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觸摸傳感功能的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6 03:12:26 1
具有觸摸傳感功能的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多個像素,處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以及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處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其中,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多個像素之下。
【專利說明】具有觸摸傳感功能的顯示裝置
[0001]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請要求於2012年7月17日提交至韓國知識產權局的第10-2012-0077785號韓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及權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併入本文。
【技術領域】
[0003]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能夠傳感觸摸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4]觸控螢幕面板被用作目前廣泛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和智能平板電腦的輸入單元。觸控螢幕面板為這樣的輸入裝置,其能夠通過使用用戶的手指輸入的用戶命令來選擇顯示裝置的屏幕上顯示的信息或內容。因此,觸控螢幕面板設置在顯示裝置的正面上,以將用戶手指的接觸位置轉換成電信號。因此,通過接觸位置選擇的指令接觸被接收為輸入信號。
[0005]由於觸控螢幕面板可取代耦合至圖像顯示裝置的其他輸入裝置(例如鍵盤和滑鼠),所以觸控螢幕面板的使用範圍日益增大。
[0006]實現觸控螢幕面板的方法包括電阻層方法、光感測方法、以及電容方法。在上述方法中,電容式觸控螢幕面板被廣泛使用,當手指接觸觸控螢幕面板時,該面板檢測傳導感測圖案與其他外圍感測圖案或接地電極之間的電容變化,由此將接觸位置轉變成電信號。
[0007]電容式觸控螢幕面板通常附接至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器(LCD)和有機發光顯示器(OLED))的外表面。然而,由於額外的觸控螢幕面板附接至顯示裝置,所以顯示裝置的總厚度及製造成本增加,因觸控螢幕面板與顯示面板之間的間隙而導致圖像清晰度惡化。
[0008]此外,由於額外設置了顯示裝置驅動集成電路(IC)和觸控螢幕面板驅動1C,所以產品不容易彼此兼容。由於顯示裝置驅動IC和觸控螢幕面板驅動IC分別耦合至單獨的撓性印刷電路板(FPCB ),所以製造過程是較複雜的且產品成本增加。
[0009]此外,近年來越來越多地需要能夠實現筆式輸入功能的筆,與手指觸摸相比,這樣的筆能夠進行更精巧或更精確的工作。應用於常規電容式觸控螢幕面板的筆通過內部電池電源產生特定信號,觸控螢幕面板的傳感電極感測該信號。然而,由於電池安裝在筆中,所以筆的尺寸增加,且需要定期更換電池。
【發明內容】
[0010]因此,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中,在基板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用於感測觸筆的接觸的電磁諧振(EMR)傳感器單元,以減少或最小化顯示裝置的厚度並更精確地感測觸摸。
[0011]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提供了 一種顯示裝置,其中,EMR傳感器單元和顯示裝置耦合至單個柔性印刷電路板(FPCB),以簡化製造過程並降低產品成本。
[0012]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頂部基板被用作觸控螢幕面板的基板,以減少或最小化顯示裝置的厚度,並提高圖像的清晰度。[0013]為了實現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前述和/或其他方面,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多個像素,處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以及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處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其中,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多個像素之下。
[0014]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還可包括: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組線圈的正面上;以及平坦的緩衝層,位於所述第二組線圈上,其中,所述第一組線圈直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組線圈位於所述絕緣層上並以與所述第一組線圈交叉的方向布置。
[0015]所述多個像素可位於所述緩衝層。
[0016]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可寬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
[0017]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可分別包括以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線圈和以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線圈,以及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可包括:第一終端,耦合至接地電源;以及第二終端,耦合至與電磁諧振集成電路耦合的電磁諧振墊單元。
