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輪拋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3:14:01

本實用新型屬於拋光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拋光裝置,特別是一種布輪拋光機。
背景技術:
布輪拋光機是以拋光布輪作為拋光織物的一種拋光機,主要用於精拋。傳統的拋光布輪直徑在260㎜至350㎜之間;採用上述布輪拋光機雖然適合大部分產品拋光要求,但隨著社會發展,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某些產品形狀複雜且對拋光工藝要求較高,導致上述布輪拋光機無法滿足部分產品拋光要求。如現有拋光布輪無法加工形狀複雜的部位;加工低熔點工件時拋光表面產生氣泡。申請人通過增大拋光布輪的直徑有效地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該技術記載在中國專利文獻布輪拋光機(授權公告號CN203527217U)中。使用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斷增大拋光布輪的直徑,甚至已超過2.2米,由此導致布輪拋光機產生振動,拋光布輪移位等現象,影響正常生產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布輪拋光機,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布輪拋光機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本布輪拋光機包括主機架、擺動板、電機、布輪安裝軸和絲杆絲母組件;擺動板的下端部與主機架相鉸接,絲杆絲母組件中的絲母與擺動板上端部相連接,絲杆與主機架轉動連接;電機的殼體與擺動板固定連接,布輪安裝軸水平設置且布輪安裝軸與擺動板轉動連接,電機的轉軸與布輪安裝軸傳動連接;擺動板的上端部與主機架之間設有能使擺動板與主機架固定連接和能解除固定連接的鎖止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布輪拋光機當需調整布輪安裝軸位置時,操縱鎖止結構使擺動板與主機架之間處於解除固定連接狀態。當布輪安裝軸調整到位後,操縱鎖止結構使擺動板與主機架之間處於固定連接狀態;由此可知,通過設置鎖止結構可顯著提高擺動板與主機架之間連接穩定性;進而提高本布輪拋光機運行穩定性,基本消除布輪拋光機的振動現象,杜絕拋光布輪移位現象。
根據實際情況鎖止結構可選用以下任意一種方案:第一種,在上述的布輪拋光機中,所述鎖止結構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部與擺動板相鉸接,固定杆上開設有呈條狀的第一鎖止槽,第一鎖止槽內穿設有第一鎖止螺栓,第一鎖止螺栓還穿過主機架且螺紋連接有第一鎖止螺母。第二種,在上述的布輪拋光機中,所述鎖止結構包括位於擺動板一側的鎖止板,鎖止板上開設有呈圓弧狀的第二鎖止槽,擺動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鎖止螺栓,第二鎖止螺栓穿過第二鎖止槽且螺紋連接有第二鎖止螺母。第三種,在上述的布輪拋光機中,所述鎖止結構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部與擺動板相鉸接,固定杆上套設有鎖止套,鎖止套與主機架固定連接,鎖止套上螺紋連接有能與固定杆的外側面相抵靠的第三鎖止螺栓。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中布輪拋光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中布輪拋光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二中布輪拋光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三中布輪拋光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三中布輪拋光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機架;2、擺動板;3、電機;4、布輪安裝軸;5、絲杆絲母組件;5a、絲杆;5b、絲母;6、鉸接杆;7、手輪;8、連接軸;9、連接座;10、固定杆;11、連接銷;12、第一鎖止槽;13、鎖止塊;14、第一鎖止螺栓;15、第一鎖止螺母;16、鎖止板;17、第二鎖止槽;18、第二鎖止螺栓;19、第二鎖止螺母;20、鎖止套;21、第三鎖止螺栓;22、第三鎖止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布輪拋光機包括主機架1、擺動板2、電機3、布輪安裝軸4和絲杆絲母組件5。
