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8:04:36 2
專利名稱: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燃動力機械領域,特別是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
技術背景目前世界上應用的活塞式內燃動力機械是通過活塞在氣缸裡面進行吸氣、壓縮、 爆發和排氣衝程做功的活塞式內燃機,這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主流動力系統,被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軍事等領域中,其中又分為往復活塞式(奧託/狄塞爾)發動機和近年被投入實際應用的三角轉子活塞式(汪克爾)發動機。往復活塞式發動機有四個天生的缺陷,一是活塞、連杆作往復運動要消耗大量能量;二是活塞在做功衝程產生的動力傳到曲軸時由於存在分力,只有一部分起到推動曲軸旋轉的作用,其餘的分力被白白耗散掉了 ;三是它的運轉控制系統很複雜(如正時齒輪、時規鏈條、凸輪、搖臂、氣門、挺杆等),工作時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它的燃料利用效率很低,目前汽車發動機的熱效率不超過30%。四是活塞、連杆往復運動產生震動,為了抵消這種震動,只好把發動機製作成多缸的形式,如四缸、六缸、八缸等等,增加了發動機的體積和結構的複雜性。汪克爾三角活塞轉子發動機是由汪克爾博士發明的機械結構將米勒循環理論得以具體實現,才使得這種發動機具有了商業價值。與往復活塞發動機相比,汪克爾轉子活塞發動機沒有往復直線運動,沒有氣門機構,活塞從燃氣膨脹獲得的動力直接推動主軸旋轉, 同樣功率的轉子發動機尺寸較小,重量較輕,而且振動和噪聲較低。汪克爾發動機的缺點,一是三角轉子與缸體組成的燃燒室形狀不利於火焰傳播, 燃料燃燒不充分。二是燃氣膨脹的力量作用在三角活塞的一側時,其中的一小部分力矩與轉子活塞的旋轉方向相反,這是其結構所決定的。以上兩點決定了該款發動機的燃油效率低。三是三角活塞安裝在一個偏心軸上,相當於三角活塞在其亞腰形的氣缸內甩來甩去產生震動。四是汪克爾發動機的密封組件尺寸小、精度高、結構複雜、加工難度大,在高溫高速及振動的工作環境中極易損壞。五是其壓縮比不便於做的較大,只能用做點燃式的汽油機, 不能用做壓燃式的柴油機。以上缺點決定了其難以得到廣泛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一、基本思路活塞式內燃機都要經過吸氣、壓縮、爆發和排氣四個衝程才能完成能量轉換過程。 故在機械結構上應做到1、氣缸工作容積要有周期性的變化。2、一個固定的點火或噴油的位置;3、爆發衝程初始,轉子活塞有唯一的旋轉方向。要達到上述要求,必須具有一對轉子活塞並使其輪流做變速間歇運動,可以完成這個任務的機械結構有變速運動機構和間歇運動機構(比如橢圓齒輪副、反平行四邊形機構和槽輪機構、缺齒齒輪副等)。本設計抽取上述各機構中有用的部分進行變形、組合,以達到設計要求的結果。同時兼顧簡單、可靠、工藝性好、造價低、維修簡單、零件互換性強等設計的一般原則。[0008]二、動力發生部分(一 )活塞葉片數目的選擇理論上,每隻活塞不論選幾隻葉片(如單葉片、雙葉片、三葉片、四葉片)都可以達到循環的目的,同時對應的動力傳遞和控制機構也不盡相同,從製造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所有活塞葉片數目的方案都是合理的。經試驗,本發明選用雙活塞葉片方案,兩隻活塞共四片活塞葉片。見圖01 活塞葉片數量的選擇。(二)主要零部件的簡單描述1、活塞01由活塞葉片01-1、活塞跟臺01-2和活塞套軸01_3等特徵組成,有活塞葉片的一端為大端,另一端為小端。