[0018]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可包括構圖的低電阻有色金屬。
[0019]顯示裝置還可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面的屏蔽層。
[0020]所述第一基板可以是透明的並包括玻璃基板或具有柔性特徵的材料。
[0021]所述第一基板可包括聚醯亞胺。
[0022]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具有觸摸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多個像素,位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信號線,耦合至所述多個像素並位於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的輪廓處的非顯示區域處;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頂面與所述多個像素的底面之間,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驅動墊單元,電耦合至所述信號線並位於所述非顯示區域的一端;以及電磁諧振墊單元,與所述驅動墊單元位於相同表面,從而與所述驅動墊單元相鄰並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
[0023]所述驅動墊單元和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可電耦合至柔性印刷電路板。
[0024]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還可包括: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組線圈的正面上;以及平坦的緩衝層,位於所述第二組線圈上,其中,所述第一組線圈直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上,所述第二組線圈位於所述絕緣層上並以與所述第一組線圈交叉的方向布置。
[0025]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可分別包括以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線圈和以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線圈,以及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可包括耦合至接地電源的第一終端以及耦合至與電磁諧振集成電路耦合的電磁諧振墊單元的第二終端。
[0026]從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延伸的第一線和第二線可通過接觸孔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的墊。
[0027]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具有觸摸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多個像素,位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信號線,耦合至所述多個像素並位於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的輪廓處的非顯示區域處;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頂面與所述多個像素的底面之間,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第二基板,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密封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顯示區域和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顯示區域的輪廓處的非顯示區域;多個感測圖案,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顯示區域;多個感測線,耦合至感測圖案並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非顯示區域;以及密封材料,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非顯示區域的邊緣處,以將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彼此耦合。
[0028]顯示裝置還可包括第一觸摸墊單元,所述第一觸摸墊單元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非顯示區域處,並與所述密封材料交疊,以電耦合至所述多個感測線。
[0029]顯示裝置還可包括:驅動墊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非顯示區域的一端,以電耦合至所述信號線;電磁諧振墊單元,與所述驅動墊單元位於相同的表面並與所述驅動墊單元相鄰,並且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以及第二觸摸墊單元,與所述驅動墊單元位於相同的表面並與所述驅動墊單元相鄰,並且所述第二觸摸墊單元電耦合至所述第一觸摸墊單元。
[0030]所述第一觸摸墊單元的多個墊可通過所述密封材料中的多個傳導介質電耦合至所述第二觸摸墊單元的墊。
[0031]所述驅動墊單元、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和所述第二觸摸墊單元可電耦合至柔性印刷電路板。