主機架1為框架式結構,根據實際需要可在主機架1上固定防護蓋板,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布輪拋光機的美觀性以及保護主機架1內的部件。
擺動板2基本豎直設置,擺動板2的下端部固定連接有一根水平設置的鉸接杆6,鉸接杆6的兩端與主機架1之間通過軸承相連接,由此擺動板2能夠擺動,在此定義為擺動板2前後擺動。
絲杆絲母組件5的絲杆5a相對於主機架1前後設置且絲杆5a的兩端與主機架1之間通過軸承相連接,絲杆5a的前端部固定連接有手輪7。絲杆絲母組件5中的絲母5b與擺動板2上端部相連接,具體來說,絲母5b上具有連接側翼,連接側翼上穿設有連接軸8,連接軸8與連接側翼之間設有軸承;擺動板2上端部固定連接有連接座9,連接座9上開設有條形槽,連接軸8穿入條形槽內。
電機3的殼體與擺動板2固定連接,布輪安裝軸4水平設置且布輪安裝軸4與擺動板2轉動連接,電機3的轉軸與布輪安裝軸4傳動連接。
擺動板2的上端部左右兩側與主機架1之間均設有能使擺動板2與主機架1固定連接和能解除固定連接的鎖止結構。具體來說,鎖止結構包括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一端部與擺動板2之間通過連接銷11相鉸接;固定杆10上開設有呈條狀的第一鎖止槽12,固定杆10的一側設有鎖止塊13,鎖止塊13與主機架1通過焊接固定連接,第一鎖止槽12內穿設有第一鎖止螺栓14,第一鎖止螺栓14還鎖止塊13且螺紋連接有第一鎖止螺母15。設置鎖止塊13以及將鎖止塊13設置主機架1的外側,既便於本布輪拋光機製造,又便於人們旋擰第一鎖止螺母15。
拋光布輪安裝在布輪安裝軸4上,根據拋光布輪大小需適應性地調整布輪安裝軸4的前後位置。通過闡述以本布輪拋光機的鎖止結構原始處於鎖止狀態且拋光布輪增大,需將布輪安裝軸4向後側調整為例,進一步說明各個結構的作用和優點。首先旋擰第一鎖止螺母15使第一鎖止螺母15相對於第一鎖止螺栓14處於鬆弛狀態,再旋轉手輪7,手輪7帶動絲杆5a旋轉,絲杆5a迫使絲母5b移動,絲母5b帶動擺動板2擺動,實現擺動板2的上端部向後側方向擺動。調節到位後,反向旋擰第一鎖止螺母15使第一鎖止螺母15相對於第一鎖止螺栓14處於鎖緊狀態,使固定杆10與鎖止塊13緊緊地抵靠在一起。由此可知,擺動板2的中部以及左右兩側均與主機架1相連接,顯著地提高了擺動板2處於固定狀態的穩定性,進而消除了本布輪拋光機安裝有大布輪運行導致機器振動的現象。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如圖3所示,鎖止結構包括位於擺動板2左側或右側的鎖止板16,鎖止板16上開設有呈圓弧狀的第二鎖止槽17,擺動板2上固定連接有第二鎖止螺栓18,第二鎖止螺栓18穿過第二鎖止槽17且螺紋連接有第二鎖止螺母19。通過旋擰第二鎖止螺母19實現擺動板2與主機架1處於固定連接狀態或處於解除固定連接狀態。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如圖4所示,鎖止結構包括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一端部與擺動板2相鉸接,固定杆10上套設有鎖止套20,鎖止套20與主機架1固定連接,鎖止套20上螺紋連接有能與固定杆10的外側面相抵靠的第三鎖止螺栓21。通過旋擰第三鎖止螺栓21使第三鎖止螺栓21的端面與固定杆10的外側面緊緊地相抵靠實現擺動板2與主機架1處於固定連接狀態;通過旋擰第三鎖止螺栓21使第三鎖止螺栓21的端面與固定杆10的外側面分離實現擺動板2與主機架1處於解除固定連接狀態。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三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處不再累贅描述,僅描述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如圖5所示,絲杆絲母組件5的絲杆5a上還螺紋連接有第三鎖止螺母22,通過旋擰第三鎖止螺母22使第三鎖止螺母22與絲母5b緊緊地相抵靠實現提高絲母5b與絲杆5a之間自鎖力,提高擺動板2與主機架1之間固定連接穩定性;通過旋擰第三鎖止螺母22使第三鎖止螺母22與絲母5b分離實現轉動絲杆5a能迫使絲母5b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