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譚全集劇情解說(再也沒有這麼卑劣的英雄)
2023-06-24 17:53:09
成為混亂的一部分才能讓混亂變得有序,打敗敵人最好的方式是成為敵人。鑑別真假DC粉的標準是什麼?不止是拍磚漫威和「復聯」,不止是N刷《蝙蝠俠:黑暗騎士》,還包括:沉浸在哥譚市的一磚一瓦中不能自拔,《哥譚第五季》劇終,每每夢回那個黑暗、混亂、魅惑的城市。
哥譚劇終,感動常在:這是一部獨特的人物成長史,包括熟悉的反派,企鵝人、小丑,包括布魯斯·韋恩,也包括主角戈登局長。
表面上看,這一系列劇集是《蝙蝠俠》故事的再現,經典反派與正義力量相互博弈,最後是蝙蝠俠的誕生。可背後隱藏的卻是DC用劇集來鋪陳其暗黑內核,塑造複雜多維的角色,最後告訴你:哪有什麼超級英雄的世界,不過是社會的棋子罷了。正義力量偏要披著黑暗外衣,邪惡反派也只不過是最初的平凡人等,而把他們變成這樣的恰好是都在守衛的哥譚。
這一切都在詮釋一個詞——諷刺,它才是超級英雄故事完美的核心。而《哥譚》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我們從人物的角度剖析這部「哥譚演化史」。
一、四大正面人物:戈登,布魯斯·韋恩,哈維,阿福1、戈登
在很大程度上,戈登是社會正義力量的代表:在黑暗騎士成為哥譚另類的正義標籤之前,戈登承擔著正義最完美的詮釋,不與反派做交易,面對反派只有你死我活;面對上層力量的打壓選擇堅守自己的信念。可是,戈登的堅守最後還是失敗的,在第五季,哥譚淪陷,戈登幾次陷入困境,正義成了空虛的架子,邪惡力量潛滋暗長,戈登所代表的光明騎士也沒了意義。
戈登的命運始終與三個人有關,布魯斯·韋恩,企鵝人,貓頭鷹法庭。這三個人分別對應著上層階級(社會影響力量)、底層崛起的黑幫與反派(社會不穩定因素)、統治階級(社會控制者)。
其中布魯斯·韋恩承載著戈登對於光明和正義的寄託;企鵝人代表的反派則是戈登需要剷除但永遠無法根除的邪惡勢力;貓頭鷹法庭與之後的雷霄·奧古是戈登拼個你死我活去打擊的對方。
他們左右著戈登的意志,也讓戈登陷於矛盾之中:一方面,所有的反派勢力是他和哥譚警局打擊的對象;而反派勢力則是光明騎士布魯斯·韋恩的邪惡計劃造就的;而這一切又被貓頭鷹法庭(控制哥譚市的神秘組織)和雷霄·奧古(影武者聯盟領袖)玩弄於掌間。
為了達成三者的和諧,戈登一邊充當著失去雙親的布魯斯·韋恩的父親,一邊與企鵝人等反派構建交易關係,甚至加入貓頭鷹法庭,貌似一切都因為他這樣的正義使者參與而透明許多,可問題卻越來越複雜,最後哥譚被毀,他也在故事中退居二線等待真正的黑暗騎士來改變哥譚的面貌。
戈登做的是正確的——守衛腐朽哥譚中的最後正義,可他為什麼總處在混亂的漩渦中呢?是因為責任,真正承擔責任的人永遠需要直面困境,站在漩渦中承擔一切。又因為責任他顯得矛盾無比,比如,在道義的堅守上,一方面他可以捨身忘我與黑幫做對放掉企鵝人;另一方面又可以動用私刑殺掉反派蓋勒文。秉持不隨意殺人的戈登也在為情理糾葛,與犯了罪的前女友芭芭拉糾纏不清,又愛著護士小萊,痛恨企鵝人又需要他的幫助,對貓頭鷹法庭的所作所為極為憤怒,卻為了改變現狀而自願加入。
戈登的心系正義,但在哥譚的泥沼中卻越陷越深。戈登的成長,是學會如何在恪守自己原則的情況下去適應這整個灰暗的世界。而很多時候,他甚至無法恪守自己的原則,可仍舊抱有自己的職責。不過就像企鵝人在劇中說的那樣:「哥譚需要他這樣的罪犯」,因為戈登所代表的法律與正義之於哥譚反而顯得礙眼。而這時,就需要一位能在黑暗中堅守正義的騎士,布魯斯·韋恩。
2、布魯斯·韋恩
布魯斯·韋恩在這部劇中還不是蝙蝠俠,很多人說這部劇是在講他成為蝙蝠俠的過程,而我覺得:「哥譚」只是在講一個小男孩如何成為布魯斯·韋恩。
劇集的開始便是《蝙蝠俠》漫畫中的經典場景,年齡尚小的布魯斯·韋恩與父母看完戲劇後走在小巷裡遇到搶劫,之後父母被殺,管家阿福和戈登成了他成長道路上的指路人。
