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
2023-05-26 11:51:41 1
一種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的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該織片結構包括本體,依次設置於所述本體編織方向上的反平紋針腳、平紋車縫、反平紋拷克縫份、反平紋分針記號與分離紗,所述分離紗邊緣接廢紗。通過編織機按照順序對織片進行編織,通過設置反平紋針腳形成仿縫合的針腳,保證產品的外觀效果,通過設置平紋車縫以便後期平車作業時存在一定的依據與導向,通過平車將織片進行連接固定,避免出現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無需後續拆除廢紗的過程,有效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針織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一般的針織品主要採用STOLL(德國斯託爾電腦橫機)機器進行編織,通過STOLL機器編織形成織片,根據具體需要製成不同的產品織物。
[0003]目前,織片在製衣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多個織片編織後進行縫合的過程,傳統的織片縫合為人工作業,存在以下缺點:
1、需要大量的操作工人,且勞動量較大,存在人員不足的難題,人力資源成本較高;
2、人工縫合的方式存在後期拆除廢紗的過程,工序相應的增加,工作效率低下,勞動量提聞;
3、由於人工作業進行縫合或採用普通的縫合機縫合時存在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導致產品的品質下降,生產成本較高;
因此,一種可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降低生產成本的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亟待出現。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傳統方式採用人工作業進行縫合且存在後期拆除廢紗的過程,工序相應的增加,勞動量較大,需要較多的操作工人,人力資源成本較高,且存在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導致產品的品質下降,生產成本較高,產品的外觀效果較差等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以達到有效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織片結構,包括本體,依次設置於所述本體編織方向上的反平紋針腳、平紋車縫、反平紋拷克縫份、反平紋分針記號與分離紗,所述分離紗邊緣接廢紗。
[0006]優選的,所述平紋車縫至少為兩目。
[0007]—種編織機,用於編織所述的織片結構,該編織機包括機殼、針床、位於所述針床上方的紗嘴、位於所述針床下方的起針梳與羅拉、以及用於選紗的機頭,所述機頭能夠帶動所述紗嘴在所述針床上左右移動,所述針床包括前針床與後針床,所述編織機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
總控模塊:控制所述編織機的運行;
選紗模塊:控制所述機頭選擇不同的紗嘴;
編織模塊:控制所述針床進行編織;
牽引模塊:用於控制所述起針梳與所述羅拉運行將編織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選紗模塊、編織模塊及牽引模塊均與所述總控模塊電連接; 所述編織模塊包括對所述本體進行編織的本體編織模塊,進行反平紋編織的反平紋編織模塊,進行平紋編織的平紋編織模塊,用於編織分離紗的分離紗編織模塊,以及廢紗編織模塊。
[0008]一種編織縫合方法,用於編織縫合所述的織片結構,具體步驟如下:
一、本體的編織:根據具體需要在前後針床上進行本體編織;
二、針腳的編織:在本體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一目反平紋,形成仿縫合的針腳;
三、車縫的編織:在針腳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至少2目平紋,形成平車時的車縫,車縫與後續的編織步驟中的編織紗線均為針腳線條數的一半,使得後續拷克時更平更薄;
四、拷克縫份的編織:在車縫的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至少2目反平紋,形成拷克的縫
份;
五、分針記號的編織:在拷克縫份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編織多目反平紋,在此多目反平紋上對應本體記號的位置做一織針的不同組織,作為平車車縫時的分針記號,使得分針均勻,該不同組織可為鏤空、吊目、平紋結構;
六、分離紗的編織:在第五步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分離紗的編織,至少編織一目;
七、廢紗的編織:在分離紗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廢紗編織,以便收尾;
八、平車作業:織片編織完成後,將需縫合連接的兩個織片疊置,採用平車在平紋車縫上進行作業,將兩織片連接固定;
九、拷克作業:採用拷克機沿車縫的邊沿即與針腳相接的一側裁切,第四步中編織的至少2目平紋作為拷克的縫份。
[0009]優選的,所述第四步中車縫的編織為後續平車的作業提供一定的依據與導向。
