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26 10:19:16 1
一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它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三七2-6份、西洋參1-4份、白花蛇舌草5-15份、半枝蓮5-15份、白芍5-10份、當歸2-6份、夏枯草5-15份、柴胡2-6份、枳殼2-6份、甘草2-6份,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中藥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中藥具有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功能,能夠控制腫瘤生長,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臨床症狀,對肺癌、肝癌、食道癌、乳腺癌、胃癌的治療總有效率均達65%以上,而且還具有服用劑量少,服用、貯存、攜帶方便,用藥順應高等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於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及其制 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我國近20年來腫瘤呈現年輕化及發病率和死亡率"三線"走高的趨勢。《2012中 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 6人被診斷為癌症。全國腫瘤死亡率為180. 54/10萬,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我 國居民因癌症死亡的機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腫瘤死亡率男性高於 女性,為1.68:1。從病種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 肝癌和食管癌。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的仍是肺癌,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 癌。死亡率最高者男女均為肺癌。
[0003] 中醫治療癌瘤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其學術精華分散記載於古醫經、內外 婦兒雜病各科醫著和民間驗方中。中醫藥擔負著針對腫瘤本病、癌瘤急症或兼症的治療, 以及腫瘤手術、放化療後增效減毒治療,晚期癌症的扶正培本治療等。我國只有極少數的 癌症患者僅用現代醫學的腫瘤療法,絕大多數患者選用中西醫結合或中醫藥治療。大量 臨床觀察證實,中醫藥在提高機體機能狀態、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促進骨髓功能、提高食 欲、增加體力、改善睡眠、促進手術康復、增加放化療效果方面都有比較好的作用,這是過 去中醫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向和優勢。隨著中醫腫瘤學的發展,中醫藥在腫瘤的綜合治 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0004] 但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腫瘤中藥大多存在療效不確切,副作用大等缺點,而且服 用劑量大,劑型上多以膏丹丸散或湯劑為主,患者服用不便,特別是對於消化道腫瘤的患者 而言,大劑量地服用這些藥物進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確切、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的治療腫瘤的中藥,該中 藥具有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功能,能夠控制腫瘤生長,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臨 床症狀,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0006]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07] -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它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三七 2?6份、西洋參1?4份、白花蛇舌草5?15份、半枝蓮5?15份、白芍5?10份、當歸 2?6份、夏枯草5?15份、柴胡2?6份、積殼2?6份、甘草2?6份。
[0008] 優選的,所述原料的重量份數為:三七4份、西洋參2份、白花蛇舌草10份、半枝蓮 10份、白芍8份、當歸4份、夏枯草10份、柴胡4份、枳殼4份、甘草4份。
[0009] 一種製備所述中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0] 1)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細粉;
[0011] 2)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加40?70%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合併乙醇提取液, 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
[0012] 3)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芍、夏枯草、甘草加水 煎煮1?3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I. 1?1. 2的清膏;
[0013] 4)向步驟3)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50?80%,攪拌均勻後靜置10?20 小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
[0014] 5)將步驟2)和步驟4)中的稠膏合併,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輔料混勻、制粒, 再加入步驟3)中的揮髮油,製成顆粒劑或膠囊劑或片劑。
[0015] 優選的,所述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6] 1)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粒徑為120目的細粉;