[0032]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還可包括: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組線圈的正面上;以及平坦的緩衝層,位於所述第二組線圈上,其中,所述第一組線圈直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組線圈位於所述絕緣層上並以與所述第一組線圈交叉的方向布置。
[0033]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可分別包括以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線圈和以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線圈,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可包括耦合至接地電源的第一終端以及耦合至與電磁諧振集成電路耦合的電磁諧振墊單元的第二終端。
[0034]從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延伸的第一線和第二線可通過接觸孔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的墊。
[0035]所述感測圖案可包括:第一感測單元,通過行線以第一方向耦合;第一耦合線,用於以所述第一方向耦合所述第一感測單元;第二感測單元,通過列線以第二方向耦合;以及第二耦合線,用於以所述第二方向耦合所述第二感測單元。
[0036]所述感測圖案可位於相同的層。
[0037]所述第二感測單元可與所述第二耦合線集成。
[0038]顯示裝置還可包括絕緣層,所述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耦合線與所述第二耦合線的交叉區域。
[0039]所述感測圖案可位於所述第二基板面對所述第一基板的內表面。
[0040]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在顯示裝置的基板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用於感測觸筆的接觸的EMR傳感器單元,以減少或最小化顯示裝置的厚度,並更精確地感測觸摸。
[0041]此外,EMR傳感器單元和顯示裝置耦合至一個FPCB,從而能夠簡化製造過程並降低產品成本。
[0042]此外,顯示裝置的頂部基板還被用作觸控螢幕面板的基板。觸控螢幕面板和EMR傳感器單元分別安裝在顯示裝置的頂部和底部。因此,能夠減少或最小化顯示裝置的厚度,並提高圖像的可視性以及更精確地感測觸摸。【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3]附圖與說明書共同闡述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並且與本文的描述共同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各個方面。
[0044]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分解平面圖;
[0045]圖2A和圖2B為示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墊單元的耦合類型的截面圖;
[0046]圖3A和圖3B為示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EMR傳感器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0047]圖4為根據圖3所示的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底部基板沿線1-1』所取的截面圖;
[0048]圖5為示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感測圖案的示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以及
[0049]圖6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頂部基板沿線11-11』所取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0]在下文的詳細描述中,出於簡化說明的目的,僅示出及描述了本發明的某些示例性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將了解,所述的實施方式可以多種方式修改而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因此,附圖和描述被視為說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此外,當一個元件被稱為位於另一元件「上」時,意味著其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或可間接位於另一元件上,也就是一個或多個元件插入這兩個元件之間。另外,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該元件可直接連接至另一元件,或可間接連接至另一元件,也就是一個或多個元件插入這兩個元件之間。在下文中,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
[0051]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52]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在顯示裝置的底部基板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電磁諧振(EMR)傳感器單元,在顯示裝置的頂部基板的一個表面上形成有電容式觸控螢幕面板,使得顯示裝置的整個厚度可減小或最小化,並且可感測到無源觸筆(例如沒有電池的觸筆)和/或手指的接觸或觸摸。
[0053]根據該實施方式,顯示裝置可例如為液晶顯示器(IXD)或有機發光顯示器(0LED)。由於OLED可具有柔性特徵,所以OLED可被用作根據該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因此,在描述該實施方式時,採用OLED作為示例。
