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肝茶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24 04:49:41 2
專利名稱:一種保肝茶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茶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是一種用於輔助治療肝病的保 肝茶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內容
據調查顯示我國僅B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就高達1.2億多,佔世界的 B肝病毒攜帶者的三分之一以上。引發肝臟發炎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1) 病毒感染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面廣泛, 發病率高等特點,目前分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2)藥物或化 學毒物長期服用或接觸藥物或化學毒物都可引起肝臟損傷,發生藥物性肝炎 或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3)慢性酒精中毒長期大量飲酒,酒精的中間 代謝產物乙醛對肝臟的直接損害,經脂肪肝而發展為肝硬化是酒精性肝硬化的 主要發病機理。(4)長期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和抗 脂因子如膽鹼等缺乏時,能引起肝細胞壞死、脂肪肝,直至發展為營養不良性 肝硬化。肝炎尤其是B型肝炎對人們的健康和社會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危害,因 此,預防B肝,早發現、早治療、及早治癒B肝,及早截斷病情發展、傳播, 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目前,經檢索還沒有找到可以預防並起到輔 助治療作用的保健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費用低、無毒副作用的 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肝病的保肝茶。
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費用低、無毒副作用的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肝病的保肝茶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保肝茶由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
赤芍提取物組成,其配比重量份為絞股藍0.5 5份、葉下珠提取物1 5份、 赤芍提取物0.5 5份,以絞股藍為載體,加入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而製成。
所述的保肝茶的製備方法是按重量份為絞股藍0.5 5份、葉下珠提取物 1 5份、赤芍提取物0. 5 5份取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將葉下 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溶解後,噴灑在絞股藍上,乾燥即可製得保肝茶。
本發明保肝茶的製備方法,所述的乾燥是在溫度85 95'C熱循環乾燥中使 物料的水分達到7-9%。
本發明保肝茶中的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具有如下作用;
絞股藍其主要成分為絞股藍總甙。其機理是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和抗脂質 過氧化作用。具有益氣健脾,祛痰降脂,用於高血脂症。
葉下珠其主要成分為沒食子酸、甲氧基糅花酸、卵谷雷醇等。其機理是
有效抑制慢性B肝病毒的複製,改善肝功能,抗肝纖維化等。具有平肝清熱,
利水解毒作用。用於肝膽溼熱所致的脅痛、腹脹、納差、噁心、便溏、黃疸、 急、慢性B型肝炎見上述證候者。
赤芍;其含有的主要成份為芍藥甙、羥基芍藥甙、赤芍精等。其機理是對
肝細胞的免疫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促進肝細胞再生,同時有抗肝纖維化作用, 可使已形成的肝纖維化得到較好的改善和逆轉。具有和血散瘀、清熱涼血作用。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扑 損傷,癰腫瘡瘍。當人體免疫功能低下,外界B肝、A肝、C肝、丁肝等多種病毒的浸入都 可產生肝炎,影響肝臟代謝不正常,久而久之會產生肝纖維化,肝代謝功能嚴 重下降,有不少病人產生細胞突變而導致肝癌。
本發明保健茶中是以葉下珠為主,葉下珠經藥理及臨床試驗證明有顯著的 抑制B肝病毒,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當外界B肝病毒侵入時方可被殺滅,具有
預防感染肝病的作用。給小鼠胃飼,生藥iog (kg,d)可以顯著降低cc:u引起的
小鼠ALT的升高;抑制肝臟MDA生成和Ca2+的升高,從而保護了肝細胞膜的正 常流動性和完整性;體外病毒試驗證明,對HBV抗原均有較強的滅活作用,臨 床患者HBeAg,朋V-DNA轉陰多在5(F。以上;絞股藍主要是降低過氧化脂質,降 低甘油三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預防脂肪肝產生,使肝臟處於正常代謝,增 強了葉下珠提高免疫並保持肝臟正常代謝。給大鼠餵絞股藍總甙lOOmg/kg. dX7 周,其血總膽固醇由159.0±19.0mg/dl降為107.9士8.8mg/dl,甘油三脂由 234, 4±18, Omg/dl降為153. 6±9. lmg/dl,給小鼠餵飼50mg/kg, dX7d,對其移 植肉瘤S180細胞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赤芍有顯著的改變血液流變量,阻 止肝纖維化產生。給肝纖維化模型的大鼠,赤芍煎劑灌胃,lml/100g,dX21周, 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胃,lml/100g.dX21周,赤芍治療後血清HA、 IVC、 PCIII、 LN水平均低於模型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提示赤芍明顯改善肝 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故可提高葉下珠抗肝纖維化作用。三藥合用可使之從多點 位的藥理髮揮其較好的協同作用,病人服用後,能有效的保護肝細胞、清除乙 肝病毒、阻斷肝纖維化、預防脂肪肝和降低血脂,從而起到預防肝癌的產生。 無病者長期服用就可以起到預防肝病的保健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① 絞股藍的製備將採摘的新鮮絞股藍葉放到潔淨的工作檯上進行精選, 把帶有黃葉的、有蟲蛀的以及雜草選出,用自來水清洗,直到水清為準,將其 撈出,放於潔淨的竹籃內,將水分晾乾,放入殺青箱內,厚度為10-15cni,用蒸 汽進行殺青,時間40秒,壓力0.2帕斯卡;再放入速冷箱內,加鼓風3分鐘, 攪拌、冷卻、整形;將整形後的絞股藍葉放到熱循環乾燥箱內烘30-40分鐘(溫 度85 95"C),水分達7-9%,烘乾後取出備用。
