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移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6:29:06
專利名稱: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移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對金屬板進行成形加工的負角成形模所用的旋轉靠模移動裝置。在這裡,負角成形模用於在比上半模的直線向下行程線更進入到下半模的位置進行的成形。
假設工件為金屬板,如要對該工件進行負角成形,將其形成為具有比上半模的直線向下行程線更進入到下半模的部分的形狀,通常通過使用滑動靠模來進行。
按照現有金屬板工件的侵入成形工藝,將工件放置在下半模,並使上半模垂直下降。此時,上半模的主動靠模驅動下半模的從動靠模,從側面對該工件進行成形。在完成成形並使上半模上升後,由彈簧拉回主動靠模。
在上述配置中,從側面滑動到工件上的從動靠模具有一體形成的成形部,該成形部具有與成形後的工件相同的形狀。然而,下半模必須允許工件在成形後從下半模取出,出於這一原因,用於進行該侵入成形的下半模的部分必須可分離以進行拉回動作,或者其尾部必須被切掉,以便工件可被朝前移動並取出。如果侵入程度小,則這並不帶來嚴重問題。然而,如果侵入程度大,或者例如從金屬板形成汽車前立柱外殼那樣,將工件成形為具有槽形斷面的長架,則問題變嚴重。具體地說,由於工件的槽寬小,如果與該槽相應的下半模的部分分開或切掉,則不能光滑地形成該從動靠模的成形部。此外,下半模的強度下降。因此,不能進行光滑形狀的侵入成形。
另外,成形後的產品具有必須修正的扭曲或變形。然而,例如許多汽車部件用於形成汽車外殼,如側板、翼子板、車頂、發動機罩、車尾行李箱蓋、門板、前立柱外殼等,這些部件具有三維面或線,因此實際上不能在成形後進行修正。在安裝這些汽車金屬板部件的過程中,如果這些部件產生扭曲或變形,則難以將其安裝在一起。不解決該問題,就不能使成形的金屬板產品保持要求水平的產品精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有這樣的配置,即,將上半模的直線向下行程轉換成旋轉靠模的旋轉運動,以進行旋轉從而形成比上半模的直線向下行程線更進入的下半模中的部分。在該配置中,進行該成形操作後,該旋轉靠模被旋迴到可將完成的工件從下模取出的狀態。該配置將在下面詳細說明。
具體地說,如圖5-圖8所示,負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102和上半模103,該下半模102包括用於放置工件W的支承部101,該上半模103直線下降到下半模102以進行壓力加工成形工件W。下半模102可旋轉地設置有支承於朝上開口的軸向槽104的旋轉靠模106。該軸向槽104具有接近支承部101的部分,形成有位於比上半模103的行程線更往裡的位置的侵入成形部105。該下半模102可迴轉地支承旋轉靠模106。上半模103設置有與旋轉靠模106相向的滑動靠模108,並設置有侵入成形部107。下半模還設置有自動拉回機構109,該自動拉回機構109用於將旋轉靠模106移回到在成形後允許將工件W從下半模102取出的狀態。放置於下半模102的支承部101的工件W由旋轉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和滑動靠模108的侵入成形部107成形。該工件W通過旋轉靠模106的旋轉運動和滑動靠模108的滑動運動形成。在成形後,自動拉回機構109將旋轉靠模106旋迴,允許工件W從下半模102中取出。
下面說明該負角成形模的操作。
首先,如圖5所示,上半模103位於其上死中心。在這一階段,工件W放置在下半模102的支承部101。旋轉靠模106由自動拉回機構109保持在其拉回位置。
然後,上半模103開始下降,先如圖6所示那樣,由滑動靠模108的一表面接觸旋轉板111,並不導致滑動靠模108與旋轉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幹涉,如
圖10所示那樣使旋轉靠模106順時針旋轉,從而將旋轉靠模106轉到成形位置。然後,墊塊110壓在工件W上。
當上半模103繼續下降時,朝半模外受到彈性力作用的滑動靠模108沿左側方向反抗螺旋彈簧112的彈性力開始滑動。該狀態示於圖7中。如圖7所示,受到旋轉的旋轉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和滑動靠模108的侵入成形部107進行工件W的成形。