[0054]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分解平面圖。圖2A和圖2B為示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墊單元的耦合類型的截面圖。
[0055]該實施方式應用於0LED,在OLED中觸控螢幕面板和EMR傳感器單元彼此結合。在OLED的頂部基板200的一個表面上直接形成用於實現觸控螢幕面板的感測圖案和感測線路,在OLED的底部基板100的一個表面上直接形成作為EMR傳感器單元的一部分的第一組線
圈和第二組線圈。
[0056]在該實施方式中,用作OLED的封裝基板的頂部基板200可例如由玻璃材料或具有柔性特徵的薄膜形成。此外,頂部基板200的一個表面可以是頂部基板的內表面。因此,圖1所不的頂部基板的一個表面對應於頂部基板的內表面。
[0057]以上僅為一個實施方式,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描述。也就是,觸控螢幕面板的感測圖案220可形成在頂部基板200的外表面上,和/或形成在頂部基板的內表面和外表面上。
[0058]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EMR傳感器單元安裝在底部基板100上。當包括諧振電路的無源觸筆接觸顯示裝置時,鄰近接觸位置的EMR傳感器單元中的線圈形成磁場。EMR傳感器單元感測諧振電路的諧振頻率,以確定接觸位置,其中諧振頻率通過與磁場諧振的諧振電路產生。
[0059]下面將參照圖1詳細描述根據該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的結構。
[0060]在根據該實施方式的顯示裝置中,觸控螢幕面板的感測圖案220、以及用於通過第一觸摸墊單元119a將感測圖案220耦合至外部觸摸集成電路(IC)(未示出)的感測線路230形成在頂部基板200的一個表面上,該表面相對於形成在底部基板100的顯不區域500中的多個像素112密封底部基板100。此外,通過第一組線圈(未示出)和第二組線圈(未示出)的層疊結構實現的EMR傳感器單元(未示出)形成在底部基板100的形成有多個像素112的一個表面上。也就是說,EMR傳感器單元直接形成在底部基板100的一個表面上,多個像素112形成在與EMR傳感器單元交疊的區域上。
[0061]在該實施方式中,感測圖案220形成在頂部基板200的顯示區域500上,感測線路230形成在非顯示區域510上,非顯示區域510位於顯示區域500的輪廓上,在非顯示區域510的邊緣處塗有用於將頂部基板200附接至底部基板100的密封材料400。
[0062]此外,多個信號線114和116耦合至形成在底部基板100的顯示區域500上的像素112,信號線114和116布置在非顯示區域510上。
[0063]在圖1中,掃描線114和數據線116被布置為信號線。然而,還可設置用於控制設置在像素中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 )的發射的發射控制線。
[0064]在本實施方式中,像素包括作為自發光元件的0LED、多個電晶體、以及至少一個電容器。
[0065]如圖1所示,信號線114和116耦合至驅動墊單元118,以接收來自外部驅動IC(未示出)的信號,其中,驅動墊單元118設置在底部基板100的非顯示區域510的一端,夕卜部驅動IC安裝在柔性印刷電路板(FPCB) 300上。
[0066]此外,第二觸摸墊單元119b與EMR墊單元120分別相鄰地位於驅動墊單元118的側表面上。EMR傳感器單元電耦合至EMR墊單元120。形成在頂部基板200上的第一觸摸墊單元119a電稱合至第二觸摸墊單元119b。
[0067]可通過圖2A示出的實施方式實現形成在頂部基板200上的第一觸摸墊單元119a與形成在底部基板100上的第二觸摸墊單元11%的耦合。也就是,頂部基板上的第一觸摸墊單元119a與密封材料400交疊,形成第一觸摸墊單元119a的多個墊通過設置在密封材料400中的多個傳導介質(例如傳導球和/或傳導部件410)電耦合至第二觸摸墊單元119b的墊,第二觸摸墊單元11%的墊位於底部基板的非顯示區域的一端。
[0068]接下來,如圖2B所示,在直接形成在底部基板100的一個表面上的EMR傳感器單元600中,從第一組線圈610抽出的多個第一線612以及從第二組線圈630抽出的多個第二線632通過接觸孔602電耦合至位於底部基板100的非顯示區域的一端的EMR墊單元120的墊。
[0069]EMR傳感器單元600具有這樣的結構,在該結構中第一組線圈610直接構圖在底部基板100的一個表面上,順序地層疊絕緣層620、第二組線圈630和緩衝層640,其中絕緣層620形成在包括第一組線圈610的底部基板100的正面上(例如在第一組線圈610的正面上),第二組線圈630形成在絕緣層620上以在與第一組線圈610交叉的方向上布置,緩衝層640 (例如平坦化的緩衝層640)形成在第二組線圈630上以使表面平坦化。下面將參照圖3和圖4詳細描述EMR傳感器單元的結構。
[0070]在上述結構中,墊單元設置在底部基板100的非顯示區域510的一端,也就是說,驅動墊單元118、第二觸摸墊單元119b以及EMR墊單元120電耦合至相同的FPCB300。
[0071]此外,在FPCB300上可安裝有用於驅動底部基板100的像素區域中的多個像素(未示出)的驅動IC (未示出)、用於控制頂部基板200上的感測圖案220的操作的觸摸IC (未示出)、以及用於控制底部基板的一個表面上的EMR傳感器單元600的操作的EMR IC (未示出)。在該實施方式中,驅動1C、觸摸1C、以及EMR IC可由獨立的IC實現,或可由用於實現所有功能的集成IC實現。在該實施方式中,FPCB300集成為一個,以簡化FPCB300的接合與測試過程並減少或最小化製造過程和產品成本。
[0072]在該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EMR傳感器單元直接位於顯示裝置的底部基板的一個表面上。
[0073]圖3A和圖3B為示出圖1所示的EMR傳感器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圖3A示出第一組線圈610的布置類型。圖3B示出第二組線圈630的布置類型。
[0074]圖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底部基板沿線1-1』所取的截面圖。
[0075]首先,參照圖3A,EMR傳感器單元600的第一組線圈610以一個方向布置(例如X軸方向)。在第一組線圈610中,多個第一線圈612以基本均勻的間隔形成在底部基板100上,其中多個第一線圈612中的每一個的一側為開放的。