活塞葉片根部的臺階(以下簡稱活塞根臺)起推動活塞啟動和缺齒齒輪瞬心裝置的作用。在活塞葉片根部添加臺階是本發明的內容之一。見圖 02-A 「活塞各組成部分示意圖」和圖02-B 「相對安裝的活塞示意圖」。2、氣缸02是一隻圓筒狀的零件,它的周邊分布著火花塞安裝孔、進氣口和排氣口。其特點一是火花塞孔與進氣口相位相差180° ;二是排氣孔與進氣孔相位差等於活塞根臺張角。它是本發明的內容之一。見圖02-C:「氣缸及各組成部分示意圖」。3、缸蓋03安裝在氣缸體的兩端,與缸體、活塞共同組成發動機的動力發生部分。 見圖02-D 「缸蓋示意圖」。4、兩隻活塞的大端相對安裝在一起,每隻活塞套軸兩端各安裝活塞大端軸承觀和活塞小端軸承四,然後以簡支的方式安裝於穿過活塞套軸的內軸04(或主軸08)上,並可以繞內軸04 (或主軸08)自由旋轉,即以兩對軸承作為活塞的4個支點,它是本發明的內容之一。見圖03 「活塞在內軸(或主軸)上的裝配方式圖」;5、將上述兩隻活塞的套軸穿過安裝於缸蓋03之上的缸蓋軸承30內孔,缸蓋固定於缸體之上。它是本發明的內容之一。見圖04 「動力發生系統裝配示意圖」。(三)基本工作原理見圖05=A——H為便於說明,我們按照四片活塞葉片的工作順序將他們分別命名為A、B、C、D,安裝著A、C葉片的活塞稱為AC活塞,安裝著B、D葉片的活塞稱為BD活塞。1、AC活塞、BD活塞、與汽缸體、兩側端蓋共同組成1、2、3、4四個腔室,分別對應吸氣、壓縮、爆發和排氣四個衝程。如圖05-A所示,各個腔室分別處於各衝程的起點,此刻BD 活塞被控制機構鎖定,與其裝配在一起的齒輪副脫離嚙合。2、3腔室內的可燃氣體被點燃,因BD活塞被鎖定,於是AC活塞的A端在高壓氣體的作用下,推動AC活塞獨自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以下活塞均為順時針旋轉),到達圖05-B 的位置,推動控制機構釋放BD活塞;在此過程中其他各腔室亦分別完成吸氣、壓縮和排氣衝程,AC活塞所得到的扭矩通過套軸輸出。3、此時AC活塞與BD活塞併攏,各腔室體積不再變化,在慣性力的作用下,推動BD 活塞由鎖定位置共同旋轉至圖05-C的位置後,AC活塞被控制機構鎖定,與其裝配在一起的齒輪副脫離嚙合。同時其它腔室再次分別處於各衝程的起點。4、然後3腔室點火,BD活塞的B端在高壓氣體作用下推動BD活塞獨自旋轉至圖 05-D的位置並推動控制機構釋放AC活塞。在此過程中其他各腔室亦分別完成吸氣、壓縮和排氣衝程,BD活塞所得到的扭矩通過套軸輸出。5、在慣性力的作用下,BD活塞推動AC活塞共同旋轉到達圖05_E的位置,BD活塞被控制機構鎖定,與其裝配在一起的齒輪副脫離嚙合。同時其他各腔室再次分別處於各衝程的起點。6、3腔室點火,AC活塞的C端推動AC活塞單獨旋轉,至圖05_F的位置並釋放BD 活塞,然後繼續與BD活塞共同旋轉,至圖05-G的位置後AC活塞被控制機構鎖定,與其裝配在一起的齒輪副脫離嚙合。在此過程中,AC活塞得到的扭矩通過套軸輸出。同時其他各腔室亦再次分別完成吸氣、壓縮和排氣衝程,處於下一次衝程的起點。7、3腔室點火,BD活塞的D端在高壓氣體的作用下推動BD活塞單獨旋轉,到達圖 05-H的位置並釋放AC活塞。在此過程中,BD活塞所得到的動力通過套軸輸出。8、然後在慣性力的推動下BD活塞與AC活塞共同旋轉至圖05_A的位置,BD活塞被控制機構鎖定,與其裝配在一起的齒輪副脫離嚙合。同時其他各腔室亦再次處於下一次衝程的起點。至此,兩隻活塞共完成四次吸氣、壓縮、爆發、排氣循環過程。我們把活塞的某一端經歷一遍進氣、壓縮、爆發和排氣的過程叫做一個循環,把兩個活塞的四個端各經歷一遍進氣、壓縮、爆發和排氣的循環過程叫做一個總循環。(四)活塞間的運動關係參見下表
