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扶正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8:17: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跟蹤系統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樹木扶正支架。
背景技術:
在綠化工程中,新種植或移栽的樹木了防止其傾斜偏倒,特別是颳風、下雪或大樹倒下時有時會把小樹壓倒或壓歪,被壓倒或壓歪的小樹由於存在樹根或樹幹損傷狀況,不能直接扶正而只能慢慢扶正,否則容易對小樹造成二次損傷而導致損傷加重,影響小樹狀態恢復,甚至會導致小樹死掉,為此,需要用防護架固定,以防止樹木在外界幹擾下倒伏,造成成活率下降,而現有技術的樹木防護架連接處受力面積小,受力時容易斷裂,使得防護架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並提供至少後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樹木扶正支架,由支座、支撐軸套以及抱箍組成,增加了支撐軸套與支座的接觸面積,加強了支撐軸套與支座的連接強度,解決了扶正支架易受力斷裂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樹木扶正支架,包括:
支座,其內側壁設置為內凹弧面,所述內凹弧面貼合固定在樹木枝幹上,所述支座上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周向貫穿所述支座;
支撐軸套,其旋轉設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支撐軸套上安裝有支撐地面的撐杆;
抱箍,其貫穿設置在若干個所述支座的通孔中,所述抱箍的共接端設置有鬆緊調節機構;
其中,所述支座上開設有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側壁為圓弧面,所述支撐軸套的第一端設置有圓柱接頭,所述圓柱接頭轉動設置在所述安裝腔中,所述圓柱接頭側壁抵頂所述圓弧面。
優選的,所述支撐軸套第二端設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從所述圓柱接頭徑向方向延伸成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套筒內側壁設置有若干菱角,所述撐杆插設在所述套筒內。
優選的,所述圓柱接頭軸向兩端中心凸出設置有圓形凸起,所述圓柱接頭軸中心貫穿開設有第一軸孔,所述第一軸孔貫穿所述凸起,所述凸起外周設置有導入角結構。
優選的,所述安裝腔沿所述支座長度方向開設,所述安裝腔外側設置有開口,所述套筒從所述開口向外引出。
優選的,所述安裝腔兩側壁橫向開設有導入槽,所述導入槽內側端橫向開設有第二軸孔,所述第二軸孔貫穿所述支座側壁,所述凸起滑動安裝在所述導入槽內,所述第一軸孔與第二軸孔對其。
優選的,所述支座與所述支撐軸套通過銷釘連接,所述銷釘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一軸孔與第二軸孔中,所述銷釘第一端設置有導入角結構,所述銷釘第二端設置有滾花。
優選的,所述支撐軸套繞所述銷釘轉動,所述支撐軸套在所述安裝腔中的可轉動角度範圍為15°,所述套筒與垂直線之間的夾角在30°~45°之間。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軸套與支座的接觸面積大,支撐軸套不易受力斷裂;
2、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軸套與支座通過銷釘轉動連接,增加了連接強度,且支撐軸套不易從支座上脫離;
3、支撐軸套與支座的安裝便捷,提高了扶正架的安裝效率,同時支撐軸套在支座上的轉動範圍限制在15°內,滿足了扶正支架的扶正角度需求,且提高了對樹木的扶正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支座與支撐軸套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支座上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支座側視圖;
圖4為支座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支撐軸套結構示意圖;
圖6為支撐軸套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扶正支架的完整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並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樹木扶正支架,包括:
支座1,其內側壁設置為內凹弧面15,所述內凹弧面貼合固定在樹木枝幹上,以提高與樹木枝幹的接觸面積,提高對樹木的扶正強度,且不易是樹幹受到傷害,所述支座上開設有通孔11,所述通孔周向貫穿所述支座;
支撐軸套2,其旋轉設置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支撐軸套上安裝有支撐地面的撐杆;
抱箍3,其貫穿設置在若干個所述支座的通孔11中,所述抱箍的共接端設置有鬆緊調節機構,根據樹幹的粗細,選擇使用支座的個數,將若干個支座的內凹弧面等間距貼合在樹幹上後,通過一個抱箍貫穿各個支座的通孔11,將各個支座連接起來,調節鬆緊調節機構,使得各個支座與圍繞固定在樹幹上,本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將四個支座通過抱箍連接成環形,包絡固定在枝幹上,同時在每個支座上安裝一個支撐軸套,支撐軸套上插入撐杆支撐在地面上,從而撐杆支撐支座進而對樹木進行扶正;
其中,所述支座1上開設有安裝腔10,所述安裝腔內側壁為圓弧面12,所述支撐軸套的第一端設置有圓柱接頭21,所述圓柱接頭橫向轉動設置在所述安裝腔中,所述圓柱接頭側壁抵頂所述圓弧面,也就是說圓柱接頭21的圓柱側面與整個安裝腔內側壁的圓弧面接觸,增加了支撐軸套與支座的接觸面積,從而在扶正架受力時支撐軸套不易受力斷裂,從支座上脫落。
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支撐軸套2第二端設置有套筒22,所述套筒從所述圓柱接頭21中心徑向方向延伸成為一體式結構,所述套筒內側壁設置有若干菱角24,所述撐杆插設在所述套筒內,菱角24與撐杆接觸,起到提高結合力的作用,避免撐杆輕易從套筒內脫落。
另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圓柱接頭軸向兩端中心凸出設置有圓形凸起23,所述圓柱接頭軸中心貫穿開設有第一軸孔211,所述第一軸孔貫穿所述凸起,所述凸起外周設置有導入角結構,所述安裝腔沿所述支座長度方向開設,所述安裝腔外側設置有開口,所述套筒從所述開口向外引出,圓弧面12設置在開口的內側壁,所述安裝腔兩側壁橫向開設有導入槽13,所述導入槽內側端橫向開設有第二軸孔14,所述第二軸孔貫穿所述支座側壁,當圓柱接頭安裝到安裝腔中時,兩側的凸起23沿著導入槽向所述圓弧面移動,直到圓柱接頭完全安裝到安裝腔中,圓柱接頭側壁抵頂圓弧面,所述第一軸孔211與第二軸孔14對其。所述支座與所述支撐軸套通過銷釘連接,所述銷釘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一軸孔與第二軸孔中,所述銷釘第一端設置有導入角結構,便於導入到軸孔內,所述銷釘第二端設置有滾花,防止銷釘在第一軸孔與第二軸孔中滑動,支撐軸套與支座通過銷釘轉動連接,增加了連接強度,且支撐軸套不易從支座上脫離;
所述凸起外周的導入角結構便於凸起滑入到導入槽中。所述支撐軸套繞所述銷釘轉動,所述支撐軸套在所述安裝腔中的可轉動角度範圍為15°,也就是套筒在開口中的轉動角度範圍在15°之間,扶正支架安裝在樹木上後,所述套筒與垂直線之間的夾角在30°~45°之間,調整餘地更大,應用範圍更廣,具體根據撐杆需要扶正的角度來套筒與垂直線的夾角。
由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軸套與支座的接觸面積大,支撐軸套不易受力斷裂;同時,支撐軸套與支座通過銷釘轉動連接,增加了連接強度,且支撐軸套不易從支座上脫離;進一步的,支撐軸套與支座的安裝便捷,提高了扶正架的安裝效率,同時支撐軸套在支座上的轉動範圍限制在15°內,滿足了扶正支架的扶正角度需求,且提高了對樹木的扶正強度。
儘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