[0017] 2)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加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併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 並濃縮成稠膏;
[0018] 3)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芍、夏枯草、甘草加水 煎煮2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2的清膏;
[0019] 4)向步驟3)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攪拌均勻後靜置12小時,取上 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
[0020] 5)將步驟2)和步驟4)中的稠膏合併,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輔料混勻、制粒, 再加入步驟3)中的揮髮油,製成顆粒劑或膠囊劑或片劑。
[0021] 本發明中所涉及到的乙醇濃度,均為重量濃度,如60 %的乙醇,指的是每IOOg乙 醇水溶液中,含乙醇60g ;本發明中所說的相對密度,指的是相對於水的密度。
[0022] 本發明具有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之功能。方中以西洋參益氣,三七活血 化瘀,共為君藥;當歸養血活血,白芍柔陰止痛,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清熱解毒、抗癌消瘤,共 為臣藥;柴胡舒暢氣機,夏枯草軟堅散結,枳殼行氣消滯為佐藥;以甘草解毒,調和諸藥為 使藥。合而成方,攻而不峻,補而不瘀,軟堅不破血,調達氣血使衝和;扶正不留瘀,祛邪不傷 正,對腫瘤患者屬氣虛、氣滯、溼聚積聚、熱毒等均可使用。既能攻邪以控制瘤體,又能補虛 而起到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之功能。臨床運用數十年療效甚佳,對於腫瘤患者改善症狀, 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腫瘤的控制縮小、消失,有較好的療效。
[0023] 藥效試驗表明:本發明具有顯著的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的作用,療效優於環 磷酸胺化療組,而且在保護免疫器官、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以及改善荷瘤鼠生存質量等方面 均優於化療組。
[0024] 臨床試驗表明:本發明的中藥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消癌抑癌雙重功效,能通 過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控制癌細胞的增殖、使病灶萎縮凋亡。統計表明,該中藥對食道癌、 胃癌的治療總有效率均達65 %以上,對肺癌、肝癌、乳腺癌的治療總有效率均達70 %以上。
[0025] 毒性試驗表明:本發明小鼠一次口服灌胃的最大耐受量為60g · kg'相當於臨床 日劑量的800倍,小鼠未出現死亡。表明該中藥毒性較低,口服給藥安全可靠。
[0026] 本發明還具有服用劑量少,服用、貯存、攜帶方便,用藥順應高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7]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地說明。
[0028] 實施例I
[0029] -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它由以下原料製成:
[0030] 三七4Kg、西洋參2Kg、白花蛇舌草10Kg、半枝蓮10Kg、白芍8Kg、當歸4Kg、夏枯草 l〇Kg、柴胡4Kg、枳殼4Kg、甘草4Kg。
[0031] 製備方法是:
[0032] 1)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粒徑為120目的細粉(指的是能通過120目篩的細粉);
[0033] 2)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加5倍(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併乙醇提取 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3?1. 35的稠膏;
[0034] 3)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芍、夏枯草、甘草加6 倍(重量)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2的清膏;
[0035] 4)向步驟3)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攪拌均勻後靜置12小時,取上 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3?1. 35的稠膏;
[0036] 5)將步驟2)和步驟4)中的稠膏合併,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澱粉20Kg混勻、 制粒,乾燥,再加入步驟3)中的揮髮油,用膠囊填充,製成膠囊劑。
[0037] 本發明的規格是每粒裝0.45g,服用劑量是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
[0038] 對比例1未提取揮髮油
[0039] 所用原料與實施例1相同,未對柴胡、枳殼、當歸提取揮髮油,其它製備方法與實 施例1相同。
[0040] 對比例2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採用水提
[0041] 所用原料與實施例1相同,製備方法是:
[0042] 1)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粒徑為120目的細粉;
[0043] 2)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白 芍、夏枯草、甘草加6倍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2的清膏;
[0044] 3)向步驟2)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攪拌均勻後靜置12小時,取上 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3?1. 35的稠膏;
[0045] 4)將步驟3)中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澱粉20Kg混勻、制粒,乾燥,再加入步驟 2)中的揮髮油,用膠囊填充,製成膠囊劑。
[0046] 對比例3水提液未講行醇沉