② 保肝茶的製備取製備的絞股藍lg,葉下珠提取物lg、赤芍提取物0. 5g, 將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溶解後,均勻噴灑在絞股藍上,攪拌均勻後再進 行熱循環乾燥(溫度85 95-C),水分達7—9%,可粉碎製成袋泡茶、亦可直接 浸泡飲用。每日三次,每次一袋,每袋2.5 3g。
① 絞股藍的製備將採摘的新鮮絞股藍莖放到潔淨的工作檯上進行精選, 把帶有黃葉的、有蟲蛀的以及雜草選出,用自來水清洗,直到水清為準,將其 撈出,放於潔淨的竹籃內,將水分晾乾,放入殺青箱內,厚度為10-15cm,用蒸 汽進行殺青,時間40秒,壓力0.2帕斯卡;再放入速冷箱內,加鼓風3分鐘, 攪拌、冷卻、整形;將整形後的絞股藍莖放到熱循環乾燥箱內烘30-40分鐘(溫 度85 95。C),水分達7-9%,烘乾後取出備用。
② 保肝茶的製備取製備的絞股藍2g,葉下珠提取物3g、赤芍提取物3g, 將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溶解後,均勻噴灑在絞股藍上,攪拌均勻後再進行熱循環乾燥(溫度85 95X:),水分達7—9%,可粉碎製成袋泡茶、亦可直接 浸泡飲用。每日三次,每次一袋,每袋2.5 3g。 實施例3
① 絞股藍茶的製備將採摘的新鮮絞股藍莖尖放到潔淨的工作檯上進行精 選,把帶有黃葉的、有蟲蛀的以及雜草選出,用自來水清洗,直到水清為準, 將其撈出,放於潔淨的竹籃內,將水分晾乾,放入殺青箱內,厚度為10-15cm, 用蒸汽進行殺青,時間40秒,壓力0.2帕斯卡;再放入速冷箱內,加鼓風3分 鍾,攪拌、冷卻、整形;將整形後的絞股藍莖尖放到熱循環乾燥箱內烘30-40 分鐘(溫度85 95。C),水分達7-9%,烘乾後取出備用。
② 保肝茶的製備取製備的絞股藍4g,葉下珠提取物5g、赤芍提取物5g, 將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溶解後,均勻噴灑在絞股藍上,攪拌均勻後再進 行熱循環乾燥(溫度85 95°C),水分達7-9%,可粉碎製成袋泡茶、亦可直接 浸泡飲用。每日三次,每次一袋,每袋2.5 3g。
本發明所用的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為以葉下珠或赤芍為原料的水提 物,其提取方法為常用的中藥水提方法。
本發明所用的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也可以是葉下珠或赤芍為原料的 醇提物,其提取方法為常用的醇提方法。醇提物的保健效果不如水提物的保健效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保肝茶,由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組成,其特徵是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的配比重量份為絞股藍0.5~5份、葉下珠提取物1~5份、赤芍提取物0.5~5份,以絞股藍為載體,加入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而製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肝茶,其特徵是所述的絞股藍是絞股藍的 葉和/或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肝茶,其特徵是所述的絞股藍是絞股藍的葉和/或莖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肝茶,其特徵是所述的絞股藍是絞股藍的莖和/或莖尖。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肝茶,其特徵是所述的葉下珠提取物是以 葉下珠為原料的水提物。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肝茶,其特徵是所述的赤芍提取物是以赤 芍為原料的水提物。
7. —種權利要求1所述保肝茶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按重量份為絞股 藍0.5 5份、葉下珠提取物1 5份、赤芍提取物0. 5 5份取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將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溶解後,噴灑在絞股 藍上,乾燥即可製得保肝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所述的乾燥是在溫度80 一10(TC熱循環乾燥中使物料的水分達到7-9%。
全文摘要
一種保肝茶及其製備方法,涉及一種保健茶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是一種用於輔助治療肝病的保肝茶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費用低、無毒副作用的具有預防和輔助治療肝病的保肝茶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保肝茶由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組成,按重量份為絞股藍0.5~5份、葉下珠提取物1~5份、赤芍提取物0.5~5份取絞股藍、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將葉下珠提取物和赤芍提取物溶解後,噴灑在絞股藍上,乾燥即可製得保肝茶。本發明能有效的保護肝細胞、清除B肝病毒、阻斷肝纖維化、預防脂肪肝和降低血脂,從而起到預防肝癌的產生。無病者長期服用就可以起到預防肝病的保健作用。
文檔編號A61P1/00GK101438748SQ20071001915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2日
發明者徐世明, 曹攀登, 萍 謝, 文 魯 申請人:北京大學安康藥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