侵入成形後,上半模103開始上升。由螺旋彈簧112朝該半模外側施加彈性力的滑動靠模108如圖8所示那樣朝右側方向移動,並繼續上升而不與進行侵入成形後的工件W幹涉。
另一方面,釋放滑動靠模108對旋轉靠模106的保持,從而由自動拉回機構109如圖8所示那樣使旋轉靠模106朝左方向旋轉。這樣,當完成侵入成形後從下半模取出工件W時,可移走工件W而不與旋轉靠模106的侵入成形部105幹涉。
在侵入成形後,需要由自動拉回機構將旋轉靠模旋迴,以如上述那樣將工件從下半模取出。
按照上述現有技術,自動拉回機構由銷和螺旋彈簧構成。然而,現在通常使用使用氣缸。
如使用氣缸,則氣缸必須定時在壓力加工裝置的向下行程的特定期間進行工作。另外,如使用氣缸,則氣缸必須由與該氣缸匹配的的特定直徑的配管連接。儘管這樣的特定配管可在大批量生產的壓力加工的場合及時地準備,但在試生產例如大規模生產的準備階段,匹配尺寸的配管經常不能實現。
考慮到上述背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消除在壓力加工時對氣缸操作進行時刻調整的要求,並且簡化氣缸所需配管。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移動裝置,該負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該下半模具有用於放置金屬板工件的支承部,該上半模直線下降到下半模以成形該工件,在下半模的與進入上半模向下行程線的支承部接近的邊緣部形成侵入成形部,在下半模可旋轉地設置旋轉靠模,滑動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並可滑動地與旋轉靠模相對(opposed),在下半模設置自動拉回機構以將旋轉靠模旋迴到可在成形操作後允許將工件從下半模取出的位置,工件放置在下半模的支承部,在旋轉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和滑動靠模的侵入成形部,滑動靠模通過滑動成形該工件,自動拉回機構在成形操作後將旋轉靠模旋迴以允許從下半模取出工件;其中,旋轉靠模具有2個端部,每個端部具有從其凸出設置的支承軸,該支承軸由下半模支承以可旋轉地支承旋轉靠模,靠模隨動臂的中心部被固定到支承軸,靠模隨動臂的一端連接到設於下半模的氣缸的活塞杆,靠模隨動臂的另一端接觸設於上半模的驅動器。
圖1為由本發明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驅動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示出本發明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驅動裝置實施例的側視圖,上半模位於上死中心。
圖3為圖2中裝置的側視圖,上半模位於下死中心。
圖4為圖3中裝置的俯視圖。
圖5為用於侵入成形的現有技術的負角成形模的斷面側視圖,其上半模位於上死中心。
圖6為圖5中的現有技術的負角成形模的斷面側視圖,上半模處於其向下行程,開始接觸下半模,從而接觸工件。
圖7為圖5所示現有技術的負角成形模的斷面側視圖,上半模位於其下死中心。
圖8為圖5所示現有技術的負角成形模的斷面側視圖,在侵入成形後,上半模被提升到其上死中心。
下面,根據附圖中的圖1、圖2、圖3和圖4詳細說明本發明。
下半模1可轉動地支承旋轉靠模5。下半模1設置有用於自動拉迴旋轉靠模5的氣缸51。該旋轉靠模5設置有靠模隨動臂52。上半模3設置有用於控制靠模隨動臂52的板形驅動器53。
軸形旋轉靠模5具有2個端部,每個端部從其延伸設置支承軸11。每個支承軸11配合進固定到軸承13的管形軸承襯瓦12,使旋轉靠模5可旋轉。支承軸11具有由螺栓15固定到旋轉靠模5的端部座板14。支承軸11所配合的軸承13由螺釘16固定到下半模1。
支承軸11具有形成為方柱的端部11a,以能夠可靠地將氣缸51的輸出傳遞到旋轉靠模5。
靠模隨動臂52包括圓盤部,由2個構件組成,其中1個具有從該圓盤部相互離開地延伸的2個部分。該2個構件在圓盤部的中心夾住支承軸11的端部11a,並由螺栓54連接。靠模隨動件55可旋轉地設置在靠模隨動臂52的端部,與螺母56螺旋連接以防止脫落。靠模隨動件52的另一端部由銷59通過連接構件58連接到氣缸51的活塞杆57的端部。氣缸51由螺栓61通過託架60連接到下半模1。
