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瓶子噴頭上用噴霧泵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0:19:4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噴霧泵芯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瓶子噴頭上用噴霧泵芯結構。
背景技術:
:
噴蓋一般安裝在瓶子口,用於抽出放置在瓶子裡的液體,並通過高壓形成噴霧噴出,噴蓋一般由用於與瓶子口連接的蓋子以及設置在蓋子內部的泵芯結構構成,現有技術中,泵爆發力差,性能不穩定,霧化效果差,容易出現功能失效現象,使用戶使用滿意度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提供一種瓶子噴頭上用噴霧泵芯結構,它使用更加穩定可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瓶子噴頭上用噴霧泵芯結構,所述噴霧泵芯結構包括泵芯殼體,所述泵芯殼體的下端設置有進液通道,所述進液通道處設置有單向閥,所述泵芯殼體內部且位於所述單向閥的上方活動設置有按壓杆,所述按壓杆的下端為活塞部,所述活塞部與所述泵芯殼體的內壁相接觸,所述按壓杆的上端為出液通道,所述泵芯殼體內部還設置有下閥,所述下閥的上部與所述按壓杆連接,所述下閥的上端出口伸入到進液通道中,所述下閥的下端入口與所述單向閥的出口連接,所述下閥上設置有彈性復位部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泵芯殼體的上端安裝有卡圈,所述按壓杆安裝在所述卡圈的內孔中且按壓杆的下部位於所述泵芯殼體中,所述按壓杆的上端伸出泵芯殼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卡圈上設置有環形卡槽,所述泵芯殼體的上端插設在所述卡槽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下閥的頂部呈尖銳狀,所述下閥的頂部尖端伸入出液通道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下閥的頂部尖端處設置有出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下閥的下部為倒扣的杯狀部,所述杯狀部的下端為入口,所述杯狀部的內部為容置空間,所述杯狀部套設在所述單向閥上,所述單向閥的上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間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杯狀部的下端內壁處設置有向內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單向閥的外表面接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單向閥內部設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為通孔,所述第一通道的下端與所述進液通道連通,所述第二通道為錐孔,所述錐孔尺寸較小的一端為出口且與容置空間連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彈性復位部件為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套設在所述下閥和單向閥上且一端與下閥連接,另一端與泵芯殼體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使用更加穩定可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圖中:101、泵芯殼體;102、單向閥;103、進液通道;104、彈性復位部件;105、第一通道;106、第二通道;107、按壓杆;108、卡圈;109、出液通道;200、錐面;201、頂部尖端;202、下閥;203、環形卡槽;204、杯狀部;205、容置空間;206、活塞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體現本實用新型原理的較佳實施例,並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如圖1至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瓶子噴頭上用噴霧泵芯結構的實施例,所述噴霧泵芯結構包括泵芯殼體101,所述泵芯殼體101的下端設置有進液通道103,所述進液通道103處設置有單向閥102,所述泵芯殼體101內部且位於所述單向閥102的上方活動設置有按壓杆107,所述按壓杆107的下端為活塞部206,所述活塞部206與所述泵芯殼體101的內壁相接觸,所述按壓杆107的上端為出液通道109,所述泵芯殼體101內部還設置有下閥202,所述下閥202的上部與所述按壓杆107連接,所述下閥202的上端出口伸入到進液通道103中,所述下閥202的下端入口與所述單向閥102的出口連接,所述下閥202上設置有彈性復位部件104。
泵芯殼體101的上端安裝有卡圈108,所述按壓杆107安裝在所述卡圈108的內孔中且按壓杆107的下部位於所述泵芯殼體101中,所述按壓杆107的上端伸出泵芯殼體101。
卡圈108上設置有環形卡槽203,所述泵芯殼體101的上端插設在所述卡槽203中。
下閥202的頂部呈尖銳狀,所述下閥202的頂部尖端201伸入出液通道109中。
下閥202的下部為倒扣的杯狀部204,所述杯狀部204的下端為入口,所述杯狀部204的內部為,所述杯狀部204套設在所述單向閥102上,所述單向閥102的上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間205中。
下閥202的頂部尖端處設置有出口,更具體地說,在下閥202的頂部設置有錐面200使得其頂部呈尖銳裝,並且在下閥202的上段為實體部,在該實體部內設置有細孔,該細孔的一端作為與出液通道109連通的出口,而另一端則作為與容置空間205連通的入口。
杯狀部204的下端內壁處設置有向內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單向閥102的外表面接觸。
單向閥102內部設置有第一通道105和第二通道106,所述第一通道105為通孔,所述第一通道105的下端與所述進液通道103連通,所述第二通道106為錐孔,所述錐孔尺寸較小的一端為出口且與容置空間205連通。
彈性復位部件104為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套設在所述下閥202和單向閥102上且一端與下閥202連接,另一端與泵芯殼體101連接,具體地說,本實施例中,下閥202的外壁上設置有臺階部,同時泵芯殼體101的內壁上設置有臺階部,復位彈簧的兩端作用力於上述兩個臺階部的端面上。
本實施例在工作的時候,首先作用力於按壓杆107上,在作用力下,按壓杆107帶動活塞部206向下動作,由於第一通道105和第二通道106之間的尺寸以及位置關係,而且單向閥102的頂部為錐面,因此其頂部呈尖銳狀,在下閥202向下壓的時候,位於容置空間205中的液體不能從第二通道106進入到第一通道105中,而容置空間205中的液體只能通過下閥202進入出液通道109,在作用力消失之後,下閥202在彈性復位部件104的作用下實現復位,容置空間205形成負壓,瓶子中的液體在負壓的作用下被抽至容置空間205中。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施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