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哪裡逛比較好(走過這些地方才算來過香港)
2023-06-24 09:33:03 1
「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
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
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1997年,
無數人紅著眼眶卻笑著唱出這首歌。
時間來到2022年,
已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這顆「東方之珠」越來越耀眼.....
在這裡,你可以買到全世界的好物、
品嘗到地道的港式美食、
打卡經典電影同款場景、
感受歷史古樸和現代新潮交融……
資料圖:維港兩岸。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如果來香港,
這些打卡點,
你一定要來!
「正步走!」
隨著一聲口令響起,
升旗手們正邁著整齊的中式步操
走向旗杆
金紫荊廣場的
五星紅旗和香港特區區旗
正待冉冉升起……
資料圖:香港金紫荊廣場。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中央政府贈送香港特區的回歸禮物
「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
在一旁金光閃閃。
從1997年開始,年復一年,
它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的成長,
也成為了遊客到香港必去的打卡地。
金紫荊廣場的升旗儀式結束,
當你徜徉在街邊小巷之際,
「叮叮叮……叮叮叮……」
聲音由遠及近,
沒錯,
這聲音就來自只有在港島
才能見到的雙層有軌電車,
它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叮叮車」。
2020年1月,在香港銅鑼灣,兩輛動漫電車穿梭在港島街頭,帶領市民和遊客重溫香港往日情懷。
從1904年營運至今,
它已有百餘年歷史,
承載著幾代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香港有電車車身張貼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廣告。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不如就踏上叮叮車,
慢下來,
穿梭到舊時光裡吧!
資料圖:銅鑼灣街頭人頭湧動。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島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
繁華不斷映入眼帘,
讓人忍不住,
走下「叮叮車」消費一把!
旺角繁華景象。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香港,
歷來有「購物天堂」的稱號,
憑藉著免稅的優勢吸引了大批遊客
到此消費。
資料圖為銅鑼灣鬧市人流如織。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其中,
銅鑼灣購物區
是全世界租金最貴的地段之一,
這裡匯聚著多家大型百貨公司和商場,
是訪港旅客一定要去光顧的「購物勝地」。
和銅鑼灣隔維多利亞港相望的
便是尖沙咀海濱了。
在這裡,
你可以看到晨跑的市民、
唱著粵語歌的街頭藝人,
還可坐上天星小輪,
再去一趟港島。
當然,
還有不得不提的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的李小龍銅像。李志華 攝
一代武術大師李小龍
圖為「香港的女兒」梅豔芳銅像。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香港的女兒「梅豔芳
星光大道上的麥兜銅像。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卡通人物麥兜的銅像
都是大道上的焦點
步道木欄杆上
還有100多位名人巨星的掌印,
包括影帝梁朝偉、劉德華,影后張曼玉,
導演王家衛、影視大亨邵逸夫等。
香港星光大道。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待到夜晚時分,
維港海濱更別有一番風味。
港島的座座高樓燈光熠熠,
是實實在在香港繁榮的寫照。
九龍之西、維港之畔,
在香港西九文化區,
一座形似巨大方鼎的建築向海而立。
圖為佇立在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它便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7月2日,
這裡將正式開館。
圖為正在布展中的第七展廳。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被乾隆定為「洛神賦第一卷」的《洛神賦圖》、
北宋定窯瓷名品「孩兒枕」、
圖為國家一級文物北宋定窯白釉孩兒枕。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南宋畫家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
……
914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文物
將在此悉數亮相。
當然,
香港本地的特色文化也不少,
賽馬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資料圖:大批馬迷觀看馬匹衝線。李志華 攝
香港早在開埠初年
就在香港島快活谷建跑馬地馬場,
這項曾經的貴族運動
經博彩的加持普及開來。
回歸祖國之後,
香港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變,
「馬照跑,舞照跳」。
資料圖:沙田馬場。香港賽馬會 攝
每到賽馬日,
港鐵都會增設「馬場站」,
馬民蜂擁至跑馬地和沙田兩個馬場,
這一活動的風靡程度可見一斑。
逛累了,
不如坐下來品味一下
「舌尖上的香港」吧!
銀龍咖啡茶座。圖片來源:一人茶餐廳微博
來到鯉魚門的
「銀龍咖啡茶座」小店,
找個座位,
銀龍咖啡茶座西多士。圖片來源:一人茶餐廳微博
點上一杯手工港式奶茶、一份西多士,
在不大的茶座裡也能品味到
地道的香港味道。
這家店並不大,
滿牆貼著大大小小的國旗。
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
老闆娘李凱瑚因參與撐警集會,
餐廳被示威者攻擊。
但她說,
「撐警是我做過最正確的事」。
事件被媒體報導後,
在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
內地以及香港的顧客紛紛前來消費支持。
銀龍咖啡茶座因由李凱瑚一人打理,
曾被稱為「一人茶餐廳」。
銀龍咖啡茶座店內賓客滿座。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內地無數網友被她的言行感動,
將她的茶餐廳稱為「14億人茶餐廳」。
這家餐廳,
不僅承載香港地道的美食,
也承載了14億顆愛國愛港的「心」。
食物的味道吸引不同地域的人聚到一起,
橋梁則實實在在地,
為人們的相聚建立基礎。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在香港,
港珠澳大橋就是
這樣一座不可或缺的「明星橋」。
港珠澳大橋跨立在伶仃洋上。張由瓊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總長約55公裡,跨越伶仃洋。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風光。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
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
是「一國兩制」下
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
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航拍鏡頭下的港珠澳大橋秋日美景。Vincent Chan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
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陸路交通
隨即進入「1小時生活圈」。
港珠澳大橋跨海連接香港與內地,
而早在此之前,
香港影視劇就已成為兩地民眾心中的「橋」。
在電影《重慶森林》中,
半山扶梯多次出現。
這裡也成為影迷必到的打卡地,
《新警察故事》也曾在此取景。
香港石板街,位於中環荷里活道交界至幹諾道中環段。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中環的石板街亦是如此,
石板街,也叫做砵典乍街,
是香港著名的懷舊老街,
電影《花樣年華》中,
陳舊的石板街道上,
梁朝偉和張曼玉
在這裡演繹了一段糾纏的愛戀。
這些老街書寫著靜謐的中環,
而如果你想俯瞰繁華的中環,
那麼太平山頂你一定要去!
從太平山頂俯瞰香港。李永傑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太平山頂是香港最高點,
從山下到山頂,
如果搭乘已有130多年歷史的山頂纜車,
只需8分鐘就可到達。
香港山頂纜車於樹林中穿梭,乘客飽覽維港兩岸高樓大廈景色。李志華 攝
居高臨下,
整個香港的繁華盡收眼底。
喜歡郊遊的人士,
還可以由此起步,
漫步小徑古道或挑戰港島徑。
如果說,
太平山下的中環
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那麼,
獅子山則象徵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
香港獅子山郊野公園。圖片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官網
正如歌中所唱,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理想一起去追,
我哋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這首《獅子山下》正是唱出了
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
獅子山位於九龍半島中部,海拔495米。
其勢酷似一頭蹲伏的雄獅,佔據山頭。
獅子山東西兩面各有石頭路可以健行,
主要路徑包括麥理浩徑、衛奕信徑等,
也成為香港行山愛好者一定要去的地方。
圖為金鐘添馬公園的「花悅滿城」慶回歸花藝擺設。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獅子山見證了
香港回歸25載的輝煌和發展,
也見證著「獅子山精神」
在香江不斷書寫新的傳奇!
精神永不朽、香江永奔流,
香港,明天會更好!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