轉子發動機工作狀態序列表一單獨旋轉共同旋轉單獨旋轉共同旋轉單獨旋轉共同旋轉單獨旋轉共同旋轉AC活塞做功主動鎖定被動做功主動鎖定被動BD活塞鎖定被動做功主動鎖定被動做功主動(五)活塞吸、排氣角度,活塞葉片及跟臺幾何張角與壓縮比的相互關係1、活塞的吸、排氣角度與活塞葉片數量的關係當每隻活塞有兩個葉片時,其吸、 排氣角度為180° -2X活塞跟臺張角;2、活塞葉片幾何張角的改變,決定著發動機的壓縮比,當葉片的幾何張角變大時, 活塞的吸、排氣角度減小,壓縮比減小;反之相反。同理,改變活塞跟臺的幾何張角,也可以改變發動機的壓縮比,當跟臺幾何張角變大時,爆發空間變大,活塞的吸、排氣角度減小,壓縮比減小;反之相反。見圖06 「活塞葉片和活塞根臺的張角,圖中α葉是活塞葉片張角,α臺是活塞跟臺張角。」3、若選壓縮比為11。則活塞的旋轉角度、活塞葉片和活塞根臺張角計算如下壓縮比=(爆發或吸氣衝程時活塞轉過的角度+活塞跟臺的張角-活塞葉片張角)+活塞跟臺的張角-活塞葉片張角。爆發或吸氣衝程時活塞轉過的角度=(360° -活塞跟臺張角Χ4)+2。設爆發或吸氣衝程時活塞轉過的角度=100°貝丨J :100° =(360° -活塞跟臺張角X4)+2得活塞跟臺張角=40°壓縮比=11 = (100° +40° -活塞葉片張角)+40° -活塞葉片張角。=(140° -活塞葉片張角)+40° -活塞葉片張角計算得活塞葉片張角=30°[0043]本例中,燃燒室、進氣口和排氣口的幾何張角是兩個活塞的跟臺併攏時的夾角。爆發或吸氣衝程時活塞掃過的角度和燃燒室張角相當於往復活塞式發動機的活塞衝程和燃燒室容積。見圖07:「活塞之間的運動關係」,圖中α燃、α進和α排分別是燃燒室、進氣口、和排氣口張角、β同和β獨分別是兩隻活塞同時旋轉和某隻活塞單獨旋轉時掃過的角度、β吸和β爆分別是吸氣衝程和爆發衝程時活塞掃過的角度。4、由以上計算,得到壓縮比為11時,活塞之間確切的運動關係。見下表
權利要求1. 一種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屬於四衝程發動機,其特徵是主要由動力發生機構、 動力傳遞機構和運轉控制機構組成;所述動力發生機構主要由活塞(01)、氣缸(02)、缸蓋(03)、內軸(04)或主軸(08)、活塞大端軸承(觀)、活塞小端軸承09)和缸蓋軸承(30)組成; 兩隻相同的活塞(01)的大端相對安裝在一起的裝配結構;兩隻大端相對安裝的活塞(01)分別以簡支的方式安裝於穿過活塞套軸(01-3)的內軸 (04)或主軸(08)上,並可以繞內軸(04)或主軸(08)自由旋轉,其中每隻活塞(01)由活塞大端軸承08)和活塞小端軸承09)作為支點的裝配結構;兩隻大端相對安裝的活塞(01),其活塞套軸(01-3)分別穿過固定於氣缸(02)兩端的缸蓋(03)中心孔中的缸蓋軸承(30)的內孔,並可以在其中自由旋轉的裝配結構;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主要由內軸(04)、外軸(05)、活塞齒輪(06)和外軸齒輪(07)組成;採用內、外軸的布置方式,即一根內軸(04)布置在圓筒形氣缸(02)的中心線上,用於裝配一對大端相對安裝的活塞(01),一根外軸(0 布置在氣缸外面,與內軸(04)平行,其兩端安裝外軸齒輪(07)的結構;安裝於活塞套軸(01-3)上的活塞齒輪(06)和安裝於外軸(05)上的外軸齒輪(07)組成的齒輪副的裝配結構;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主要由主軸(08)、行星齒輪軸(10)、中心齒輪 (11)、行星齒輪(12)和內齒輪(13)組成;採用一根主軸的布置方式,主軸(08)布置在圓筒形氣缸(0 的中心線上,用於支持兩隻大端相對安裝的活塞(01)並輸出動力,其兩端安裝行星齒輪系統的中心齒輪(11);以安裝在主軸(08)兩端的中心齒輪(11),安裝在活塞(01)上的行星齒輪軸(10)、行星齒輪(1 和安裝在發動機殼體上的內齒圈(1 組成的行星齒輪系統,負責將活塞(01) 