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5:08:11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是一種主要用於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通常認為與吸菸、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體力活動過少、緊張腦力勞動、情緒易激動、凝血功能異常等危險因素有關。治療以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和減輕心肌耗氧,同時治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AQ為主。具體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包括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ACEI類藥物等)、再灌注治療、心臟移植等,具體的治療措施應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中醫文獻記載中雖無冠心病的名稱,但對其引起的各種疾病有很多論述,提出許多學說,較一致的看法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之證。其虛不僅指一髒之虛,是年老多臟腑功能衰退的一種表現,多累及心、肝、脾、腎四髒,使其陰陽失衡、氣血失調,進而引起全身各臟腑及肢體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實多是由於臟腑虧虛,導致氣血灃液運行不暢而形成的血瘀、 痰濁以及痰瘀互結證等證。所以在治療上仍需遵循「補其不足,瀉其有餘」的原則,多採用活血化瘀、消痰、散結、扶正補虛等方法。申請人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發現,多數年老久病患者,常伴有熱象,除胸悶、胸痛、氣短等表現之外,常伴有心煩、心悸、失眠多夢、舌暗紅、苔白膩或薄黃、脈弦數等症狀。分析其病機,將其歸結為痰瘀互結,日久瘀而化熱,熱毒擾心所致,因此專門設立了制定了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並針對本證型研製了本方。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該藥具有良好的抗炎、降脂、抗血栓形成、促進纖溶酶的活性、降血壓等多種對冠心病有益的作用,療效確切。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是由枳實15_20g、澤瀉25_30g、半夏 8-10g、山楂 20-25g、制首烏 15-20g、赤芍 20_25g、丹參 20_25g、柴胡 10_15g、黃芩 8_12g、 大黃6-12g和甘草5-10g製備成。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是取枳實15-20g、澤瀉 25-30g、半夏 8_10g、山楂 20_25g、制首烏 15_20g、赤芍20-25g、丹參20-25g、柴胡10_15g、黃芩8_12g、大黃6_12g和甘草5-10g,加3倍量水,採用多功能提取罐煎煮二次,第一次煮沸後煎煮90分鐘,濾過藥渣,濾液備用,藥渣中加等倍量水,第二次煎煮40分鐘,合併二次濾液,濾液濃縮至半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5%,充分攪拌,靜置M小時,取上清液濾過,藥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到相對密度為1J8-1.30(8(TC )的清膏,加適量蔗糖粉,混勻,制顆粒乾燥,每500g飲片制顆粒 IOOO-IlOOg,即得。藥理作用枳實主要活性成分有橙皮甙、新橙皮甙、柚甙、α-檸檬烯等。橙皮甙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橙皮甙、柚皮甙有抗炎作用,α-檸檬烯具有促進腸道運動,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澤瀉主要含三萜類化合物、揮髮油、生物鹼、天門冬素樹脂等,具有抑制體內膽固醇合成,幹擾膽固醇吸收分解等作用,它不僅能改善肝臟對脂肪的代謝作用,而且可影響脂肪酸的分解,減少和控制乙醯輔酶A的生成。可以降低膽固醇和LDL-C,是降血脂中藥中的佼佼者。此外,還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進纖溶酶活性、降血壓、降血糖及治療脂肪肝等作用。半夏具有很好的抗炎和抗過敏作用。山楂中的總黃酮苷可使冠脈血流量增加、抗心律失常、強心、降壓,並具有良好的調節脂質代謝的作用。制首烏有效成分包括蒽醌類、二苯烯化合物以及卵磷脂等,具有良好的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赤芍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芍藥甙,此外還含有牡丹酚、安息香酸、揮髮油、樹脂、鞣質、糖類、澱粉、三萜類成分等。芍藥甙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並有較好的解痙、鎮痛、鎮靜、解熱、抗驚厥、抗炎、抗潰瘍、擴張冠狀動脈、降血壓等藥理作用。丹參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黃芩主要活性成分是黃芩素、黃芩苷,能清除羥自由基、烷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線粒體脂質過氧化和卵磷脂代謝,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護作用。還有抗炎、抗腫瘤、阻止鈣離子通道、抑制醛糖還原酶、抗病毒、抗過敏等作用。柴胡主要化學成份柴胡皂苷,具有很好的抗炎和降血脂作用。此外,還有肝臟保護及抗病毒作用。大黃中的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及棕櫚酸具廣譜的抗菌、抑菌作用,亞油酸具有降血脂作用。此外具有較好的活血逐瘀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理想藥物。縱觀全方,除具有良好的抗炎、降脂作用外,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進纖溶酶活性、抗氧化、降血壓、保護內皮細胞等多種對冠心病有益的作用。臨床治療觀察本申請人對60例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了臨床治療觀察, 入選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療程4周。治療組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本方製成的顆粒劑,1袋日三次;對照組單純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對比治療後的中醫症狀、心絞痛症狀、心電圖變化以及治療前後血清CRP變化等,結果如下治療後中醫症狀總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徵是由枳實15-20g、澤瀉 25-30g、半夏 8-10g、山楂 20-25g、制首烏 15_20g、赤芍 20_25g、丹參 20_25g、柴胡 10_15g、 黃芩8-12g、大黃6-12g和甘草5-10g製備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的製備方法, 其特徵是取枳實15-20g、澤瀉25-30g、半夏8-10g、山楂20_25g、制首烏15_20g、赤芍20_25g、丹參20-25g、柴胡10-15g、黃芩8-12g、大黃6_12g和甘草5_10g,加3倍量水,採用多功能提取罐煎煮二次,第一次煮沸後煎煮90分鐘,濾過藥渣,濾液備用,藥渣中加等倍量水,第二次煎煮40分鐘,合併二次濾液,濾液濃縮至半量,加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5%,充分攪拌,靜置M小時,取上清液濾過,藥液減壓回收乙醇,濃縮到相對密度在80°C時為1. 28-1. 30的清膏,加適量蔗糖粉,混勻,制顆粒乾燥,每500g飲片制顆粒lOOO-llOOg,即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徵在於能製成湯劑、片齊 、丸齊 、顆粒劑、膏齊 、散劑、注射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的中藥,其特徵是由枳實15-20g、澤瀉25-30g、半夏8-10g、山楂20-25g、制首烏15-20g、赤芍20-25g、丹參20-25g、柴胡10-15g、黃芩8-12g、大黃6-12g和甘草5-10g製備成。本發明具有如下功能抗炎、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促進纖溶酶活性、抗氧化、降血壓、保護內皮細胞。主治痰濁血瘀、毒損心絡型冠心病。服用方法本發明可製成臨床允許的各種劑型,如湯劑、片劑、丸劑、顆粒劑、膏劑、散劑、注射劑等。
文檔編號A61K36/8888GK102258654SQ20111024082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2日
發明者楊關林, 王鳳榮, 王帥, 鄭嫻 申請人:王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