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SBR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5:30: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SBR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序批式活性汙泥法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汙泥汙水處理技術。它的主要特徵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按時間順序由進水、曝氣、沉澱、排水4個基本工序,具有工藝簡單、易操作等特點。通過應用電動閥、液位計、自動計時器及可編程序控制器PLC等自控儀表,可使本工藝過程實現全部自動化控制。具體實施時由PLC先控制進水閥門、進水泵進水,直至最高液位時由液位計控制停止進水,進水結束後PLC控制開啟曝氣,曝氣時間結束後再由PLC控制停止曝氣,進入沉澱期,沉澱時間結束後由PLC控制潷水器及出水閥門進行排水,排水結束後進入待機,等待下一個進水期的開始。潷水器又稱潷析器,是SBR工藝中最關鍵的機械設備之一,它具有能從靜止的池表面將澄清水潷出,而不攪動沉澱,確保出水水質的作用,但潷水器的成本很高,限制了SBR處理系統的推廣。
在我國存在著數目龐大的待處理農村生活汙水,但因為缺少運行維護資金,難以運用SBR處理系統進行處理,造成了日益嚴重的汙染和大量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SBR處理系統,在不設置潷水器的情況下實現汙水處理,降低設備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種SBR處理系統,包括進水系統、池體、曝氣系統、出水管和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電控箱,所述出水管固定在池體側壁上,且所述出水管斜向上傾斜,所述出水管出水端標高不高於反應器有效水深。
進一步的,所述池體底部設置有排空口,所述排空口上設置有排空閥。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上設置有出水控制閥,所述出水控制閥與所述電控箱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系統包括進水管和進水泵,所述進水泵通過所述進水管與所述池體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統包括進水控制閥,所述進水控制閥設置在所述進水管上,所述進水控制閥與所述電控箱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統包括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設置在所述池體內,所述液位控制器與所述進水泵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曝氣系統包括曝氣管、曝氣器和鼓風機,所述曝氣管一端與所述鼓風機相連,所述曝氣管另一端與所述曝氣器相連,所述曝氣器設置在所述池體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統包括氣體控制閥,所述氣體控制閥設置在所述曝氣管上,所述氣體控制閥與所述電控箱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與所述池體側壁成30-35°角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管底標高為所述池體內有效水深的1/3處,所述出水管的管口標高為所述池體內有效水深的2/3處。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以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出水管與所述池體側壁成30-35°角安裝,這樣可以讓反應過程中進入出水管的泥在沉澱過程中落回到池內,在出水時不會帶泥;出水管出水端標高不高於反應器有效水深,這樣廢水可以自流出水,在重力作用下越接近管底位置出水流速越慢,減少對已沉澱到池底的泥的攪動,防止出水跑泥。上述結構能夠實現自動出水和沉澱的作用,從而實現無潷水器的出水過程,降低SBR處理系統的設備成本,提高農村生活汙水的回收利用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SBR處理系統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進水泵;2-進水管;3-曝氣器;4-池體;5-排空口;6-排空閥;7-曝氣管;8-出水管;9-出水控制閥;10-氣體控制閥;11-鼓風機;12-電控箱;13-液位控制器;14-進水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SBR處理系統。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SBR處理系統,包括進水系統、池體4、曝氣系統、出水管8和控制系統。
進水系統包括進水泵1和進水管2,進水泵1通過進水管2與池體4相連。
曝氣系統包括曝氣器3、曝氣管7和鼓風機11,曝氣管7一端與鼓風機11相連,曝氣管7另一端與曝氣器3相連,曝氣器3設置在池體4底部。
池體4底部設置有排空口5,排空口5上設置有排空閥6。
控制系統包括進水控制閥14、出水控制閥9、氣體控制閥10、液位控制器13、排空閥6和電控箱12,進水控制閥14設置在進水管2上,出水控制閥9設置在出水管8上,氣體控制閥10設置在曝氣管7上,液位控制器13設置在池體4內,液位控制器13與進水泵1相連,排空閥6設置在排空口5,進水控制閥14、出水控制閥9和氣體控制閥10與電控箱12相連,由電控箱12實現時間控制進行序批式反應。
出水管8的管底標高為池體4內有效水深的1/3處,出水管的管口標高為池體內有效水深的2/3處;出水管8固定在池體4側壁上,且出水管8與池體4側壁成30-35°角安裝。
當SBR處理系統自動運行時,一個反應周期以進水階段開始,然後依次經過反應階段、沉澱階段和排水階段。
進水階段:電控箱12首先控制開啟進水控制閥14及進水泵1,其他閥門保持關閉,待處理汙水通過進水管2首先進入池體4內,當池體4內液位達到最高控制液位時,液位控制器13停止進水泵1,系統進入待機直至電控箱12計時進水時間結束,進水階段結束,電控箱12控制關閉進水泵1及進水控制閥14。
反應階段:首先進行厭氧反應,保持各設備關閉,而後進入好氧反應,由PLC控制開啟氣體控制閥10,空氣由曝氣器3充入池體4,廢水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去碳脫氮除磷,電控箱12控制厭氧反應與好氧反應循環交替進行,直至電控箱12計時反應時間結束,反應階段結束,電控箱12控制關閉閥門11。而後進入沉澱階段,沉澱階段保持所有閥門及設備關閉,使汙泥充分沉澱,直至電控箱12計時沉澱時間結束,沉澱階段結束。
排水階段:由電控箱12控制開啟出水控制閥9,處理後的廢水由出水管8排出,直至電控箱12計時排水時間結束,排水階段結束。
需排泥時,手動打開排空閥6,其他閥門關閉,池體4中的泥水由排空口5排出,排空完成後關閉排空閥6。
一個周期的各階段反應時間,包括進水時間、厭氧及好氧反應時間、沉澱時間以及出水時間,均可在電控箱12內按需要進行調節。
出水管8與池體4側壁成30-35°角安裝,這樣可以讓反應過程中進入出水管的泥在沉澱過程中落回到池內,使出水時不會帶泥。出水管的管底標高位置(與池壁相接處)設在有效水深的1/3處,為出水最低水位,防止出水過量,出水管最高位置(出水端)標高不高於反應器最高水位,這樣廢水可以自流出水,在重力作用下越接近管底位置出水流速越慢,減少對已沉澱到池底的泥的攪動,防止出水跑泥。通過上述結構可實現無潷水器的出水,降低設備成本。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一種SBR處理系統,在處理進水流量20m3/d的湖南某農村生活汙水時,COD 300mg/L,NH3-N<30mg/L,TP<3mg/L,進水30min、反應6h(厭氧2h好氧4h循環交替進行,每次循環厭氧20min好氧40min)、沉澱1h以及出水30min,可對COD的去除率可達90%以上,對氨、氮的去除率可達85%以上,TP去除率達70%,出水pH穩定在6.5-7.5。穩定達到汙水綜合排放一級B標準。
實施例2、
本實用新型一種SBR處理系統,在處理進水流量50m3/d的山東某煤化工廠生活汙水時,COD約400mg/L,NH3-N<20mg/L,TP<4mg/L,進水30min、混合階段厭氧2.5h好氧5h、沉澱1h以及出水30min,可對COD的去除率可達85%以上,對氨、氮的去除率可達80%以上,TP去除率達80%,出水pH穩定在6.5-7.5。穩定達到汙水綜合排放一級B標準。
本實用新型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