的扭矩傳遞到主軸上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鎖止弧副機構,主要由凹弧盤(14)和凸弧盤(1 組成,其凹弧盤(14)固定安裝在活塞套軸(01- 上,凸弧盤 (15)固定安裝在外軸(05)兩端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L形槓桿機構,主要由制動槽輪(16)、釋放凸輪(17)、L形槓桿(19)和彈簧(27)組成,其制動槽輪(16)固定安裝在活塞套軸(01-3)上,釋放凸輪(17)固定安裝在外軸(05)兩端,L形槓桿(19)以半軸的方式安裝於齒輪箱內壁,彈簧(XT)將L形槓桿(19)的制動端(19-1)壓在制動槽輪(16) 的圓周面上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一字形槓桿機構,主要由制動槽輪(16)、鎖定凸輪(18)、一字形槓桿(20)和彈簧(27)組成,其制動槽輪(16)固定安裝在活塞套軸(01-3)上,鎖定凸輪(18)固定安裝在外軸(05)兩端,一字形槓桿00) 以半軸的方式安裝於齒輪箱內壁;彈簧(XT)將一字形槓桿00)的鎖定端00- 壓在鎖定凸輪(18)的圓周面上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T形槓桿機構,主要由制動槽輪(16)、釋放凸輪(17)、鎖定凸輪(18)、彈簧(27)和T形槓桿(21)組成,其制動槽輪(16)固定安裝在活塞套軸(01-3)上,釋放凸輪(17)和鎖定凸輪(18)固定安裝在外軸(0 兩端,T型槓桿以半軸的方式安裝於齒輪箱內壁,彈簧(XT)將T型槓桿的制動端01-1)壓在制動槽輪(16)的圓周面上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A型槽輪凸輪機構, 主要由搖臂軸(22)、搖臂套軸(23)、制動搖臂(M)、釋放搖臂(25)、彈簧(27)、制動槽輪 (16)和釋放凸輪(17)組成,其中將搖臂軸0 穿過搖臂套軸同心裝配且能自由旋轉,在搖臂軸02)和搖臂套軸03)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安裝一隻制動搖臂04)和一隻釋放搖臂(25),將裝配完畢的搖臂軸(22)、搖臂套軸(23)、制動搖臂04)和釋放搖臂05)以簡支的方式裝配於齒輪箱內側的軸座上並使該結構能夠在軸座上靈活旋轉,在活塞套軸上安裝一隻制動槽輪(16)和一隻釋放凸輪(17),以彈簧(XT)使制動搖臂04)的制動端04-1) 緊貼於制動槽輪(16)的圓周表面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B型槽輪凸輪機構, 主要由搖臂軸(22)、搖臂套軸(23)、制動搖臂(M)、鎖定搖臂( )、彈簧(27)、制動槽輪 (16)和鎖定凸輪(18)組成,其中將搖臂軸0 穿過搖臂套軸同心裝配且能自由旋轉,在搖臂軸02)和搖臂套軸03)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安裝一隻制動搖臂04)和一隻鎖定搖臂(26),將裝配完畢的搖臂軸(22)、搖臂套軸(23)、制動搖臂04)和鎖定搖臂06)以簡支的方式裝配於齒輪箱內側的軸座上並使該結構能夠在軸座上靈活旋轉,在活塞套軸上安裝一隻制動槽輪(16)和一隻鎖定凸輪(18),以彈簧(XT)使鎖定搖臂06)的鎖定端06-1) 緊貼於鎖定凸輪(18)的圓周表面的裝配結構;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C型槽輪凸輪機構, 