[0076]第一線圈612的第一終端通過地線614耦合至外部接地電源GND。第一線圈612的第二終端通過上述EMR墊單元120耦合至安裝在FPCB300上的EMR 1C。當觸筆進行接觸時,選擇第一組線圈610中最靠近接觸位置的第一線圈612,使得電壓(例如預定水平的電壓)被施加至第一線圈612。
[0077]在該實施方式中,在EMR IC中設有發送和接收轉換器(未示出)以及耦合至發送和接收轉換器的多路復用器(未示出)。在發送操作過程中,與感測到的觸摸位置相對應的信號通過耦合至第二終端以及發送和接收轉換器的第一多路復用器發送至EMR IC中的控制器。在接收操作過程中,觸筆的接觸位置可被感測到。
[0078]類似地,參照圖3B,EMR傳感器單元的第二組線圈630以與第一組線圈610交叉的方向(即,例如Y軸方向)布置。多個第二線圈632被形成為在絕緣層620上具有均勻的間隔,其中多個第二線圈632中的每一個的一側為開放的。
[0079]第二線圈632的第一終端通過地線634耦合至外部接地電源GND,第二線圈632的第二終端通過上述EMR墊單元120耦合至安裝在FPCB上的EMR 1C。當觸筆進行接觸時,選擇第二組線圈630中最靠近接觸位置的第二線圈632,使得電壓(例如,預定水平的電壓)被施加至第二線圈。
[0080]在該實施方式中,在EMR IC中設有發送和接收轉換器以及耦合至發送和接收轉換器的多路復用器。在發送操作過程中,被感測到觸摸位置的信號通過耦合至第二終端和發送和接收轉換器的第二多路復用器發送至EMR IC中的控制器。在接收操作過程中,觸筆的接觸位置可被感測到。
[0081]此時,發送和接收轉換器選擇這樣的操作模式,在該操作模式中,第一組線圈610和第二組線圈630相同。[0082]下面將簡要描述由EMR傳感器單元600執行的無源觸筆的觸摸感測操作。EMR傳感器單元600接收來自設置在EMR IC中的控制器的信號以進行操作。選擇第一組線圈610和第二組線圈630中的線圈(例如特定線圈)以感應電磁並產生電子波。[0083]其中設有諧振電路的無源觸筆(未示出)通過電子波諧振,以在基本一致的時間內保持諧振頻率,EMR傳感器單元600接收諧振頻率,以感測觸筆的接觸位置。
[0084]此時,在作為RLC複雜電路設置在無源觸筆中的諧振電路中,最大電流以所應用電源的特定頻率流動。諧振頻率可能僅提取特定頻率的輸出特性。
[0085]參照圖4,根據該實施方式的EMR傳感器單元600具有這樣的結構,在該結構中形成為直接在底部基板100的一個表面上構圖的第一組線圈610、形成在包括第一組線圈610的底部基板100的正面上(例如第一組線圈610的正面上)的絕緣層620、形成在絕緣層620上以橫穿第一組線圈610的方向布置的第二組線圈630、以及形成在第二組線圈630上以使表面平坦化的緩衝層640順序地層疊。屏蔽層650形成在底部基板100的底面上。
[0086]底部基板100可由例如玻璃基板或具有柔性特徵作為透明材料的材料構成。例如,作為具有高耐熱性和耐化學性的透明材料的聚醯亞胺(PI)可被用作柔性材料。
[0087]底部基板100上的多個像素112以及耦合至像素的多個信號線形成在緩衝層640上。
[0088]由於EMR傳感器單元600設置在以頂部發光方法操作的有機發光顯示器的底部基板100的一個表面上,也就是在多個像素112之下,EMR傳感器單元600的結構不會阻止顯示裝置顯示圖像。
[0089]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中,分別形成第一組線圈610和第二組線圈630的線圈612和線圈632通過構圖低電阻有色金屬來形成,以最大化EMR傳感器單元600的性能。
[0090]此外,因為EMR傳感器單元600的區域相對較大,所以用戶繪製期望的圖案也是相對容易的。因此,根據該實施方式的EMR傳感器單元600大於底部基板100的顯示區域500。
[0091]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觸控螢幕面板直接形成在顯示裝置的頂部基板200的一個表面上。
[0092]圖5為示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感測圖案的示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6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頂部基板沿線ΙΙ-ΙI'所取的截面圖。
[0093]下面將參照圖1、圖5和圖6詳細描述根據該實施方式的觸控螢幕面板的結構。
[0094]如圖5所示,感測圖案220包括被形成為通過行線以第一方向(例如X軸方向)耦合的多個第一感測單元220a、用於以第一方向耦合第一感測單元220a的第一耦合線220al、被形成為通過列線以第二方向(例如Y軸方向)耦合的第二感測單元220b以及用於以第二方向耦合第二感測單元220b的第二耦合線220bI。
[0095]第一感測單元220a和第二感測單元220b交替布置,以使得彼此不交疊。第一耦合線220al和第二耦合線220bl彼此交叉。用於確保穩定性的絕緣層(未示出)插入第一耦合線220al與第二耦合線220bl之間。
[0096]另一方面,第一感測單元220a和第二感測單元220b分別通過使用透明電極材料(例如銦錫氧化物ΙΤ0)與第一耦合線220al和第二耦合線220bl集成,或者第一感測單元220a和第二感測單元220b被形成為與待電耦合的第一耦合線220al和第二耦合線220bl彼此分尚。
[0097]例如,第二感測單元220b被構圖為以第二方向與第二耦合線220bl集成,第一感測單元220a被構圖在第二感測單元220b之間,以具有獨立的圖案,並可通過位於第一感測單兀220a上或下的第一f禹合線220al以第一方向I禹合。
[0098]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耦合線220al在待電耦合的第一感測單元220之上或之下與第一感測單元220a直接接觸,或可通過接觸孔與第一感測單元220a直接f禹合。
[0099]第一耦合線220al可由透明的電極材料(例如ΙΤ0)或不透明的低電阻材料構成,從而使第一耦合線220al的寬度防止明顯的圖案。
[0100]感測線230以行線和列線為單位電耦合至第一感測單元220a和第二感測單元220b,以通過第一接合墊單元20a將第一感測單元220a和第二感測單元220b耦合至外部觸摸IC (未示出),例如位置檢測電路。
[0101]感測線230布置在顯示圖像的顯示區域輪廓上的非顯示區域510a中。感測線230的材料選擇範圍非常廣泛,以使感測線230可由低電阻材料構成,如鑰、銀、鈦、銅、鑰/鋁/鑰,而不是由用於形成感測圖案220的透明電極材料構成。