在布魯斯·韋恩成長的故事線上,編劇並沒有按照眾人期望的那樣讓他走上成為蝙蝠俠的道路,比如經典的蝙蝠洞、影武者聯盟都只是一筆帶過的背景,韋恩成為蝙蝠俠更像是使命與命運的雙重作用,改變哥譚民眾的也許是蝙蝠俠,而改變哥譚的永遠是布魯斯·韋恩。
為了做到這一點,「哥譚」中的布魯斯·韋恩成了一切故事的中心。第一季的雙親被害牽扯出來的是:他們家的家族企業韋恩集團進行基因改造製造怪物的秘密,作為十幾歲的孩子既要暗地裡調查韋恩集團的秘密,又要提防暗地的謀殺並且維護已經被邪惡勢力滲透的韋恩集團,身邊可信的人只有阿福和戈登,從一開始,韋恩的定位便是背負和承擔,他不成熟、易怒、能力不足卻又有愛的人需要保護。
所以,當他面對小丑這種毫無原則的反派時會完全處於下風,不知道他的計劃,不了解小丑的動機,而小丑一次又一次揭開他的傷疤,讓他再去面對悲傷的過去並摧殘他現有的一切。
於是罪犯能夠一步步依靠韋恩集團製造麻煩,又能靠威脅阿福和戈登讓韋恩崩潰,這時候的他弱小又無助。不過他最終還是明白了一個道理,發揮自己所長,團結各方勢力。自己無法辦到,就要讓有能力的人團結在自己身邊,於是他依靠自己的身份接近企鵝人,掌握黑幫的消息,提供技術援助,幫助哥譚警局打擊罪惡,依靠戈登和技術顧問盧修斯的力量找尋韋恩集團的秘密,與貓女聯合,搜集哥譚地下犯罪的證據,洞悉每個人的優勢,也了解每個人把柄,這樣的布魯斯·韋恩雖是哥譚市犯罪的起源與中心,卻也是哥譚的命門,擁有智慧又獲得各方力量幫助的他一步步成為了擁有城府的英雄,所以小丑才會對他說「我們密不可分,註定要糾纏下去」,因為他們倆是最會依靠外力改變世界的人。
但是如此下去,韋恩是成不了光明正大的英雄的,因為他註定無法成為一種帶動人心的標誌,他需要一個面具與符號,在黑暗中堅守正義,這個面具能讓他跳出規則的限制還做一名正義的騎士,於是他成為了蝙蝠俠。
在混亂的哥譚唯有成為混亂的一部分才能讓哥譚變得有序,打敗敵人最好的方式是成為敵人,之前這麼做的是法爾科內的黑幫、貓頭鷹法庭、影武者聯盟,而之後便是作為蝙蝠俠的布魯斯·韋恩,一位違背法律的義警。
3、哈維與阿福
戈登與布魯斯·韋恩的成長之路少不了引路人,所以哈維和阿福分別扮演了這個角色。哈維是戈登剛進入警局時候的搭檔,與戈登不同,哈維的責任感沒那麼強,作為警察他更喜歡與犯罪分子做交易,他不會像戈登一樣為了正義捨身忘我去硬剛,哈維更懂得變通更趨利避害。
他無欲無求,雖然面臨危險也會衝上前去,面對職責所在也會扛起負擔,可他遠比戈登活得輕鬆。擁有偏執信念的人難免死板、一根筋,戈登便是如此,第一季、第二季的莽撞讓他付出了代價,但這卻是哈維最風光的時候,他坐上管理警察局的位子,與企鵝人一起降低了犯罪率。他懂得哥譚的黑暗是他無法改變的,所以只有找準自己的定位,周旋於黑幫與市民,戈登與反派之間,他做的最好的便是掌握罪犯與警察之間的平衡,這一點恰恰是戈登欠缺的。
而阿福作為管家在布魯斯·韋恩夫婦去世之後一直扮演著布魯斯父親的角色,對於他的不成熟,阿福幫助他在迷茫和憤怒時認清自己。布魯斯·韋恩的成長更像是在獨木橋上行走,一著不慎就會墮入犯罪的深淵,他需要有人提醒他的初心,這個人還得認清局勢,知道面對事物的兇險程度,比起布魯斯,他只能更聰明更勇敢,這些阿福都做到了。
總結這些正面人物,成就他們的都是責任,但背後其實是平衡,沒有真正的正義與罪惡,誰掌握了平衡之術誰就掌握了哥譚,而英雄只是創建一個信仰與符號,哥譚的罪犯比起他們更加有魅力。
二、兩大反派人物:企鵝人和小丑1、企鵝人
雖是反派,但企鵝人才是《哥譚》最吸引人的人物,沒有之一。因為他是劇中最勵志、最聰明的人物。
企鵝人原名奧斯瓦爾德,最開始在黑幫老大法爾科內的手下魚媽身邊做一名傘童,雖然地位低下,身體因為小兒麻痺發育不良受到了眾多冷遇,但他野心很大,利用能接觸黑幫核心人物魚媽的身份同時給警察局提供情報,他希望得到的便是魚媽的位置。