[0010]本發明公開的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該織片結構包括本體,依次設置於所述本體編織方向上的反平紋針腳、平紋車縫、反平紋拷克縫份、反平紋分針記號與分離紗,所述分離紗邊緣接廢紗。通過編織機按照順序對織片進行編織,通過設置反平紋針腳形成仿縫合的針腳,保證產品的外觀效果,通過設置平紋車縫以便後期平車作業時存在一定的依據與導向,通過平車將織片進行連接固定,避免出現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無需後續拆除廢紗的過程,有效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2]圖1為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織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公開的編織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公開的編織機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的數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1、機殼 2、針床 3、紗嘴 4、起針梳 5、羅拉6、機頭 7、本體8、反平紋針腳9、平紋車縫10、反平紋拷克縫份11、反平紋分針組織12、分離紗。【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0015]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以達到有效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0016]如圖1所示,一種織片結構,包括本體7,依次設置於本體7編織方向上的反平紋針腳8、平紋車縫9、反平紋拷克縫份10、反平紋分針組織11與分離紗12,分離紗12邊緣接廢紗。通過編織機按照順序對織片進行編織,通過設置反平紋針腳形成仿縫合的針腳,保證產品的外觀效果,通過設置平紋車縫以便後期平車作業時存在一定的依據與導向,平車在作業時可沿該平紋車縫進行運作,保證平車的準確性。
[0017]通過採用平車將織片進行連接固定,避免出現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無需後續拆除廢紗的過程,有效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
[0018]平紋車縫至少為兩目。使得兩目編織線圈間的縫隙作為平車的縫份,保證平車後的外觀效果,避免出現縫痕等問題。
[0019]如圖2、3所示,一種編織機,用於編織織片結構,該編織機包括機殼1、針床2、位於針床2上方的紗嘴3、位於針床2下方的起針梳4與羅拉5、以及用於選紗的機頭6,機頭6能夠帶動紗嘴3在針床2上左右移動,針床2包括前針床與後針床,編織機還包括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包括:
總控模塊:控制編織機的運行;
選紗模塊:控制機頭6選擇不同的紗嘴進行編織,紗嘴的數量由具體的編織需要而定; 編織模塊:控制針床2進行編織;
牽引模塊:用於控制起針梳4與羅拉5運行將編織成型部分下拉;
選紗模塊、編織模塊及牽引模塊均與總控模塊電連接;
起針梳用於將編織完成的織物向下拉動,防止產生織物堆積卷取的問題,當起針梳帶動織物下行至羅拉位置處時,鬆開起針梳通過兩側的羅拉對織物進行牽引下移。
[0020]編織模塊包括對本體7進行編織的本體編織模塊,進行反平紋編織的反平紋編織模塊,進行平紋編織的平紋編織模塊,用於編織分離紗的分離紗編織模塊,以及廢紗編織模塊。反平紋編織模塊主要用於編織反平紋針腳、反平紋拷克縫份與反平紋分針記號,平紋編織模塊主要用於編織平紋車縫,使得車縫與針腳及拷克縫份進行有效的區分,便於織片編織完成後期與其他織片連接固定時平車的作業,平車可沿車縫運行。起到有效的區分導向作用。
[0021]一種編織縫合方法,用於編織縫合織片結構,具體步驟如下:
一、本體的編織:根據具體需要在前後針床上進行本體編織,本體編織可涉及翻針步驟、挑洞步驟、吊目步驟、拐花步驟等步驟,具體根據本體的版式而定,在此不作限制。[0022]同時,編織模塊對應的還包括用控制翻針步驟運行的翻針模塊,控制挑洞步驟運行的挑洞模塊,控制吊目步驟運行的吊目模塊,控制進行拐花作業的拐花模塊。
[0023]二、針腳的編織:在本體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一目反平紋,形成仿縫合的針腳,在後期織片連接固定時保證其連接固定位置處的外觀效果,保證織物的美觀。
[0024]三、車縫的編織:在針腳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2目平紋,形成平車時的車縫,車縫與後續的編織步驟中的編織紗線均為針腳線條數的一半,使得後續拷克時更平更薄,通過編織車縫為後期平車作業提供依據與導向,便於平車的運行作業,保證平車效率與質量,提高織物的品質,車縫還可編織3目或4目或多目等,具體視需要而定,在此不做限制。
[0025]四、拷克縫份的編織:在車縫的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至少2目反平紋,形成拷克的縫份,採用拷克機車縫織片邊緣,就可以把那些毛毛的布料收尾,避免織片出現毛邊脫線等問題,保證產品質量。