[0102]當手指接觸上述電容式觸控螢幕面板時,與接觸位置相關的電容改變通過感測線230和第一觸摸墊單元119a及第二觸摸墊單元119b從感測圖案220發送至觸摸IC (未示出)。然後,電容的改變通過觸摸IC中的X和Y輸入處理電路被轉換成電信號,使得接觸位置被感測到。
[0103]此外,圖6為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頂部基板沿線11-11』所取的截面圖。參照圖6,如上所述,形成在頂部基板200的顯示區域500上的感測圖案220包括被形成為通過行線以行方向(例如第一方向)耦合的第一感測單元220a、用於以行方向耦合第一感測單元220a的第一耦合線220al、被形成為通過列線以列方向耦合的第二感測單元220b以及用於以列方向耦合第二感測單元220b的第二耦合線220bl。絕緣層240插入第一耦合線220al與第二耦合線220bl的交叉區域。
[0104]此外,在位於顯示區域500的輪廓上的頂部基板200的非顯示區域510中形成有黑色矩陣210,相對於黑色矩陣交疊的非顯示區域510形成電耦合至感測圖案220的感測線230,並形成密封材料400,以將頂部基板200附接至底部基板100。
[0105]在該實施方式中,黑色矩陣210防止圖案(例如形成在非顯示區域510中的感測線)變得明顯,並且黑色矩陣210形成顯示區域的框架。
[0106]雖然參照某些示例性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可以理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所公開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本發明旨在覆蓋包括在所附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範圍的精神和範圍內的多種修改及等同布置。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多個像素,處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以及 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處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 其中,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多個像素之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還包括: 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組線圈的正面上;以及 平坦的緩衝層,位於所述第二組線圈上, 其中,所述第一組線圈直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組線圈位於所述絕緣層上並以與所述第一組線圈交叉的方向布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像素位於所述緩衝層。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寬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 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分別包括以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線圈和以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線圈,以及 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包括: 第一終端,耦合至接地電源;以及 第二終端,耦合至與電磁諧振集成電路耦合的電磁諧振墊單元。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包括構圖的低電阻有色金屬。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面的屏蔽層。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是透明的並包括玻璃基板或具有柔性特徵的材料。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聚醯亞胺。
10.一種具有觸摸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 多個像素,位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 信號線,耦合至所述多個像素並位於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的輪廓處的非顯示區域處; 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頂面與所述多個像素的底面之間,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 驅動墊單元,電耦合至所述信號線並位於所述非顯示區域的一端;以及電磁諧振墊單元,與所述驅動墊單元位於相同表面,從而與所述驅動墊單元相鄰並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驅動墊單元和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電耦合至柔性印刷電路板。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還包括: 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組線圈的正面上;以及平坦的緩衝層,位於所述第二組線圈上, 其中,所述第一組線圈直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上,所述第二組線圈位於所述絕緣層上並以與所述第一組線圈交叉的方向布置。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分別包括以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線圈和以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線圈,以及 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包括耦合至接地電源的第一終端以及耦合至與電磁諧振集成電路耦合的電磁諧振墊單元的第二終端。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從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延伸的第一線和第二線通過接觸孔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的墊。
