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佛經故事:娑婆世界

2023-06-24 12:42:34 1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各個宗教都有不同的教義,而佛家就認為其實不是只有一個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而已,還有三千小世界,婆娑世界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婆娑世界的故事是什麼嗎?本期佛經故事為你解析。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餘年前的四月八日,降誕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父親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太子誕生後七天,聖母摩耶夫人往生,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成人。

  太子天資聰穎,從小通達五明、四吠陀。成年後,娶耶輸陀羅為妃,不久生下羅睺羅,後來成為佛教第一位沙彌。悉達多太子雖然出身貴族,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四姓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尤其有感於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無常,於是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期間雖經淨飯王百般勸阻,終究無法滿足其「人生沒有衰老的現象、沒有疾病的痛苦、沒有死亡的恐怖、所有的東西不損不減」等四個希望,於是在十九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宮門,開始十二年的修道生活。

  其中雪山六年的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麥,但苦行終究未能令他開悟。後來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離開苦樂二邊的中道修行,於是捨棄無謂的苦行,走過尼連禪河,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後,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立誓「不成正覺,不離此座」。於此通過重重考驗,一一降服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等內外魔障後,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正覺。

  成道後的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度憍陳如等五比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僧團因而建立。

  佛陀住世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在弘化的生涯裡,宣說《阿含經》十二年、《方等經》八年、《般若經》二十二年、《法華經》和《涅盤經》共八年。

  佛陀對弟子的教化,善於觀機逗教,應病予藥,對執空者說有,對執有者說空。佛陀對於能夠依教奉行的弟子,耐心給予調教;對於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也方便加以攝受;對於懈怠不知精進的弟子,激勵他上進;對於過分剛猛的弟子,則教以緩和。

  佛陀對弟子的愛護是無微不至的,佛陀所教化的對象,則不分貴賤貧富、種族信仰等,例如度拜火教外道優樓頻羅迦葉三兄弟,以及外道領袖舍利弗、目犍連皈信佛教。佛陀的弟子有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等各國國王,及王妃韋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階層的蓮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難陀、阿難陀諸王子出家,也不捨棄理髮匠優波離及擔糞的尼提。總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攝眾,以法領眾,以智教眾,以法養眾。

  佛陀一生弘化、度眾無數,但也受到外道及各種的災難。根據《佛說興起行經》記載,佛陀歷經孫陀利謗佛、戰遮女系盆誣陷、奢彌跋謗佛,以及被木槍刺腳、被擲石出血、食馬麥、受苦行、患頭痛、患背痛、患骨節疼痛等十次災難。其實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無有生滅,佛陀為了度眾,才應現這些災難,主要是為讓眾生明了業報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戀有為色身,而能斷惡行善,獲證永恆法身。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到了八十歲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臨入涅盤之際,仍然不舍任何眾生,接受一位一百餘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後的弟子。佛陀進入涅盤,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佛陀的教言所說:「要佛陀永久住於世間,這是違背法性的自然規則。

  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現者,不能違背法性。」佛陀開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於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它;你們要精進修學聖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傷心,因為天地萬物有生就會有死,有團聚會必然有別離,這是無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後針對阿難所提出的四個問題,告訴弟子:以戒為師、以四念處安住、以默擯之調伏惡人、在一切經首安立「如是我聞」令人起信。佛陀並再次叮嚀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處、悟處、說法處、涅盤處。最要緊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佛陀進入涅盤,遺體荼毗後,留下舍利八斛四鬥和三顆佛牙。舍利被分成八份,由與佛陀因緣深厚的八國各取一份,建塔供養。

  佛陀出生在社會階級十分不平等的印度,他敢於向不平等的制度挑戰,不只是尊重人權,且尊重生命,更進一步肯定每位眾生都同等尊貴,都具有成佛的性能。佛陀一生四十九年的傳教生涯裡,應該得度的已經度化,未能得度的,佛陀也為他們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佛陀雖然應身已經離開了人間,但是他的慈悲、智能,他遺留的偉大教理,卻能永傳人間。佛陀是我們人格最高的模範,是我們三界的導師、人天的師範,更是眾生的救主!