主要由搖臂軸(22)、搖臂套軸(23)、制動搖臂(M)、釋放搖臂(25)、鎖定搖臂(沈)、制動槽輪(16)、釋放凸輪(17)、鎖定凸輪(18)和彈簧(XT)組成,其中將搖臂軸02)穿過搖臂套軸03)同心裝配且能自由旋轉,在搖臂軸02)和搖臂套軸03)的兩端各分別固定安裝一隻制動搖臂(M)、一隻釋放搖臂05)和一隻鎖定搖臂(沈),其中制動搖臂04)在一端,釋放搖臂05)和鎖定搖臂06)在另一端,將裝配完畢的搖臂軸(22)、搖臂套軸(23)、制動搖臂(24)釋放搖臂05)和鎖定搖臂06)以簡支的方式裝配於齒輪箱內側的軸座上並使該結構能夠在軸座上靈活旋轉,在活塞套軸上安裝一隻制動槽輪(16)、一隻釋放凸輪(17)和一隻鎖定凸輪(18),以彈簧(27)使制動搖臂(24)的制動端(24-1)緊貼於制動槽輪(16) 的圓周表面的裝配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所述動力發生機構中的活塞(01)主要由活塞葉片(01-1)、活塞跟臺(01-2)和活塞套軸(01-3)組成;所述動力發生機構中的氣缸(0 具有圓筒形的內壁,其外壁上的適當位置處布置著火花塞孔(02-1)、進氣口(02-2)、排氣口(02-3),其特點一是火花塞孔(02-1)與進氣口 (02-2)連線過氣缸體中心點,即相位相差180° ;二是排氣口(02-3)與進氣口(02_2)之間的相位差等於活塞跟臺(01-2)的張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中的活塞齒輪(06)可以是全齒齒輪,也可以是在相位相差180°的位置去掉若干輪齒的缺齒齒輪;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中的外軸齒輪(07)可以是全齒齒輪,也可以是在相位相差180°或120°或90°的位置去掉若干輪齒的缺齒齒輪;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中相互嚙合的活塞齒輪(06)和外軸齒輪(07)至少應該有一隻是缺齒齒輪的齒輪副組合特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中的行星齒輪軸(10)是由行星齒輪架(09)簡化後,分別與制動槽輪(16)、釋放凸輪(17)、鎖定凸輪(18)組成合件的零件特徵;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中的內齒圈(13)應在相位相差180°的位置去掉若干輪齒的零件特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鎖止弧副機構其中凹弧盤(14)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凹弧,凸弧盤(1 沿其圓周均勻布置有兩個或三個或四個凸弧的零件特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L形槓桿機構其中制動槽輪(16)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制動輪槽,釋放凸輪(17)沿其圓周均勻布置有兩個或三個或四個釋放輪凸,L形槓桿(19)是一隻具有制動端(19-1)和釋放端 (19-2)的L形杆件的零件特徵。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一字形槓桿機構其中制動槽輪(16)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制動輪槽,鎖定凸輪(18)沿其圓周均勻布置有兩個或三個或四個鎖定輪凸,一字形槓桿00)是一隻具有制動端O0-1)和鎖定端00- 的一字形杆件的零件特徵。