15.一種具有觸摸感測功能的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 多個像素,位於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 信號線,耦合至所述多個像素並位於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顯示區域的輪廓處的非顯示區域處; 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頂面與所述多個像素的底面之間,並包括第一組線圈和第二組線圈,所 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彼此層疊; 第二基板,位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以密封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顯示區域和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顯示區域的輪廓處的非顯示區域; 多個感測圖案,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顯示區域; 多個感測線,耦合至感測圖案並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非顯示區域;以及密封材料,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非顯示區域的邊緣處,以將所述第一基板與所述第二基板彼此耦合。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第一觸摸墊單元,所述第一觸摸墊單元位於所述第二基板的非顯示區域處,並與所述密封材料交疊,以電耦合至所述多個感測線。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 驅動墊單元,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非顯示區域的一端,以電耦合至所述信號線; 電磁諧振墊單元,與所述驅動墊單元位於相同的表面並與所述驅動墊單元相鄰,並且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以及 第二觸摸墊單元,與所述驅動墊單元位於相同的表面並與所述驅動墊單元相鄰,並且所述第二觸摸墊單元電耦合至所述第一觸摸墊單元。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觸摸墊單元的多個墊通過所述密封材料中的多個傳導介質電耦合至所述第二觸摸墊單元的墊。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驅動墊單元、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和所述第二觸摸墊單元電耦合至柔性印刷電路板。
20.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電磁諧振傳感器單元還包括: 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組線圈的正面上;以及 平坦的緩衝層,位於所述第二組線圈上, 其中,所述第一組線圈直接位於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個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組線圈位於所述絕緣層上並以與所述第一組線圈交叉的方向布置。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分別包括以第一方向布置的第一線圈和以第二方向布置的第二線圈, 所述第一線圈和所述第二線圈包括耦合至接地電源的第一終端以及耦合至與電磁諧振集成電路耦合的電磁諧振墊單元的第二終端。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從所述第一組線圈和所述第二組線圈延伸的第一線和第二線通過接觸孔電耦合至所述電磁諧振墊單元的墊。
23.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感測圖案包括: 第一感測單元,通過行線以第一方向耦合; 第一耦合線,用於以所述第一方向耦合所述第一感測單元; 第二感測單元,通過列線以第二方向耦合;以及 第二耦合線,用於以所述第二方向耦合所述第二感測單元。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感測圖案位於相同的層。
25.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感測單元與所述第二耦合線集成。
26.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顯示裝置,還包括絕緣層,所述絕緣層位於所述第一耦合線與所述第二耦合線的交叉區域。
27.如權利要求15所 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感測圖案位於所述第二基板面對所述第一基板的內表面。
【文檔編號】G06F3/046GK103543898SQ201310179812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
【發明者】鄭昇喜, 張亨旭 申請人:三星顯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