同类文章
中國佛教四大名剎:信徒們的聖地

中國佛教四大名剎:信徒們的聖地

  世界上宗教文化五彩繽紛,並不是哪一個宗教獲得了大家的全部信仰,總是有文化衝擊才有進步和融合的,而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傳入我國,歷經千年時間也是有非常多的信眾的,你知道佛教四大名剎是哪些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佛教寺院是指安置佛像、經卷,且供僧眾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場
得道升仙之地:道教四大名山

得道升仙之地:道教四大名山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大家都知道佛教是興起印度,基督教是在歐洲,伊斯蘭教在中東,而我國也是有我們的本土宗教的,那就是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自然是有非常多的文化底蘊,也有非常廣泛的信眾,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名山是哪些嗎?本期道教文化為你解析。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
佛家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佛家聖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

  在世界上有非常多的宗教派別,所信仰的教義也是不同的,而在我國的佛教是非常壯盛的,傳入我國也是歷史久遠了,得到了民間的廣泛信仰,我國也有佛教的五大名山,你知道五大名山分別是哪些嗎?本期佛教文化為你解析。  中國佛教五大名山為: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雪竇山。  中國佛教
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

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

  大家都知道耶穌,他是聖經裡的神話人物,傳說是神的兒子。在人間宣傳天國的福音,後來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復活。顯現在世人面前,四十天後回歸天國,坐在於神的身邊,那麼對於基督教文化耶穌誕生日是哪一天?你知道嗎?  關於耶穌出生的年份,聖經指出,耶穌的表兄施浸者約翰是在羅馬皇帝提比留·凱撒在位第1
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

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

  提起摩尼教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可要是說起明教卻是非常了解的,金庸小說筆下的明教就是摩尼教,中原地區的摩尼教便被稱為中原明教。那麼你知道摩尼教的特點是什麼嗎?接下來跟小編去摩尼教文化了解一下吧。  摩尼教(Manichaeism)是三世紀在巴比倫興起的世界性宗教。由於希臘文《科隆摩尼古卷》(Col
婆羅門教的特點,你知多少

婆羅門教的特點,你知多少

  婆羅門教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吠陀教為經典起源起來的。婆羅門教由於佛教以及其它宗教的發展開始導致變差,不同的宗教都有著自己的一些理念與特點。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婆羅門教文化了解婆羅門教的特點。  靈魂不滅論:婆羅門教認為,人以及一切有生命者皆有靈魂。一般來說,這是宗教觀念的基礎之一,因為宗教的超越是以超
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

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

  婆羅門教是印度的一種古老宗教,婆羅門教也有著古老的歷史,起源於公元兩千年前的吠陀教,如今的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開展出來的,印度教也被稱為「新婆羅門教」。那麼你知道婆羅門教是怎樣形成的嗎?本期小編就帶你去婆羅門教文化了解。  公元前10世紀中葉,雅利安人又從印度河上遊向東推進至朱木那河、恆河流域,史
東巴教法器分別有哪些

東巴教法器分別有哪些

  東巴教起源於最初的巫教,具有最初巫教和宗教的特點。東巴教在中國被納西族所信仰,東巴教認為自己可以與神打交道,能夠與鬼交談,如今的納西族也是在信奉東巴教。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東巴教文化了解東巴教法器。  東巴教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東巴法器約有三十種,如祭壇用具、法儀、神龕、卡卦、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
簡述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簡述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舞蹈是一個讓人看起來覺得賞心悅目的東西,無論你有多麼不開心的情緒,看到優美的舞蹈你總能平靜下來自己的心。有些宗教也有著自己的獨特舞蹈,都代表著自己宗教的特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薩滿教文化了解薩滿教舞蹈及其特徵。  薩滿教舞蹈,在阿爾泰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薩滿教祭禮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舞蹈的
簡述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簡述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薩滿教是一個分布於亞洲北方的宗教,流傳在中國東北以及邊疆地區。薩滿教被認為可以有強大的意念,可操控許多讓人們感到驚訝的能力,也被稱為巫師,翻譯過來就是薩滿。本期小編帶你去薩滿教文化了解薩滿教教義與理念。  薩滿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信仰活動。流傳於中國東北到西北邊疆地區操阿爾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