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定軸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T形槓桿機構其中制動槽輪(16)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制動輪槽,釋放凸輪(17)沿其圓周均勻布置有兩個或三個或四個釋放輪凸,鎖定凸輪(18)沿其圓周均勻布置有兩個或三個或四個鎖定輪凸,T型槓桿是一隻具有制動端(21-1)、釋放端Q1-2)和鎖定端01-3)的 T型杆件的零件特徵。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A型槽輪凸輪機構 其制動槽輪(16)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制動輪槽,釋放凸輪(17)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釋放輪凸,搖臂軸0 是一根兩端具有鍵槽類特徵的實心軸,搖臂套軸03)是一根兩端具有鍵槽類特徵的空心軸,其中心孔的直徑略大於搖臂軸(22),制動搖臂04)是一隻具有一個制動端04-1)的擺動杆件,釋放搖臂0 是一隻具有一個釋放端Q5-1)的擺動杆件的零件特徵。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B型槽輪凸輪機構其制動槽輪(16)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制動輪槽,鎖定凸輪(18)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鎖定輪凸,搖臂軸0 是一根兩端具有鍵槽類特徵的實心軸,搖臂套軸03)是一根兩端具有鍵槽類特徵的空心軸,其中心孔的直徑略大於搖臂軸 (22),制動搖臂04)是一隻具有一個制動端04-1)的擺動杆件,鎖定搖臂06)是一隻具有一個鎖定端06-1)的擺動杆件的零件特徵。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徵是 與所述動力傳遞機構之周轉輪系方案配套的所述運轉控制機構之C型槽輪凸輪機構 其中制動槽輪(16)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制動輪槽,釋放凸輪(17)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釋放輪凸,鎖定凸輪(18)沿其圓周具有兩個相位相差180°的鎖定輪凸,搖臂軸0 是一根兩端具有鍵槽類特徵的實心軸,搖臂套軸是一根兩端具有鍵槽類特徵的空心軸,其中心孔的直徑略大於搖臂軸(22),制動搖臂04)是一隻具有一個制動端04-1)的擺動杆件,釋放搖臂0 是一隻具有一個釋放端05-1)的擺動杆件, 鎖定搖臂06)是一隻具有一個鎖定端06-1)的擺動杆件的零件特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動力機械領域,特別是轉子活塞內燃發動機。其特點是兩隻相對安裝的活塞在圓筒形氣缸內繞內軸(或主軸)作間歇旋轉運動,完成吸氣、壓縮、爆發和排氣的過程,兩隻缸蓋安裝在氣缸體的兩端,與缸體、活塞共同組成發動機的動力發生部分;由固定裝配在活塞套軸小端外側的活塞齒輪,把活塞的扭矩傳遞到外軸齒輪上,外軸齒輪固定裝配在外軸兩端的外側,與活塞齒輪嚙合組成動力傳遞部分,也可由行星齒輪系統組成動力傳遞部分;安裝在活塞套軸小端內側的凹弧盤(或制動槽輪)和安裝在外軸兩端內側的凸弧盤(或釋放凸輪等)共同組成運轉控制部分,也可以由槽輪、凸輪和搖臂系統組成行星齒輪系統的運轉控制部分。
文檔編號F02B55/08GK202148951SQ20102066754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0日
發明者蘇承寰 申請人:蘇承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