[0047] 1)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粒徑為120目的細粉;
[0048] 2)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加5倍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併乙醇提取液,回收 乙醇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3?1. 35的稠膏;
[0049] 3)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芍、夏枯草、甘草加6 倍水煎煮2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3?1. 35的稠膏;
[0050] 4)將步驟2)和步驟4)中的稠膏合併,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澱粉20Kg混勻、 制粒,乾燥,再加入步驟3)中的揮髮油,用膠囊填充,製成膠囊劑。
[0051] 實施例1與對比例1?3的抗腫瘤藥效對比
[0052] 1材料與方法
[0053] I. 1 瘤株
[0054] Lewis肺癌瘤株,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
[0055] I. 2 藥物
[0056] 實施例1與對比例1?3的中藥膠囊劑,取出內容物加水稀釋成每毫升含原藥材 Ig的藥汁。化療用環磷酸胺,用生理鹽水稀釋成〇. 8mg/mL。
[0057] 1. 3造模及分組
[0058] 健康昆明鼠70隻,雌雄各半,6?8周齡,體重(20±2)g。正常餵養5d,稱重,剔 除生長過快和過慢的小鼠。隨機分出10隻為正常空白組(正常組),餘者經右腋皮下注射 Lewis肺癌細胞懸液0.2mL(含癌細胞數7X10個)造模,再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模型 組)、實施例1組、對比例1?3組、化療組,每組10隻,雌雄各半。
[0059] 1. 4給藥及數據檢測
[0060] 正常組:正常餵養,不做任何處理;模型組:生理鹽水灌胃;實施例1組:實施例1 藥物灌胃;對比例1?3組:對比例1?3藥物灌胃;化療組:腹腔注射環磷酸胺20mg/kg 體重。均為每日1次,連續l〇d。實施例1與對比例1?3組均服用相同劑量的生藥材。
[0061] 末次治療當日,取小鼠置於多用藥理生理實驗儀上,測定5min內小鼠活動度,同 時觀察小鼠5min內前肢抬舉次數。然後斷頸處死小鼠,稱取荷瘤小鼠體重後,脫頸處死,無 菌剝離皮下瘤塊、肺等組織,分別稱重,並按下式計算抑瘤率。
[0062] 抑瘤率=給藥組平均瘤重/模型組平均瘤重X 100%。
[0063] 將肺取下,平鋪於墊有濾紙的載玻片上,載波片兩端各墊一根2mm粗的細棍,上面 用另一塊帶有濾紙的載玻片向下壓平,用橡皮圈在載玻片的兩端綑紮固定,放入10 %的甲 醛液中固定24h。在解剖顯微鏡下觀察,可見肺轉移瘤灶呈圓形半透明點狀隆起物,邊緣清 晰。計數整個肺組織內的轉移瘤灶數目。
[0064] 2試驗結果
[0065] 結果見表1、表2。
[0066] 表1對體表瘤重、抑瘤率和肺部轉移灶的影響(i:fcS,n= 1〇)
[0067]
【權利要求】
1. 一種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 成:三七2?6份、西洋參1?4份、白花蛇舌草5?15份、半枝蓮5?15份、白巧5?10 份、當歸2?6份、夏枯草5?15份、柴胡2?6份、積殼2?6份、甘草2?6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益氣活血、軟堅散結、解毒止痛的中藥,其特徵在於所述原料的重 量份數為:三七4份、西洋參2份、白花蛇舌草10份、半枝蓮10份、白芍8份、當歸4份、夏 枯草10份、柴胡4份、積殼4份、甘草4份。
3. -種製備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中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 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細粉; 2) 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加40?70 %的乙醇回流提取1?3次,合併乙醇提取液,回 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 3) 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芍、夏枯草、甘草加水煎煮 1?3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1. 2的清膏; 4) 向步驟3)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50?80%,攪拌均勻後靜置10?20小 時,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 5) 將步驟2)和步驟4)中的稠膏合併,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輔料混勻、制粒,再加 入步驟3)中的揮髮油,製成顆粒劑或膠囊劑或片劑。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 將西洋參、三七粉碎成粒徑為120目的細粉; 2) 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加6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併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並濃 縮成稠膏; 3) 將柴胡、枳殼、當歸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髮油,藥渣與白芍、夏枯草、甘草加水煎煮 2次,合併煎液並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2的清膏; 4) 向步驟3)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0%,攪拌均勻後靜置12小時,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並濃縮成稠膏; 5) 將步驟2)和步驟4)中的稠膏合併,加入步驟1)中的細粉,與輔料混勻、制粒,再加 入步驟3)中的揮髮油,製成顆粒劑或膠囊劑或片劑。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4352608SQ201410543060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4日
【發明者】張德忠, 陳樹和, 劉胡丹, 劉焱文, 易燦玲, 張琦 申請人:武漢科德中醫醫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