[0026]五、分針記號的編織:在拷克縫份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編織多目反平紋,在此多目反平紋上對應本體記號a的位置做一織針的不同組織b,作為平車車縫時的分針記號,使得分針均勻,該不同組織可為鏤空、吊目、平紋結構等。分針記號的位置與本體的記號對應設置,且與本體的記號數量一致。
[0027]六、分離紗的編織:在第五步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分離紗的編織,至少編織一目。
[0028]七、廢紗的編織:在分離紗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廢紗編織,以便收尾。
[0029]八、平車作業:織片編織完成後,將需縫合連接的兩個織片疊置,採用平車在平紋車縫上進行作業,將兩織片連接固定;通過採用平車將織片連接固定,避免出現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提聞廣品的品質。
[0030]九、拷克作業:採用拷克機沿車縫的邊沿即與針腳相接的一側裁切,第四步中編織的至少2目平紋作為拷克的縫份。
[0031]第四步中車縫的編織的為後續平車的作業提供一定的依據與導向。
[0032]本發明公開的織片結構與編織該織片的編織機以及編織縫合方法,該織片結構包括本體,依次設置於所述本體編織方向上的反平紋針腳、平紋車縫、反平紋拷克縫份、反平紋分針記號與分離紗,所述分離紗邊緣接廢紗。通過編織機按照順序對織片進行編織,通過設置反平紋針腳形成仿縫合的針腳,保證產品的外觀效果,通過設置平紋車縫以便後期平車作業時存在一定的依據與導向,通過平車將織片進行連接固定,避免出現漏目、爆縫與脫線等問題,保證縫合後的產品的品質與外觀效果,無需後續拆除廢紗的過程,有效減少加工工序,降低勞動量,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
[0033]以上為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通過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織片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本體,依次設置於所述本體編織方向上的反平紋針腳、平紋車縫、反平紋拷克縫份、反平紋分針記號與分離紗,所述分離紗邊緣接廢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片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平紋車縫至少為兩目。
3.—種編織機,其特徵在於,用於編織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片結構,該編織機包括機殼、針床、位於所述針床上方的紗嘴、位於所述針床下方的起針梳與羅拉、以及用於選紗的機頭,所述機頭能夠帶動所述紗嘴在所述針床上左右移動,所述針床包括前針床與後針床,所述編織機還包括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 總控模塊:控制所述編織機的運行; 選紗模塊:控制所述機頭選擇不同的紗嘴; 編織模塊:控制所述針床進行編織; 牽引模塊:用於控制所述起針梳與所述羅拉運行將編織成型部分下拉; 所述選紗模塊、編織模塊及牽引模塊均與所述總控模塊電連接; 所述編織模塊包括對所述本體進行編織的本體編織模塊,進行反平紋編織的反平紋編織模塊,進行平紋編織的平紋編織模塊,用於編織分離紗的分離紗編織模塊,以及廢紗編織模塊。
4.一種編織縫合方法,其特徵在於,用於編織縫合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片結構,具體步驟如下: 一、本體的編織:根據具體需要在前後針床上進行本體編織; 二、針腳的編織:在本體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一目反平紋,形成仿縫合的針腳; 三、車縫的編織:在針腳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至少2目平紋,形成平車時的車縫,車縫與後續的編織步驟中的編織紗線均為針腳線條數的一半,使得後續拷克時更平更薄; 四、拷克縫份的編織:在車縫的編織線圈的基礎上編織至少2目反平紋,形成拷克的縫份; 五、分針記號的編織:在拷克縫份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編織多目反平紋,在此多目反平紋上對應本體記號的位置做一織針的不同組織,作為平車車縫時的分針記號,使得分針均勻,該不同組織可為鏤空、吊目、平紋結構; 六、分離紗的編織:在第五步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分離紗的編織,至少編織一目; 七、廢紗的編織:在分離紗編織線圈的基礎上進行廢紗編織,以便收尾; 八、平車作業:織片編織完成後,將需縫合連接的兩個織片疊置,採用平車在平紋車縫上進行作業,將兩織片連接固定; 九、拷克作業:採用拷克機沿車縫的邊沿即與針腳相接的一側裁切,第四步中編織的至少2目平紋作為拷克的縫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編織縫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步中車縫的編織為後續平車的作業提供一定的依據與導向。
【文檔編號】D04B7/04GK103668731SQ20121033442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安太平 申請人:江蘇景盟針織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