不過,「哥譚」是一座野蠻生長、混沌未開的城市,企鵝人還是太單純了,他將黑幫裡殺害布魯斯·韋恩父母的兇手的消息透露給了警局,殊不知警局高層與市長都受到黑幫控制,走漏消息的企鵝人也為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於是第一季的末尾,法爾科內將殺掉企鵝人的任務給了同樣追查韋布魯斯·韋恩的戈登,年輕的戈登遇上年輕的企鵝人放佛看到了鏡子中的自己:都受制於上層勢力,但又相互牽絆,同樣的命運同樣的羈絆。戈登放了假槍,企鵝人跌入水中逃走,之後,他便真正開始了成為哥譚之王的歷程。
企鵝人的發跡歷程堪稱「發跡教科書」,試想一無所有的你該如何踏出第一步呢,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發跡的道路也需要有人扶持,所以企鵝人選擇了法爾科內的對頭馬羅尼。除此之外要沉得住氣,機會來了要把握機會,他先從馬羅尼餐廳的洗碗工做起,偷聽黑幫內部的談話,當涉及到法爾科內的話題時他用苦肉計引起馬羅尼的注意,然後將可以提供的消息說出來,並積極搜集馬羅尼的消息旁敲側擊提供給法爾科內,間接導致黑幫的火併,並藉此除掉想置自己於死地的魚媽。
之後,他沒有大肆擴張,安心臣服於法爾科內的勢力,積極聯繫戈登,堅持與正直的人做交易,雖然吃虧,但企鵝人永遠沒有陷入過真正的死亡威脅裡面,面對謎語人的威脅,他選擇的是結盟,企鵝人明白的永遠是對手需要什麼,他找到的同樣是一種平衡。總結起來,企鵝人獨特的處世哲學幫了他大忙:平衡、借力、把握機會……
依靠這些,企鵝人最終成為了與漫畫中一樣的哥譚黑幫老大,有些壞蛋聰明,比如謎語人,有些壞蛋有超能力,比如班恩,但所有的壞蛋只有企鵝人最終生存了下來,知道怎麼活下去,而不是如何犯罪,是企鵝人最聰明的地方。當然,反派中也有另類,小丑。
2、小丑
電影版的「蝙蝠俠」曾經憑藉小丑這一角色成為影史經典,希斯·萊傑也憑藉小丑這個角色斬獲奧斯卡獎,而在劇版中,如果說企鵝人是最吸引人的反派,那最有魅力的反派就是小丑。
小丑之於DC漫畫已經是一個標誌性的存在,作為蝙蝠俠的宿敵,之前的影視劇中對於他如何成為小丑的過程都沒有提及,而「哥譚」結合了漫畫給出了新的起源故事。
「哥譚」中的小丑原名傑羅姆,出生在一個馬戲團,母親行為不端並患有精神疾病,傑羅姆也遺傳了病狀,並殺害了自己的母親。劇集中的小丑借鑑漫畫內容還是挺多的,一開始傑羅姆與犯罪組織紅頭罩的聯合與《致命玩笑》相同,並且借用了蝙蝠俠坐上全真知椅時被告知有三個小丑的創意,並真正深化了這一主題:小丑是一種精神。
這也是小丑的厲害之處,雖然沒有企鵝人那樣的謀略,但他對混亂的信仰逐漸獲得了擁躉:只有混亂,才能打破現有的社會秩序,讓深受痛苦的人按照自己的意圖創建社會。
所以,引起哥譚混亂的源泉是兩個人,布魯斯·韋恩與小丑。布魯斯·韋恩是因為自己的身份和所擁有的東西成為了眾人的目標,而小丑則是打破了所有人制定的秩序,包括黑幫和警察,他不屬於任何一方,是黑暗哥譚中更黑暗的部分,最終他也導致了哥譚的陷落。所以小丑甚至對於韋恩有些迷戀,因為他們都是掌控哥譚命脈的人。
小丑為什麼成功呢?因為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黑幫認為他們規範犯罪可以穩定哥譚,以此來避免和警察衝突。警局希望徹底剷除黑幫與腐敗,徹底消除黑幫威脅。但這些都不是民眾所決定的,他們只關心如何生活,警局和黑幫在意義上都是統治階層的博弈,並沒有真正考慮到民眾的感受,而打破規則,變得沒有階層,是民眾潛意識中渴望的部分,這一點被小丑巧妙地抓住了,小丑邪惡在這,可他也偉大在這。
企鵝人與小丑都是哥譚最偉大的罪犯,而戈登和布魯斯·韋恩都是哥譚最卑劣的英雄。哥譚,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人才輩出,正邪互換,沒有人堅守得住正義,也沒有人可以完全地犯罪,而他們的矛盾關係造就了矛盾的集合體——蝙蝠俠。
《哥譚》作為劇集還是相當成功的,致敬漫畫,刻畫人物。也許這才是DC將暗黑風格發揚光大,構建宇宙並源遠流長的最好方式。
再見哥譚,再見那個混沌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