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討伐董卓的過程(從縣吏到東吳奠基人)
2023-06-23 22:50:27 1
都知道,孫堅成名很早,17歲那年一個人「智鬥」海盜,並在「黃巾之亂」時,屢屢獲得戰功。所以,他不是那種投機取巧之人,而是憑藉自己的實力,死磕對方。
其實,他的官職不大,只是個豫州刺史,破虜將軍。此外,孫堅還沒有自己的地盤,說句不好聽的話,那時候的他,只是依附於袁術的一個二流「權貴」。然而,在董卓的心中,這個孫將軍雖身邊只有二三十個鐵粉,但其戰鬥力卻遠勝於那些手握重兵的 「諸侯」。
那麼,為何他會在董相國心中有這麼高的地位?
還要從董賊叛變說起。
那一年,孫堅以烏程侯、長沙太守的身份作戰,並幫助袁術拿下了南陽。
其實,袁術很會做人,說了孫堅一堆好話,讓皇帝封了他一個「破虜將軍」,「代理」豫州刺史。當時的關東聯軍,看似以袁紹為老大,但大家都各懷心思,舉著「討伐董卓」的大旗,每天不過是「喝酒聚會」罷了。而私底下,卻是擴充自己的兵力,擴大自己的地盤,謀取更大的利益。
此外,大家都沒有把董卓真正當回事兒,除了三個人,曹操、鮑信和孫堅。孫堅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一定要滅了董卓,後來也成了大破董卓的頭部先鋒。
那麼,當時的董卓為何要遷都到長安呢?
其實,此時的長安,只是空有一個「虛名」,城建很是破舊。所以,他的用意非常明顯,就是要躲開關東聯軍。
而他的軍隊,都是久經考驗的西涼軍團。其實,關東聯軍就是一個「新兵大集合」,並沒有什麼作戰經驗。但歷史有時就喜歡「捉弄人」,在這幫新人中,偏偏就有孫堅。後來,他更是打的董卓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另選他址,重新建都。
之後,連董卓自己都承認「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當時,他感慨關東聯軍都被他打怕了,壓根不會對他構成任何威脅,可偏偏就孫堅很會作戰,不可大意小看了他。可見,董卓打怕了關東聯軍,而自己卻被孫堅打怕了。
之後,在孫堅的連續追擊下,董卓已經不想再和他有任何的正面交鋒。於是,派出自己的手下大將李傕去「談和」,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孫堅的兒子。為了促成這件事情,董卓還向孫堅打「保票」:事成後,他的那些親戚們,都可以撈個官噹噹。
能讓董卓低頭,足以見得他對孫堅實力的認可。
那個時候,董卓雖然敗了,但卻沒有傷及根本,身份依舊還是相國。所以,他發號施令,在很多地方依舊「有效」。孫堅如果點頭的話,就等於傍上了一棵大樹,可以迅速躋身於「一線」權貴。可是,人家孫將軍卻瞧不上,在他心中,要將這「董賊」殺上300遍,才解恨。
試想,一個背棄信義的亂國反賊,還想和他「結親」,純屬做夢。於是,孫將軍果斷放棄了一個可以讓他「身價」瞬間倍增的機會。根據歷史文獻的說法,這時候的孫將軍,依舊忠心於漢王朝,一門心思就是恢復漢室。不似其他人,尤其二袁,他們有太多的個人私心雜念。
隨後,孫堅率兵進攻洛陽,可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已經有人在「提防」他了。當時,有人提醒袁術,要提防孫將軍,不能讓他做大。因為,他和董卓不一樣,很懂得如何用人。如果一旦讓他拿下洛陽,便會學他人脅迫皇帝,從而把控朝政,到那時,就真的沒有辦法收拾局面了。
其實,這時候袁術手中的權力很大,負責關東聯軍的糧草調撥。於是,孫將軍的軍糧被斷供了。之後,孫堅一氣之下,親自找到袁術,清清楚楚地告訴他。這個仗是我替你打的,我和董卓之間沒有任何個人恩怨,是你的家人被董卓殺害了,這一點不要弄反了。
當然,袁術理虧,雖然不情願,但還得恢復了糧草供應。而這件事情,並沒有詳細記載這位嚼舌頭根的人是誰?有人說,這是董卓使出的離間計,或許,這樣做對他最有利。但也不能排除,同樣有人看出了孫將軍的硬實力。
其實,在董卓心中,也自有一番比較,他將孫將軍和二袁及劉表歸到了同一梯隊。當時,袁紹是關東聯軍的最高統領,毫無疑問是董卓的頭號敵人。而袁術呢?仗著自己霸佔的一塊好地盤——南陽,既有人又不愁吃。那時候,全天下的人口不過三四千萬人,而他那個地方卻超過了百萬戶,且物產豐富,真的是得天獨厚了。
並且,劉表的條件也不差,當時已經拿下了荊州,且手中還有九個郡,不差土地,也不缺人口。與這三位比,孫將軍似乎顯得很是單薄,只是個代理的刺史,雖有將軍的名號,卻沒有自己的地盤。但人家,就是憑那硬核實力,讓董賊低了頭。
可見,其「威懾力」已經遠勝於那些手握重兵,佔據地盤的「諸侯」們了。
就是這樣一個猛將,卻在公元192年四月,由袁術派往徵討荊州,攻打劉表。之後,劉表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
但不料,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參考資料:
【《後漢書·董卓列傳》、《資治通鑑·卷六十》、《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第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