌定根。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是利用安徽省黃山祁門特色農業資源白花敗醬野生蔬菜進行「野」轉「家」種植並進行·選育符合市場要求的品種;二是通過合理密植、套種遮蔭、有機肥水管理、合理採培等技術的集成研究和應用進行大田移植,三年內使各類鮮野菜畝產達800-1200公斤,畝效益達9000-12000元,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三是野生蔬菜人工種植不僅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緩解市場供需矛盾,降低勞動強度,確保勞動安全,又提高了農民收入,消除土地拋荒置荒。
[0016]本發明通過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四個步驟的具體細分,確定參數,試驗摸索,得出所述的方法步驟;得出一種能夠滿足大面積栽培,高產高效,綠色無公害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1、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
[0018]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採用如下方法步驟:通過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四個步驟來完成的。
[0019]1、種子育苗:野生白花敗醬瘦果(種子)呈倒卵形,基部貼生在增大的圓翅狀膜質苞片上,苞片近圓形。播種前要先對果實進行處理,方法為用手輕搓果實,也可以用較平整的木頭或石頭均勻地輕磨果實,以除去膜質苞片。需精耕細作的的土壤2cm以上,播種時間為以春分節令早播較為理想。白花敗醬的播種量為0.50~0.75kg/畝,首先用清水浸種18~36h然後穴播,也可以將每畝的播種量與4~6kg細土拌勻撒播,播種後用少許細土覆蓋或用鋤頭輕挖墒面,切勿澆水,保持土壤疏鬆。出苗時間與播種時間有關,4月份播種約25天出苗,5月份播種約18天出苗。出苗後對苗地要經常觀查,保持苗地潮溼,若干燥在傍晚澆水。等到苗的地上部分大於IOcm時帶土移栽,在下過透雨後進行移栽用種子進行繁殖的實生苗為宜。
[0020]2、選地:白花敗醬生態適應性較強,喜高溫多溼、土質疏鬆、肥力中等、pH5-7酸性的砂質土壤,以石灰巖土、燥紅土、紫色土混合得土類種植。
[0021]3、施肥:畝施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30kg,普鈣30kg,鉀肥2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
[0022]4、定植:白花敗醬根係為直根系,育苗拔苗移栽容易將主根拔斷,移栽不易成活,可採取苗床底鋪草育苗移栽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由於白花敗醬不耐澇,要採用低埂高墒種植,採取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採用低埂高墒(墒面比埂(小溝)高15~20cm)種植,定植密度為1400株/畝,行距20cm,株距10cm,栽後澆灌定根。
[0023]實施例2、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
[0024]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採用如下方法步驟:通過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四個步驟來完成的。
[0025]1、扦插繁殖:扦插白花敗醬的老枝和嫩枝均為具2~3節的健壯枝頂,插條不用作任何處理。老枝4月初扦插,基質為壤土或沙性重的沙土,插條均在IOd左右於節部開始髮根。嫩枝插條5月下旬土插,6d後即開始髮根。
[0026]2、選地:白花敗醬生態適應性較強,喜高溫多溼、土質疏鬆、肥力中等、pH5-7酸性的砂質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類種植。
[0027]3、施肥:畝施8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0kg,普鈣20kg,鉀肥2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
[0028]4、定植:白花敗醬根係為直根系,育苗拔苗移栽容易將主根拔斷,移栽不易成活,可採取苗床底鋪草育苗移栽、鏟土移栽、營養袋或缽育苗移栽等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由於白花敗醬不耐澇,要採用低埂高墒種植,採取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採用低埂高墒(墒面比埂(小溝)高15~20cm)種植,定植密度為18000株/畝,行距30cm,株距15cm,栽後澆灌定根。
[0029]實施例3、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
[0030]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採用如下方法步驟:通過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四個步驟來完成的。
[0031]1、分株繁殖:白花敗醬為匍匐草本,節部易生根,常於對生葉腋(白花敗醬葉對生,葉柄與莖相連的上面叫葉腋)萌枝。分株苗取自匍匐莖節部生根且生長健壯而有萌櫱枝芽的枝條。剪去過長的枝條和鬚根,每叢留2~3條健壯的莖枝,於3月下旬按不同的密度要求栽種,及時澆透水。
[0032]2、選地:白花敗醬生態適應性較強,喜高溫多溼、土質疏鬆、肥力中等、pH5-7酸性的砂質土壤,以石灰巖土、燥紅土為主的土類種植。
[0033]3、施肥:畝施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5kg,普鈣25kg,鉀肥3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
[0034]4、定植:白花敗醬根係為直根系,育苗拔苗移栽容易將主根拔斷,移栽不易成活,可採取苗床底鋪草育苗移栽、鏟土移栽、 營養袋或缽育苗移栽等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由於白花敗醬不耐澇,要採用低埂高墒種植,採取有利於保持幼苗主根的育苗移栽方式,採用低埂高墒(墒面比埂(小溝)高15~20cm)種植,定植密度為16000株/畝左右,行距約25cm,株距約15cm,栽後澆灌定根。
【權利要求】
1. 一種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包括育苗、選地、施肥、定植;其特徵在於: 1)育苗為種子育苗、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殖; ①種子育苗:播種前為用手輕搓果實,也可以用較平整的木頭或石頭均勻地輕磨果實,以除去膜質苞片;需精耕細作的土壤2cm以上,播種量為0.50~0.75kg/畝,首先用清水浸種18~36h然後穴播,或將每畝的播種量與4~6kg細土拌勻撒播;等到苗的地上部分大於IOcm時帶土移栽; ②扦插繁殖:扦插白花敗醬的老枝和嫩枝均為具2~3節的健壯枝頂,插條不用作任何處理,基質為壤土或沙性重的沙土即可; ③分株繁殖:分株苗取自匍匐莖節部生根且生長健壯而有萌櫱枝芽的枝條,剪去過長的枝條和鬚根,每叢留2~3條健壯的莖枝,於3月下旬栽種,及時澆透水; 2)選地:選擇高溫多溼、土質疏鬆、肥力中等、PH5-7酸性的砂質土壤; 3)施肥:畝施800~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0~30kg,普鈣20~30kg,鉀肥20~3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 4)定植:採取苗床底鋪草育苗移栽、鏟土移栽、營養袋或缽育苗移栽;採用低埂高墒種植,墒面比埂(小溝)高15~20cm種植,定植密度為14000~18000株/畝,行距20~30cm,株距10~15cm。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I)種子育苗的播種時間為以春分節令早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I)種子育苗中等到苗的地上部分大於IOcm時帶土移栽為在下過透雨後進行移栽用種子進行繁殖的實生苗。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2)選地中砂質土壤為石灰巖土、燥紅土、紫色土的一種或幾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3)施肥中畝施1000kg腐熟的農家肥,尿素25kg,普鈣25kg,鉀肥20kg,於整地前撒於地塊中。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白花敗醬轉人工栽培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4)定植中,定植密度為16000株/畝左右,行距約25cm,株距約15cm,栽後燒灌定根。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621290SQ201310633330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30日
【發明者】胡長玉, 許玉成, 方建新, 章軍輝 申請人:黃山市百倍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