在與靠模隨動臂52相向的位置,將板形靠模53設置在上半模3。靠模53具有與靠模隨動臂52的靠模隨動件55接觸的靠模面62,從而控制旋轉靠模5的旋轉運動。設置該靠模面62時,要考慮在壓力裝置的向下行程的一點靠模5應該開始旋轉,在旋轉運動的一點應將旋轉靠模保持在預定的成形高度。靠模面62具有使旋轉靠模5旋轉的傾斜部62a,靠模面62還具有用於保持成形高度的垂直部62b。
驅動器53由螺栓63固定到上半模3。
當上半模3上升到靠模隨動臂52的靠模隨動件55不再接觸驅動器53的靠模面62時,氣缸自動拉迴旋轉靠模5。
圖2和圖3分別示出上半模3位於其上死中心和其下死中心的狀態。
當上半模3從上死中心下降時,驅動器53的靠模面62的傾斜面62a接觸下半模1的靠模隨動臂52的靠模隨動件55,使旋轉靠模5開始旋轉。當靠模隨動件55到達靠模面62的垂直部時,旋轉靠模5停留在成形高度。當完成工件的侵入成形時,上半模3被提升。由於該靠模隨動件52不再受到約束,所以旋轉靠模5由氣缸51自動地拉回。
如上所述,按照本發明,不需旋轉靠模的旋轉時刻調整。
本發明如上述那樣提供一種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移動裝置,該負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該下半模具有用於放置金屬板工件的支承部,該上半模直線下降到下半模以成形該工件,在下半模的與進入上半模向下行程線的支承部接近的邊緣部形成侵入成形部,在下半模可旋轉地設置旋轉靠模,滑動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並可滑動地與旋轉靠模相對,在下半模設置自動拉回機構以將旋轉靠模旋迴到可在成形操作後允許將工件從下半模取出的位置,工件放置在下半模的支承部,在旋轉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和滑動靠模的侵入成形部,滑動靠模通過滑動成形該工件,自動拉回機構在成形操作後將旋轉靠模旋迴以允許從下半模取出工件;其中,旋轉靠模具有2個端部,每個端部具有從其凸出設置的支承軸,該支承軸由下半模支承以可旋轉地支承旋轉靠模,靠模隨動臂的中心部被固定到支承軸,靠模隨動臂的一端連接到設於下半模的氣缸的活塞杆,靠模臂的另一端接觸設於上半模的驅動器。因此,在壓力加工時不必對氣缸操作進行時刻調整,並且氣缸所需配管可被簡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移動裝置,該負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該下半模具有用於放置金屬板工件的支承部,該上半模直線下降到下半模以成形該工件,在下半模的與進入上半模向下行程線的支承部接近的邊緣部形成侵入成形部,在下半模可旋轉地設置旋轉靠模,滑動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並可滑動地與旋轉靠模相對,在下半模設置自動拉回機構以將旋轉靠模旋迴到可在成形操作後允許將工件從下半模取出的位置,工件放置在下半模的支承部,在旋轉靠模的侵入成形部和滑動靠模的侵入成形部處,滑動靠模通過滑動成形該工件,自動拉回機構在成形操作後將旋轉靠模旋迴以允許從下半模取出工件;其特徵在於旋轉靠模具有2個端部,每個端部具有從其凸出設置的支承軸,該支承軸由下半模支承以可旋轉地支承旋轉靠模,靠模隨動臂的中心部被固定到支承軸,靠模隨動臂的一端連接到設於下半模的氣缸的活塞杆,靠模隨動臂的另一端接觸設於上半模的驅動器。
全文摘要
一種負角成形模用旋轉靠模移動裝置,該負角成形模包括下半模和上半模,在下半模設置旋轉靠模,滑動靠模具有侵入成形部並與旋轉靠模相對,在下半模設置自動拉回機構,自動拉回機構在成形操作後將旋轉靠模旋迴以允許從下半模取出工件;旋轉靠模具有2個端部,每個端部具有從其凸出設置的支承軸,該支承軸由下半模支承以可旋轉地支承旋轉靠模,靠模隨動臂的中心部被固定到支承軸,靠模隨動臂的一端連接到設於下半模的氣缸的活塞杆,靠模隨動臂的另一端接觸設於上半模的驅動器。
文檔編號B21D5/04GK1373017SQ0112121
公開日2002年10月9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1年3月5日
發明者松岡光男 申請人:優美克斯股份有限公司